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都是谁的杰作——地理奇观篇 (1/2)
笔下文学 www.bxwxx.com,世界未解之谜全知道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巴西洞穴岩图之谜
巴西洞穴岩图上的人物形象为何有六个脚趾和四根手指?难道它们真的是外星人的自画像?
戈亚斯州拉瓜桑塔自治区距离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大约80公里,在这个自治区里有400多个天然洞穴,其中大部分至今尚未发掘。从1971年开始,一些外国学者与巴西学者组成联合考察队,对其中的十多个洞穴进行了发掘和研究,发现了许多令人惊异的奇迹。
在佩德罗·莱奥波尔多的西坡,有一块面积达100多平方米的石山。在怪石嶙峋的悬崖陡壁上,有奇幻多姿的壁画。壁面上除了一系列的神秘题词外,还有四个指头的手掌、六个脚趾的脚掌,一些形似牡牛头、猫和猩猩以及其他一些不能辨认出的动物形象和表现力很强的运载图、游艺图等,构图精巧奇妙,形象栩栩如生。
另外,在塞特拉瓜斯、马托西尼奥斯等地的一些天然洞穴的石壁上,也找到了一系列神秘莫测的雕刻绘画、象形符号和考古学家根本不认识的古怪题词,雕工技艺娴熟精湛。
从对这些洞穴里残存灰烬的分析来看,这里生活的古人在10000年以前就已经有相当发达的文明。这些壁画题词只有运用极锋利的金属工具才能雕刻成。可是,在10000年以前还没有金属工具,这些壁画题词绝不是石刀、石凿子之类的原始工具所能完成的。那么,这些壁画题词是怎样刻上去的呢?考古学家对此表示费解。
石壁上的题词很有规律地排列着,有些人认为这些题词有特殊的含义。但有些学者认为,这些题词是古人帮助记忆的一些表意符号,并且认为其中有些符号与欧洲斯堪的纳维亚所发现的远古字母颇为相似,从而证明远在几千年或一万多年前美洲与欧洲就早已经有文化联系。当然,这也只是猜测,具体的联系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察研究。
■神的驿站——通天塔之谜
传说古巴比伦的国王为天上众神修筑了通天塔,以作为他们落脚的地方。通天塔到底修在哪里?又有多少天神在上面住过呢?
在现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城以南约100公里幼发拉底河沿岸的巴比伦,5000多年前曾矗立着一座无比壮丽的巴比伦通天塔。它堪与埃及著名的金字塔媲美,形状也有几分相似。据说,它是天上诸神前往凡间住所途中的歇脚处,称得上是天路的“驿站”或“旅店”。
巴比伦古城里最早的巴比伦通天塔,在公元前689年亚述国王辛赫那里布攻占巴比伦时就破坏了。新巴比伦王国建立后,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重建通天塔。他命令全国不分民族、不分地区,都要派人来参加修塔。
尼布甲尼撒下令重建的巴比伦通天塔共有七层,一层垒叠一层,一阶高出一阶,总高90米,塔基的长度和宽度各为91米左右。在高耸入云的塔顶上,还建有壮观的供奉马尔杜克主神的神殿。塔的四周是仓库和祭司们的住房。
5000多年以前,世界上多数民族还处于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竟然竖立起如此气势磅礴、巍峨雄伟的通天塔,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遗憾的是,巴比伦塔如今剩下的仅仅是一块长满野草的方形大地基的残迹了。
通过有关的零星记载以及神话传说,人们依稀知道,昔日的巴比伦通天塔可与列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齐名,它们一起被视做5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城鼎盛时代的标志。但是,同空中花园现已荡然无存的厄运一样,巴比伦通天塔经历过历次的洗劫,也只留下一片废墟。那巨大的方形地基上长满野草,巴比伦昔日的灿烂文明已“难认前朝”了。
巴比伦通天塔既是世界上著名的古代奇迹,也是一个长期不解的谜团。几千年来人们一直都没有发现巴比伦通天塔的遗迹,有人认为它不过是个神话。1899年3月,一批德国考古学家,在今天巴格达南面100多公里的幼发拉底河畔,进行了持续十多年的大规模考古发掘工作,终于找到了已经失踪2000多年,由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公元前605年改建的巴比伦古城遗址。
后来,考古学家在古巴比伦遗址上发现了一个由石块、泥砖砌成的拱形建筑废墟,中间有口正方形的大井。开始,考古学家以为这是空中花园的遗址。直到后来在附近出土了一块记载了通天塔的方位和式样的石碑,才知道这就是通天塔的塔基。公元前689年,通天塔被攻占巴比伦的亚述人摧毁。后来,新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二世曾重建该塔。但他去世后,巴比伦又渐渐衰落。公元前484年,通天塔再次毁于战火。虽然人们如今已基本知道了它的外观,但整体的设计和结构仍是一个谜。
巴比伦通天塔和美索不达米亚其他庙塔一样,都用砖构筑,因为当地缺乏良好的岩石。为使庙塔的巨墙外观不至于显得单调,工匠们聪明地建造了高大的斜桥和斜形阶梯,再用支墩作装饰,把巨大平面的墙巧妙地分成了有变化的几段。从现代的建筑技术的角度来看,这种巨大立面的处理手法是十分高明的,很合乎建筑艺术的手法。
人们普遍认为,巴比伦塔是一座宗教建筑。在巴比伦人看来,巴比伦王的王位是马尔杜克授予的,僧侣是马尔杜克的仆人,人民需要得到他的庇护。为了取悦他,换取他的恩典,保障国家城市的永固,巴比伦人将巴比伦塔作为礼物敬献给他。在巴比伦塔里,每年都要定期举行大规模的典礼活动,成群结队的信徒从全国各地赶来朝拜。
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巴比伦塔除了奉祀圣灵,还有另外两个用途。其一是尼布甲尼撒二世借神的形象显示个人的荣耀和威严,以求永垂不朽。其二是讨好僧侣集团,换取他们的支持,以便稳固江山。美索不达米亚是一个宗教盛行的地方,神庙林立,僧侣众多。僧侣不仅在意识形态上影响着人民,而且掌握着大量土地和财富。如果不在政治上得到他们的支持,恐怕王位也会风雨飘摇。
随着巴比伦的覆灭,美索不达米亚的伟大文明很快就毁灭了。
■埃及金字塔之谜
金字塔的秘密就像埃及沙漠中的沙子一样,永远不知道有多少。一座座金字塔不仅是人间奇迹,更是一个个让人琢磨不透的千古之谜。
埃及金字塔之谜是人类史上最大的谜,它的神奇远远超过人类的想象。埃及金字塔是地球上的伟大奇迹,对于金字塔建筑技术,人们存在着许多疑问,然而却没有精确的解释。关于何人建造了如此宏伟的工程,一直众说纷纭。
在埃及大约110座大小金字塔中,最著名的就是吉萨高地的三大金字塔。其中,胡夫金字塔又是埃及最大的金字塔。这座金字塔占地13.1英亩,由至少重2.5吨的近260万块巨石建造,共重625万吨。人们一直存在这样的疑问:5000年前的人们是怎样开凿、搬运和吊起这些巨石的呢?尤其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在附近数百英里范围内,竟然难以寻觅类似的石头。于是,有人就揣测是外星人参与其事。埃及胡夫大金字塔的塔高乘上十亿所得的数,和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相等。穿过大金字塔的子午线把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用两倍塔高除以塔底面积等于圆周率。以上这些给我们极大的想象空间。
