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十四年猎诡人(全五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道童
当你跟一个地道的重庆老百姓聊起古镇,第一个印象就是磁器口,磁器口算是重庆民俗文化的瑰宝,尽管就是那么一条狭长的青石板路,而且目前已经被各大民俗商业占据,原汁原味的川东古镇,早已透着浓烈的钱味。
磁器口在重庆的人文历史上地位举足轻重,如果和人聊起,必然有人会提到两个人,一个是当年成功逃脱的华子良,另一个就是曾经在现在的宝轮寺里避难的建文帝。
建文帝在历史上是个传奇,也绝对是个苦逼。作为朱元璋的嫡孙,却在继承皇位后仅仅做了4年的皇帝,便没有天理的遇到了靖难之役,于是开始了漫漫逃亡生涯,期间曾在磁器口的一座寺庙里隐居,于是该寺庙后改称“龙隐寺”,直到十多年前才更名为宝轮寺。
可是在几年前,其实并没有多少人知道,还有一个地方,是关于建文帝的。那个地方叫龙兴,今天的故事就发生在那里。
第一次与龙兴结缘是在2004年,而最近一次去却是在两个月前。龙兴地处现今的渝北区,原名隆兴。
是重庆难得一遇的清幽的古镇,与磁器口的嘈杂和喧闹相比,这里的人似乎更喜欢打麻将和聊家常,相传建文帝逃难时经过此地,也躲进了当地的一座小庙的佛龛底下,从而逃过了燕王追兵的追杀。
也许他对庙有种莫名的安全感,否则为什么总往庙里躲。此后隆兴就更名为龙兴。龙兴古镇的街上,有家打铁铺。打铁铺的对面,有家豆花饭。
本来我以为我不会再与这个地方有所交集,除了那青辣椒和红辣椒组成的太极阴阳油碟,以及那种原汁原味的疍水弄出的豆花,令我吃得热泪盈眶。
2004年,我接到一个道上朋友的电话。说是龙兴有家大户人家,请他到他们的祠堂里“看墙”,我这个朋友是在较场口十八梯附近一个比较有名的水碗师傅,而“看墙”在他的专业里来说,就类似于我们的问路。
而需要请他看墙,想必是遇到些奇怪的事,而他邀请我和他一起去,则说明他觉得他一个人是搞不定的。
这次的委托人是当地世代的望族。由于当地不止一个望族,所以我也不方便透露他们的姓氏。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这家人聚集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子孙,一起来为一个家族里的一个老人祝八十大寿,按当地的民俗,大家在长街上摆流水席,菜肴丰盛,但是就是这期间,却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
先是整整一个上午,由于人多,蒸米饭也比较快,米饭总是蒸不熟。其次是回来的后辈有些带了小孩来,而那些小孩一进祠堂就狂哭。
怎么都劝不住。当时我这朋友一听,就赶了过去,他告诉那家人,饭总算蒸不熟,其实是因为家里办喜事,却没有上香告知祖宗,于是祖宗有点生气。
而小孩哭,也是祖宗在逗小孩子玩,由于有些孩子眼界很低,对老祖宗苍白的脸给吓着了,于是就狂哭不止。
我这朋友说,其实解决的办法非常简单,饭不熟,那么就赶紧给老祖宗供香供饭就可以了,而小孩哭就相对比较麻烦,必须得立个水碗。
所谓立水碗,就是取碗一只,碗底撒下米,倒上小半碗水,然后取3只筷子,呈敬香的样子用手扶住立在碗里,然后告诉老祖宗们,是家里的孩子回来了,求老祖宗不要吓孩子们,然后从筷子顶端淋水,然后松开扶住筷子的手。
