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督抚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为首一个,身着红顶仙鹤官服,须发多白,正是江春。他得乾隆恩眷,授了一品的光禄大夫散官,是以这次迎驾,身着官服,地位倒是比扬州知府还高出数个品级。眼看乾隆走到面前,江春自也有些激动,道:“臣光禄大夫江春,前来见驾!”一时间后面人众,无论官绅,也各自见驾过了。
乾隆扶起江春,笑道:“广达啊,四年不见,没想到你也老了这许多啊。朕记得你比朕小十岁呢,怎么这么快,这胡子白得都和朕一样了?”江春之前五次接驾,和乾隆来往密切,又时常捐输钱粮,为国分忧,是以乾隆一直对他颇有好感,这时也不称其名,只说字号。
江春也只好陪笑道:“皇上夙兴夜寐,臣等自然也不敢怠慢,只好日夜勤慎。臣又无甚天赋,结果这头发,也就早早白了。”
乾隆道:“你迎驾的事,朕已听闻了。我大清说起为国纾难,这民间啊,第一便数你江家,朕谢你还来不及呢。今日迎驾,还是在康山吧?”
江春忙道:“是臣该死,劳烦皇上过问这些,实在惭愧。皇上一路前来,舟车劳顿,臣康山家中,现已是一应齐备。还望皇上今日可以尽兴。”
乾隆摆摆手,一时间迎接大臣纷纷站起,向康山方向去了。乾隆也回到步辇上,卤簿开始向康山进发。之前迎见队伍之后,跟着江昉与江家一众侍从,本也是来维护现场秩序的,眼看卤簿开拔,也就站在一边。江昉向后瞥时,只见阮承信父子的脸孔,依稀就在身后。
江昉想着阮家娶了江彩过门,和自己已是亲上加亲,加上前日得到阮家来信,阮元已通过了府试,成绩优异,这几日自也欣喜。便想着这大好机会,怎能不让阮家父子一见圣驾?便差了个仆人,让他一会儿去请阮家父子。
阮承信一行三人将要离去时,忽见江家仆人前来,说是下午康山的宴会,希望阮承信父子也去参加。阮承信也没有什么合适的理由拒绝,便答应了,也带着杨吉一同前往。江府准备这日大宴,特意请了扬州城二十多位庖厨,全家仆人都被动员,菜肴丰盛,多杨吉一个人倒也不算什么。
不一会儿进得康山园中,只见四周犹如仙境,园里从门前开始,便是一品品的奇花异石,假山流水,点映成趣。阮家一行三人,哪里见过这般园林气象?一时脚步也缓了下来。阮元父子尚能克制,杨吉只觉身在仙境,渐渐控制不住,便想摸一摸这些精美的山石。好在阮承信眼尖,赶紧把他按住,小声道:“摸不得,要杀头的。”这般恐吓一下,杨吉才肯住手。
乾隆君臣等尚在前厅,因江春数次为国捐输物资,几次接驾也办的十分妥帖,乾隆对他一直有好感,不免问了几句家长里短。阮家父子毕竟不是江府人,无法参与,便直接到了后园。
进得后园,眼看中间一片空地,已经搭了高台,看起来这天晚上,将有一场大戏上演。从台子再向前看,乃是后厅,此时门户均已打开,后厅地势颇高,正好可以在厅上观看戏台表演。厅上近门之处,桌席早已布置完毕,这里是乾隆君臣和江家兄弟父子晚宴观剧之处。
自戏台至后厅,有十余丈距离,这时也已经摆满了桌席,并且渐渐有人入席。看来地位不高的江府后辈,和扬州城内大小官员,就要在下面就位了。阮家父子被引到一个中间靠后的位置,一齐坐下,江昉设计颇为精妙,阮家父子这位置既可以看到正前方的后厅,又可以表示自己谦逊,不敢坐得过前,冒犯了达官贵人。
台下布置规矩,倒也没人有意见。但台上是这日乾隆与各位高官饮宴之所,不免需要一些官员指导。这时正有几个一二品高官,在上面指挥着重新布置。一位一品官员眼看台上布置,也已经渐合朝廷规矩,便走了下来,正好看到阮承信等人。那官员看到阮承信,眼色微变,走了过来。
阮承信定睛看时,那人虽然须发多白,仍颇有风度,举止从容。正是六年之前,在仪征县见过的刘墉,此时他已经升了一品工部尚书。
阮承信又惊又喜,忙携了阮元,下拜见过刘墉。刘墉笑道:“下拜就不必了,阮公,近年可还安好?”阮承信便也把阮元考进县学之事说了。
刘墉自然也非常欣喜,道:“伯元,那日在仪征县署,我便知你以后当有出息,你那李晴山先生,与我父文正公乃是旧交。你得他教诲,别说考那生员,就是省城应举,我想也不在话下啦!可伯元又怎么会来江家呢?”阮承信也把阮元和江彩联姻的事说了,顺带说起上一代联姻江家之事。这时刘墉方知,原来阮家与江家尚有这样一段往事。
刘墉道:“既然伯元和江家已成姻亲,为何不去正厅看看?现下皇上在正厅,正在召见江府子弟,你聪明才智,我看高出这江家人甚多。说不定皇上一高兴,还能赏赐你些物事呢。”
阮元之前在码头迎驾时,也看过乾隆一眼,虽已识得当今天子模样。但想想若是去迎驾,想必能和这天下最尊贵的人有所交流。如此一来,只觉一生都不枉了。便道:“爹爹,既然可以去,孩儿便去见见皇上如何?”
