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我们的1654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料中的各种激素。养猪场的猪3个月就出栏。自然状态下的猪寿命是20年!这样的猪还完全是幼年状态的猪,但体内的激素促进猪的身体进入少年时期。现代养鸡场,若为了促进鸡下蛋,在饲料中大量加入雌性激、素。那么鸡蛋会提前促进女孩性发育。
2.自然状态下的动物体内激素含量不均衡,按照中医的观点就是某些肉性热,性燥。自然状态下的猪肉性平(微寒),本身是好东西。
3.现代污染严重,水里面的重金属成份会通过植物、浮游生物代谢而聚集起来。小鱼虾、甲壳类动物因摄入这些聚集了金属的生物而大幅度提高体内的重金属浓度。大型鱼类采食这些小动物,最终浓度达到非常高的程度。人类如果食用这些污染水域的鱼,很容易因重金属而产生各种疾病。
4.二恶英,分子结构和雄性激素比较接近,进入人体后会可能会参与到激素作用中,越战中落叶剂大批量使用,导致大量胎儿畸形。
某一定体积的物体,切割成两部分。则整体体积不变,而全部表面积增加了两倍的切面面积。反复进行切割,则面积持续增加。我们身体的肺部进行氧气交换,肺部容量因人而异,成年人基本保持2-6升之间。也就是说我们一次吸气,可以得到2-6升空气,进行氧气交换时,是空气与肺泡表面进行,也就是说肺泡面积越大,我们能交换到的氧气越多。而所有肺泡的体积总和是2-6升,那么如何才能增加交换面积呢?只有一个办法,让肺泡的体积非常小。我们的肺泡数量大约是3亿多个,直径约0.2毫米左右。肺泡的总体表面积大约是40-100平方米。因此增强心肺功能,可有效抵抗氧气含量减少引起的高原反应。
思考:
1.汽车尾气是一大污染源,不过现在汽车都增加了汽车尾气的净化装置,主要是金属铂来分解那些氮氧化合物。金属铂价格昂贵,如何才能有效利用呢?在汽车尾气通道中,一块直径约15厘米的长条陶瓷上开有大量细长的空隙,空隙上布满直径约1-10纳米的耐高温耐腐蚀氧化物小球,在小球上放置金属铂颗粒。经过这些步骤,铂的表面积极其庞大,完全可以净化尾气至环保标准。
2.人呼吸时,大量空气灰尘进入鼻孔,为了防止这些灰尘进入肺中,鼻孔中生长着许多鼻毛。可以有效吸附灰尘,在城市生活的人们都可以验证这点。鼻毛不可拔掉,每拔一次,新生鼻毛就变粗,降低了鼻孔通道灰尘吸附能力。
3.壁虎可以随意爬行,其脚趾上长有近10亿微细的毛。这些毛和接触面之间的吸引力总和完全可以让壁虎随意爬行。
4.炒菜时,肉类都被加工成肉丝、肉片,很少有方块的肉(花椒肉丁、宫保鸡丁,这些肉丁都是小方块,红烧肉是较大方块,但是烧的时间长)。这样肉总量不变,但是和热油的接触面大大增加,很容易一起熟。肉上面附着的调料也很足,味道好。
5.原子、弹的核心是铀235或钚239,质量超过一定界限就发生核反应。引爆原子、弹就是让若干个低于临界质量的铀块,突然集中在一起,突破界限,发生链式反应。如图所示,枪式的效率低下。收聚式的效率很高,迅速让核料的表面积降到最低,最大程度地引爆核料。
6.川菜中有道雪魔芋烧鸭,其中的雪魔芋味道鲜美。菜里面的雪魔芋形状类似海绵,中间多孔,吸附了大量汁液。类似的食材有冻豆腐、面筋、竹荪。
7.丝瓜瓤多孔容易吸附油,洗锅刷碗干净。硅藻土同样多孔,只不过孔细微得多。可以吸附悬浮微粒、杂质、大分子有害物质。可以做水和空气的过滤材料。由于表面积大,还可以做稳定剂。诺贝尔发明的硝化、甘油炸药,就使用硅藻土做稳定剂。新型的硅藻土装修材料可发挥多孔吸附能力,降低污染。类似材料有活性炭(木炭),可以过滤空气和水,甚至做防毒面具的滤芯。
8.我们吃饭,牙齿的研磨作用会将食物粉碎,这样食物的表面积大大增加,进入胃部后,消化液可以充分对食物进行消化,这样消化速度快,胃部的负担轻。另外快速吃饭,大脑会对胃部的饱食信号会滞后,导致摄入食物过多。因此平常细嚼慢咽,可以有效利用食物,减少多余热量摄入。
9.考古发现,奴隶时代,奴隶大约20岁就已经把牙齿磨光了。因为食物非常粗糙,这些奴隶即便没有劳作累死,寿命也不会长。牙齿失去作用后,获取食物能量的代价增加。在进行马匹交易时,买方通常都要观察马的牙齿,可以判断健康状况。
梅乐芝经理的科普文章(十)
第10节波
平静的水面,落下一颗石子,就看见一圈一圈的水面起伏,以石子落水处为圆心,慢慢向外蔓延。随着时间流逝,起伏最终消失,水面恢复平静。这种扰动(石子、雨滴等引起的水面起伏)以一定速度向远处传播(蔓延),称这种传播着的扰动为波。
通常将波的概念限制在自然世界中。在社会变化中,也有类似的情况,称呼的概念换成浪潮,趋势等等。比如谣言产生后,开始传播,四处都流传着,范围越来越广。这是虚假信息的传播。从流行歌曲、网络名词到时尚,都符合波动定义。文明的交流,通过商业贸易,也是波。
回到物理世界,石子造成的扰动,是石子势能转换成水的动能。而波在传播中,抵达的水都开始扰动,意味着动能也在传播。随着波越传越远,接收动能的水越来越多。按照能量守恒,那么所有收到动能的水的动能总量不变,那么每部分水的动能越来越小。最后动能全部转为热量,水面恢复平静。换而言之,波传播过程同时也是能量传播过程。
对于物质运动状态变化类型的扰动传播,我们称为机械波。如果是人的思维模式变化类型的传播,可称为心灵风暴波。如果是人有组织行为类型的传播,可称为社会运动波。机械波的出现,意味着:1.扰动源存在,也就是有能量供应源。2.存在接收扰动的对象,称为介质。这两种存在,对其他类型的波也是适用的。对于石子形成的波,扰动源就是石子,介质是水。宗教的传播,扰动源就是教义,介质是人。
观察:
1.艺术体操运动中,运动员舞动着长带,长带在空中上下卷动,却不落地,正是波的传播,使得带子始终处于状态剧烈变化中,而无法落地。
