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位面商人之强国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主位面有一个名词“白色家电”,是世界上四类家电之一。所谓四类家电,是指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和新兴的绿色家电。白色家电指可以替代人们进行家务劳动的产品包括洗衣机、冰箱等,或者是为人们提供更高生活环境质量的产品,像空调、电暖器;黑色家电是指可提供娱乐的产品,像彩电、音响、游戏机等;米色家电指电脑信息产品;绿色家电,指在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可以高效使用且节约能源的产品,绿色家电在使用过程中不对人体和周围环境造成伤害,在报废后还可以回收利用的家电产品。
在主位面,炎黄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前后,国内科技水平不同,社会平均生产力水平不同,造成人民对于物质的追求内容也不同。
50年代结婚,两个人把铺盖卷到一块儿,就算完事,基本不需要什么结婚礼物。条件稍微好点的家庭,会简简单单摆一桌酒席。
60年代结婚,就得出点血了,要凑够“72条腿”或“36条腿”,也就是去木匠铺订做个大木床、大衣柜和桌子、椅子等木制家具。真想凑够“72条腿”或“36条腿”也得需要不少东西,比如每个椅子四条腿,9个椅子才凑够“36条腿”,再来点衣柜、梳妆台、餐桌、木床等凑够“72条腿”。
70年代结婚,就要些科技含量了,民间讲究所谓“三大件”,即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加上“一响”即收音机,称之为“三转一响”。那年月谁要是能戴上一块上海牌石英表,骑着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带女方出门,左邻右舍都会羡慕死。不亚于今天开着敞篷的跑车,拿着镶钻的iphone5。
80年代结婚,要求更上一层楼。必须有电冰箱(一般都是单门的)、电视机(一般都是黑白的)、洗衣机(一般都是单缸的)这“三大件”,才算成了家,当然再来个照相机那是最好。
90年代结婚,那时候婚房大多还是单位分房。男方因此要额外准备些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等一些首饰,房子搞个简单装修,外加彩电、洗衣机(摩托车)、录像机(影碟机)这“三大件”,就算是豪华迎娶了。
因此从时间上可以推算出,白色家电实际上是改革开放后,才引入炎黄民间的时髦产品。80年代初、中期,正是岛国倭寇国内经济如日中天的时候,那时候因为广场协定手里有钱的他们,到处收购古董、艺术品、房地产、地标建筑、公司股票等各类资产,甚至民间还有人叫嚣着要买下整个星条旗共和国,结果以此催生了其国内大规模的股票泡沫和房地产泡沫。
可是倭寇全国人都是傻子吗?难道没有一个人看出来自己国家经济已经过热,问题很大了吗?其实,从某方面来说,当时倭寇经济过热崩溃,炎黄在其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的,只是一般炎黄人不知道、不了解罢了。那时候倭寇经济已经出现过热、崩溃的苗头:房地产价格开始涨不动,出现下跌阴跌。但大部分倭寇国民并不十分害怕和担心,因为他们坚信这只会是暂时的现象。
为什么他们会这么肯定?除了对于自己国家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倭寇国内民众坚信政府不会实行长久的强势货币政策,未来一定会增发货币,变相贬值,以增强倭寇出口能力与产品国际竞争实力。另一方面,许多兜里有钱,去过炎黄考察旅游的倭寇国民和商业精英,回国后大肆宣扬:贫穷的炎黄比我们足足落后至少30年,而他们却有12亿人口,所以我们根本不用担心经济问题,因为要满足未来这12亿人口的消费需求,就足以保证倭寇经济几十年的长盛不衰(80年代初,不少炎黄人民凌晨4点早起去排队,只为了能抢到一台东芝牌的洗衣机或电视机,那时候岛国产品在炎黄境内是卖方市场,脱销严重)。
但是倭寇国人从没有意识到,炎黄有一天会成为生产基地、世界工厂,从而抢了他们的生意和饭碗,他们天真的以为,效率能够一直弥补30倍的工资差距。
随着炎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经过刚开始磕磕巴巴的探路与摸索,炎黄人从“小商品”起步学习,消化吸收世界各国制造技术,逐步引入轻工业的高端商品——白色家电、摩托车等产品,并从低端以低价格杀入市场、占领市场,然后慢慢树立自己的品牌。
客观说,炎黄人科研受当时国力和投入资金限制,在技术上的原创力较欧美、倭寇很有些差距,但是炎黄人非常“聪明”,他们本能的使用了一种竞争方式,挤压了其他国家,特别是倭寇白色家电产业的生存空间,这种策略就是——提高销量盈亏平衡点。
倭寇国因为国内人工成本太贵,所以他们一旦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定价会很高,产生高利润率。这样就带来了低销量盈亏平衡点。说白点,就是卖50万台就可以完全收回前期投资,剩下的都是净赚的。