“不要去。”没想到阮承信说得如此坚决。
阮元也是一惊,忙问道:“爹爹,我既然娶了彩儿,便也算半个江家人了,去看一看皇上,又有何妨呢?。”
“你糊涂!”阮承信竟已有几分怒气,道:“你姓阮,不姓江!去见了皇上,皇上怎么看你?便是这江家子弟,若无才学,皇上一样看不起,你过去了,还不是觉得你只是个迎合上意的小人?况且你现在什么身份?府试过了,也只是童生!你一个靠着妻子来江家吃饭的外姓童生,去了是想让皇上嘲笑你吗?不许去!”
眼看父亲突然严厉起来,阮元也是一愣,不敢多说。反倒杨吉看戏看出了乐子,轻轻哼道:“想拍马屁,先被一脚踹回来了吧?”
刘墉看阮承信态度似乎不对,也赶忙打圆场道:“伯元且先不要生气,你爹爹说得也对,你若是才学不够,便是去了皇上面前,也讨不了好的。我父亲位列一品,我自幼便见过皇上,可皇上始终对我颇为冷淡。直到中了进士,才问起我学问之事。所以依我之见,若有缘分,你日后考了举人、进士,总会……”可这时,刘墉似乎想起了一件很关键的事。突然改了话题,问道:“伯元,令祖是何名讳?”
“是上玉下堂。”阮元答道。如果对方实在不知自己家人名讳,以恭敬的语气提问,便不算冒犯,故而阮元也认真回答了刘墉。
谁知刘墉听了这个名字,竟一时陷入了沉思。
沉吟半晌,刘墉突然颇为郑重的对阮元道:“伯元,你的才学我信得过,以后科举,我想是不在话下的。只是科举考下来,你也一定会考虑做官的事,只怕那时……我说的太早了,可若真到了那一天,你要想仔细了。”
说完,刘墉拜别阮家父子,到别处去了。阮元看看父亲,心中也充满疑惑。为什么父亲连他去见一次乾隆都不愿意?为什么刘墉突然要对自己说起做官的事?