2.世界各地经常出现地震。报道中会给出震中位置,地震强度级别。震中就是扰动源的位置,级别就是地震能量的强度。地震波在传播中,能量随之而来,改变建筑物品的状态。如果能量太大,建筑等承受不住而损坏。损坏程度称为烈度。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总能量逐渐损耗,加之能量分担对象越来越多,危害逐渐减小。
3.宗教的传播过程中,改变的是人的观点、立场、思考方式等。和机械波不同的是不存在能量的衰减问题。事实上,随着宗教的传播,信徒越来越多,宗教的势力不断增加。
4.在水面不同位置,投放两个或多个石子,发现各自都形成波,相互之间影响可叠加或抵消,但都在传播。不同的宗教或文化,在传播中无法像机械波一样相互叠加或抵消,因为正常人无法同时以相左的立场、观点来思考世界。更多的时候是相互争夺信众,就如同销售市场的争夺一样。当然作为趋利避害的生物本能,采用老张的哲学也是有可能的。
5.人是社会性动物,从众心理是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使得谣言、恐慌性心理容易扩散,三人成虎正是这个意思。
波传播中,扰动使得传播路径上的物体状态改变,但这种改变不是永久性的。当能量耗散后,物体恢复原始位置。那么物体状态的变动就是在原始位置附近振动。振动导致物体处于某个范围,当范围和传播路径重合时,说明物体的振动是沿着传播方向进行来回进行的,这种类型称为纵波。如果振动的方向和传播方向垂直,则称为横波。通常的波经常是部分纵波和部分横波的混合。
观察水面上的落叶,当有波传播经过时,落叶在水面上下起伏,并不移动,说明在水面的波是横波。地震来临时,如果感到人左右摇晃,说明地震波是纵波,如果是上下起伏,说明是横波。
波传播途中,能量使得路径中的物体改变状态,物体有惯性,改变状态不可能是瞬间就完成,因此扰动的传播是有速度的。比如水波,我们观察水纹的最高点,称为波峰(对应水纹低于水面的最低点称为波谷)。在波传播中,扰动不断地制作出波峰,新的波峰相比以前的虽然高度慢慢下降,但始终是附近小区域最高的位置。最新的波峰和原始位置之间的距离不断加大,波的传播速度就定义为这个距离除以时间。相邻的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就定义为波长。一定时间内,水面上落叶起伏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是以德国人赫兹命名,英文hz表示。落叶每起伏一次,意味着波向前传播了一个波长的距离。那么可得出:速度=波长*频率。
在水面波传播时,如果水面有障碍存在,比如巨大的石块,则波抵达石块后反身往回传播,这个称为波的反射。如果石块较小,发现石块背后也产生波纹,称之为波的衍射,或称为绕射。这里提到石头尺寸的大和小,标准是按照什么定?在描述波的属性中,只有波长是长度的单位。因此大和小的标准就是波长。比波长大很多的就是巨大,比波长小的就是小。
思考:
1.波的传播速度由什么决定呢?扰动在改变传播路径上物体状态时,如果状态改变快,则波传播的快。惯性大小是物体维持原状态能力的量度,因此惯性越大则状态改变越慢。在讨论连续物体时,我们使用单位体积内的物质惯性来衡量,那么这就是密度。因此波传播路径上物质的密度越大,波速越小。不同的物质弹性不同,弹性越大,物体维持完整性的能力越大,则物体受相邻部位的形变影响越大。比如泥土,基本没有弹性,某处受力后泥沙飞溅,其他部分的泥土没有动静。比如铁棒,弹性很强,某处受力后,铁棒整体翻滚。因此弹性系数越大,波速越大。
2.波的频率是由什么决定的?波的起源是扰动源,介质目的是传递扰动,可以对传播速度、能量传递效率起作用。所以影响频率的因素只能是扰动源。扰动源的扰动频率决定了波的频率。
3.不同物质的密度弹性不同,波速不同。在波传播路径上存在不同物质分布,我们可以在不同位置测量波到达的时间,来反向推理不同物质的分布情况。在地质勘查中,通常是人工制造一场地震,使用大量炸药引爆来产生。在选好的不同位置上来接收地震波。人工地震产生后,波四处传播,一部分波直接抵达测量点,另外一部分向地球内部传播,碰到不同类型的岩石后又重新、四处传播。测量这些从地球内部传播出来的波,依据测量点地震波的抵达时间以及强度,可以推理出内部的岩石成份和构造。石油天然气勘查就是使用这种原理进行。
4.当已知扰动源位置、强度后,在不同位置测量地震波,可以有效推理出地球构造。克罗地亚的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采用地震波探测到地壳和地幔之间的界面。1914年德国的古登堡发现地幔和地核之间的分界面。当地球内部构成比较清晰后,不同位置的测量点测量到地震波抵达,就可以推理出扰动源的位置和扰动强度。冷战时期,原子武器研发竞争很激烈,采用这样的方法,即便不派遣间谍,也可以获知核爆炸的位置和威力。
5.深海中没有光线,视力无效。鲸鱼就通过制造机械波来通信。即便在浅海,光线传播距离很有限,海豚等哺乳类动物采用机械波来通信。在河流中,江豚类也同样如此。现代大量船舶行驶,螺旋桨制造很大的机械波干扰,导致这些动物通信失败或错误。
6.正常情况下,波传播中,物质不改变自身位置。如果能量非常大,则位置甚至物质本身都会发生改变。这时波不仅是扰动传播,而且是破坏性传播。人类利用这点制造了武器。大自然的武器就是大地震,地震波中的纵波作用时,人和房屋左右抖动,房屋通常是上下结构承受力强,而侧向承受力弱。这种情况下房屋很容易倒塌。当地震波抵达时,如果烟囱的高度刚好是地震纵波波长的一半,则很容易半腰折断,为什么?
