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亮剑之军工系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 结果潜伏在暗处的鬼子就懵了,这口令到底是啥?
李云龙得到赵刚的认可后,就把这口令的形势进一步深化,然后就出现了一系列有趣的关键词:“滚!”、“忘了”、“你算老几”……
这事传出去后,其它部队也觉得有趣居然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于是竟然成了独立团的一大特色。
后来这奇葩的口令居然还真骗过了鬼子。
鬼子得到口令的方法之一,就是派人潜伏在暗处偷听,以为这种随意的口令是独立团组织分散没有设置口令,于是就大摇大摆的把部队拉上来,结果就是……
估计鬼子指挥官经过这次教训后要气得骂娘:“这些混蛋,怎么能设置这样的口令?哪有一点军人该有的样子!”
最重要的准备还是子弹雷。
独立团也自个办起了制雷工厂。
确切的说不是“工厂”,更应该说是“作坊”。
因为这就是将部队里曾经做过铁匠、木匠的几名战士集中在一起组织战士们利用闲暇时间制雷的手工作坊。
壳体五花八门,有竹筒、有中间挖空的木管,还有直接用绳索捆绑固定的简易版。
更有甚者,猫犊子还发明了一种不需要弹簧的子弹雷。
这种子弹雷的原理,是将子弹与踏板固定在一起,下方固定一枚钉子,当敌人踩上踏板时就会瞬间将子弹踩下撞击钉子,于是“砰”的一声子弹就被击发穿……
不过这种地雷也有其局限性。
比如占地面积过大容易被发现和排除,布雷时间太长不方便,最严重的是还是不够敏感击发率不高(子弹底火必须准确撞击到钉子,偏离一点或是力度不够都不会击发)。
因此只能作为弹簧不足时的补充。
子弹雷的埋设地点就五花八门了,山路旁、小溪里,甚至还埋在悬崖峭壁上。
之所以要埋在峭壁上,是因为之前就吃过几次亏。
李云龙在布雷的时候就说了这么一句话:“那个叫啥山本一木的,他的部队不是能翻山越岭爬上悬崖吗?孔捷还吃过一次亏,老子可不能步这家伙后尘,咱们在悬崖上也埋些雷!”
悬崖上埋雷就比较困难了,原因是峭壁上很少泥土,到处都是有如刀削般的岩石,战士们还得绑在绳索上放下去一个个布雷,既危险效率又低。
王学新看了就对李云龙说道:“团长,你要是这么布雷,全团的战士放出去布一个月,咱们后山的那片悬崖都没法布满吧?”
李云龙其实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他嘴上却不承认,马上就回怼了一句:“谁说要布满了?老子这只是布上几枚,万一要是鬼子触发了能给咱提个醒!”
王学新“哦”了一声,说:“我还说给个更快的方法呢,这么说……我就是瞎操心了!”
说着起身装着要走。
这倒是把李云龙给急的,马上就跟王学新摊了底:“等会儿,你小子有话快说有屁快放,别他娘的抠抠搜搜的!”
“团长,你这不是不需要吗?”
“谁说不需要啦?”李云龙眼睛一瞪:“这一个个往下吊着布雷,你以为好受啊?”
见李云龙真有急了,王学新也就不跟他打哑谜,凑上前说道:“团长,咱们为啥不收集野藤,把子弹雷在野藤上一个个绑着,然后往悬崖上一放……”
李云龙听着立时就愣了。
这话说的是,悬崖上原本就长满了青草灌木,野藤往下一抛就天然隐藏在其中,同时带有弹簧的子弹雷十分敏感,只要轻轻一碰就会触发……这不比吊着人去布雷简单快速得多吗?
接着李云龙就恼了,冲着王学新骂道:“他娘的,有这办法为啥不早说?害老子手心都脱了一层皮!”