不一会儿,乾隆结束了前厅的诸多接见事务,在江春兄弟、和珅、王杰等人陪同下,一起来到后厅。此时江家子弟、其他迎驾盐商、扬州大小官员,也都渐渐到了后园。群臣士绅,一时齐齐下拜,山呼万岁,乾隆答了平身,也让大家前往就座。
眼看夕阳渐渐西落,江府一应彩灯火炬,早已备得周全,满汉菜肴,也一一献上。很快就连阮元三人所坐的偏席,也摆满了各种美酒佳肴。晚宴便即开始,厅上台下,一片和乐。
转眼酒过三巡,已是评弹助兴之时了。江春请了乾隆旨意,便告知台下众艺人先后登台表演。吴天绪不顾高龄,再次走上台前,说一段张翼德据水断桥,先做叱咤之状,眼见得观众已被吸引,便张口努目,以手作势,不出一声,台下自如雷霆宣于双耳。然后是顾进章上台,说一段《靖难故事》。如此演了数本名作,而最后压轴的大戏,乃是当时扬州最为风行一时的评话《玉蜻蜓》。
这《玉蜻蜓》所讲,乃是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富家公子名叫申贵升,虽已成婚,但品行不端,一日到了法华庵中,见尼姑王志贞美貌,竟与之通奸。事后王志贞生下一子,并由一户徐姓人家抚养。可孩子长大之后,申家却意外找到徐家,说孩子乃是本家出身,强要认领回去。最终眼见证据确凿,这孩子徐元宰终被领回,后来做了大官。
这故事兴于明朝苏州,一直以来,多有人认为这故事实有其人,文中的孩子徐元宰,便是明代万历朝首辅申时行。申时行家在苏州,申家耳听得这戏文颇有影射申时行之嫌,曾长期与官府争讼,要求禁演此剧。苏州人后来为了避嫌,也把申贵升改为金贵升。但故事之前便已传入扬州,扬州人大多不认识什么申首辅,更无任何忌讳之处,反而保留了原故事的申家。到了乾隆时期,艺人房山年擅讲评话,遂使这《玉蜻蜓》风靡一时。
《玉蜻蜓》原剧颇长,自然不能全部演出。这日也只好准备了其中一些精彩段落,江春坐在乾隆下首,自然免不了多解释几句,帮着乾隆理解剧情。
耳听得台上讲到那无良秀才申贵升进了法华庵,便要一睹庵中尼姑样貌。尼姑庵的住持说道:“南京总管兰小青兰大人的夫人,是小庵的护法。”可申贵升却道:“那兰小青原是我家的家生子,先父在时提拔这孩子,现为南京总管。那小狗才也是宝山的护法?”
尼姑见状,无奈唱道:“闻言尼姑把舌头伸,总管是申府一家生,我若怠慢申公子,拆毁庵堂住不成。”说着便不敢再拒绝申贵升,由他进了庵里。
乾隆听着,颇为不悦。他不知此剧由来,但多读明代史书,印象里明代并无家生子一飞冲天,做了一路总管的故事。元朝各地确有总管一职,可便是元代,这种人似也不多。然而入清之后,八旗中却常有出身家奴的武官,因战功卓著,得以历任高官的。便问江春道:“广达啊,这评话说的是何时故事?”
江春答道:“臣也不甚清楚,据说是苏州传来。说的……是前朝一位首辅的事吧?”
乾隆沉吟道:“前明若说姓申的首辅,当是申时行了。可前明那时,南京江宁府乃是陪都,哪里却有个姓兰的家生子,能做到南京总管的?”
江春尚且未答,和珅早知上意,清楚乾隆想着这“家生子”可能涉及本朝,万一觉得影射本朝,只怕这《玉蜻蜓》用不着申家人来投诉,乾隆自己就给禁演了。又觉乾隆与江春对话,语言十分客气,江春应是乾隆信任之人,说不定搞好关系,以后还能引以为援。
他熟知官场人物,平日留心于朝中大臣履历,忽然想起一人,便帮江春解围,道:“江大人,本朝现任河东河道总督的大人,便是姓兰,其实是进士出身,和家生子并无关系。兰姓并不显著,是以反而会让人听者有意。江大人若看着这戏文这般读下去,只恐日后流传出去,竟让人看不起兰大人了。”其实当时河东河道总督,名叫兰第锡,是山西人,和珅记得这一节,遂提点江春,这剧需要修改。