7.登山时,遇到很宽广的山峰侧壁,可以大吼听回音(雪山严禁,可能引起雪崩。汉尼拔远征,在阿尔卑斯山损失大量步兵和战象)。建筑的墙壁和回廊也有类似效果。在特定的建筑里,可以听到远处人的说话,俗称回音壁(中国古代寺庙大量存在。奥匈帝国女王特雷西亚的宫殿里,存在这样的窃听结构)。足球比赛时,节目录制组也有类似的接收远处声音的装置,很像卫星天线的锅盖。
空气密度很低,分子稀疏,间距很大。但也可以传播机械波。通常我们称空气中的机械波为声波,以我们的机械波接收器耳朵为基准。但固体、液体中的也都可以称为声波。可以通过一些设备,接收液体和固体中的机械波,并转入空气中,让我们的接收器可以工作。
波传播路径中,物体的振动逐渐减弱。减弱有两种方式:1.自然减弱,比如水表面波的传播,随着距离增加,波的起伏变低。因为能量越来越分散。2.损耗,在传播中,很多物质弹性较差,传递扰动的能力很低,能量多数都转换为热量。
多个扰动源产生的波,在传播途中相遇,则每个波都发挥各自的扰动能力。如果扰动刚好同方向,则扰动总和累加,导致此处物体振动大幅度增加。如果扰动刚好反方向,则扰动总和抵消,此处物体振动幅度减小。这种现象称为波的干涉。
思考:
1.二次世界大战中,大西洋中的潜水艇作用巨大。水面舰船探测潜水艇就需要使用声纳。声纳就是大喇叭,在水里面发射声音。声波碰到潜水艇就反射回去,接收装置检测回波,判断是否存在大型移动对象。潜水艇通常是被动接受声音,一般是发动机噪声或螺旋桨噪声,根据声音的特征来判断是否为攻击目标。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发生东芝事件,就是潜水艇螺旋桨噪声引发的。
2.石子丢入水中,表面形成波是和在水中传播的声波不同,扰动源发起后,水被排开,由于水不可压缩,所以水被挤的高出水面,形成波峰。对于某个水柱,当水柱升高时,水柱变窄,水柱下降时,水柱变宽。当水表面浪的高度上升时,势能增加,则下降后的动能也增加,对前进方向水的冲击力增加,也就意味着表面波的速度增加。也就是说表面波的速度由水波纹的高度决定。当水的深度远大于波长时,水面升高变成波峰,体积增加,所增加的水是由波谷部分补充过来的。此时水不仅是上下运动,还存在传播方向上的前后运动。此时水面某点的整体运动就在传播方向上做圆周运动。当此点在圆周的顶点时,水面处于波峰状态,当此点在圆周底点时,水面处于波谷状态。此时波速取决于波长或圆周运动的速度,波长越长,圆周运动越慢,波速越快。当水较深时,表面波对深水完全没有影响。在水下拍摄的记录影视中可以看到,海面巨浪滔天,水下波澜不惊。
3.而声音在空气或水中传播时,都是纵波,没有横波。横波仅在固体中存在,固体的结构紧密,横向的振动因材料的连续性得以持续。纵波在流体中传播时,流体的压强在某个值附近变动,相当于这些流体在压缩和膨胀状态之间来回变动。这种状态只能在压缩或膨胀的方向上延续,所以流体中横波无法存在。同样频率的声波,在空气、水、固体中速度不同,因为这些物质压缩弹性不同。同时因流体的特点,压强、温度不同,波速也不同。当中流体中声明波速时,都必须说明对应的压强和温度。海平面0c时,空气音速是331m/s。水中的音速大约是空气中的4.3倍。钢铁中的音速大约是空气中的15倍。
4.现代城市的污染很多,房屋修建和装修时就要考虑噪声污染的消除。1.吸收:噪声源在室内,无法直接消除噪声源时,室内墙壁的涂料就可以选用声波转换热量效率高的材料,起到吸音效果,这样噪声中室内很快就衰减下去。如果是音乐厅,需要回音效果时,部分墙壁的涂料就要必须是声音反射率高,不能吸收声音。2.隔离:噪声源在室外时,采用双层玻璃窗户,声音经过透过双层玻璃的能量很少,隔音效果好。当然一层玻璃效果也很明显,只要窗户的密闭性好。3.降低源强度:直接对噪声源进行处理,降低噪声源(扰动源)的能量强度,降低其功率,典型的应用就是摩托车消音排气管、消声武器。发动机的高压热气直接进入大气,在气管的出口,能量瞬间释放,功率很大,造成很大的噪声。摩托车消音管是较原发动机排气管粗的气管,发动机高压热气进入后,空间突然变大,此刻产生的声音约束在消音管内,被消音管内其他结构吸收降低。进入消音管的高压热气此时压力降低,温度降低,离开消音管进入大气时,能量已经比较低,产生的噪声就小多了。手枪可以加装消音、器,消音原理类似,就是让枪膛高压气体相对缓慢的速度膨胀,降低枪声。由于子弹的速度非常快,实际消音、器并不能完全消除声音,除非是非常小口径的子弹。其最大作用是降低开枪者的耳朵负担,在消除枪口火焰方面也非常有效。(按照能量的角度描述,就是体积突然膨胀,导致势能增加,能量守恒,所以动能降低=分子运动速度降低=温度降低。这种方法同时也是制造超低温的方法。让低温气体突然膨胀,导致温度进一步降低,反复进行这一过程。)