如果筷子倒了,就说明老祖宗没接受,如果筷子直立起来,就说明老祖宗答应不再吓唬小孩了。
于是我这朋友按照道上规矩替他们做了,祖宗也答应了,本来以为什么事都没有了,却在他离开龙兴的当天晚上,族人里有人起夜上厕所的时候,经过二楼的走道时,低头看见楼下堂屋的太师椅上,坐着一个穿青布长衫、手拿一本书,摇头晃脑在念文言文的老人。
上厕所的人以为是家里那个嫡子嫡孙在回味自己家族的过去呢,于是客气地打了个招呼:这么晚还读书呢?却见那个老人转过头来,张着嘴,歪着下巴,脸色苍白,直勾勾地看着二楼上的人,接着忽闪几下,就消失了。
于是这一惊就不轻了,高烧、卧床、还胡言乱语,有些人信了有些人不信,不信的人嘲笑他是昨晚喝得太多,清醒了就没事了,信的人就联系到先前的怪事,觉得是我那朋友没处理干净,于是电话里骂了他一顿,并要求他立马过去,还不能让街坊邻居知道。
于是我朋友叫上了我,跟他一起去。之所以叫上我,是因为鬼现行了,这说明这只鬼必然是有道行的,他不抓鬼,也只能我来办。那是我第一次去这个地方,路特别不好走,我不是建文帝,不要担心有人追杀,但却被那家人一次又一次急促的电话催得有些心烦。
到了那家人的祠堂里,免不了让我朋友挨上一顿臭骂,说什么招摇撞骗之类的,我那朋友也是老江湖,他能体谅这家人的心情,也就没计较。
我遣散了不相干看热闹的人们,关闭祠堂的大门,在头一晚他们说见到鬼的那张太师椅上,开始罗盘问路。结果是令人悲催的,这里果真闹鬼,并且这个鬼能力很强。
是好是恶还无法判断,但是能有如此大力量的鬼魂,很难让人相信是怀着善意。于是当晚我和我朋友就住在二楼的厢房,打算一睹这只鬼的真身。
在那之前,我让这家人的带头人,取来了族谱和一些家族老人的相片,最后才得知这家人从清朝光绪年间就已经在此定居,历任农民、长工、小地主、大地主、地方名门。
看了那些照片,感觉没有多大的价值,因为那些照片几乎都是民国时期才有的照片,而且基于照相技术等原因,很模糊。也分不出谁是谁。
倒是一个带着小毡帽的人,穿着黑布长衫,挽着袖子,从1899年的那张照片到1928年的照片里都出现过,看样子是个仆人,虽然岁数上看上去是在逐渐苍老,却能够分辨出是同一个人,因为下巴都是有点歪。
应该是世代为仆,侍奉了好几代的老爷。有他出现的最后一张照片,背后写着民国十六年,也就是1928年。我指着照片问家族里的人这个人是谁,却没有一个人知道。也许是身份仅仅是个仆人,能让他一起照相都已经是天大的福气了,仆人就跟当年宫里的太监似的,没有地位,低声下气,所以这就是人的命运不同,吃着同一种米,喝同一种水,却因为际遇与自身的修为,导致完全不同的人生。
当晚住进二楼厢房,我不知道这家人是刻意的还是怎样,房间里的床竟然真的是以前那种古床,我虽然胆大,但是睡这样的床我却是怎么都不能睡着的。
于是夜里一直在玩手机,大约到了夜里两点半的样子,一阵之乎者也、悠悠荡荡的念书声让我听到了。
于是我踢醒我身边睡的很沉的朋友,我俩本来就没脱衣服睡,立马起身,在门边轻轻开了一个缝,朝着楼下张望,却只闻读书声,未见读书鬼,
太师椅上什么都没有,但能够辨别出,那声音确实是从一楼传上来的。我们蹑手蹑脚的打开门,伸头到栏杆边张望,读书声传来,太师椅上依然什么都没有,我感觉念书的声音非常近,近得似乎就在我的脚底下。
想到这里,背上冒起一阵冷汗,低头从地板的缝隙里张望下去,一个青布长衫的老人直挺挺地站在我的正下方,张大了嘴巴,下巴还是歪的,抬头望着我。
我吓得退了几步,靠在柱子上,离开了那个缝隙,也就看不到,继而念书的声音戛然而止。
也许是今天玩够了,也就回去了。从歪扭的下巴来看,我几乎就能断定是他,唯一的区别是,这个鬼看上去要老很多。