建筑金字塔时还没有马和马车,因为马和马车直到公元1600年左右才被引进埃及。在没有任何起重工具的年代,工人如何快速地将石块搬运、堆砌?金字塔的外壁石块都精确地紧贴着,像利用激光切割的一样,甚至连一把锐利的刀也插不进去。这样的精准度即使以现代最先进的土木技术也很难完成。
当然,建造金字塔的石块是可能以木制的滚轴运送,可尼罗河流域生长最多的只有棕榈树,而棕榈树的材质比较柔软难以充当滚木。如果滚轴的确是木制,那么,埃及人很可能利用舰队由外输入木材。然而,考古学家至今尚未找到运输木材的船只遗骸。陵墓内部的通道和陵室的布局宛如迷宫,石壁光滑,古代埃及人又是用什么方法设计并建造它呢?要知道4500年前,人类尚未掌握铁器。如此精湛的工艺,出自4500年前古埃及的工匠或奴隶之手,的确令人难以置信。
胡夫金字塔的内部结构极为复杂和神奇,并饰以雕刻、绘画等。由于墓室和甬道里十分黑暗,创作这些精致的艺术作品需要光亮才可能进行,这些作品应是在火炬照明或者是在油灯下才完成的。当时如果真的是使用火炬或油灯,就必然会留下一些“用火”的痕迹。可是,现代科学家对墓室和甬道里积存了5000多年的灰尘进行了全面仔细的科学化验和分析,结果证明灰尘里没有任何黑烟和烟油的微粒,没有发现一丝一毫使用过火炬或油灯的痕迹。由此可见,艺术家在胡夫金字塔地下墓室和甬道里雕刻、绘制壁画时,根本不是使用火炬或油灯照明,很可能是利用某种特殊的蓄电池或者其他能够发光亮的电气装置。距今50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难道已掌握类似于现代电灯的技术么?
20世纪30年代,一群科学家到埃及游览金字塔群落时,发现在塔高1/5处有一只垃圾桶,桶内有一些死猫死狗之类的小动物尸体,还有一些水果。使科学家们惊奇的是,尽管桶内湿度相当大,这些尸体却没有腐烂变质,反而脱水,变为“木乃伊”。有人回国后,按照金字塔的比例,造了一座小金字塔,并把一只死猫,放在位于塔高1/3处的平台上。结果,死猫不久也变成了“木乃伊”。接着,很多科学家都作了同类试验,证明了这样的金字塔结构不单能够保存动物的尸体,还能够使食物保持新鲜,使刀片变得更为锋利和延长使用年限,甚至还可以提高植物种子的发芽率。人们因此称这种现象为“金字塔能效应”。原来,金字塔的结构竟是一种较好的微波谐振腔体。微波能量的加热效应杀灭了细菌,并使尸体脱水而成为“木乃伊”。
总之,埃及的金字塔让人们见证了太多的神奇,也留下太多的疑问,有些疑问也许我们永远都无法解答。
■非洲原始岩画之谜
非洲是一个盛产奇迹的地方,在远古时期,也许它并不是干燥的荒漠,而是茂盛的草原。可是,5000多年前的岩石壁画为何会有类似宇航服的图案呢?
非洲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块古老的土地也蕴藏着许多谜团。从18世纪起,人们在非洲大陆的山地、悬崖峭壁上发现了许许多多史前原始岩画。这些岩画以表现动物为主,有野牛、角马、条纹羚羊、斑驴……虽然画得十分粗糙,但个个形象栩栩如生。
非洲岩画是非常典型的原始部族岩画,它虽然不如欧洲岩画年代久远,但远比大洋洲的古老,而且它不像欧洲岩画只集中在法国、西班牙,而是分布极为广泛,在非洲的十多个国家都保留了这种原始的艺术作品。更引人注意的是它数量之多、流传之广,仅撒哈拉地区就有三万个岩画遗址被发现,半数在塔西里,都有上万年的历史。
1721年,当时委内瑞拉一个葡萄牙人旅游团到莫桑比克旅游观光的时候,旅游团成员偶然间在岩壁上发现了一幅画着动物的岩画。后来,许多的探险队和学者在非洲发现了更多的岩画。令人惊喜不已的是,人们以后又在阿尔及利亚东部找到一座巨大的颜料库,它位于撒哈拉沙漠中一条长800公里、宽50~60公里的恩阿哲尔山脉。那里蕴藏着的丰富的红砂土矿藏就是岩画的主要颜料。在这片广阔山区,一个法国探险队在1956年竟发现了一万多幅作品。
根据这些岩画反映的内容,科学家们推断在撒哈拉地区变成沙漠以前,这里曾居住过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人类。他们以猎取大型水栖动物为谋生手段,也放牧羊群。大量考古资料证实,非洲在公元前8000年至前2000年是地质学上寒武纪的潮湿期,那时撒哈拉地区还是一片布满热带植物、适于狩猎的草原,而不是沙漠,这正是产生狩猎艺术的重要土壤。
然而令人茫然不解的是,在这些5000多年前的岩石壁画中,却夹杂着一些非常现代的神秘人像。他们有的身穿精致的短上衣,有的戴着头盔,头盔上还有两个可供观察的小孔,头盔用一种按钮与躯干部分服装连接,仿佛一件宇航服。在撒哈拉的塔希里山脉,有一些被称为“伟大玛斯神”的岩画,画中的人戴着圆形的密封头盔,穿着连体的紧身衣,很像现代宇航员的样子。考虑到撒哈拉岩画风格的写实性,很难想象这样的画面是史前人类的即兴之作,它很可能是以某种生活场景为原型创作的。
非洲岩画的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人们可以从岩画中了解当时非洲原始部族的生活和社会形态。然而,这些原始岩画究竟是谁的杰作,至今仍是众说纷纭。
有的学者认为岩画是非洲本土产物,是当地土著布须曼人创作的。不少专家指出,岩画中表现的非洲土著居民臀部高耸的形象正是非洲一些部族的人种特征,这是欧洲史前岩画中不可能有的。他们认为,非洲许多原始居民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共同完成了这些岩画。也有个别学者认为,岩画是已经灭绝的霍屯督人的作品。
然而,许多欧洲学者认为非洲史前岩画是外来文化传播的产物,有的干脆说是欧洲史前岩画的复制品。他们认为,在公元前50000年左右,首批欧洲移民尼安德特人来到非洲,后来随着克罗马依人大批移居非洲,欧州移民把岩画带到了非洲。但是,这一观点缺乏足够的事实作有力证明。西班牙东部、北非、撒哈拉、埃及等地区岩画确有相似之处,一些考古学家也因此推想在遥远年代的狩猎者及狩猎艺术家,是从地中海漂泊到好望角去的。当他们漫游到当时还是绿色而富饶的撒哈拉及东非大平原时,找到了理想的狩猎区,而后到达山区高原时就停止前进了,于是在那里创作了许多最早的非洲岩画。然而,这些只是他们未经证实的主观猜测和臆想。
对于岩画中奇怪的人物形象,人们更是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都说艺术是生活的反映,然而,生活在几千年前的裸身的原始人也许会想到树叶和兽皮,但怎么会想到密封的太空盔呢?这些非洲岩画上人物形象的依据又是什么呢?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英国巨石阵之谜
作为欧洲著名的史前文化遗址,巨石阵可能是最不可思议的奇迹之一。它默默地在风雨中矗立了几千年。可是,人们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原始的人类怎样才能建立如此雄伟的巨石阵?目的何在?