5.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潜水艇有了新的装备,使得这些潜水艇从没有被盟军探测到。这种装备是橡胶板,装配在潜水艇外壳上,板上有按照特定间隔排列的小孔阵列。声音(声纳发射产生)抵达潜水艇表面后,这些阵列使得反射声音相互之间抵消,极大地降低了反射声音,使得探测器无法得到回音,避免被发现。室内装修材料板,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降低声音在室内的来回反射,消除噪声。观察电影院的墙壁,是否存在这样布满小孔的板材?
6.以上介绍的是声音消除的被动方法。声音还可以主动抵消。使用麦克风接收声音,转换为电信号,对其进行处理,再转换为声音,此时的声音和原始声音刚刚好完全错位,振动相互基本抵消。这样就实现主动对消。应用于婴儿看护。在婴儿头部放置一副很大的耳机,离婴儿耳朵有一定距离,里面放出处理后的声音,和外界噪声对消。
7.当多个扰动源存在时,如果扰动源的频率相同,则产生的波频率相同,这些波在干涉时,很可能在某处出现多数波累加的情况,造成某点扰动能量非常大。军队过桥时,如果按照口令有节奏地齐步行走,很容易产生累加效果,当累加点位于桥的薄弱点时,可能会对桥产生破坏。所以过桥时都要便步走,令各个扰动源的频率不同。
8.人耳可以听到各种声音,但无法听到全部声音。(20-20k)hz是人耳可以听到的频率范围。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高于20khz的称为超声波。那些使用主动声纳的生物,比如海豚和蝙蝠,其耳朵可以听到100khz的声音。另外人的耳膜和外耳道是垂直的,这也说明声音是纵波。假设是横波的话,无法耳膜产生振动!
9.超过20khz的声音,对人耳无影响。效果对人而言就是安静。因此广泛使用。眼镜店里面有洗眼镜的机器,将眼镜置于水中,使用超声波清洗。这种高频率的液体震荡,可有效清理表面附着的各种杂物。牙齿清洁,也可使用超声波。体外碎石(胆结石),同样使用超声波。但最普及的则是b超,超声波进入人体,因不同组织的弹性不同,反射回的超声波在不同位置压强不同,反向演算后就可以得到人体弹性分布图,就是人体内部器官分布情况。超声的波长短,机械波衰减是以波长为单位比例进行衰减的,所以衰减快。扩散也是按照波长的比例进行,所以方向性好,容易形成声音束。蝙蝠和海豚,都使用超声波作为雷达探测信号,定位准确。大功率的超声波还是武器,可以击晕猎物。
10.低于20hz的声音,波长很长,衰减很慢,很容易衍射,所以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次声波。次声波的振动对人体内脏有强烈的破坏作用,因此可制造次声波武器,但难以控制方向。
11.人的发音依靠声带。发出的波长和声带的长度相关。人的发音是多种频率声音的混合,其中含量最高的可以称为基音。其他频率的含量比例不同,听起来的效果不同。男子声带长,所以基音波长较长,频率低,女子声带短,基音频率高。我们说某人唱歌音色好,就是声音中不同频率含量的比例适合我们欣赏的口味。说某人音域宽广,就是声带经过控制,可以发出不同基音的声音,而且基音的频率相差较大。唱歌时,声音可以在腹腔、胸腔、口腔、颅腔进行回音,增加声音的延续和音量,改善音色。技巧的好坏,或者是天赋的好坏,就体现在实现回音的难易程度上。唱歌就像说话一样轻松,天赋好。需要提气叉腰,天赋差。现代歌曲伴奏多,去掉这些伴奏,听歌手清唱,就知道唱的真正效果。
12.脊椎动物感受声音的器官和人类似,并且有外耳廓对声音进行收集,增强听觉效果。耳廓的因生存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可能变大(蝙蝠)、变小(北极熊)甚至消失(鲸鱼)。昆虫身体的膜也起收集空气振动的效果,用来感知异性、猎物或捕猎者。被动接收声波的动物,都是为了确定振动源。当振动源位于特定环境时,触角、身体的毛发,都可以精确定位振动来源,这些都可认为是耳朵。比如蜘蛛网上的振动源通常就是猎物,蜘蛛使用腿部即可感受。通常人是视觉、听觉、嗅觉共同使用一样,动物的耳朵也仅是探知外界工具的一部分。不同动物的探测侧重点不同。
料中的各种激素。养猪场的猪3个月就出栏。自然状态下的猪寿命是20年!这样的猪还完全是幼年状态的猪,但体内的激素促进猪的身体进入少年时期。现代养鸡场,若为了促进鸡下蛋,在饲料中大量加入雌性激、素。那么鸡蛋会提前促进女孩性发育。
2.自然状态下的动物体内激素含量不均衡,按照中医的观点就是某些肉性热,性燥。自然状态下的猪肉性平(微寒),本身是好东西。
3.现代污染严重,水里面的重金属成份会通过植物、浮游生物代谢而聚集起来。小鱼虾、甲壳类动物因摄入这些聚集了金属的生物而大幅度提高体内的重金属浓度。大型鱼类采食这些小动物,最终浓度达到非常高的程度。人类如果食用这些污染水域的鱼,很容易因重金属而产生各种疾病。
4.二恶英,分子结构和雄性激素比较接近,进入人体后会可能会参与到激素作用中,越战中落叶剂大批量使用,导致大量胎儿畸形。
