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我在明朝开猫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风暴瓶?什么风暴瓶?
王大伴闻言一惊,连忙低头拱手:“陛下,这箱子未有别人动过啊。”
朱瞻基惊过之后也冷静了下来。这是呈给他的东西,料想也无人敢擅动。可郑和也不会欺他,专程提起风暴瓶,东西呢?
王大伴连忙道:“陛下,可要将送信之人传上来?”
朱瞻基皱着眉摆摆手:“暂且不用,朕再看看信。”
“风暴瓶型若垂胆、上锐下圆,乃是一琉璃胆式瓶。瓶口紧封,里面盛有透明液体。这些时日臣观察下来,发现此瓶液体清澈,便为晴天;液体朦胧,便是阴天;如若瓶中起漂浮的白色絮状物,那天气便如瓶中所示,是个下雪天。”
“此物神异,却又是以琉璃所制,透而易碎,格外珍贵。”
“而福建至北京路远天遥,加之此物对出海意义重大。便……”
“便不给陛下了。”
朱瞻基看到这儿,简直给气笑了。
怎么的呀!千里迢迢八百里加急,就是为了馋他?!
“不过铜制望远镜顾家郎君送了臣六具。臣携三具远航,另有三具,着可信之人呈送陛下。”
朱瞻基看着信连连点头。
许久后,他将郑和密信收好,对王大伴道:“宣杨士奇、张文弼、杨荣、吴中!”
见陛下一口气叫了这么多重臣,秉笔太监王大伴心中一突,连忙退出乾清宫。
两位杨大人都在内阁,小太监疾跑去文渊阁便能寻到人。吴中乃在工部,唯有英国公张文弼人在宫外。见陛下叫得急,王大伴连忙命人骑马去寻。
张文弼二十四岁便跟着父亲上了战场,此后三十年一直在马背上征战,三十多年身上大小伤不断,去年便卸了兵权加封左柱国,在京中疗养。平日里里若无军国要是,便只上大朝。
是以,他是最晚一个到乾清宫的。
他一踏入殿门,便觉气氛不对。
“陛下,臣来迟了。”他连忙躬身行礼。
“不迟、不迟。”朱瞻基摆摆手,“国公来得正好。你瞧,大家都在了。”
张文弼直起身,就见这些年年纪上去、脾气下来的杨士奇杨首辅,正罕见的一脸喜色。他冲张文弼招手道:“文弼你快来看看此物!”
他双手拿着一个铜制长筒:“你年轻时若有此物,哪里还会寻不见阿鲁台部!”
那是几年前张文弼出征漠北的事。大军已至答兰纳木儿河,却因迟迟寻不见阿鲁台部的踪迹,只得无功而返。
这是张文弼心中一大憾事,此时杨士奇提起,张文弼便笑道:“却是何种神物,能助我寻敌人踪迹?”
杨士奇捋了捋长须:“你看看便知。”
首辅都这样说了,张文弼又看了看朱瞻基。
朱瞻基笑道:“张国公快瞧瞧。此物日后定是你觉不离手的宝贝!”
陛下都这么讲了,张文弼连忙接过来,学着工部尚书吴中的模样一看:“陛下你怎得到我跟前了!”
朱瞻基闻言哈哈大笑:“你瞧瞧朕在哪儿?”
放下那铜柱,陛下还在御案后。拿起铜柱再看,陛下又近在眼前,连五官都放得无比大。
“此物、此物……!”
“此物乃是‘望远镜’,郑三宝八百里加急呈送上来。”朱瞻基道,“以国公之经验,可能瞧出此物之重?”
“望远镜……可能望千里之外?”张文弼忍不住道。
“国公尽可随心而试。”朱瞻基道。
张文弼连忙将视线投向殿外。
他身处乾清宫,可用望远镜,却能一眼瞧见乾清门上身着曳撒的侍卫们。甚至于连他们曳撒上的织金纹,都看得一清二楚!
“陛下!”张文弼激动道,“若是我军将领都配上这望远镜,何愁发现不了蛮夷踪迹!”
如今一入冬,边境依然时时有漠北部族犯边。他们仗着快马轻骑,总是抢了便走。闹得百姓人仰马翻,边军却难寻他们的踪迹。
若是有了此物……那些快马又算些什么!
“不仅仅是北边,还有那海滨之城……”朱瞻基提醒道,“可此物,却不是我大明产出。”
“此物可是郑和从海外寻来?”张文弼连忙道,“若是重金招请他国工匠……”
朱瞻基却笑了笑,他看向吴中,温声道:“吴尚书,此物你们工部可能研究出来?”
吴中原本与杨荣凑在一起嘀嘀咕咕,听闻朱瞻基点名,他便拱了拱手道:“陛下,这外部铜器不难,内嵌的琉璃镜片,制作起来也应当不难。只是……”
他摸着镜片道:“臣一手查之,这镜片略带弧度,似乎厚薄不一。前后镶嵌的两枚镜片,在弧度上似乎也略有分别。若是不将镜片取出,臣很难判断。”
“你们工部拿走此物,可能将它完全制作出来?”
“这……”吴中犹豫着看向了杨荣。
杨荣便拱手道:“陛下,工部先前便发现,琉璃器皿的制作,很受矿石质量的约束。清澈度已然如此,又要专研这弧度之分,这短短时日,或许拿不出来。... -->>
风暴瓶?什么风暴瓶?
