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奋斗在新明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其实无论在许次辅面前,还是在归德千岁面前,李大人做出孜孜以求,不成功便成仁的模样,一半原因是为了准确无误的表达自己心意,避免靠山们产生误判,从而尽可能的为自己寻求助力。
另一半原因是为了装悲壮,博同情,如果出现事不可为而需要退路时,作为哀兵总能多得一点好处。
求别人帮忙,如果表现出连自己都不看重的样子,那别人只道你的心态是可有可无,更不会替你用心,所以李佑必须表现出势在必得的模样。
李佑扪心自问,这不再是为了生存而挣扎,而是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人生目标,算是脱离了低级趣味,走向高级趣味吗?亦或是由休闲玩家变成了重度沉迷玩家?
不得不说,李大人这个主意还是挺有效的,至少归德长公主已经心有愧疚的主动开出了少府少卿这个厚道价码,让立下汗马功劳的李佑心里对她的埋怨一扫而空。
但归德长公主真正担忧之处不在于李佑的官职。母后这次的态度异常坚定,她是知道的,李佑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个性,她也是知道的…她今年费心思略略修补了母后对李佑的记恨,肯装糊涂放李佑回京。如果今日李佑与母后针锋相对,再一次爆出冲突,她无论站在政治立场上,还是站在亲友立场上,都很难办,真是愁煞人也。
话说天子南巡未返,每逢三、六、九举行的朝会已经停了四个月,这倒像是让京师官员放了四个月假。凌晨起床入宫朝参很痛苦,确实是一件不太得人心的事情。
所以这段时间,除非慈圣皇太后召见群臣面议政事,所以很少见到大臣们成群入宫的场景。
不过到了近一个月内,慈圣皇太后便没有召见过大臣了,让大臣们体会到了什么叫“君门万里”和“天颜难见”。
还好,大明朝从来不会因为君上不露面而崩盘,反而出大问题的时候往往也是君上过分积极的时候,比如正统北狩,又比如崇祯勤政。
与大臣被冷遇相反,近期贵戚勋臣倒是频频入宫。把守宫门的宿卫官军虽然从不过问政事,但见了这情况,也能看出点风向变化。
勋戚得势与否,和内监一样完全源自于君权。如果皇权认可,得势就很快,当然如果被皇权抛弃了,失势也会很快。这点和自成体系的文官不同,无论有没有君权认可,国家机器总是要靠着文官维持的。
八月初九,本该是朝会之日,但顺理成章的又一次停了。不过在清晨时,午门外聚集了数十人,全都是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这些衙门中三品以上的大员,以及科道官的掌科掌道,若干被太后召来的勋戚。
不消说,都是为了今日廷推之事来的,诸位大臣心里对此很重视。
其实这个五品官没多大,贵重势要虽是很有几分,但与曾经廷推出的宰辅、尚书、督抚比起来,差了许多。但是却有它值得重视的地方,这是近期皇太后首次召见群臣…时隔一年余,李佑默默地穿过长安右门、承天门、端门,再次站在了雄伟壮丽的午门之外。他看到了五凤楼,看到了许次辅,看到了杨阁老,更看到了徐首辅和彭阁老。
作为被推选对象,李大人为了避嫌,不用热情的在光天化日下去向诸公打招呼和应酬,可以安静的立在一边等待宫内传召,就像其他四个候选人一样。
他心里对今日廷推进行了最后一次分析和推演,仍旧一点把握都没有,自己获选的概率确实很低很低。
他知道,今天最大的障碍还是慈圣皇太后,对此只有两点是明确的。一是钱太后这次铁了心不让他做五城提督;二是钱太后一定为此做好了准备。其余敌情则基本一无所知,典型的知己不知彼,很难制胜。
而他所该依靠的朝臣这边,也不见得靠谱。多半是谨慎行事,抱着静观其变的念头,更何况在几个候选人中,朝臣不一定就支持他入选。
从大局来看,代表朝臣倾向的三个候选人中,李大人只怕是最不招太后私心待见的,而那两个人还好,与太后无冤无仇,只不过是因为公事才被推到台前。
太后已经摆出不惜撕破脸的强硬态度,由此可见她的看重程度。如果在这种局面下还让李佑入选,无异于占了便宜还卖乖,将太后得罪到死。
她不是别人,现今是秉政太后,其后是天子的生母,过于触怒太后,容易引发不可测后果。
平心而论,朝臣们即使与太后僵持至今,但仍少不了“为此翻脸很不值得”的心思,五城提督固然很重要,可顶天也只是个五品职位而已。
从多数大臣的私心来看,都晓得李佑不但是钱太后的眼中钉,而且还是很多阁老的肉中刺。有这种情绪在,如果大部分阁老带头选了别人,那么还要冥顽不灵的去推举李佑,那只怕要被阁老记住。
想至此,李佑叹道,许次辅说的不错。廷推看得不是有多少人坚决支持... -->>
其实无论在许次辅面前,还是在归德千岁面前,李大人做出孜孜以求,不成功便成仁的模样,一半原因是为了准确无误的表达自己心意,避免靠山们产生误判,从而尽可能的为自己寻求助力。
另一半原因是为了装悲壮,博同情,如果出现事不可为而需要退路时,作为哀兵总能多得一点好处。
求别人帮忙,如果表现出连自己都不看重的样子,那别人只道你的心态是可有可无,更不会替你用心,所以李佑必须表现出势在必得的模样。
李佑扪心自问,这不再是为了生存而挣扎,而是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人生目标,算是脱离了低级趣味,走向高级趣味吗?亦或是由休闲玩家变成了重度沉迷玩家?