某一定体积的物体,切割成两部分。则整体体积不变,而全部表面积增加了两倍的切面面积。反复进行切割,则面积持续增加。我们身体的肺部进行氧气交换,肺部容量因人而异,成年人基本保持2-6升之间。也就是说我们一次吸气,可以得到2-6升空气,进行氧气交换时,是空气与肺泡表面进行,也就是说肺泡面积越大,我们能交换到的氧气越多。而所有肺泡的体积总和是2-6升,那么如何才能增加交换面积呢?只有一个办法,让肺泡的体积非常小。我们的肺泡数量大约是3亿多个,直径约0.2毫米左右。肺泡的总体表面积大约是40-100平方米。因此增强心肺功能,可有效抵抗氧气含量减少引起的高原反应。
思考:
1.汽车尾气是一大污染源,不过现在汽车都增加了汽车尾气的净化装置,主要是金属铂来分解那些氮氧化合物。金属铂价格昂贵,如何才能有效利用呢?在汽车尾气通道中,一块直径约15厘米的长条陶瓷上开有大量细长的空隙,空隙上布满直径约1-10纳米的耐高温耐腐蚀氧化物小球,在小球上放置金属铂颗粒。经过这些步骤,铂的表面积极其庞大,完全可以净化尾气至环保标准。
2.人呼吸时,大量空气灰尘进入鼻孔,为了防止这些灰尘进入肺中,鼻孔中生长着许多鼻毛。可以有效吸附灰尘,在城市生活的人们都可以验证这点。鼻毛不可拔掉,每拔一次,新生鼻毛就变粗,降低了鼻孔通道灰尘吸附能力。
3.壁虎可以随意爬行,其脚趾上长有近10亿微细的毛。这些毛和接触面之间的吸引力总和完全可以让壁虎随意爬行。
4.炒菜时,肉类都被加工成肉丝、肉片,很少有方块的肉(花椒肉丁、宫保鸡丁,这些肉丁都是小方块,红烧肉是较大方块,但是烧的时间长)。这样肉总量不变,但是和热油的接触面大大增加,很容易一起熟。肉上面附着的调料也很足,味道好。
5.原子、弹的核心是铀235或钚239,质量超过一定界限就发生核反应。引爆原子、弹就是让若干个低于临界质量的铀块,突然集中在一起,突破界限,发生链式反应。如图所示,枪式的效率低下。收聚式的效率很高,迅速让核料的表面积降到最低,最大程度地引爆核料。
6.川菜中有道雪魔芋烧鸭,其中的雪魔芋味道鲜美。菜里面的雪魔芋形状类似海绵,中间多孔,吸附了大量汁液。类似的食材有冻豆腐、面筋、竹荪。
7.丝瓜瓤多孔容易吸附油,洗锅刷碗干净。硅藻土同样多孔,只不过孔细微得多。可以吸附悬浮微粒、杂质、大分子有害物质。可以做水和空气的过滤材料。由于表面积大,还可以做稳定剂。诺贝尔发明的硝化、甘油炸药,就使用硅藻土做稳定剂。新型的硅藻土装修材料可发挥多孔吸附能力,降低污染。类似材料有活性炭(木炭),可以过滤空气和水,甚至做防毒面具的滤芯。
8.我们吃饭,牙齿的研磨作用会将食物粉碎,这样食物的表面积大大增加,进入胃部后,消化液可以充分对食物进行消化,这样消化速度快,胃部的负担轻。另外快速吃饭,大脑会对胃部的饱食信号会滞后,导致摄入食物过多。因此平常细嚼慢咽,可以有效利用食物,减少多余热量摄入。
9.考古发现,奴隶时代,奴隶大约20岁就已经把牙齿磨光了。因为食物非常粗糙,这些奴隶即便没有劳作累死,寿命也不会长。牙齿失去作用后,获取食物能量的代价增加。在进行马匹交易时,买方通常都要观察马的牙齿,可以判断健康状况。
梅乐芝经理的科普文章(十)
第10节波
平静的水面,落下一颗石子,就看见一圈一圈的水面起伏,以石子落水处为圆心,慢慢向外蔓延。随着时间流逝,起伏最终消失,水面恢复平静。这种扰动(石子、雨滴等引起的水面起伏)以一定速度向远处传播(蔓延),称这种传播着的扰动为波。
通常将波的概念限制在自然世界中。在社会变化中,也有类似的情况,称呼的概念换成浪潮,趋势等等。比如谣言产生后,开始传播,四处都流传着,范围越来越广。这是虚假信息的传播。从流行歌曲、网络名词到时尚,都符合波动定义。文明的交流,通过商业贸易,也是波。
回到物理世界,石子造成的扰动,是石子势能转换成水的动能。而波在传播中,抵达的水都开始扰动,意味着动能也在传播。随着波越传越远,接收动能的水越来越多。按照能量守恒,那么所有收到动能的水的动能总量不变,那么每部分水的动能越来越小。最后动能全部转为热量,水面恢复平静。换而言之,波传播过程同时也是能量传播过程。
对于物质运动状态变化类型的扰动传播,我们称为机械波。如果是人的思维模式变化类型的传播,可称为心灵风暴波。如果是人有组织行为类型的传播,可称为社会运动波。机械波的出现,意味着:1.扰动源存在,也就是有能量供应源。2.存在接收扰动的对象,称为介质。这两种存在,对其他类型的波也是适用的。对于石子形成的波,扰动源就是石子,介质是水。宗教的传播,扰动源就是教义,介质是人。
观察:
1.艺术体操运动中,运动员舞动着长带,长带在空中上下卷动,却不落地,正是波的传播,使得带子始终处于状态剧烈变化中,而无法落地。
2.世界各地经常出现地震。报道中会给出震中位置,地震强度级别。震中就是扰动源的位置,级别就是地震能量的强度。地震波在传播中,能量随之而来,改变建筑物品的状态。如果能量太大,建筑等承受不住而损坏。损坏程度称为烈度。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总能量逐渐损耗,加之能量分担对象越来越多,危害逐渐减小。
3.宗教的传播过程中,改变的是人的观点、立场、思考方式等。和机械波不同的是不存在能量的衰减问题。事实上,随着宗教的传播,信徒越来越多,宗教的势力不断增加。
