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奋斗在新明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佑知道,黄师爷说的没错,自己即便当不了那心仪已久的五城提督,只怕在扬州也没多少时间了。迎驾时以区区扬州府同知衔,做出了方面官架子。不但在朝廷面前展示出了卓异功业,树立起了自己的能臣大员形象,同时也将自己那打破官场常规的专权暴露在朝廷眼中。
那么多言官不是吃素的,肯定已经有所议论了。现如今扬州官场显然已经严重失衡,向来注重制衡的朝廷大概不会让他继续留在扬州做官了,肯定要将他升迁到别处。
但这次他不是牺牲品,而是因为太出色拔尖,所以肯定不能只给个二三流官职就打发掉。即便没有五品都御使提督五城兵马司,也该铨叙一个稍稍像样的官职。
认清自己即将离去这个现实,李佑对于老师来当知府打心底是欢迎的。起码他所创造的局面可以很好的延续下去,所用的人可以顺着关系继续投靠老师,从而避免了人去政息的忧虑。
而且李佑也相信,以老师的能力足以掌控局面,再说还有黄师爷这个精熟人物在旁辅助。
话说陈英桢到扬州府接收李佑这个名义学生的摊子,对他自己同样也是件很有利的事情。李佑已经打下了非常不错的基础,他可以顺理成章的承续李佑创造的成果。不会像升迁到别的地方那样两眼一抹黑,彻底人生地不熟,导致一切都要风险莫测的从头开始。一个词,稳妥!
所以这个情况是双赢的,李大人甚至打算将庄师爷、胡师爷两位幕僚留给陈老师使用。如果他要入京为官,没有繁多的亲民事务,只怕身边用不了这许多幕僚,有一两个西席就足够了。
庄成贤熟悉地方衙门事务,胡振汝通晓本地民情,这两个师爷跟他去京师用处不大。推荐给老师使用,也算人尽其才。另两个幕僚崔、周二人年纪较轻,又是去过京师的,所以要留用随他入京。
这几天,李佑吩咐家中开始收拾细软,打包箱笼,提前做好离去准备,免得手忙脚乱。
但朝廷诏令来的比想象的还早,景和九年六月下旬,新的盐运使上任了,前后脚功夫,李佑也接到了朝廷诏书。诏令内容很简单,叫他提前结束任期,入京朝觐,考察大计后留京任用。
前文介绍过,京官六年一次大计,谓之京察。而地方官按照制度则是三年一朝,朝觐的同时要接受吏部和都察院的考察,类似于京官的京察,也叫考满。
所以常说地方官三年一个任期,三、六、九年都是任满考察的考满之年,有门路的三年考满就升迁了,没门路的熬够九年后,估计还是个平调。
当然,最有门路的,或者最有奇遇的地方官,三年都不会任满,一两年后便升迁了,就像李佑这般。
提前结束任期的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犯了事,被捉拿入京审讯;另一种,就是被召入京朝觐并接受考察。
李大人到扬州上任,满打满算也不到一年半,期间还经历过一次因功由通判升同知。如今收到朝廷诏令,提前结束任期进京朝觐接受考察,官场中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必然是升迁的前兆。何况诏书里还**裸的明说了,留京任用。
一时间,满衙都来相贺,恭喜李太守青云直上,再次升官。
李佑便花了几日功夫,将手里事务交出去,府衙事务交给陈知府,县事交给了郭县丞署理,府守备司也交给陈知府暂时管理,等候朝廷委任新守备。
因为家里提前有所准备,所以很快便可以出发了。虽然妻妾们对扬州生活很满意,但也没办法,丈夫换了位置,她们就要跟随移居京师去,这就是所谓的宦游了。
当然,不想跟随宦游的,也可以选择回老家侍奉公婆去,很多官员家庭都是这样异地分居。但李佑的妻妾没有选择这条道路的,宁愿跟随夫君颠沛一番去那遥远的京师长住。另一个独自在高邮的谢姨娘,大概还得等一年半载才可以脱身。
李老爷宽慰各房道:“京师虽远在北方,但南人在京为官者甚多,不是你们想象的奇风异俗地方。”
又去拜别了陈知府,感慨几句道:“才与师聚,又遇离别。不能朝夕立于门下听从教诲,甚为此生至憾也!”
陈知府勉力几句道:“吾辈身属社稷,何须作依依惜别之态。报效朝廷,莫负君恩,无愧黎民,不可或忘,切记切记!”