江春何等精明,听和珅点拨,又想起家生子一事,一时已然明白,道:“多谢和大人,皇上,是臣疏忽了,竟差点耽误了兰大人,臣之后便告诉他们,有关的内容,一定要改。”既然有关的都要改,自然“家生子”也不能说了。
“改不改的,倒也无妨。”乾隆想想这故事既然是明朝流传下来,想必百姓也不会多想。又道:“只是这故事确实不好,朕记得上次来,你也是安排了一场评话,名字叫《审刁案》。那出戏不错,朕还记得。”
江春一时未答,江昉知道其中事由,悄悄从后面对江春道:“兄长,那《审刁案》,前年知府大人清查剧本,已给禁了。”
《审刁案》涉及一位有夫之妇刁刘氏与外人通奸,虽然最后刁刘氏因违反国法,终被正法,本也是宣扬教化的故事。但却有人认为通奸桥段是“诲淫”之作,竟把这剧一同禁演。江春听了,大概明白了事情来由,但也不敢直说。便道:“皇上,那《审刁案》确实不错,可惜愚民无知,曲高和寡,现已无人演了。其实这扬州评话,并非臣最擅长的。臣家原在徽州,那里另有臣的一个戏班子,若皇上愿意,臣愿献了进京,为皇上助兴。”
眼看厅里君臣畅谈,一时未毕。台下阮家父子看着《玉蜻蜓》,倒也觉得颇为有趣,阮家父子平日外出不多,更不愿浪费钱在这等昂贵的长篇评话上,这次倒是开了眼界。阮元见厅上君臣对话,虽听不清在说什么,但觉得气氛非常和睦,也笑道:“爹,你看皇上和江舅祖,倒像两个认识多年的朋友一般。”
阮承信道:“你江舅祖六次迎驾,皇上自然待他不同常人。你有什么?你也接过驾吗?皇上看你,不过是个寻常读书人,能待你好到哪去?”杨吉对他也不屑一顾,自顾自的喝酒吃菜。
可阮元看着厅里乾隆君臣,也不禁有了一丝畅想:若是我也能坐到皇上身前,该有多好?他毕竟涉世未深,对朝廷、天下的了解,还不算多。
眼看这剧再演下去,便是申贵升意欲强奸女尼王志贞的部分,王志贞天性善良,还想着劝导申贵升弃恶从善,一时二人僵持不下。乾隆何等精明,看到这段,也不禁叹道:“这姑娘好生糊涂,眼看这个浮赖子弟,便与禽兽一般,竟还想劝他?广达啊,这剧朕看着,有点心痛。”
江春忙道:“皇上切勿烦忧,这剧本是为了警诫世人,世上多有些无德之人,是劝不好的。女子大多天性善良,也容易吃亏。看了这剧,知道天下有这些恶人,便懂得自保,不会再吃亏了。”
乾隆笑道:“若是如此,这剧倒还不错,有教化之用了。广达身在民间,也能为国分忧,行教化之事,原是该赏!王杰,敬广达先生一杯。”
王杰随乾隆南下,虽然身在侧近,可想起之前的事,总也有些不乐。这... -->>
为首一个,身着红顶仙鹤官服,须发多白,正是江春。他得乾隆恩眷,授了一品的光禄大夫散官,是以这次迎驾,身着官服,地位倒是比扬州知府还高出数个品级。眼看乾隆走到面前,江春自也有些激动,道:“臣光禄大夫江春,前来见驾!”一时间后面人众,无论官绅,也各自见驾过了。
乾隆扶起江春,笑道:“广达啊,四年不见,没想到你也老了这许多啊。朕记得你比朕小十岁呢,怎么这么快,这胡子白得都和朕一样了?”江春之前五次接驾,和乾隆来往密切,又时常捐输钱粮,为国分忧,是以乾隆一直对他颇有好感,这时也不称其名,只说字号。
江春也只好陪笑道:“皇上夙兴夜寐,臣等自然也不敢怠慢,只好日夜勤慎。臣又无甚天赋,结果这头发,也就早早白了。”
乾隆道:“你迎驾的事,朕已听闻了。我大清说起为国纾难,这民间啊,第一便数你江家,朕谢你还来不及呢。今日迎驾,还是在康山吧?”