原来,李云龙亲自去布了半天的雷,一边抓着绳索摇摇晃晃的一边还要小心翼翼的布设,这滋味的确不好受。
第586章求援
战斗是在三天后打响的,与往常一样,八路军没做好准备。
不过这是战争的常态,也在王学新的意料之中。
因为鬼子不是傻,他们明知道八路军在做准备,就不可能再耽误时间让八路军做准备。
鬼子的攻势与王学新估计的一样,他们首先是中条山南面进攻……中条山南侧是整道防线的背面,顽军所有工事的设置和朝向都是朝北的,南面显然是防线的弱点。
问题就在于王学新已事先将防线设置成两用的,也就鬼子要是从正面来,防线就正斜面式事,鬼子要是从后面来,战士们只要调转枪口,同一个碉堡同一道防线就变成了反斜面工事。
甚至反斜面工事比正斜面工事还要难打得多。
原因是反斜面工事可以天然的依靠山体屏蔽了鬼子的远程装备。
因此鬼子一进攻就发现碰到了硬钉子,只能派出小部队自丛林中穿插希望打乱八路军的布署。
独立团在中条山北面防线,与南面防线虽说直线距离只有十几公里,但却隔着几重山峰,只能隐隐听到几声“隆隆”的炮声。
不过南线的情况王学新却了如指掌,比如某某高地打退鬼子几次冲锋,某某高地被鬼子包围等等。
这是首长交待的,他是这么对参谋长说的:“咱们身在吕梁山对中条山不熟悉,而且中条山的防御不管是高炮也好、工事也罢,甚至就连部队训练都是小东北整的,他对中条山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咱们应该把整体情况给小东北发一份,万一有什么变化需要小东北协助指挥,到时小东北也有所准备!”
“对!”参谋长想也没想就就应下了:“还有小东北手里的山地连……其它部队虽然把这山地连组织起来了,却不知道该怎么用,现在都眼巴巴的盯着小东北,他如果不知道情况,到时反应速度就跟不上啦!”
于是乎,一个个情报就通过电报发到王学新的营部,陈松勇整理之后再向王学新报告。
<divstyle="text-align:center;">
p; 结果潜伏在暗处的鬼子就懵了,这口令到底是啥?
李云龙得到赵刚的认可后,就把这口令的形势进一步深化,然后就出现了一系列有趣的关键词:“滚!”、“忘了”、“你算老几”……
这事传出去后,其它部队也觉得有趣居然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于是竟然成了独立团的一大特色。
后来这奇葩的口令居然还真骗过了鬼子。
鬼子得到口令的方法之一,就是派人潜伏在暗处偷听,以为这种随意的口令是独立团组织分散没有设置口令,于是就大摇大摆的把部队拉上来,结果就是……
估计鬼子指挥官经过这次教训后要气得骂娘:“这些混蛋,怎么能设置这样的口令?哪有一点军人该有的样子!”
最重要的准备还是子弹雷。
独立团也自个办起了制雷工厂。
确切的说不是“工厂”,更应该说是“作坊”。
因为这就是将部队里曾经做过铁匠、木匠的几名战士集中在一起组织战士们利用闲暇时间制雷的手工作坊。
壳体五花八门,有竹筒、有中间挖空的木管,还有直接用绳索捆绑固定的简易版。
更有甚者,猫犊子还发明了一种不需要弹簧的子弹雷。
这种子弹雷的原理,是将子弹与踏板固定在一起,下方固定一枚钉子,当敌人踩上踏板时就会瞬间将子弹踩下撞击钉子,于是“砰”的一声子弹就被击发穿……
不过这种地雷也有其局限性。
比如占地面积过大容易被发现和排除,布雷时间太长不方便,最严重的是还是不够敏感击发率不高(子弹底火必须准确撞击到钉子,偏离一点或是力度不够都不会击发)。
因此只能作为弹簧不足时的补充。
子弹雷的埋设地点就五花八门了,山路旁、小溪里,甚至还埋在悬崖峭壁上。
之所以要埋在峭壁上,是因为之前就吃过几次亏。
李云龙在布雷的时候就说了这么一句话:“那个叫啥山本一木的,他的部队不是能翻山越岭爬上悬崖吗?孔捷还吃过一次亏,老子可不能步这家伙后尘,咱们在悬崖上也埋些雷!”