在英格兰东南部的索兹伯里附近,一个叫阿姆斯伯里的小村庄因史前遗迹巨石阵而闻名世界。这些巨石默默地在风雨中矗立了几千年,注视着人间的沧桑。
这个巨大的石建筑群位于一个空旷的原野上,占地大约11公顷,主要是由许多整块的蓝砂岩组成,每块约重50吨。这些石柱排成圆形,最高的石柱高达10米,不少横架在两根竖直的石柱上。巨石阵的主体,是几十根巨大的石柱,它们排成几个完整的同心圆。巨石阵的外围是直径约90米的环形土沟与土岗,内侧紧挨着的是56个圆形坑,坑用灰土填满,里面还夹杂着人类的骨灰。尤其令人称奇的是,在石阵中心的巨石,最高的有8米,平均重量大约30吨,更有不少重达7吨的巨石横架在石柱的上面。巨石排列成的马蹄形位于整个巨石阵的中心线,马蹄形的开口正对着仲夏日出的方向。巨石圈的东北侧有一条信道,在信道的中轴线上竖立着一块完整的砂岩巨石,高4.9米,重约35吨,被称为踵石。更为奇特的是,巨石圈有意识地正对着夏至(全年最长的一天)拂晓时太阳升起的方位排列,这更加增添了巨石阵的神秘色彩。
几个世纪以来,这些巨石块一直与神秘和离奇的传说联系在一起。人们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原始人类怎样才能建立如此雄伟的巨石阵?目的何在?有许多关于巨石阵的推测,有些非常复杂,甚至荒诞。有人说它是个祭天神的场所,有人说它是古代墓地,还有人说它是太阳钟,莫衷一是,至今尚无定论。
最近,又有人提出一种假设,巨石群可能是一种季节钟。用石柱来测量太阳的移动位置,从而了解四季的变化。日出的位置在一年中慢慢移动,当时人们发现了这个现象,就在能够一览无余地观测日出的平原上竖起了石柱,从日出方位和石柱之间的位置移动来了解季节的变化。此说正确与否,还有待科学论证。
根据科学家实地考证,巨石阵建于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间的漫长时期,属新石器时代末期至青铜时代,很可能是在轮子的发明传入欧洲之前。在没有先进机械的古代,巨石阵的建筑规模和工程难度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它的建成比埃及最古老的金字塔还要早700年。
无数学者经年累月地找寻着巨石阵的建造者。有人认为它是当地早期居民凯尔特人建造的墓穴,也有人认为它是古罗马人为天神西拉建造的圣殿,还有人认为是丹麦人建造用来举行典礼的地方。然而,这些虚无缥缈的想象都没有确凿的证据。学者们感叹巨石阵与埃及金字塔一样神秘莫测。有人提出巨石阵的建筑石料均是从160多公里外的地方运输而来,开采、运输、安放如此巨大的石块,除了高超的技术巨匠,谁也不能。于是,他们认为巨石阵与金字塔出于同一位巨匠之手——外星人。巨石阵真是外星人建造的吗?没有证据否认,也无证据肯定。
那么,生产技术低下的古代人,费尽辛苦垒起这么一座“石头城”,究竟想干什么?这个令人困惑不解的问题引起考古学家和每年数十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们的注意。尤其令人称奇的是,史前当然没有大型吊车等工具,先人又是如何把这些重达数十吨的大石头高高架起来的呢?这成为长久以来无法破解的一大谜团。
几百年来,神秘的巨石阵遗址一直困扰着人们。关于巨石阵最早的记录是1126年英国史学家杰弗里编写的《中世纪编年史》,它记载了阿瑟王的谋臣默林用魔法把巨石阵从爱尔兰运到英格兰以做葬地之用的功绩。此外,还有人传说巨石阵是入侵英国的古罗马祭司朱伊特建造的祭坛。直到现在,每年夏至,还有人身着朱伊特的白袍,聚集在巨石阵周围,吹响号角,迎接夏季的到来。
巨石阵遗址究竟是天文观测器,还是进行祭祀活动的宗教场所,或是其他东西,目前仍然是个谜,也许永远也不能揭开。但不管怎样,如此雄伟壮丽的巨石建筑,所需的智慧和力量不能不令人佩服。
■空中花园的传说
一提到巴比伦文明,令人津津乐道、浮想联翩的首先是“空中花园”。“空中花园”是一个奇迹,它的美丽是许多人都向往的,可它究竟建在哪里呢?
