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奋斗在新明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送走二房老丈人金百万,李佑摇头苦笑,刚进了家门坐不暖席,便听到了如此多麻烦消息。这还只是金百万一个人说的,明天想必有更多事情等着自己。他不禁忽然有点怀念起大堤上的单纯生活,至少不操心种种闲杂事。
金百万说的这几件事,其它还好,倒也在情理之中,唯有自己哥哥进了府城大牢让他觉得难以理解。再怎么样扬州府也不能平白去苏州府虚江县抓人,不然都如此行事,官场岂不全乱套了。
所以想来想去,李佑判断,肯定是自己这个哥哥不知为何到了扬州,然后又不知犯了什么过错被府衙捉走。那罗知府不至于蠢到无缘无故就敢抓他李佑兄长的地步,其中肯定有些原因的。
次日,李佑先去了趟守备司营巡视在营士卒,顺便跟随他去泗州的一队护卫统统提了一级,士卒提为伍长,伍长提为队长,队长提为哨长。只是提拔哨长还需要报兵部,但这次守陵有功,问题不大。
随即他回了县衙,先是召集四个师爷议过事,又吩咐了与府衙那边情面比较熟的小吏去打探消息。此后便坐堂理事,间或接见一些上门客人。一切看起来都很平常的样子,没有任何不同寻常的动作。
一连两天,皆是如此。府衙里罗知府打探过李大人的动静后,反倒心急了,这李佑也太平静了罢?难道不在意同胞兄长的死活?
罗知府不明白,明明已经将他哥哥的消息透露给他了,可他为何仍旧如此淡定从容不慌不忙?
正常状况下,任是谁听到自己的亲人落到了对头手里,也得焦急万分,想方设法开始营救。以李佑的性格,说不定就要率领士卒,打上府衙劫牢救人,就像率兵围攻盐运司衙署大门一样。他怎能不这么干呢?
话说在李佑离开扬州的两个月里,罗知府很是仔细的进行了反思。
起初,他的企图只是挑起冲突,利用名气很大的李佑刷自己名声,搏得朝中主意。但他也没想到李佑如此善战,竟然将府衙压制的喘不过气来,大大出乎他的预料。
罗知府从一开始就没有想到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严重超出了他的承受底限。府试丢了,常例钱收入锐减,衙中胥吏纷纷离心,盐商视他为废物若即若离,江都县数十万民众对他的评价也远远低于同城的某县尊…经过研究罗府尊发现,他与李佑相斗落于下风,到也不完全是因为李佑后台硬的原因。他屡屡出击,有时候却等于白送把柄,所以他这个知府被李佑这个通判兼知县压制住了。
而与此同时,李佑做事确实很有门道,看似张狂但很难被抓住真正把柄,大错不犯小错不怕,更谈不上惩治了。
纵观李佑上任后的表现,他把手里权力发挥到了极限,不留一丝余地,所以才能力压府衙。这点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或者说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做到的。例如搜刮盐商之类的新政,别的知县一样有这个权力,只是不敢去做,唯有李大人敢为天下先。
而且李佑虽然将权力使用到最大程度,看似跋扈但仍在职权范围内,不轻易逾越那道看不见的界线,没有给别人留下太多口实。
另外像断掉贡献府衙的常例钱之类的事情属于潜规则范畴,无法拿到明面上说。至于围攻盐运司衙署大门,那也是别人有错在先,给了李大人足够的借口。
所以罗知府总结了经验教训后感到,当务之急是必须抓住李佑一些实实在在的把柄,然后借以成为突破口。
恰好此时别人将李佑的哥哥李佐扭送到府衙,问清了事由后罗知府便如获至宝。既严令不得声张外泄,又使人偷偷将李佐被关押在府狱的消息传递出去,然后坐等那李佑杀上门抢人犯错。
想的虽好,只是这李佑为什么浑然不在意?罗知府愤恨的骂道,李佑简直没人性啊!