悬崖上埋雷就比较困难了,原因是峭壁上很少泥土,到处都是有如刀削般的岩石,战士们还得绑在绳索上放下去一个个布雷,既危险效率又低。
王学新看了就对李云龙说道:“团长,你要是这么布雷,全团的战士放出去布一个月,咱们后山的那片悬崖都没法布满吧?”
李云龙其实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他嘴上却不承认,马上就回怼了一句:“谁说要布满了?老子这只是布上几枚,万一要是鬼子触发了能给咱提个醒!”
王学新“哦”了一声,说:“我还说给个更快的方法呢,这么说……我就是瞎操心了!”
说着起身装着要走。
这倒是把李云龙给急的,马上就跟王学新摊了底:“等会儿,你小子有话快说有屁快放,别他娘的抠抠搜搜的!”
“团长,你这不是不需要吗?”
“谁说不需要啦?”李云龙眼睛一瞪:“这一个个往下吊着布雷,你以为好受啊?”
见李云龙真有急了,王学新也就不跟他打哑谜,凑上前说道:“团长,咱们为啥不收集野藤,把子弹雷在野藤上一个个绑着,然后往悬崖上一放……”
李云龙听着立时就愣了。
这话说的是,悬崖上原本就长满了青草灌木,野藤往下一抛就天然隐藏在其中,同时带有弹簧的子弹雷十分敏感,只要轻轻一碰就会触发……这不比吊着人去布雷简单快速得多吗?
接着李云龙就恼了,冲着王学新骂道:“他娘的,有这办法为啥不早说?害老子手心都脱了一层皮!”
原来,李云龙亲自去布了半天的雷,一边抓着绳索摇摇晃晃的一边还要小心翼翼的布设,这滋味的确不好受。
第586章求援
战斗是在三天后打响的,与往常一样,八路军没做好准备。
不过这是战争的常态,也在王学新的意料之中。
因为鬼子不是傻,他们明知道八路军在做准备,就不可能再耽误时间让八路军做准备。
鬼子的攻势与王学新估计的一样,他们首先是中条山南面进攻……中条山南侧是整道防线的背面,顽军所有工事的设置和朝向都是朝北的,南面显然是防线的弱点。
问题就在于王学新已事先将防线设置成两用的,也就鬼子要是从正面来,防线就正斜面式事,鬼子要是从后面来,战士们只要调转枪口,同一个碉堡同一道防线就变成了反斜面工事。
甚至反斜面工事比正斜面工事还要难打得多。
原因是反斜面工事可以天然的依靠山体屏蔽了鬼子的远程装备。
因此鬼子一进攻就发现碰到了硬钉子,只能派出小部队自丛林中穿插希望打乱八路军的布署。
独立团在中条山北面防线,与南面防线虽说直线距离只有十几公里,但却隔着几重山峰,只能隐隐听到几声“隆隆”的炮声。
不过南线的情况王学新却了如指掌,比如某某高地打退鬼子几次冲锋,某某高地被鬼子包围等等。
这是首长交待的,他是这么对参谋长说的:“咱们身在吕梁山对中条山不熟悉,而且中条山的防御不管是高炮也好、工事也罢,甚至就连部队训练都是小东北整的,他对中条山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咱们应该把整体情况给小东北发一份,万一有什么变化需要小东北协助指挥,到时小东北也有所准备!”
“对!”参谋长想也没想就就应下了:“还有小东北手里的山地连……其它部队虽然把这山地连组织起来了,却不知道该怎么用,现在都眼巴巴的盯着小东北,他如果不知道情况,到时反应速度就跟不上啦!”
于是乎,一个个情报就通过电报发到王学新的营部,陈松勇整理之后再向王学新报告。
<divstyle="text-align: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