“空中花园”是一个美丽的传说。通过一些古迹发掘,人们相信,在远古时代的巴比伦王国,有一座美丽的“空中花园”。可谁又知道,这座花园连同它传说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的不解之谜。
相传在公元前6世纪,尼布甲尼撒二世娶了一个宠妃,名叫塞米拉米斯。她生长于米底(今伊朗高原西部)。那里重峦叠嶂,与巴比伦尼亚的一马平川迥然不同。这位来自异国他乡的公主每每想起故国的山川美景,总是不由得低头垂泪,蛾眉紧锁。国王不忍心看着心爱的王妃郁郁寡欢,费尽周折,终于猜透了她的心思。于是,国王下令仿照王妃故乡的模样,在巴比伦宫的西北角建了一座阶梯花园。这就是他们的爱情堡垒,流传至今的“空中花园”。
这座林木茂密、鲜花盛开的高台耸立空中,遂以“空中花园”得名。它与金字塔等齐名,并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令人遗憾的是,“空中花园”和巴比伦文明中其他的著名建筑一样,早已湮没在滚滚黄沙之中。我们要了解“空中花园”,只能通过后世的历史记载和近代的考古发掘。
围绕“空中花园”的学术争论,纷纷扰扰。大多数学者认为,“空中花园”是确实存在的,因为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的许多历史著述中都有关于它的记载。比如,公元前1世纪中叶西西里岛历史学家狄奥多鲁斯,以及50年后在罗马皇帝奥古斯都时代著有《地理学》一书的斯特拉波,都曾描述过“空中花园”。在今天伊拉克的首都,还有一座根据传说而复原的“空中花园”。
然而,不少在自己著作中提及“空中花园”的古人,也仅仅只是从别人口中间接听到“空中花园”的情况,并没有亲眼目睹过实物。事实上,流传至今的有关“空中花园”的记载,几乎都是出自古希腊、古罗马作家及历史学家之手。更让人不解的是,建立了丰功伟绩、名扬四邻的尼布甲尼撒二世,流传下来的诏令与书写板无数,但世人却从中无论如何也找不到有关“空中花园”的片言只语。
于是,有人得出了惊人结论:“空中花园”是诗人和古代历史学家的想象力制造出来的一大世界奇观。
“空中花园”到底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它究竟身在何方?
1899年,德国人罗伯特·科尔德维通过一番发掘,发现了巴比伦城的遗址。他们在发掘南宫苑时,在东北角挖掘出一个不寻常的、半地下的、近似长方形的建筑物,面积约1260平方米。这个建筑物由两排小屋组成,每个小屋平均只有6.6平方米。两排小屋由一走廊分开,对称布局,周围被高而宽厚的围墙所环绕。西边那排的一间小屋中发现了一口开了三个水槽的水井,水槽一个是正方形的,两个是椭圆形的。根据考古学家的分析,这些小屋可能是原来的水房,那些水槽则是用来安装压水机的。因此,考古学家认为这个地方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空中花园”的遗址。而且,考古学家也的确在遗址里发现了大量种植花木的痕迹。然而,到目前为止,在所发现的巴比伦楔形文字的泥版文书中,还没有找到确切的记载。因此,考古学家的解释是否正确仍需进一步研究。总之,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它的真实面目依旧隐身于历史的迷雾之中。
随着时间的流逝,也许有关“空中花园”的传说,将永远是一个美好的传说。它的确切之处也许根本无法知晓,也许它并不存在于某个特定的地方。但是,“空中花园”的美好画面和无限想象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脑海中,它既是美的象征,也是古人智慧的代表。
■太阳神巨像风采究竟如何
罗德岛的太阳神巨像为无数的船只指引了方向,可大受其益的人们为何没有记下它真实的面貌呢?
罗德岛是爱琴海上的一个岛屿,它因为建有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太阳神巨像而闻名于世。太阳神像建在岛北端的罗德市港口,形象为一个手举火炬、脚踩两岸的青铜巨人。进港的船只都要从他胯下通过,而明亮的火焰则昼夜不息地为来往船只引航。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将领率领强大的军队对罗德岛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但在罗德岛人民坚决抵抗和埃及的大力支援下,罗德岛打退了强大的马其顿军队。罗德岛居民为纪念这次胜利,把马其顿军队丢弃的铜制枪械收集起来,统统予以熔化,由雕刻大师哈列塔斯负责铸造一座太阳神阿波罗(罗德居民也称其为赫利阿斯)像。因为传说中阿波罗是罗德岛的保护神,当地居民以此来感谢阿波罗对他们的保佑。哈列塔斯用了整整12年时间(公元前294年至公元前282年)才把巨像塑成。它耗费了450吨青铜,高达32米,脚趾头有一个人合抱那么粗,中空的两腿内填满了石头用以加固。
在古希腊,建造10米左右高的雕像并不罕见,但建造如此巨大的神像却是空前的。怪不得巨像建成之初,便被同时代的罗马哲学家安蒂培特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如此巨大的雕像是如何铸成的?在缺乏起重设备的远古时代又如何把它竖立起来呢?这些都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事,也是太阳神巨像让人迷惑惊奇的原因之一。
然而,罗德岛巨大铜像只矗立了五十余年就惨遭不测。在公元前226年的一次大地震中,罗德岛的城墙、船坞、房舍皆遭严重破坏;巨像也倒塌了,它从基座上被抛起,双腿齐膝折断,上半身倒在地上。
巨像的残骸置在地上近千年之久,公元653年,阿拉伯人侵入罗德岛,发现了躺在地上的巨像残骸。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残骸运送到叙利亚,卖给一位商人。据说,那个商人用了880头骆驼才把残骸运完,以后巨像就不知去向。
但铜像真的躺在港口近千年无人过问吗?据说神像倒塌后,埃及的托勒密三世立即送来了重建铜像的资金,可见当时地中海沿岸各国的君主对此还是相当重视的。那么铜像究竟去了哪里?