江春忙道:“是臣该死,劳烦皇上过问这些,实在惭愧。皇上一路前来,舟车劳顿,臣康山家中,现已是一应齐备。还望皇上今日可以尽兴。”
乾隆摆摆手,一时间迎接大臣纷纷站起,向康山方向去了。乾隆也回到步辇上,卤簿开始向康山进发。之前迎见队伍之后,跟着江昉与江家一众侍从,本也是来维护现场秩序的,眼看卤簿开拔,也就站在一边。江昉向后瞥时,只见阮承信父子的脸孔,依稀就在身后。
江昉想着阮家娶了江彩过门,和自己已是亲上加亲,加上前日得到阮家来信,阮元已通过了府试,成绩优异,这几日自也欣喜。便想着这大好机会,怎能不让阮家父子一见圣驾?便差了个仆人,让他一会儿去请阮家父子。
阮承信一行三人将要离去时,忽见江家仆人前来,说是下午康山的宴会,希望阮承信父子也去参加。阮承信也没有什么合适的理由拒绝,便答应了,也带着杨吉一同前往。江府准备这日大宴,特意请了扬州城二十多位庖厨,全家仆人都被动员,菜肴丰盛,多杨吉一个人倒也不算什么。
不一会儿进得康山园中,只见四周犹如仙境,园里从门前开始,便是一品品的奇花异石,假山流水,点映成趣。阮家一行三人,哪里见过这般园林气象?一时脚步也缓了下来。阮元父子尚能克制,杨吉只觉身在仙境,渐渐控制不住,便想摸一摸这些精美的山石。好在阮承信眼尖,赶紧把他按住,小声道:“摸不得,要杀头的。”这般恐吓一下,杨吉才肯住手。
乾隆君臣等尚在前厅,因江春数次为国捐输物资,几次接驾也办的十分妥帖,乾隆对他一直有好感,不免问了几句家长里短。阮家父子毕竟不是江府人,无法参与,便直接到了后园。
进得后园,眼看中间一片空地,已经搭了高台,看起来这天晚上,将有一场大戏上演。从台子再向前看,乃是后厅,此时门户均已打开,后厅地势颇高,正好可以在厅上观看戏台表演。厅上近门之处,桌席早已布置完毕,这里是乾隆君臣和江家兄弟父子晚宴观剧之处。
自戏台至后厅,有十余丈距离,这时也已经摆满了桌席,并且渐渐有人入席。看来地位不高的江府后辈,和扬州城内大小官员,就要在下面就位了。阮家父子被引到一个中间靠后的位置,一齐坐下,江昉设计颇为精妙,阮家父子这位置既可以看到正前方的后厅,又可以表示自己谦逊,不敢坐得过前,冒犯了达官贵人。
台下布置规矩,倒也没人有意见。但台上是这日乾隆与各位高官饮宴之所,不免需要一些官员指导。这时正有几个一二品高官,在上面指挥着重新布置。一位一品官员眼看台上布置,也已经渐合朝廷规矩,便走了下来,正好看到阮承信等人。那官员看到阮承信,眼色微变,走了过来。
阮承信定睛看时,那人虽然须发多白,仍颇有风度,举止从容。正是六年之前,在仪征县见过的刘墉,此时他已经升了一品工部尚书。
阮承信又惊又喜,忙携了阮元,下拜见过刘墉。刘墉笑道:“下拜就不必了,阮公,近年可还安好?”阮承信便也把阮元考进县学之事说了。
刘墉自然也非常欣喜,道:“伯元,那日在仪征县署,我便知你以后当有出息,你那李晴山先生,与我父文正公乃是旧交。你得他教诲,别说考那生员,就是省城应举,我想也不在话下啦!可伯元又怎么会来江家呢?”阮承信也把阮元和江彩联姻的事说了,顺带说起上一代联姻江家之事。这时刘墉方知,原来阮家与江家尚有这样一段往事。
刘墉道:“既然伯元和江家已成姻亲,为何不去正厅看看?现下皇上在正厅,正在召见江府子弟,你聪明才智,我看高出这江家人甚多。说不定皇上一高兴,还能赏赐你些物事呢。”
阮元之前在码头迎驾时,也看过乾隆一眼,虽已识得当今天子模样。但想想若是去迎驾,想必能和这天下最尊贵的人有所交流。如此一来,只觉一生都不枉了。便道:“爹爹,既然可以去,孩儿便去见见皇上如何?”
“不要去。”没想到阮承信说得如此坚决。
阮元也是一惊,忙问道:“爹爹,我既然娶了彩儿,便也算半个江家人了,去看一看皇上,又有何妨呢?。”
“你糊涂!”阮承信竟已有几分怒气,道:“你姓阮,不姓江!去见了皇上,皇上怎么看你?便是这江家子弟,若无才学,皇上一样看不起,你过去了,还不是觉得你只是个迎合上意的小人?况且你现在什么身份?府试过了,也只是童生!你一个靠着妻子来江家吃饭的外姓童生,去了是想让皇上嘲笑你吗?不许去!”
眼看父亲突然严厉起来,阮元也是一愣,不敢多说。反倒杨吉看戏看出了乐子,轻轻哼道:“想拍马屁,先被一脚踹回来了吧?”
