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权臣重生后只想搞事业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他们崔家,出了一位皇后。

    在这层身份的加持下,本身还能去外边走动的崔怡,干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现在她不比以往,更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身份,作为皇后,当为天下女子表率,怎可轻狂。

    好在她本身就不是那种疯玩的性格,哪怕不出府也能待得住。

    **

    经过几年的培育,玉米和花生以及番茄相继开始大面积种植。

    北部畜牧区,一些牧民将养得壮士的牛售卖出去,再去县里的粮店购买米面粮油,日子过得比以往都要好。

    以前冬天没有粮食,多是靠着肉类生存。

    整天吃这个,心里躁得慌。

    现在好了,天下商人增加,土豆和红薯多囤积一些,冬天也不怕断粮。

    还有蔬菜,虽说种了相对要少,普遍都是白菜和萝卜,有这些也了不得了。

    往常年哪里能吃得到。

    而他们的牛羊马等送到南边,极大的减轻了农民的劳作时间和体力,也能抽出更多地时间出去打点短工。

    有牛在,再加上曲辕犁,女子都能担负起农耕的重任。

    家里的男人们则纷纷赶到长安城搞基建,以赚取更多的银两。

    最南边的原南楚人,也在年初赶到北地,加入到基建的行列中来。

    领到银子后,不少人都感动的痛哭流涕。

    虽然辛苦,可银子却是实实在在的。

    原来作为南楚百姓,别说赚银子了,朝廷恨不得把你的皮肉骨血都给拆了。

    城外农庄里,秦鹿几乎算是住在这里了。

    第一年培育的杂交小麦,亩产收入接近三百斤,第二年直接上升到了四百六十多斤,翻了两倍多点。

    将新培育出来的小麦送到周边的农户家让他们种植,秦鹿继续研究第二代杂交小麦。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若是没有后续的种子跟上,第一代小麦种植会一茬不如一茬。

    韩镜的亲兵几乎都被调派到天下各州府,这些人从小被秦鹿的教育理念培养长大,思维和理念更开放,远非那些读书人可比的。

    大秦是依法治天下,彻底摒弃了以孝治天下的格局。

    相比较起南北两地,最南边的治理相对要艰难许多。

    秦烈为此废寝忘食,经常时值凌晨,书房内都还亮着灯。

    聂将军知晓这边的治理难度,暂时留在这边帮忙,军队也已经驻扎在最南边的府城。

    某个村落,一中年男子半上午找到了村正。

    “五哥,今天孩子满月,这是县里的身份文书。”

    村正看过后,点点头,“你是咱村子里第一个来领人口地的。”

    “也是朝廷心疼咱们,要不然家里没地中,没粮食吃,生下的女娃娃也养不住。”中年男子上个月刚得了一个孙女,今日是来领孙女的人口地的。

    村子里有很多地,事实上现在大秦幅员辽阔,人口稀少,耕地根本就种不完。

    “就按照顺序,这次给你一亩良田,一亩末等田。”村正招呼他往外走,“末等田你先养着,过段时间咱们这里也能种土豆和红薯了,这两样粮食产量高,吃起来味道也好,北边州府好些都种上了。甜糯口的,上年纪牙口不好的,吃起来舒坦。”

    “五哥你吃过?”中年男子好奇的问道。

    “之前去县里听训,吃过一顿,土豆不错,红薯最好是,甜的,很甜很甜。”村正笑呵呵的回答,“以后日子就好过了,咱们还能免两年赋税,我听说北边的小麦和水稻产量都很高,朝廷培育的种子,小麦和水稻的亩产都在四五百斤呢。”

    “那么高?”中年汉子激动起来,“咱们这里啥时候能种?”

    “咋个也得明年下半年才能种,家里今年粮食够吃不?”

    “够了,经常能吃到干饭。”

    领了耕地,中年男子回到家中,儿媳妇正抱着孙女和老婆子聊天。

    可能是因为孙女给家里添了两亩地,老婆子对孙女的也没了那种轻谩的态度。

    时下的人多是重男轻女,男子尤甚。

    他们家人口不算多,也就八口人,女儿早些年就出嫁了。

    户籍去年落到了婆家。

    当然,如果女儿女婿和离,若是女儿归家的话,户籍还是能迁回来的。

    也是因为这个,好些个出嫁的女儿,在婆家倒是少了一些折磨。

    上边两个儿子,孙女是长子的二胎,小儿子年初刚成婚,还没有子嗣。

    现在家里伺候着十六亩地,一年下来能收获不少的粮食。

    粮食多了,自然会卖掉一些,村子里会定期的有县里粮铺的人过来,粮食可以换钱,也可以换些锅碗瓢盆的,或者是油盐酱醋等调味品。

    毕竟村子距离县城有些远,走路起码也得六七个时辰才能到,粮铺的人倒是带来了不少便利。

    第一茬粮食收了,眼瞅着就是第二茬了。

    去年的那一茬粮食还没有吃完,今年收获新的粮食后,去年的就可以卖掉了,家里人都吃新米。

    “过段时间趁着好天,把去年的米拿出来晒晒,等县里来人收粮食,咱们卖掉换些钱。秋天要送大宝去私塾读书了。”

    他走上前看了小孙女一眼,做到旁边说到。

    长媳看了婆婆一眼,面露喜色。

    婆婆点头,“知道了。”

    “按照大秦的规矩,不管男娃女娃,到了年纪都得送到私塾去。好在读书花的钱不算多,咱家里这么多地也能供得起。老大去北地干活了,每月能拿到五两银子,足够家里花用了。”

    中年汉子怎么想都不觉得心疼。

    婆婆看着还在襁褓里嘤嘤唧唧的小孙女,“读书得话多少银子?”

    “我听五哥说了,先生的束脩是朝廷给,咱们只需要缴纳一百多文的课本费和其他的费用,一年下来也就两三钱。笔墨纸砚也不用太好的,普通些的一年顶多二两银子,老大干一年活能赚个四十两银子,够大宝上二十年学了呢。”

    说到这里,公公继续道:“我听说,那新京都,起码还能干个两三年,明年再让老二也过去干个一两年,家里的地就得咱们忙活了。”

    旁边始终没说话的二儿媳当然没意见,在地里干活能赚几个钱,丈夫出去一年至少能赚个四十两银子,可比种地好多了。

    大不了她辛苦两年,以后生了孩子,也不愁没钱读书。

    “等今年老大回来,咱们家里买头牛,种地就轻快了。”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