4.在水面不同位置,投放两个或多个石子,发现各自都形成波,相互之间影响可叠加或抵消,但都在传播。不同的宗教或文化,在传播中无法像机械波一样相互叠加或抵消,因为正常人无法同时以相左的立场、观点来思考世界。更多的时候是相互争夺信众,就如同销售市场的争夺一样。当然作为趋利避害的生物本能,采用老张的哲学也是有可能的。
5.人是社会性动物,从众心理是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使得谣言、恐慌性心理容易扩散,三人成虎正是这个意思。
波传播中,扰动使得传播路径上的物体状态改变,但这种改变不是永久性的。当能量耗散后,物体恢复原始位置。那么物体状态的变动就是在原始位置附近振动。振动导致物体处于某个范围,当范围和传播路径重合时,说明物体的振动是沿着传播方向进行来回进行的,这种类型称为纵波。如果振动的方向和传播方向垂直,则称为横波。通常的波经常是部分纵波和部分横波的混合。
观察水面上的落叶,当有波传播经过时,落叶在水面上下起伏,并不移动,说明在水面的波是横波。地震来临时,如果感到人左右摇晃,说明地震波是纵波,如果是上下起伏,说明是横波。
波传播途中,能量使得路径中的物体改变状态,物体有惯性,改变状态不可能是瞬间就完成,因此扰动的传播是有速度的。比如水波,我们观察水纹的最高点,称为波峰(对应水纹低于水面的最低点称为波谷)。在波传播中,扰动不断地制作出波峰,新的波峰相比以前的虽然高度慢慢下降,但始终是附近小区域最高的位置。最新的波峰和原始位置之间的距离不断加大,波的传播速度就定义为这个距离除以时间。相邻的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就定义为波长。一定时间内,水面上落叶起伏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是以德国人赫兹命名,英文hz表示。落叶每起伏一次,意味着波向前传播了一个波长的距离。那么可得出:速度=波长*频率。
在水面波传播时,如果水面有障碍存在,比如巨大的石块,则波抵达石块后反身往回传播,这个称为波的反射。如果石块较小,发现石块背后也产生波纹,称之为波的衍射,或称为绕射。这里提到石头尺寸的大和小,标准是按照什么定?在描述波的属性中,只有波长是长度的单位。因此大和小的标准就是波长。比波长大很多的就是巨大,比波长小的就是小。
思考:
1.波的传播速度由什么决定呢?扰动在改变传播路径上物体状态时,如果状态改变快,则波传播的快。惯性大小是物体维持原状态能力的量度,因此惯性越大则状态改变越慢。在讨论连续物体时,我们使用单位体积内的物质惯性来衡量,那么这就是密度。因此波传播路径上物质的密度越大,波速越小。不同的物质弹性不同,弹性越大,物体维持完整性的能力越大,则物体受相邻部位的形变影响越大。比如泥土,基本没有弹性,某处受力后泥沙飞溅,其他部分的泥土没有动静。比如铁棒,弹性很强,某处受力后,铁棒整体翻滚。因此弹性系数越大,波速越大。
2.波的频率是由什么决定的?波的起源是扰动源,介质目的是传递扰动,可以对传播速度、能量传递效率起作用。所以影响频率的因素只能是扰动源。扰动源的扰动频率决定了波的频率。
3.不同物质的密度弹性不同,波速不同。在波传播路径上存在不同物质分布,我们可以在不同位置测量波到达的时间,来反向推理不同物质的分布情况。在地质勘查中,通常是人工制造一场地震,使用大量炸药引爆来产生。在选好的不同位置上来接收地震波。人工地震产生后,波四处传播,一部分波直接抵达测量点,另外一部分向地球内部传播,碰到不同类型的岩石后又重新、四处传播。测量这些从地球内部传播出来的波,依据测量点地震波的抵达时间以及强度,可以推理出内部的岩石成份和构造。石油天然气勘查就是使用这种原理进行。
4.当已知扰动源位置、强度后,在不同位置测量地震波,可以有效推理出地球构造。克罗地亚的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采用地震波探测到地壳和地幔之间的界面。1914年德国的古登堡发现地幔和地核之间的分界面。当地球内部构成比较清晰后,不同位置的测量点测量到地震波抵达,就可以推理出扰动源的位置和扰动强度。冷战时期,原子武器研发竞争很激烈,采用这样的方法,即便不派遣间谍,也可以获知核爆炸的位置和威力。
5.深海中没有光线,视力无效。鲸鱼就通过制造机械波来通信。即便在浅海,光线传播距离很有限,海豚等哺乳类动物采用机械波来通信。在河流中,江豚类也同样如此。现代大量船舶行驶,螺旋桨制造很大的机械波干扰,导致这些动物通信失败或错误。
6.正常情况下,波传播中,物质不改变自身位置。如果能量非常大,则位置甚至物质本身都会发生改变。这时波不仅是扰动传播,而且是破坏性传播。人类利用这点制造了武器。大自然的武器就是大地震,地震波中的纵波作用时,人和房屋左右抖动,房屋通常是上下结构承受力强,而侧向承受力弱。这种情况下房屋很容易倒塌。当地震波抵达时,如果烟囱的高度刚好是地震纵波波长的一半,则很容易半腰折断,为什么?