这尊巨像的建造在当时颇负盛名,以至古代作家只要谈到雕像,无不以称赞的口吻来描述它。但是,这些描述没有流传下来,后人只能凭借史书中的简略记载来想象,“设想”出一个又一个的“太阳神巨像”的形象。
早在公元11世纪,人们就对传说中的罗德岛神像外形作出这样的推测:巨像右手举着投枪,左手按着长剑,柱脚是很高的圆柱,四周环绕着起伏的海浪。但有人认为,太阳神阿波罗像应该是头戴太阳光环,驾驭着马车,马车上载着一轮鲜艳的红日,而且传说中巨像的胯下能进出轮船。由于没有确凿的证据,谁也无法确定神像的外形。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罗德岛的太阳神巨像又一次激起人们强烈的好奇心。人们仔细研究古代文献后认定:罗德岛的太阳神巨像两脚宽宽地叉开,横跨在罗德港的两岸。阿波罗手持火把,威严地注视着往来船只。在这里,罗德岛巨像被设想成灯塔,它为进出罗德港的船只起着导航和保护的作用。然而,这个设想在崇尚科学理性的近代也遭到质疑。
进入20世纪,争论仍在继续。当然,由于没有任何实物资料,也有人怀疑罗德岛巨像只是以讹传讹,因为在许多书里关于巨像外形和位置的记述有很大的出入。毕竟这座巨像离我们太久远了,它的一切都已成为历史之谜。
可是,考古学家的努力似乎为了解真相带来了一线希望。随着对罗德岛考古发掘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文物被发掘出来。一枚出自公元前3世纪的钱币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枚钱币上有太阳神阿波罗的头像。经专家鉴定,这个头像正是太阳神巨像作者哈列塔斯作品的临摹画。但遗憾的是,铜币上只有阿波罗的头像,没有身体,巨像的姿势依然无法推测。也许将来有一天,考古学家们能为我们解开这个千古之谜。
小小的罗德岛,如今游客众多,罗德岛居民依然享受着太阳神带给他们的恩泽。1984年春天,希腊政府提出准备修复巨像,也许这个决定会加快对巨像真相的揭示。不久的将来,世人也许能重新看到几千年前曾屹立在这里的太阳神巨像,领略巨像的雄伟风采。
■纳斯卡地画究竟是谁的杰作
如果从秘鲁南部的纳斯卡荒原的高空向下俯瞰,你将会惊奇地发现,荒原上镶刻着一幅幅绵亘数公里的奇异巨型图画。这些雕刻精美的史前巨画从何而来?它包含着什么寓意?
在南美大陆,存在着一个2000年的迷局——秘鲁南部安第斯山一带的纳斯卡地区,有一片绵延几公里的线条,构成各种生动的图案,镶刻在大地上,从高空中看就好像是用巨大的手指画出来的。这是一处令人难以理解的奇迹,这些线条沉默无言,似乎在静心等待后人的破解。
1938年,一位秘鲁飞行员飞经安第斯山脉上空,无意间朝地面看了一眼。令他吃惊的是,平时看似无奇的地表线条,竟然变成一幅幅巨大的图案。这位飞行员将其所见公布于世后,在当时并未引起多大的反响。后来,一支考察队来到纳斯卡高原。他们意外地发现这些巨画的每一根线条都是把荒原表面的细砾石挖开,向下刻凿十几厘米,使之露出黄白色的沙土所形成的沟槽。考察队经过一段时间的构图,发现竟然是一只喙部突出的巨鹰图。之后,他们在这片大沙漠上相继发现了各种奇异的图形、图案,有三角形、四边形、螺线、平行线等,还有各种植物、动物的图形。有些纵横交错的线条很像今天飞机场的跑道和标志性的图案。由这一巨画所显示出来的跑道宽窄和长短不一,有的长达5公里,有的1公里左右,都是笔直的,并且转角和交叉处都棱角分明。
这一惊奇的发现,震惊了全世界的考古学界,考古学家们陆续来到纳斯卡高原。他们不仅发现了更多的直线条和弧线图案,在沙漠地面上和相邻的山坡上,还惊奇地发现了许多动植物图案,例如飞鸟、猴子、蜘蛛、不明植物,甚至鲸鱼等。在这些千奇百怪的图案中,有一幅著名的蜘蛛图。这只45米长的蜘蛛,以一条单线砌成,是纳斯卡荒原上最动人的动物寓意图形之一。有人认为,这幅图很可能是某个特权阶层的图腾,也许他们是在某个特定的节日制作了这个图形,而图形中的蜘蛛很可能与占卜的仪式有关,但也可能是纳斯卡人崇拜的星座之一。此外,还发现了18幅鸟图。同时,在纳斯卡出土的部分陶器上也发现有类似的鸟。更奇怪的是,在皮斯科海湾附近一座光秃秃的山脊上,刻着一个巨大的三叉戟图案。但那个时代的印第安人从未见过三叉戟图。这又是怎么回事?
纳斯卡地画的发现给世人带来了极大的震惊,也带来了巨大的疑问。在这片大沙漠上,这些神秘的图形究竟是谁画出来的呢?他们又是怎样画出来的呢?是怎样确定线条方向,又是怎样准确制定出图形各部分的比例的呢?
在根本看不到全貌的情况下,古代的纳斯卡人是怎样设计、制造出这些巨大的直线、弧线以及那些动物图案来的呢?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在地面上也绝对无法看出纳斯卡巨画的形貌。在遥远的古代,纳斯卡地画的创造者又怎样欣赏自己的杰作呢?
还有,纳斯卡高原图形中所描绘的动物除了兀鹰之外,几乎没有一种是产于当地的,如亚马逊河蜘蛛、鲸和猴子等。在这片荒漠之中,描绘出如此庞大、如此精确而又并不产于当地的动物图形,当地的纳斯卡人如何能做到?
有人说,纳斯卡平原的直线可能与某种天文历法有关,因为这些图形中有几条直线极其准确地指向黄道上的夏至点与秋分点。也有人说,图案中某些动植物图形是某些星座变形的复制品,某些长短不一、形状各异的线条则是星辰运行的轨道。
然而,纳斯卡平原上的土著居民的社会发展程度非常低下,有些领域至今还停留在石器时代。而这幅巨画却表现出高超的设计、测量和计算能力,也显示出建造者对几何图形的极高的认识程度。这些都与纳... -->>
■巴西洞穴岩图之谜
巴西洞穴岩图上的人物形象为何有六个脚趾和四根手指?难道它们真的是外星人的自画像?
戈亚斯州拉瓜桑塔自治区距离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大约80公里,在这个自治区里有400多个天然洞穴,其中大部分至今尚未发掘。从1971年开始,一些外国学者与巴西学者组成联合考察队,对其中的十多个洞穴进行了发掘和研究,发现了许多令人惊异的奇迹。
在佩德罗·莱奥波尔多的西坡,有一块面积达100多平方米的石山。在怪石嶙峋的悬崖陡壁上,有奇幻多姿的壁画。壁面上除了一系列的神秘题词外,还有四个指头的手掌、六个脚趾的脚掌,一些形似牡牛头、猫和猩猩以及其他一些不能辨认出的动物形象和表现力很强的运载图、游艺图等,构图精巧奇妙,形象栩栩如生。
另外,在塞特拉瓜斯、马托西尼奥斯等地的一些天然洞穴的石壁上,也找到了一系列神秘莫测的雕刻绘画、象形符号和考古学家根本不认识的古怪题词,雕工技艺娴熟精湛。
从对这些洞穴里残存灰烬的分析来看,这里生活的古人在10000年以前就已经有相当发达的文明。这些壁画题词只有运用极锋利的金属工具才能雕刻成。可是,在10000年以前还没有金属工具,这些壁画题词绝不是石刀、石凿子之类的原始工具所能完成的。那么,这些壁画题词是怎样刻上去的呢?考古学家对此表示费解。
石壁上的题词很有规律地排列着,有些人认为这些题词有特殊的含义。但有些学者认为,这些题词是古人帮助记忆的一些表意符号,并且认为其中有些符号与欧洲斯堪的纳维亚所发现的远古字母颇为相似,从而证明远在几千年或一万多年前美洲与欧洲就早已经有文化联系。当然,这也只是猜测,具体的联系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察研究。
■神的驿站——通天塔之谜
传说古巴比伦的国王为天上众神修筑了通天塔,以作为他们落脚的地方。通天塔到底修在哪里?又有多少天神在上面住过呢?
