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巨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第三次同盟国首脑会议期间,萧鼎昆就提出了在战国集团为基础,建立一个专门致力维护世界的稳定与和平,加强国家与民族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全球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国际性组织。 首发
当时,这个提议得到了几乎所有国家的支持。
只不过,在涉及到细节问题,特别是与各成员国的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细节问题的时候,仍然出现了很多矛盾。
比如,该国际机构的权限到底有多大,是一个拥有实质性权力的机构,还只是一个为国与国之间交流与沟通提供平台的机构?再比如,该机构由谁主导,成员国的权利该怎么分配,是否需要涉及到协约国集团成员国等等。
当然,没有一个国家反对成立这样的国际性机构。
毕竟,通过政治与军事同盟建立起来的国家间组织与集团,只是战争的推动者,而不是和平的捍卫者。残酷的事实已经证明,必须改变以往的同盟方式,为促进国际交流,解决国家间矛盾提供一个进行外交磋商,以及国际调解的平台。
随后,萧鼎昆决定将战后的重建援助与该国际机构挂钩。
到此时,问题就|常的简单了。
随着战争走向收尾阶段,不管是战败的协约国集团成员国,还是战胜的同盟国集团成员国,都希望在战后从帝国获得战略援助,以完成战后重建,恢复国内经济,解决国内矛盾,保持国家的稳定与团结,为战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不说别的,当时最渴望获得帝国援助的就是德国!
七年地战争。已经让德国不堪重负。虽然在战争后期。通过从法国、俄罗斯等战败国进行压榨式地掠夺。使德国坚持了下来。甚至改善了国内地经济环境。但是德国要想成为欧洲老大。就不可能通过压榨地方式去获得战争利益。更不可能在毫无理由地情况下吞并法国等战败国。如果德国继续加大掠夺地力度。只能使法国与俄罗斯背道而驰。走上再次与德国对抗地道路。从而使德国在欧洲遭遇新地挑战。
在此情况下。德国只能指望帝国地战略援助。
而在第三次同盟国首脑会议上。帝国已经明确提出。将在战后向同盟国集团成员国提供力所能及地帮助。当然。后来援助范围迅速扩大。连协约国集团地战败国都得到了相应地帮助。
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萧鼎昆才使出了撒手锏。
在将成立国际性机构与战后重建援助挂钩之后。不管是德国。还是其他国家。都不可能拒绝帝国地提议。更不可能直接与帝国对着干。
当然。很多细节问题仍然需要解决。
比如,该国际机构的权力应该怎么实施,是由帝国说了算,还是由所有国家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说了算?如果仅仅只是帝国的“一言堂”那么其作用性必然非常有限。相反,如果是一个民主性质地国际机构,那么各成员国的分量到底有多大?
这些问题,也是萧鼎昆,或者说是帝国内阁政府必须解决的。
当时,战争还没有结束,且帝国必须维持同盟国集团地稳定与团结,因此在确定相关成员国的发言权的时候,就必须优先照顾同盟国集团成员国。
毕竟,这个国际机构是由同盟国集团发起的,而且同盟国集团成员国都在战争中做出了重大地贡献,理应在战后的新国际机构中占据重要席位,而不可能让那些战败国把持新的国际机构。
在此情况下,帝国首先与德国等盟国达成协议,决定了该国际机构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就是用来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且能够进入该组织的都是具有世界影响力,具有强大军备力量地同盟国集团成员国。
最初的时候,只有帝国、德国、土耳其与意大利被确定为该组织地成员国。
可是,随着战争结束,特别是在美国投降之后,将协约国集团成员国排除在该机构之外,显然不太现实,而且也只能使该机构成为另外一个“同盟国组织”无法从根本上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另外,随着越来越多地国家加入了同盟国集团,该组织仅设四个成员,也可能从根本上确保同盟国集团成员国的利益。
最后达成地协议是,帝国、德国、土耳其与意大利为该组织的常任理事国,对一切涉及到了安全的重大国际事务都拥有一票否决权,然后再挑选八个其他国家成为轮换理事国,以每二年更换一半的方式,组建安全理事会,负责处理国际安全事务。