7.登山时,遇到很宽广的山峰侧壁,可以大吼听回音(雪山严禁,可能引起雪崩。汉尼拔远征,在阿尔卑斯山损失大量步兵和战象)。建筑的墙壁和回廊也有类似效果。在特定的建筑里,可以听到远处人的说话,俗称回音壁(中国古代寺庙大量存在。奥匈帝国女王特雷西亚的宫殿里,存在这样的窃听结构)。足球比赛时,节目录制组也有类似的接收远处声音的装置,很像卫星天线的锅盖。
空气密度很低,分子稀疏,间距很大。但也可以传播机械波。通常我们称空气中的机械波为声波,以我们的机械波接收器耳朵为基准。但固体、液体中的也都可以称为声波。可以通过一些设备,接收液体和固体中的机械波,并转入空气中,让我们的接收器可以工作。
波传播路径中,物体的振动逐渐减弱。减弱有两种方式:1.自然减弱,比如水表面波的传播,随着距离增加,波的起伏变低。因为能量越来越分散。2.损耗,在传播中,很多物质弹性较差,传递扰动的能力很低,能量多数都转换为热量。
多个扰动源产生的波,在传播途中相遇,则每个波都发挥各自的扰动能力。如果扰动刚好同方向,则扰动总和累加,导致此处物体振动大幅度增加。如果扰动刚好反方向,则扰动总和抵消,此处物体振动幅度减小。这种现象称为波的干涉。
思考:
1.二次世界大战中,大西洋中的潜水艇作用巨大。水面舰船探测潜水艇就需要使用声纳。声纳就是大喇叭,在水里面发射声音。声波碰到潜水艇就反射回去,接收装置检测回波,判断是否存在大型移动对象。潜水艇通常是被动接受声音,一般是发动机噪声或螺旋桨噪声,根据声音的特征来判断是否为攻击目标。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发生东芝事件,就是潜水艇螺旋桨噪声引发的。
2.石子丢入水中,表面形成波是和在水中传播的声波不同,扰动源发起后,水被排开,由于水不可压缩,所以水被挤的高出水面,形成波峰。对于某个水柱,当水柱升高时,水柱变窄,水柱下降时,水柱变宽。当水表面浪的高度上升时,势能增加,则下降后的动能也增加,对前进方向水的冲击力增加,也就意味着表面波的速度增加。也就是说表面波的速度由水波纹的高度决定。当水的深度远大于波长时,水面升高变成波峰,体积增加,所增加的水是由波谷部分补充过来的。此时水不仅是上下运动,还存在传播方向上的前后运动。此时水面某点的整体运动就在传播方向上做圆周运动。当此点在圆周的顶点时,水面处于波峰状态,当此点在圆周底点时,水面处于波谷状态。此时波速取决于波长或圆周运动的速度,波长越长,圆周运动越慢,波速越快。当水较深时,表面波对深水完全没有影响。在水下拍摄的记录影视中可以看到,海面巨浪滔天,水下波澜不惊。
3.而声音在空气或水中传播时,都是纵波,没有横波。横波仅在固体中存在,固体的结构紧密,横向的振动因材料的连续性得以持续。纵波在流体中传播时,流体的压强在某个值附近变动,相当于这些流体在压缩和膨胀状态之间来回变动。这种状态只能在压缩或膨胀的方向上延续,所以流体中横波无法存在。同样频率的声波,在空气、水、固体中速度不同,因为这些物质压缩弹性不同。同时因流体的特点,压强、温度不同,波速也不同。当中流体中声明波速时,都必须说明对应的压强和温度。海平面0c时,空气音速是331m/s。水中的音速大约是空气中的4.3倍。钢铁中的音速大约是空气中的15倍。
4.现代城市的污染很多,房屋修建和装修时就要考虑噪声污染的消除。1.吸收:噪声源在室内,无法直接消除噪声源时,室内墙壁的涂料就可以选用声波转换热量效率高的材料,起到吸音效果,这样噪声中室内很快就衰减下去。如果是音乐厅,需要回音效果时,部分墙壁的涂料就要必须是声音反射率高,不能吸收声音。2.隔离:噪声源在室外时,采用双层玻璃窗户,声音经过透过双层玻璃的能量很少,隔音效果好。当然一层玻璃效果也很明显,只要窗户的密闭性好。3.降低源强度:直接对噪声源进行处理,降低噪声源(扰动源)的能量强度,降低其功率,典型的应用就是摩托车消音排气管、消声武器。发动机的高压热气直接进入大气,在气管的出口,能量瞬间释放,功率很大,造成很大的噪声。摩托车消音管是较原发动机排气管粗的气管,发动机高压热气进入后,空间突然变大,此刻产生的声音约束在消音管内,被消音管内其他结构吸收降低。进入消音管的高压热气此时压力降低,温度降低,离开消音管进入大气时,能量已经比较低,产生的噪声就小多了。手枪可以加装消音、器,消音原理类似,就是让枪膛高压气体相对缓慢的速度膨胀,降低枪声。由于子弹的速度非常快,实际消音、器并不能完全消除声音,除非是非常小口径的子弹。其最大作用是降低开枪者的耳朵负担,在消除枪口火焰方面也非常有效。(按照能量的角度描述,就是体积突然膨胀,导致势能增加,能量守恒,所以动能降低=分子运动速度降低=温度降低。这种方法同时也是制造超低温的方法。让低温气体突然膨胀,导致温度进一步降低,反复进行这一过程。)