不得不说,李大人这个主意还是挺有效的,至少归德长公主已经心有愧疚的主动开出了少府少卿这个厚道价码,让立下汗马功劳的李佑心里对她的埋怨一扫而空。
但归德长公主真正担忧之处不在于李佑的官职。母后这次的态度异常坚定,她是知道的,李佑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个性,她也是知道的…她今年费心思略略修补了母后对李佑的记恨,肯装糊涂放李佑回京。如果今日李佑与母后针锋相对,再一次爆出冲突,她无论站在政治立场上,还是站在亲友立场上,都很难办,真是愁煞人也。
话说天子南巡未返,每逢三、六、九举行的朝会已经停了四个月,这倒像是让京师官员放了四个月假。凌晨起床入宫朝参很痛苦,确实是一件不太得人心的事情。
所以这段时间,除非慈圣皇太后召见群臣面议政事,所以很少见到大臣们成群入宫的场景。
不过到了近一个月内,慈圣皇太后便没有召见过大臣了,让大臣们体会到了什么叫“君门万里”和“天颜难见”。
还好,大明朝从来不会因为君上不露面而崩盘,反而出大问题的时候往往也是君上过分积极的时候,比如正统北狩,又比如崇祯勤政。
与大臣被冷遇相反,近期贵戚勋臣倒是频频入宫。把守宫门的宿卫官军虽然从不过问政事,但见了这情况,也能看出点风向变化。
勋戚得势与否,和内监一样完全源自于君权。如果皇权认可,得势就很快,当然如果被皇权抛弃了,失势也会很快。这点和自成体系的文官不同,无论有没有君权认可,国家机器总是要靠着文官维持的。
八月初九,本该是朝会之日,但顺理成章的又一次停了。不过在清晨时,午门外聚集了数十人,全都是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这些衙门中三品以上的大员,以及科道官的掌科掌道,若干被太后召来的勋戚。
不消说,都是为了今日廷推之事来的,诸位大臣心里对此很重视。
其实这个五品官没多大,贵重势要虽是很有几分,但与曾经廷推出的宰辅、尚书、督抚比起来,差了许多。但是却有它值得重视的地方,这是近期皇太后首次召见群臣…时隔一年余,李佑默默地穿过长安右门、承天门、端门,再次站在了雄伟壮丽的午门之外。他看到了五凤楼,看到了许次辅,看到了杨阁老,更看到了徐首辅和彭阁老。
作为被推选对象,李大人为了避嫌,不用热情的在光天化日下去向诸公打招呼和应酬,可以安静的立在一边等待宫内传召,就像其他四个候选人一样。
他心里对今日廷推进行了最后一次分析和推演,仍旧一点把握都没有,自己获选的概率确实很低很低。
他知道,今天最大的障碍还是慈圣皇太后,对此只有两点是明确的。一是钱太后这次铁了心不让他做五城提督;二是钱太后一定为此做好了准备。其余敌情则基本一无所知,典型的知己不知彼,很难制胜。
而他所该依靠的朝臣这边,也不见得靠谱。多半是谨慎行事,抱着静观其变的念头,更何况在几个候选人中,朝臣不一定就支持他入选。
从大局来看,代表朝臣倾向的三个候选人中,李大人只怕是最不招太后私心待见的,而那两个人还好,与太后无冤无仇,只不过是因为公事才被推到台前。
太后已经摆出不惜撕破脸的强硬态度,由此可见她的看重程度。如果在这种局面下还让李佑入选,无异于占了便宜还卖乖,将太后得罪到死。
她不是别人,现今是秉政太后,其后是天子的生母,过于触怒太后,容易引发不可测后果。
平心而论,朝臣们即使与太后僵持至今,但仍少不了“为此翻脸很不值得”的心思,五城提督固然很重要,可顶天也只是个五品职位而已。
从多数大臣的私心来看,都晓得李佑不但是钱太后的眼中钉,而且还是很多阁老的肉中刺。有这种情绪在,如果大部分阁老带头选了别人,那么还要冥顽不灵的去推举李佑,那只怕要被阁老记住。
想至此,李佑叹道,许次辅说的不错。廷推看得不是有多少人坚决支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