刘墉看阮承信态度似乎不对,也赶忙打圆场道:“伯元且先不要生气,你爹爹说得也对,你若是才学不够,便是去了皇上面前,也讨不了好的。我父亲位列一品,我自幼便见过皇上,可皇上始终对我颇为冷淡。直到中了进士,才问起我学问之事。所以依我之见,若有缘分,你日后考了举人、进士,总会……”可这时,刘墉似乎想起了一件很关键的事。突然改了话题,问道:“伯元,令祖是何名讳?”
“是上玉下堂。”阮元答道。如果对方实在不知自己家人名讳,以恭敬的语气提问,便不算冒犯,故而阮元也认真回答了刘墉。
谁知刘墉听了这个名字,竟一时陷入了沉思。
沉吟半晌,刘墉突然颇为郑重的对阮元道:“伯元,你的才学我信得过,以后科举,我想是不在话下的。只是科举考下来,你也一定会考虑做官的事,只怕那时……我说的太早了,可若真到了那一天,你要想仔细了。”
说完,刘墉拜别阮家父子,到别处去了。阮元看看父亲,心中也充满疑惑。为什么父亲连他去见一次乾隆都不愿意?为什么刘墉突然要对自己说起做官的事?
不一会儿,乾隆结束了前厅的诸多接见事务,在江春兄弟、和珅、王杰等人陪同下,一起来到后厅。此时江家子弟、其他迎驾盐商、扬州大小官员,也都渐渐到了后园。群臣士绅,一时齐齐下拜,山呼万岁,乾隆答了平身,也让大家前往就座。
眼看夕阳渐渐西落,江府一应彩灯火炬,早已备得周全,满汉菜肴,也一一献上。很快就连阮元三人所坐的偏席,也摆满了各种美酒佳肴。晚宴便即开始,厅上台下,一片和乐。
转眼酒过三巡,已是评弹助兴之时了。江春请了乾隆旨意,便告知台下众艺人先后登台表演。吴天绪不顾高龄,再次走上台前,说一段张翼德据水断桥,先做叱咤之状,眼见得观众已被吸引,便张口努目,以手作势,不出一声,台下自如雷霆宣于双耳。然后是顾进章上台,说一段《靖难故事》。如此演了数本名作,而最后压轴的大戏,乃是当时扬州最为风行一时的评话《玉蜻蜓》。
这《玉蜻蜓》所讲,乃是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富家公子名叫申贵升,虽已成婚,但品行不端,一日到了法华庵中,见尼姑王志贞美貌,竟与之通奸。事后王志贞生下一子,并由一户徐姓人家抚养。可孩子长大之后,申家却意外找到徐家,说孩子乃是本家出身,强要认领回去。最终眼见证据确凿,这孩子徐元宰终被领回,后来做了大官。
这故事兴于明朝苏州,一直以来,多有人认为这故事实有其人,文中的孩子徐元宰,便是明代万历朝首辅申时行。申时行家在苏州,申家耳听得这戏文颇有影射申时行之嫌,曾长期与官府争讼,要求禁演此剧。苏州人后来为了避嫌,也把申贵升改为金贵升。但故事之前便已传入扬州,扬州人大多不认识什么申首辅,更无任何忌讳之处,反而保留了原故事的申家。到了乾隆时期,艺人房山年擅讲评话,遂使这《玉蜻蜓》风靡一时。
《玉蜻蜓》原剧颇长,自然不能全部演出。这日也只好准备了其中一些精彩段落,江春坐在乾隆下首,自然免不了多解释几句,帮着乾隆理解剧情。
耳听得台上讲到那无良秀才申贵升进了法华庵,便要一睹庵中尼姑样貌。尼姑庵的住持说道:“南京总管兰小青兰大人的夫人,是小庵的护法。”可申贵升却道:“那兰小青原是我家的家生子,先父在时提拔这孩子,现为南京总管。那小狗才也是宝山的护法?”
尼姑见状,无奈唱道:“闻言尼姑把舌头伸,总管是申府一家生,我若怠慢申公子,拆毁庵堂住不成。”说着便不敢再拒绝申贵升,由他进了庵里。
乾隆听着,颇为不悦。他不知此剧由来,但多读明代史书,印象里明代并无家生子一飞冲天,做了一路总管的故事。元朝各地确有总管一职,可便是元代,这种人似也不多。然而入清之后,八旗中却常有出身家奴的武官,因战功卓著,得以历任高官的。便问江春道:“广达啊,这评话说的是何时故事?”