5.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潜水艇有了新的装备,使得这些潜水艇从没有被盟军探测到。这种装备是橡胶板,装配在潜水艇外壳上,板上有按照特定间隔排列的小孔阵列。声音(声纳发射产生)抵达潜水艇表面后,这些阵列使得反射声音相互之间抵消,极大地降低了反射声音,使得探测器无法得到回音,避免被发现。室内装修材料板,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降低声音在室内的来回反射,消除噪声。观察电影院的墙壁,是否存在这样布满小孔的板材?
6.以上介绍的是声音消除的被动方法。声音还可以主动抵消。使用麦克风接收声音,转换为电信号,对其进行处理,再转换为声音,此时的声音和原始声音刚刚好完全错位,振动相互基本抵消。这样就实现主动对消。应用于婴儿看护。在婴儿头部放置一副很大的耳机,离婴儿耳朵有一定距离,里面放出处理后的声音,和外界噪声对消。
7.当多个扰动源存在时,如果扰动源的频率相同,则产生的波频率相同,这些波在干涉时,很可能在某处出现多数波累加的情况,造成某点扰动能量非常大。军队过桥时,如果按照口令有节奏地齐步行走,很容易产生累加效果,当累加点位于桥的薄弱点时,可能会对桥产生破坏。所以过桥时都要便步走,令各个扰动源的频率不同。
8.人耳可以听到各种声音,但无法听到全部声音。(20-20k)hz是人耳可以听到的频率范围。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高于20khz的称为超声波。那些使用主动声纳的生物,比如海豚和蝙蝠,其耳朵可以听到100khz的声音。另外人的耳膜和外耳道是垂直的,这也说明声音是纵波。假设是横波的话,无法耳膜产生振动!
9.超过20khz的声音,对人耳无影响。效果对人而言就是安静。因此广泛使用。眼镜店里面有洗眼镜的机器,将眼镜置于水中,使用超声波清洗。这种高频率的液体震荡,可有效清理表面附着的各种杂物。牙齿清洁,也可使用超声波。体外碎石(胆结石),同样使用超声波。但最普及的则是b超,超声波进入人体,因不同组织的弹性不同,反射回的超声波在不同位置压强不同,反向演算后就可以得到人体弹性分布图,就是人体内部器官分布情况。超声的波长短,机械波衰减是以波长为单位比例进行衰减的,所以衰减快。扩散也是按照波长的比例进行,所以方向性好,容易形成声音束。蝙蝠和海豚,都使用超声波作为雷达探测信号,定位准确。大功率的超声波还是武器,可以击晕猎物。
10.低于20hz的声音,波长很长,衰减很慢,很容易衍射,所以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次声波。次声波的振动对人体内脏有强烈的破坏作用,因此可制造次声波武器,但难以控制方向。
11.人的发音依靠声带。发出的波长和声带的长度相关。人的发音是多种频率声音的混合,其中含量最高的可以称为基音。其他频率的含量比例不同,听起来的效果不同。男子声带长,所以基音波长较长,频率低,女子声带短,基音频率高。我们说某人唱歌音色好,就是声音中不同频率含量的比例适合我们欣赏的口味。说某人音域宽广,就是声带经过控制,可以发出不同基音的声音,而且基音的频率相差较大。唱歌时,声音可以在腹腔、胸腔、口腔、颅腔进行回音,增加声音的延续和音量,改善音色。技巧的好坏,或者是天赋的好坏,就体现在实现回音的难易程度上。唱歌就像说话一样轻松,天赋好。需要提气叉腰,天赋差。现代歌曲伴奏多,去掉这些伴奏,听歌手清唱,就知道唱的真正效果。
12.脊椎动物感受声音的器官和人类似,并且有外耳廓对声音进行收集,增强听觉效果。耳廓的因生存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可能变大(蝙蝠)、变小(北极熊)甚至消失(鲸鱼)。昆虫身体的膜也起收集空气振动的效果,用来感知异性、猎物或捕猎者。被动接收声波的动物,都是为了确定振动源。当振动源位于特定环境时,触角、身体的毛发,都可以精确定位振动来源,这些都可认为是耳朵。比如蜘蛛网上的振动源通常就是猎物,蜘蛛使用腿部即可感受。通常人是视觉、听觉、嗅觉共同使用一样,动物的耳朵也仅是探知外界工具的一部分。不同动物的探测侧重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