在现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城以南约100公里幼发拉底河沿岸的巴比伦,5000多年前曾矗立着一座无比壮丽的巴比伦通天塔。它堪与埃及著名的金字塔媲美,形状也有几分相似。据说,它是天上诸神前往凡间住所途中的歇脚处,称得上是天路的“驿站”或“旅店”。
巴比伦古城里最早的巴比伦通天塔,在公元前689年亚述国王辛赫那里布攻占巴比伦时就破坏了。新巴比伦王国建立后,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重建通天塔。他命令全国不分民族、不分地区,都要派人来参加修塔。
尼布甲尼撒下令重建的巴比伦通天塔共有七层,一层垒叠一层,一阶高出一阶,总高90米,塔基的长度和宽度各为91米左右。在高耸入云的塔顶上,还建有壮观的供奉马尔杜克主神的神殿。塔的四周是仓库和祭司们的住房。
5000多年以前,世界上多数民族还处于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竟然竖立起如此气势磅礴、巍峨雄伟的通天塔,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遗憾的是,巴比伦塔如今剩下的仅仅是一块长满野草的方形大地基的残迹了。
通过有关的零星记载以及神话传说,人们依稀知道,昔日的巴比伦通天塔可与列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齐名,它们一起被视做5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城鼎盛时代的标志。但是,同空中花园现已荡然无存的厄运一样,巴比伦通天塔经历过历次的洗劫,也只留下一片废墟。那巨大的方形地基上长满野草,巴比伦昔日的灿烂文明已“难认前朝”了。
巴比伦通天塔既是世界上著名的古代奇迹,也是一个长期不解的谜团。几千年来人们一直都没有发现巴比伦通天塔的遗迹,有人认为它不过是个神话。1899年3月,一批德国考古学家,在今天巴格达南面100多公里的幼发拉底河畔,进行了持续十多年的大规模考古发掘工作,终于找到了已经失踪2000多年,由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公元前605年改建的巴比伦古城遗址。
后来,考古学家在古巴比伦遗址上发现了一个由石块、泥砖砌成的拱形建筑废墟,中间有口正方形的大井。开始,考古学家以为这是空中花园的遗址。直到后来在附近出土了一块记载了通天塔的方位和式样的石碑,才知道这就是通天塔的塔基。公元前689年,通天塔被攻占巴比伦的亚述人摧毁。后来,新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二世曾重建该塔。但他去世后,巴比伦又渐渐衰落。公元前484年,通天塔再次毁于战火。虽然人们如今已基本知道了它的外观,但整体的设计和结构仍是一个谜。
巴比伦通天塔和美索不达米亚其他庙塔一样,都用砖构筑,因为当地缺乏良好的岩石。为使庙塔的巨墙外观不至于显得单调,工匠们聪明地建造了高大的斜桥和斜形阶梯,再用支墩作装饰,把巨大平面的墙巧妙地分成了有变化的几段。从现代的建筑技术的角度来看,这种巨大立面的处理手法是十分高明的,很合乎建筑艺术的手法。
人们普遍认为,巴比伦塔是一座宗教建筑。在巴比伦人看来,巴比伦王的王位是马尔杜克授予的,僧侣是马尔杜克的仆人,人民需要得到他的庇护。为了取悦他,换取他的恩典,保障国家城市的永固,巴比伦人将巴比伦塔作为礼物敬献给他。在巴比伦塔里,每年都要定期举行大规模的典礼活动,成群结队的信徒从全国各地赶来朝拜。
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巴比伦塔除了奉祀圣灵,还有另外两个用途。其一是尼布甲尼撒二世借神的形象显示个人的荣耀和威严,以求永垂不朽。其二是讨好僧侣集团,换取他们的支持,以便稳固江山。美索不达米亚是一个宗教盛行的地方,神庙林立,僧侣众多。僧侣不仅在意识形态上影响着人民,而且掌握着大量土地和财富。如果不在政治上得到他们的支持,恐怕王位也会风雨飘摇。
随着巴比伦的覆灭,美索不达米亚的伟大文明很快就毁灭了。
■埃及金字塔之谜
金字塔的秘密就像埃及沙漠中的沙子一样,永远不知道有多少。一座座金字塔不仅是人间奇迹,更是一个个让人琢磨不透的千古之谜。
埃及金字塔之谜是人类史上最大的谜,它的神奇远远超过人类的想象。埃及金字塔是地球上的伟大奇迹,对于金字塔建筑技术,人们存在着许多疑问,然而却没有精确的解释。关于何人建造了如此宏伟的工程,一直众说纷纭。
在埃及大约110座大小金字塔中,最著名的就是吉萨高地的三大金字塔。其中,胡夫金字塔又是埃及最大的金字塔。这座金字塔占地13.1英亩,由至少重2.5吨的近260万块巨石建造,共重625万吨。人们一直存在这样的疑问:5000年前的人们是怎样开凿、搬运和吊起这些巨石的呢?尤其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在附近数百英里范围内,竟然难以寻觅类似的石头。于是,有人就揣测是外星人参与其事。埃及胡夫大金字塔的塔高乘上十亿所得的数,和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相等。穿过大金字塔的子午线把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分成相等的两半。用两倍塔高除以塔底面积等于圆周率。以上这些给我们极大的想象空间。
建筑金字塔时还没有马和马车,因为马和马车直到公元1600年左右才被引进埃及。在没有任何起重工具的年代,工人如何快速地将石块搬运、堆砌?金字塔的外壁石块都精确地紧贴着,像利用激光切割的一样,甚至连一把锐利的刀也插不进去。这样的精准度即使以现代最先进的土木技术也很难完成。
当然,建造金字塔的石块是可能以木制的滚轴运送,可尼罗河流域生长最多的只有棕榈树,而棕榈树的材质比较柔软难以充当滚木。如果滚轴的确是木制,那么,埃及人很可能利用舰队由外输入木材。然而,考古学家至今尚未找到运输木材的船只遗骸。陵墓内部的通道和陵室的布局宛如迷宫,石壁光滑,古代埃及人又是用什么方法设计并建造它呢?要知道4500年前,人类尚未掌握铁器。如此精湛的工艺,出自4500年前古埃及的工匠或奴隶之手,的确令人难以置信。
胡夫金字塔的内部结构极为复杂和神奇,并饰以雕刻、绘画等。由于墓室和甬道里十分黑暗,创作这些精致的艺术作品需要光亮才可能进行,这些作品应是在火炬照明或者是在油灯下才完成的。当时如果真的是使用火炬或油灯,就必然会留下一些“用火”的痕迹。可是,现代科学家对墓室和甬道里积存了5000多年的灰尘进行了全面仔细的科学化验和分析,结果证明灰尘里没有任何黑烟和烟油的微粒,没有发现一丝一毫使用过火炬或油灯的痕迹。由此可见,艺术家在胡夫金字塔地下墓室和甬道里雕刻、绘制壁画时,根本不是使用火炬或油灯照明,很可能是利用某种特殊的蓄电池或者其他能够发光亮的电气装置。距今50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难道已掌握类似于现代电灯的技术么?