炎黄人那时候拼技术暂时拼不过,没关系,我们先... -->>
主位面有一个名词“白色家电”,是世界上四类家电之一。所谓四类家电,是指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和新兴的绿色家电。白色家电指可以替代人们进行家务劳动的产品包括洗衣机、冰箱等,或者是为人们提供更高生活环境质量的产品,像空调、电暖器;黑色家电是指可提供娱乐的产品,像彩电、音响、游戏机等;米色家电指电脑信息产品;绿色家电,指在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可以高效使用且节约能源的产品,绿色家电在使用过程中不对人体和周围环境造成伤害,在报废后还可以回收利用的家电产品。
在主位面,炎黄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前后,国内科技水平不同,社会平均生产力水平不同,造成人民对于物质的追求内容也不同。
50年代结婚,两个人把铺盖卷到一块儿,就算完事,基本不需要什么结婚礼物。条件稍微好点的家庭,会简简单单摆一桌酒席。
60年代结婚,就得出点血了,要凑够“72条腿”或“36条腿”,也就是去木匠铺订做个大木床、大衣柜和桌子、椅子等木制家具。真想凑够“72条腿”或“36条腿”也得需要不少东西,比如每个椅子四条腿,9个椅子才凑够“36条腿”,再来点衣柜、梳妆台、餐桌、木床等凑够“72条腿”。
70年代结婚,就要些科技含量了,民间讲究所谓“三大件”,即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加上“一响”即收音机,称之为“三转一响”。那年月谁要是能戴上一块上海牌石英表,骑着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带女方出门,左邻右舍都会羡慕死。不亚于今天开着敞篷的跑车,拿着镶钻的iphone5。
80年代结婚,要求更上一层楼。必须有电冰箱(一般都是单门的)、电视机(一般都是黑白的)、洗衣机(一般都是单缸的)这“三大件”,才算成了家,当然再来个照相机那是最好。
90年代结婚,那时候婚房大多还是单位分房。男方因此要额外准备些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等一些首饰,房子搞个简单装修,外加彩电、洗衣机(摩托车)、录像机(影碟机)这“三大件”,就算是豪华迎娶了。
因此从时间上可以推算出,白色家电实际上是改革开放后,才引入炎黄民间的时髦产品。80年代初、中期,正是岛国倭寇国内经济如日中天的时候,那时候因为广场协定手里有钱的他们,到处收购古董、艺术品、房地产、地标建筑、公司股票等各类资产,甚至民间还有人叫嚣着要买下整个星条旗共和国,结果以此催生了其国内大规模的股票泡沫和房地产泡沫。
可是倭寇全国人都是傻子吗?难道没有一个人看出来自己国家经济已经过热,问题很大了吗?其实,从某方面来说,当时倭寇经济过热崩溃,炎黄在其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的,只是一般炎黄人不知道、不了解罢了。那时候倭寇经济已经出现过热、崩溃的苗头:房地产价格开始涨不动,出现下跌阴跌。但大部分倭寇国民并不十分害怕和担心,因为他们坚信这只会是暂时的现象。
为什么他们会这么肯定?除了对于自己国家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倭寇国内民众坚信政府不会实行长久的强势货币政策,未来一定会增发货币,变相贬值,以增强倭寇出口能力与产品国际竞争实力。另一方面,许多兜里有钱,去过炎黄考察旅游的倭寇国民和商业精英,回国后大肆宣扬:贫穷的炎黄比我们足足落后至少30年,而他们却有12亿人口,所以我们根本不用担心经济问题,因为要满足未来这12亿人口的消费需求,就足以保证倭寇经济几十年的长盛不衰(80年代初,不少炎黄人民凌晨4点早起去排队,只为了能抢到一台东芝牌的洗衣机或电视机,那时候岛国产品在炎黄境内是卖方市场,脱销严重)。
但是倭寇国人从没有意识到,炎黄有一天会成为生产基地、世界工厂,从而抢了他们的生意和饭碗,他们天真的以为,效率能够一直弥补30倍的工资差距。
随着炎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经过刚开始磕磕巴巴的探路与摸索,炎黄人从“小商品”起步学习,消化吸收世界各国制造技术,逐步引入轻工业的高端商品——白色家电、摩托车等产品,并从低端以低价格杀入市场、占领市场,然后慢慢树立自己的品牌。
客观说,炎黄人科研受当时国力和投入资金限制,在技术上的原创力较欧美、倭寇很有些差距,但是炎黄人非常“聪明”,他们本能的使用了一种竞争方式,挤压了其他国家,特别是倭寇白色家电产业的生存空间,这种策略就是——提高销量盈亏平衡点。
倭寇国因为国内人工成本太贵,所以他们一旦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定价会很高,产生高利润率。这样就带来了低销量盈亏平衡点。说白点,就是卖50万台就可以完全收回前期投资,剩下的都是净赚的。
炎黄人那时候拼技术暂时拼不过,没关系,我们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