王大伴闻言一惊,连忙低头拱手:“陛下,这箱子未有别人动过啊。”
朱瞻基惊过之后也冷静了下来。这是呈给他的东西,料想也无人敢擅动。可郑和也不会欺他,专程提起风暴瓶,东西呢?
王大伴连忙道:“陛下,可要将送信之人传上来?”
朱瞻基皱着眉摆摆手:“暂且不用,朕再看看信。”
“风暴瓶型若垂胆、上锐下圆,乃是一琉璃胆式瓶。瓶口紧封,里面盛有透明液体。这些时日臣观察下来,发现此瓶液体清澈,便为晴天;液体朦胧,便是阴天;如若瓶中起漂浮的白色絮状物,那天气便如瓶中所示,是个下雪天。”
“此物神异,却又是以琉璃所制,透而易碎,格外珍贵。”
“而福建至北京路远天遥,加之此物对出海意义重大。便……”
“便不给陛下了。”
朱瞻基看到这儿,简直给气笑了。
怎么的呀!千里迢迢八百里加急,就是为了馋他?!
“不过铜制望远镜顾家郎君送了臣六具。臣携三具远航,另有三具,着可信之人呈送陛下。”
朱瞻基看着信连连点头。
许久后,他将郑和密信收好,对王大伴道:“宣杨士奇、张文弼、杨荣、吴中!”
见陛下一口气叫了这么多重臣,秉笔太监王大伴心中一突,连忙退出乾清宫。
两位杨大人都在内阁,小太监疾跑去文渊阁便能寻到人。吴中乃在工部,唯有英国公张文弼人在宫外。见陛下叫得急,王大伴连忙命人骑马去寻。
张文弼二十四岁便跟着父亲上了战场,此后三十年一直在马背上征战,三十多年身上大小伤不断,去年便卸了兵权加封左柱国,在京中疗养。平日里里若无军国要是,便只上大朝。
是以,他是最晚一个到乾清宫的。
他一踏入殿门,便觉气氛不对。
“陛下,臣来迟了。”他连忙躬身行礼。
“不迟、不迟。”朱瞻基摆摆手,“国公来得正好。你瞧,大家都在了。”
张文弼直起身,就见这些年年纪上去、脾气下来的杨士奇杨首辅,正罕见的一脸喜色。他冲张文弼招手道:“文弼你快来看看此物!”
他双手拿着一个铜制长筒:“你年轻时若有此物,哪里还会寻不见阿鲁台部!”
那是几年前张文弼出征漠北的事。大军已至答兰纳木儿河,却因迟迟寻不见阿鲁台部的踪迹,只得无功而返。
这是张文弼心中一大憾事,此时杨士奇提起,张文弼便笑道:“却是何种神物,能助我寻敌人踪迹?”
杨士奇捋了捋长须:“你看看便知。”
首辅都这样说了,张文弼又看了看朱瞻基。
朱瞻基笑道:“张国公快瞧瞧。此物日后定是你觉不离手的宝贝!”
陛下都这么讲了,张文弼连忙接过来,学着工部尚书吴中的模样一看:“陛下你怎得到我跟前了!”
朱瞻基闻言哈哈大笑:“你瞧瞧朕在哪儿?”
放下那铜柱,陛下还在御案后。拿起铜柱再看,陛下又近在眼前,连五官都放得无比大。
“此物、此物……!”
“此物乃是‘望远镜’,郑三宝八百里加急呈送上来。”朱瞻基道,“以国公之经验,可能瞧出此物之重?”
“望远镜……可能望千里之外?”张文弼忍不住道。
“国公尽可随心而试。”朱瞻基道。
张文弼连忙将视线投向殿外。
他身处乾清宫,可用望远镜,却能一眼瞧见乾清门上身着曳撒的侍卫们。甚至于连他们曳撒上的织金纹,都看得一清二楚!
“陛下!”张文弼激动道,“若是我军将领都配上这望远镜,何愁发现不了蛮夷踪迹!”
如今一入冬,边境依然时时有漠北部族犯边。他们仗着快马轻骑,总是抢了便走。闹得百姓人仰马翻,边军却难寻他们的踪迹。
若是有了此物……那些快马又算些什么!
“不仅仅是北边,还有那海滨之城……”朱瞻基提醒道,“可此物,却不是我大明产出。”
“此物可是郑和从海外寻来?”张文弼连忙道,“若是重金招请他国工匠……”
朱瞻基却笑了笑,他看向吴中,温声道:“吴尚书,此物你们工部可能研究出来?”
吴中原本与杨荣凑在一起嘀嘀咕咕,听闻朱瞻基点名,他便拱了拱手道:“陛下,这外部铜器不难,内嵌的琉璃镜片,制作起来也应当不难。只是……”
他摸着镜片道:“臣一手查之,这镜片略带弧度,似乎厚薄不一。前后镶嵌的两枚镜片,在弧度上似乎也略有分别。若是不将镜片取出,臣很难判断。”
“你们工部拿走此物,可能将它完全制作出来?”
“这……”吴中犹豫着看向了杨荣。
杨荣便拱手道:“陛下,工部先前便发现,琉璃器皿的制作,很受矿石质量的约束。清澈度已然如此,又要专研这弧度之分,这短短时日,或许拿不出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