&n... -->>
道童
当你跟一个地道的重庆老百姓聊起古镇,第一个印象就是磁器口,磁器口算是重庆民俗文化的瑰宝,尽管就是那么一条狭长的青石板路,而且目前已经被各大民俗商业占据,原汁原味的川东古镇,早已透着浓烈的钱味。
磁器口在重庆的人文历史上地位举足轻重,如果和人聊起,必然有人会提到两个人,一个是当年成功逃脱的华子良,另一个就是曾经在现在的宝轮寺里避难的建文帝。
建文帝在历史上是个传奇,也绝对是个苦逼。作为朱元璋的嫡孙,却在继承皇位后仅仅做了4年的皇帝,便没有天理的遇到了靖难之役,于是开始了漫漫逃亡生涯,期间曾在磁器口的一座寺庙里隐居,于是该寺庙后改称“龙隐寺”,直到十多年前才更名为宝轮寺。
可是在几年前,其实并没有多少人知道,还有一个地方,是关于建文帝的。那个地方叫龙兴,今天的故事就发生在那里。
第一次与龙兴结缘是在2004年,而最近一次去却是在两个月前。龙兴地处现今的渝北区,原名隆兴。
是重庆难得一遇的清幽的古镇,与磁器口的嘈杂和喧闹相比,这里的人似乎更喜欢打麻将和聊家常,相传建文帝逃难时经过此地,也躲进了当地的一座小庙的佛龛底下,从而逃过了燕王追兵的追杀。
也许他对庙有种莫名的安全感,否则为什么总往庙里躲。此后隆兴就更名为龙兴。龙兴古镇的街上,有家打铁铺。打铁铺的对面,有家豆花饭。
本来我以为我不会再与这个地方有所交集,除了那青辣椒和红辣椒组成的太极阴阳油碟,以及那种原汁原味的疍水弄出的豆花,令我吃得热泪盈眶。
2004年,我接到一个道上朋友的电话。说是龙兴有家大户人家,请他到他们的祠堂里“看墙”,我这个朋友是在较场口十八梯附近一个比较有名的水碗师傅,而“看墙”在他的专业里来说,就类似于我们的问路。
而需要请他看墙,想必是遇到些奇怪的事,而他邀请我和他一起去,则说明他觉得他一个人是搞不定的。
这次的委托人是当地世代的望族。由于当地不止一个望族,所以我也不方便透露他们的姓氏。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这家人聚集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子孙,一起来为一个家族里的一个老人祝八十大寿,按当地的民俗,大家在长街上摆流水席,菜肴丰盛,但是就是这期间,却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
先是整整一个上午,由于人多,蒸米饭也比较快,米饭总是蒸不熟。其次是回来的后辈有些带了小孩来,而那些小孩一进祠堂就狂哭。
怎么都劝不住。当时我这朋友一听,就赶了过去,他告诉那家人,饭总算蒸不熟,其实是因为家里办喜事,却没有上香告知祖宗,于是祖宗有点生气。
而小孩哭,也是祖宗在逗小孩子玩,由于有些孩子眼界很低,对老祖宗苍白的脸给吓着了,于是就狂哭不止。
我这朋友说,其实解决的办法非常简单,饭不熟,那么就赶紧给老祖宗供香供饭就可以了,而小孩哭就相对比较麻烦,必须得立个水碗。
所谓立水碗,就是取碗一只,碗底撒下米,倒上小半碗水,然后取3只筷子,呈敬香的样子用手扶住立在碗里,然后告诉老祖宗们,是家里的孩子回来了,求老祖宗不要吓孩子们,然后从筷子顶端淋水,然后松开扶住筷子的手。
如果筷子倒了,就说明老祖宗没接受,如果筷子直立起来,就说明老祖宗答应不再吓唬小孩了。