江春答道:“臣也不甚清楚,据说是苏州传来。说的……是前朝一位首辅的事吧?”
乾隆沉吟道:“前明若说姓申的首辅,当是申时行了。可前明那时,南京江宁府乃是陪都,哪里却有个姓兰的家生子,能做到南京总管的?”
江春尚且未答,和珅早知上意,清楚乾隆想着这“家生子”可能涉及本朝,万一觉得影射本朝,只怕这《玉蜻蜓》用不着申家人来投诉,乾隆自己就给禁演了。又觉乾隆与江春对话,语言十分客气,江春应是乾隆信任之人,说不定搞好关系,以后还能引以为援。
他熟知官场人物,平日留心于朝中大臣履历,忽然想起一人,便帮江春解围,道:“江大人,本朝现任河东河道总督的大人,便是姓兰,其实是进士出身,和家生子并无关系。兰姓并不显著,是以反而会让人听者有意。江大人若看着这戏文这般读下去,只恐日后流传出去,竟让人看不起兰大人了。”其实当时河东河道总督,名叫兰第锡,是山西人,和珅记得这一节,遂提点江春,这剧需要修改。
江春何等精明,听和珅点拨,又想起家生子一事,一时已然明白,道:“多谢和大人,皇上,是臣疏忽了,竟差点耽误了兰大人,臣之后便告诉他们,有关的内容,一定要改。”既然有关的都要改,自然“家生子”也不能说了。
“改不改的,倒也无妨。”乾隆想想这故事既然是明朝流传下来,想必百姓也不会多想。又道:“只是这故事确实不好,朕记得上次来,你也是安排了一场评话,名字叫《审刁案》。那出戏不错,朕还记得。”
江春一时未答,江昉知道其中事由,悄悄从后面对江春道:“兄长,那《审刁案》,前年知府大人清查剧本,已给禁了。”
《审刁案》涉及一位有夫之妇刁刘氏与外人通奸,虽然最后刁刘氏因违反国法,终被正法,本也是宣扬教化的故事。但却有人认为通奸桥段是“诲淫”之作,竟把这剧一同禁演。江春听了,大概明白了事情来由,但也不敢直说。便道:“皇上,那《审刁案》确实不错,可惜愚民无知,曲高和寡,现已无人演了。其实这扬州评话,并非臣最擅长的。臣家原在徽州,那里另有臣的一个戏班子,若皇上愿意,臣愿献了进京,为皇上助兴。”
眼看厅里君臣畅谈,一时未毕。台下阮家父子看着《玉蜻蜓》,倒也觉得颇为有趣,阮家父子平日外出不多,更不愿浪费钱在这等昂贵的长篇评话上,这次倒是开了眼界。阮元见厅上君臣对话,虽听不清在说什么,但觉得气氛非常和睦,也笑道:“爹,你看皇上和江舅祖,倒像两个认识多年的朋友一般。”
阮承信道:“你江舅祖六次迎驾,皇上自然待他不同常人。你有什么?你也接过驾吗?皇上看你,不过是个寻常读书人,能待你好到哪去?”杨吉对他也不屑一顾,自顾自的喝酒吃菜。
可阮元看着厅里乾隆君臣,也不禁有了一丝畅想:若是我也能坐到皇上身前,该有多好?他毕竟涉世未深,对朝廷、天下的了解,还不算多。
眼看这剧再演下去,便是申贵升意欲强奸女尼王志贞的部分,王志贞天性善良,还想着劝导申贵升弃恶从善,一时二人僵持不下。乾隆何等精明,看到这段,也不禁叹道:“这姑娘好生糊涂,眼看这个浮赖子弟,便与禽兽一般,竟还想劝他?广达啊,这剧朕看着,有点心痛。”
江春忙道:“皇上切勿烦忧,这剧本是为了警诫世人,世上多有些无德之人,是劝不好的。女子大多天性善良,也容易吃亏。看了这剧,知道天下有这些恶人,便懂得自保,不会再吃亏了。”
乾隆笑道:“若是如此,这剧倒还不错,有教化之用了。广达身在民间,也能为国分忧,行教化之事,原是该赏!王杰,敬广达先生一杯。”
王杰随乾隆南下,虽然身在侧近,可想起之前的事,总也有些不乐。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