20世纪30年代,一群科学家到埃及游览金字塔群落时,发现在塔高1/5处有一只垃圾桶,桶内有一些死猫死狗之类的小动物尸体,还有一些水果。使科学家们惊奇的是,尽管桶内湿度相当大,这些尸体却没有腐烂变质,反而脱水,变为“木乃伊”。有人回国后,按照金字塔的比例,造了一座小金字塔,并把一只死猫,放在位于塔高1/3处的平台上。结果,死猫不久也变成了“木乃伊”。接着,很多科学家都作了同类试验,证明了这样的金字塔结构不单能够保存动物的尸体,还能够使食物保持新鲜,使刀片变得更为锋利和延长使用年限,甚至还可以提高植物种子的发芽率。人们因此称这种现象为“金字塔能效应”。原来,金字塔的结构竟是一种较好的微波谐振腔体。微波能量的加热效应杀灭了细菌,并使尸体脱水而成为“木乃伊”。
总之,埃及的金字塔让人们见证了太多的神奇,也留下太多的疑问,有些疑问也许我们永远都无法解答。
■非洲原始岩画之谜
非洲是一个盛产奇迹的地方,在远古时期,也许它并不是干燥的荒漠,而是茂盛的草原。可是,5000多年前的岩石壁画为何会有类似宇航服的图案呢?
非洲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块古老的土地也蕴藏着许多谜团。从18世纪起,人们在非洲大陆的山地、悬崖峭壁上发现了许许多多史前原始岩画。这些岩画以表现动物为主,有野牛、角马、条纹羚羊、斑驴……虽然画得十分粗糙,但个个形象栩栩如生。
非洲岩画是非常典型的原始部族岩画,它虽然不如欧洲岩画年代久远,但远比大洋洲的古老,而且它不像欧洲岩画只集中在法国、西班牙,而是分布极为广泛,在非洲的十多个国家都保留了这种原始的艺术作品。更引人注意的是它数量之多、流传之广,仅撒哈拉地区就有三万个岩画遗址被发现,半数在塔西里,都有上万年的历史。
1721年,当时委内瑞拉一个葡萄牙人旅游团到莫桑比克旅游观光的时候,旅游团成员偶然间在岩壁上发现了一幅画着动物的岩画。后来,许多的探险队和学者在非洲发现了更多的岩画。令人惊喜不已的是,人们以后又在阿尔及利亚东部找到一座巨大的颜料库,它位于撒哈拉沙漠中一条长800公里、宽50~60公里的恩阿哲尔山脉。那里蕴藏着的丰富的红砂土矿藏就是岩画的主要颜料。在这片广阔山区,一个法国探险队在1956年竟发现了一万多幅作品。
根据这些岩画反映的内容,科学家们推断在撒哈拉地区变成沙漠以前,这里曾居住过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人类。他们以猎取大型水栖动物为谋生手段,也放牧羊群。大量考古资料证实,非洲在公元前8000年至前2000年是地质学上寒武纪的潮湿期,那时撒哈拉地区还是一片布满热带植物、适于狩猎的草原,而不是沙漠,这正是产生狩猎艺术的重要土壤。
然而令人茫然不解的是,在这些5000多年前的岩石壁画中,却夹杂着一些非常现代的神秘人像。他们有的身穿精致的短上衣,有的戴着头盔,头盔上还有两个可供观察的小孔,头盔用一种按钮与躯干部分服装连接,仿佛一件宇航服。在撒哈拉的塔希里山脉,有一些被称为“伟大玛斯神”的岩画,画中的人戴着圆形的密封头盔,穿着连体的紧身衣,很像现代宇航员的样子。考虑到撒哈拉岩画风格的写实性,很难想象这样的画面是史前人类的即兴之作,它很可能是以某种生活场景为原型创作的。
非洲岩画的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人们可以从岩画中了解当时非洲原始部族的生活和社会形态。然而,这些原始岩画究竟是谁的杰作,至今仍是众说纷纭。
有的学者认为岩画是非洲本土产物,是当地土著布须曼人创作的。不少专家指出,岩画中表现的非洲土著居民臀部高耸的形象正是非洲一些部族的人种特征,这是欧洲史前岩画中不可能有的。他们认为,非洲许多原始居民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共同完成了这些岩画。也有个别学者认为,岩画是已经灭绝的霍屯督人的作品。
然而,许多欧洲学者认为非洲史前岩画是外来文化传播的产物,有的干脆说是欧洲史前岩画的复制品。他们认为,在公元前50000年左右,首批欧洲移民尼安德特人来到非洲,后来随着克罗马依人大批移居非洲,欧州移民把岩画带到了非洲。但是,这一观点缺乏足够的事实作有力证明。西班牙东部、北非、撒哈拉、埃及等地区岩画确有相似之处,一些考古学家也因此推想在遥远年代的狩猎者及狩猎艺术家,是从地中海漂泊到好望角去的。当他们漫游到当时还是绿色而富饶的撒哈拉及东非大平原时,找到了理想的狩猎区,而后到达山区高原时就停止前进了,于是在那里创作了许多最早的非洲岩画。然而,这些只是他们未经证实的主观猜测和臆想。
对于岩画中奇怪的人物形象,人们更是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都说艺术是生活的反映,然而,生活在几千年前的裸身的原始人也许会想到树叶和兽皮,但怎么会想到密封的太空盔呢?这些非洲岩画上人物形象的依据又是什么呢?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英国巨石阵之谜
作为欧洲著名的史前文化遗址,巨石阵可能是最不可思议的奇迹之一。它默默地在风雨中矗立了几千年。可是,人们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原始的人类怎样才能建立如此雄伟的巨石阵?目的何在?