每任官员,来的时候都是轰轰烈烈,那么离去的时候,自然也不能悄无声息,不然让别人看到觉得是灰溜溜走人,有损形象。
在成熟的官场机制中,一切常见程序都有规矩可循的,... -->>
李佑知道,黄师爷说的没错,自己即便当不了那心仪已久的五城提督,只怕在扬州也没多少时间了。迎驾时以区区扬州府同知衔,做出了方面官架子。不但在朝廷面前展示出了卓异功业,树立起了自己的能臣大员形象,同时也将自己那打破官场常规的专权暴露在朝廷眼中。
那么多言官不是吃素的,肯定已经有所议论了。现如今扬州官场显然已经严重失衡,向来注重制衡的朝廷大概不会让他继续留在扬州做官了,肯定要将他升迁到别处。
但这次他不是牺牲品,而是因为太出色拔尖,所以肯定不能只给个二三流官职就打发掉。即便没有五品都御使提督五城兵马司,也该铨叙一个稍稍像样的官职。
认清自己即将离去这个现实,李佑对于老师来当知府打心底是欢迎的。起码他所创造的局面可以很好的延续下去,所用的人可以顺着关系继续投靠老师,从而避免了人去政息的忧虑。
而且李佑也相信,以老师的能力足以掌控局面,再说还有黄师爷这个精熟人物在旁辅助。
话说陈英桢到扬州府接收李佑这个名义学生的摊子,对他自己同样也是件很有利的事情。李佑已经打下了非常不错的基础,他可以顺理成章的承续李佑创造的成果。不会像升迁到别的地方那样两眼一抹黑,彻底人生地不熟,导致一切都要风险莫测的从头开始。一个词,稳妥!
所以这个情况是双赢的,李大人甚至打算将庄师爷、胡师爷两位幕僚留给陈老师使用。如果他要入京为官,没有繁多的亲民事务,只怕身边用不了这许多幕僚,有一两个西席就足够了。
庄成贤熟悉地方衙门事务,胡振汝通晓本地民情,这两个师爷跟他去京师用处不大。推荐给老师使用,也算人尽其才。另两个幕僚崔、周二人年纪较轻,又是去过京师的,所以要留用随他入京。
这几天,李佑吩咐家中开始收拾细软,打包箱笼,提前做好离去准备,免得手忙脚乱。
但朝廷诏令来的比想象的还早,景和九年六月下旬,新的盐运使上任了,前后脚功夫,李佑也接到了朝廷诏书。诏令内容很简单,叫他提前结束任期,入京朝觐,考察大计后留京任用。
前文介绍过,京官六年一次大计,谓之京察。而地方官按照制度则是三年一朝,朝觐的同时要接受吏部和都察院的考察,类似于京官的京察,也叫考满。
所以常说地方官三年一个任期,三、六、九年都是任满考察的考满之年,有门路的三年考满就升迁了,没门路的熬够九年后,估计还是个平调。
当然,最有门路的,或者最有奇遇的地方官,三年都不会任满,一两年后便升迁了,就像李佑这般。
提前结束任期的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犯了事,被捉拿入京审讯;另一种,就是被召入京朝觐并接受考察。
李大人到扬州上任,满打满算也不到一年半,期间还经历过一次因功由通判升同知。如今收到朝廷诏令,提前结束任期进京朝觐接受考察,官场中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必然是升迁的前兆。何况诏书里还**裸的明说了,留京任用。
一时间,满衙都来相贺,恭喜李太守青云直上,再次升官。
李佑便花了几日功夫,将手里事务交出去,府衙事务交给陈知府,县事交给了郭县丞署理,府守备司也交给陈知府暂时管理,等候朝廷委任新守备。
因为家里提前有所准备,所以很快便可以出发了。虽然妻妾们对扬州生活很满意,但也没办法,丈夫换了位置,她们就要跟随移居京师去,这就是所谓的宦游了。
当然,不想跟随宦游的,也可以选择回老家侍奉公婆去,很多官员家庭都是这样异地分居。但李佑的妻妾没有选择这条道路的,宁愿跟随夫君颠沛一番去那遥远的京师长住。另一个独自在高邮的谢姨娘,大概还得等一年半载才可以脱身。
李老爷宽慰各房道:“京师虽远在北方,但南人在京为官者甚多,不是你们想象的奇风异俗地方。”
又去拜别了陈知府,感慨几句道:“才与师聚,又遇离别。不能朝夕立于门下听从教诲,甚为此生至憾也!”
陈知府勉力几句道:“吾辈身属社稷,何须作依依惜别之态。报效朝廷,莫负君恩,无愧黎民,不可或忘,切记切记!”
每任官员,来的时候都是轰轰烈烈,那么离去的时候,自然也不能悄无声息,不然让别人看到觉得是灰溜溜走人,有损形象。
在成熟的官场机制中,一切常见程序都有规矩可循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