于是我这朋友按照道上规矩替他们做了,祖宗也答应了,本来以为什么事都没有了,却在他离开龙兴的当天晚上,族人里有人起夜上厕所的时候,经过二楼的走道时,低头看见楼下堂屋的太师椅上,坐着一个穿青布长衫、手拿一本书,摇头晃脑在念文言文的老人。
上厕所的人以为是家里那个嫡子嫡孙在回味自己家族的过去呢,于是客气地打了个招呼:这么晚还读书呢?却见那个老人转过头来,张着嘴,歪着下巴,脸色苍白,直勾勾地看着二楼上的人,接着忽闪几下,就消失了。
于是这一惊就不轻了,高烧、卧床、还胡言乱语,有些人信了有些人不信,不信的人嘲笑他是昨晚喝得太多,清醒了就没事了,信的人就联系到先前的怪事,觉得是我那朋友没处理干净,于是电话里骂了他一顿,并要求他立马过去,还不能让街坊邻居知道。
于是我朋友叫上了我,跟他一起去。之所以叫上我,是因为鬼现行了,这说明这只鬼必然是有道行的,他不抓鬼,也只能我来办。那是我第一次去这个地方,路特别不好走,我不是建文帝,不要担心有人追杀,但却被那家人一次又一次急促的电话催得有些心烦。
到了那家人的祠堂里,免不了让我朋友挨上一顿臭骂,说什么招摇撞骗之类的,我那朋友也是老江湖,他能体谅这家人的心情,也就没计较。
我遣散了不相干看热闹的人们,关闭祠堂的大门,在头一晚他们说见到鬼的那张太师椅上,开始罗盘问路。结果是令人悲催的,这里果真闹鬼,并且这个鬼能力很强。
是好是恶还无法判断,但是能有如此大力量的鬼魂,很难让人相信是怀着善意。于是当晚我和我朋友就住在二楼的厢房,打算一睹这只鬼的真身。
在那之前,我让这家人的带头人,取来了族谱和一些家族老人的相片,最后才得知这家人从清朝光绪年间就已经在此定居,历任农民、长工、小地主、大地主、地方名门。
看了那些照片,感觉没有多大的价值,因为那些照片几乎都是民国时期才有的照片,而且基于照相技术等原因,很模糊。也分不出谁是谁。
倒是一个带着小毡帽的人,穿着黑布长衫,挽着袖子,从1899年的那张照片到1928年的照片里都出现过,看样子是个仆人,虽然岁数上看上去是在逐渐苍老,却能够分辨出是同一个人,因为下巴都是有点歪。
应该是世代为仆,侍奉了好几代的老爷。有他出现的最后一张照片,背后写着民国十六年,也就是1928年。我指着照片问家族里的人这个人是谁,却没有一个人知道。也许是身份仅仅是个仆人,能让他一起照相都已经是天大的福气了,仆人就跟当年宫里的太监似的,没有地位,低声下气,所以这就是人的命运不同,吃着同一种米,喝同一种水,却因为际遇与自身的修为,导致完全不同的人生。
当晚住进二楼厢房,我不知道这家人是刻意的还是怎样,房间里的床竟然真的是以前那种古床,我虽然胆大,但是睡这样的床我却是怎么都不能睡着的。
于是夜里一直在玩手机,大约到了夜里两点半的样子,一阵之乎者也、悠悠荡荡的念书声让我听到了。
于是我踢醒我身边睡的很沉的朋友,我俩本来就没脱衣服睡,立马起身,在门边轻轻开了一个缝,朝着楼下张望,却只闻读书声,未见读书鬼,
太师椅上什么都没有,但能够辨别出,那声音确实是从一楼传上来的。我们蹑手蹑脚的打开门,伸头到栏杆边张望,读书声传来,太师椅上依然什么都没有,我感觉念书的声音非常近,近得似乎就在我的脚底下。
想到这里,背上冒起一阵冷汗,低头从地板的缝隙里张望下去,一个青布长衫的老人直挺挺地站在我的正下方,张大了嘴巴,下巴还是歪的,抬头望着我。
我吓得退了几步,靠在柱子上,离开了那个缝隙,也就看不到,继而念书的声音戛然而止。
也许是今天玩够了,也就回去了。从歪扭的下巴来看,我几乎就能断定是他,唯一的区别是,这个鬼看上去要老很多。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