... -->>
在第三次同盟国首脑会议期间,萧鼎昆就提出了在战国集团为基础,建立一个专门致力维护世界的稳定与和平,加强国家与民族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全球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国际性组织。 首发
当时,这个提议得到了几乎所有国家的支持。
只不过,在涉及到细节问题,特别是与各成员国的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细节问题的时候,仍然出现了很多矛盾。
比如,该国际机构的权限到底有多大,是一个拥有实质性权力的机构,还只是一个为国与国之间交流与沟通提供平台的机构?再比如,该机构由谁主导,成员国的权利该怎么分配,是否需要涉及到协约国集团成员国等等。
当然,没有一个国家反对成立这样的国际性机构。
毕竟,通过政治与军事同盟建立起来的国家间组织与集团,只是战争的推动者,而不是和平的捍卫者。残酷的事实已经证明,必须改变以往的同盟方式,为促进国际交流,解决国家间矛盾提供一个进行外交磋商,以及国际调解的平台。
随后,萧鼎昆决定将战后的重建援助与该国际机构挂钩。
到此时,问题就|常的简单了。
随着战争走向收尾阶段,不管是战败的协约国集团成员国,还是战胜的同盟国集团成员国,都希望在战后从帝国获得战略援助,以完成战后重建,恢复国内经济,解决国内矛盾,保持国家的稳定与团结,为战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不说别的,当时最渴望获得帝国援助的就是德国!
七年地战争。已经让德国不堪重负。虽然在战争后期。通过从法国、俄罗斯等战败国进行压榨式地掠夺。使德国坚持了下来。甚至改善了国内地经济环境。但是德国要想成为欧洲老大。就不可能通过压榨地方式去获得战争利益。更不可能在毫无理由地情况下吞并法国等战败国。如果德国继续加大掠夺地力度。只能使法国与俄罗斯背道而驰。走上再次与德国对抗地道路。从而使德国在欧洲遭遇新地挑战。
在此情况下。德国只能指望帝国地战略援助。
而在第三次同盟国首脑会议上。帝国已经明确提出。将在战后向同盟国集团成员国提供力所能及地帮助。当然。后来援助范围迅速扩大。连协约国集团地战败国都得到了相应地帮助。
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萧鼎昆才使出了撒手锏。
在将成立国际性机构与战后重建援助挂钩之后。不管是德国。还是其他国家。都不可能拒绝帝国地提议。更不可能直接与帝国对着干。
当然。很多细节问题仍然需要解决。
比如,该国际机构的权力应该怎么实施,是由帝国说了算,还是由所有国家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说了算?如果仅仅只是帝国的“一言堂”那么其作用性必然非常有限。相反,如果是一个民主性质地国际机构,那么各成员国的分量到底有多大?
这些问题,也是萧鼎昆,或者说是帝国内阁政府必须解决的。
当时,战争还没有结束,且帝国必须维持同盟国集团地稳定与团结,因此在确定相关成员国的发言权的时候,就必须优先照顾同盟国集团成员国。
毕竟,这个国际机构是由同盟国集团发起的,而且同盟国集团成员国都在战争中做出了重大地贡献,理应在战后的新国际机构中占据重要席位,而不可能让那些战败国把持新的国际机构。
在此情况下,帝国首先与德国等盟国达成协议,决定了该国际机构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就是用来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且能够进入该组织的都是具有世界影响力,具有强大军备力量地同盟国集团成员国。
最初的时候,只有帝国、德国、土耳其与意大利被确定为该组织地成员国。
可是,随着战争结束,特别是在美国投降之后,将协约国集团成员国排除在该机构之外,显然不太现实,而且也只能使该机构成为另外一个“同盟国组织”无法从根本上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另外,随着越来越多地国家加入了同盟国集团,该组织仅设四个成员,也可能从根本上确保同盟国集团成员国的利益。
最后达成地协议是,帝国、德国、土耳其与意大利为该组织的常任理事国,对一切涉及到了安全的重大国际事务都拥有一票否决权,然后再挑选八个其他国家成为轮换理事国,以每二年更换一半的方式,组建安全理事会,负责处理国际安全事务。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