不是李佑小看罗知府,姓罗的难道真有胆量把哥哥在牢里害死?那样就犯了官场大忌,等着血债血还罢。相反,罗知府必定还得特意吩咐牢子好好照管,不要出问题。
所以李大人着急吗?不急。兄长皮糙肉厚的又不是娇滴滴女人,在狱中吃几天苦头就算见世面了。
李佑另一个想法是,莫名其妙看不清对方意图之前,先发制人不见得是好主意,很可能一脚就踩到了陷阱中去。若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当然可以选择让对方先出招,再后发制人。
后发制人比先发制人更需要实力为... -->>
送走二房老丈人金百万,李佑摇头苦笑,刚进了家门坐不暖席,便听到了如此多麻烦消息。这还只是金百万一个人说的,明天想必有更多事情等着自己。他不禁忽然有点怀念起大堤上的单纯生活,至少不操心种种闲杂事。
金百万说的这几件事,其它还好,倒也在情理之中,唯有自己哥哥进了府城大牢让他觉得难以理解。再怎么样扬州府也不能平白去苏州府虚江县抓人,不然都如此行事,官场岂不全乱套了。
所以想来想去,李佑判断,肯定是自己这个哥哥不知为何到了扬州,然后又不知犯了什么过错被府衙捉走。那罗知府不至于蠢到无缘无故就敢抓他李佑兄长的地步,其中肯定有些原因的。
次日,李佑先去了趟守备司营巡视在营士卒,顺便跟随他去泗州的一队护卫统统提了一级,士卒提为伍长,伍长提为队长,队长提为哨长。只是提拔哨长还需要报兵部,但这次守陵有功,问题不大。
随即他回了县衙,先是召集四个师爷议过事,又吩咐了与府衙那边情面比较熟的小吏去打探消息。此后便坐堂理事,间或接见一些上门客人。一切看起来都很平常的样子,没有任何不同寻常的动作。
一连两天,皆是如此。府衙里罗知府打探过李大人的动静后,反倒心急了,这李佑也太平静了罢?难道不在意同胞兄长的死活?
罗知府不明白,明明已经将他哥哥的消息透露给他了,可他为何仍旧如此淡定从容不慌不忙?
正常状况下,任是谁听到自己的亲人落到了对头手里,也得焦急万分,想方设法开始营救。以李佑的性格,说不定就要率领士卒,打上府衙劫牢救人,就像率兵围攻盐运司衙署大门一样。他怎能不这么干呢?
话说在李佑离开扬州的两个月里,罗知府很是仔细的进行了反思。
起初,他的企图只是挑起冲突,利用名气很大的李佑刷自己名声,搏得朝中主意。但他也没想到李佑如此善战,竟然将府衙压制的喘不过气来,大大出乎他的预料。
罗知府从一开始就没有想到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严重超出了他的承受底限。府试丢了,常例钱收入锐减,衙中胥吏纷纷离心,盐商视他为废物若即若离,江都县数十万民众对他的评价也远远低于同城的某县尊…经过研究罗府尊发现,他与李佑相斗落于下风,到也不完全是因为李佑后台硬的原因。他屡屡出击,有时候却等于白送把柄,所以他这个知府被李佑这个通判兼知县压制住了。
而与此同时,李佑做事确实很有门道,看似张狂但很难被抓住真正把柄,大错不犯小错不怕,更谈不上惩治了。
纵观李佑上任后的表现,他把手里权力发挥到了极限,不留一丝余地,所以才能力压府衙。这点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或者说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做到的。例如搜刮盐商之类的新政,别的知县一样有这个权力,只是不敢去做,唯有李大人敢为天下先。
而且李佑虽然将权力使用到最大程度,看似跋扈但仍在职权范围内,不轻易逾越那道看不见的界线,没有给别人留下太多口实。
另外像断掉贡献府衙的常例钱之类的事情属于潜规则范畴,无法拿到明面上说。至于围攻盐运司衙署大门,那也是别人有错在先,给了李大人足够的借口。
所以罗知府总结了经验教训后感到,当务之急是必须抓住李佑一些实实在在的把柄,然后借以成为突破口。
恰好此时别人将李佑的哥哥李佐扭送到府衙,问清了事由后罗知府便如获至宝。既严令不得声张外泄,又使人偷偷将李佐被关押在府狱的消息传递出去,然后坐等那李佑杀上门抢人犯错。
想的虽好,只是这李佑为什么浑然不在意?罗知府愤恨的骂道,李佑简直没人性啊!
不是李佑小看罗知府,姓罗的难道真有胆量把哥哥在牢里害死?那样就犯了官场大忌,等着血债血还罢。相反,罗知府必定还得特意吩咐牢子好好照管,不要出问题。
所以李大人着急吗?不急。兄长皮糙肉厚的又不是娇滴滴女人,在狱中吃几天苦头就算见世面了。
李佑另一个想法是,莫名其妙看不清对方意图之前,先发制人不见得是好主意,很可能一脚就踩到了陷阱中去。若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当然可以选择让对方先出招,再后发制人。
后发制人比先发制人更需要实力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