在英格兰东南部的索兹伯里附近,一个叫阿姆斯伯里的小村庄因史前遗迹巨石阵而闻名世界。这些巨石默默地在风雨中矗立了几千年,注视着人间的沧桑。
这个巨大的石建筑群位于一个空旷的原野上,占地大约11公顷,主要是由许多整块的蓝砂岩组成,每块约重50吨。这些石柱排成圆形,最高的石柱高达10米,不少横架在两根竖直的石柱上。巨石阵的主体,是几十根巨大的石柱,它们排成几个完整的同心圆。巨石阵的外围是直径约90米的环形土沟与土岗,内侧紧挨着的是56个圆形坑,坑用灰土填满,里面还夹杂着人类的骨灰。尤其令人称奇的是,在石阵中心的巨石,最高的有8米,平均重量大约30吨,更有不少重达7吨的巨石横架在石柱的上面。巨石排列成的马蹄形位于整个巨石阵的中心线,马蹄形的开口正对着仲夏日出的方向。巨石圈的东北侧有一条信道,在信道的中轴线上竖立着一块完整的砂岩巨石,高4.9米,重约35吨,被称为踵石。更为奇特的是,巨石圈有意识地正对着夏至(全年最长的一天)拂晓时太阳升起的方位排列,这更加增添了巨石阵的神秘色彩。
几个世纪以来,这些巨石块一直与神秘和离奇的传说联系在一起。人们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原始人类怎样才能建立如此雄伟的巨石阵?目的何在?有许多关于巨石阵的推测,有些非常复杂,甚至荒诞。有人说它是个祭天神的场所,有人说它是古代墓地,还有人说它是太阳钟,莫衷一是,至今尚无定论。
最近,又有人提出一种假设,巨石群可能是一种季节钟。用石柱来测量太阳的移动位置,从而了解四季的变化。日出的位置在一年中慢慢移动,当时人们发现了这个现象,就在能够一览无余地观测日出的平原上竖起了石柱,从日出方位和石柱之间的位置移动来了解季节的变化。此说正确与否,还有待科学论证。
根据科学家实地考证,巨石阵建于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间的漫长时期,属新石器时代末期至青铜时代,很可能是在轮子的发明传入欧洲之前。在没有先进机械的古代,巨石阵的建筑规模和工程难度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它的建成比埃及最古老的金字塔还要早700年。
无数学者经年累月地找寻着巨石阵的建造者。有人认为它是当地早期居民凯尔特人建造的墓穴,也有人认为它是古罗马人为天神西拉建造的圣殿,还有人认为是丹麦人建造用来举行典礼的地方。然而,这些虚无缥缈的想象都没有确凿的证据。学者们感叹巨石阵与埃及金字塔一样神秘莫测。有人提出巨石阵的建筑石料均是从160多公里外的地方运输而来,开采、运输、安放如此巨大的石块,除了高超的技术巨匠,谁也不能。于是,他们认为巨石阵与金字塔出于同一位巨匠之手——外星人。巨石阵真是外星人建造的吗?没有证据否认,也无证据肯定。
那么,生产技术低下的古代人,费尽辛苦垒起这么一座“石头城”,究竟想干什么?这个令人困惑不解的问题引起考古学家和每年数十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们的注意。尤其令人称奇的是,史前当然没有大型吊车等工具,先人又是如何把这些重达数十吨的大石头高高架起来的呢?这成为长久以来无法破解的一大谜团。
几百年来,神秘的巨石阵遗址一直困扰着人们。关于巨石阵最早的记录是1126年英国史学家杰弗里编写的《中世纪编年史》,它记载了阿瑟王的谋臣默林用魔法把巨石阵从爱尔兰运到英格兰以做葬地之用的功绩。此外,还有人传说巨石阵是入侵英国的古罗马祭司朱伊特建造的祭坛。直到现在,每年夏至,还有人身着朱伊特的白袍,聚集在巨石阵周围,吹响号角,迎接夏季的到来。
巨石阵遗址究竟是天文观测器,还是进行祭祀活动的宗教场所,或是其他东西,目前仍然是个谜,也许永远也不能揭开。但不管怎样,如此雄伟壮丽的巨石建筑,所需的智慧和力量不能不令人佩服。
■空中花园的传说
一提到巴比伦文明,令人津津乐道、浮想联翩的首先是“空中花园”。“空中花园”是一个奇迹,它的美丽是许多人都向往的,可它究竟建在哪里呢?
“空中花园”是一个美丽的传说。通过一些古迹发掘,人们相信,在远古时代的巴比伦王国,有一座美丽的“空中花园”。可谁又知道,这座花园连同它传说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的不解之谜。
相传在公元前6世纪,尼布甲尼撒二世娶了一个宠妃,名叫塞米拉米斯。她生长于米底(今伊朗高原西部)。那里重峦叠嶂,与巴比伦尼亚的一马平川迥然不同。这位来自异国他乡的公主每每想起故国的山川美景,总是不由得低头垂泪,蛾眉紧锁。国王不忍心看着心爱的王妃郁郁寡欢,费尽周折,终于猜透了她的心思。于是,国王下令仿照王妃故乡的模样,在巴比伦宫的西北角建了一座阶梯花园。这就是他们的爱情堡垒,流传至今的“空中花园”。
这座林木茂密、鲜花盛开的高台耸立空中,遂以“空中花园”得名。它与金字塔等齐名,并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令人遗憾的是,“空中花园”和巴比伦文明中其他的著名建筑一样,早已湮没在滚滚黄沙之中。我们要了解“空中花园”,只能通过后世的历史记载和近代的考古发掘。
围绕“空中花园”的学术争论,纷纷扰扰。大多数学者认为,“空中花园”是确实存在的,因为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的许多历史著述中都有关于它的记载。比如,公元前1世纪中叶西西里岛历史学家狄奥多鲁斯,以及50年后在罗马皇帝奥古斯都时代著有《地理学》一书的斯特拉波,都曾描述过“空中花园”。在今天伊拉克的首都,还有一座根据传说而复原的“空中花园”。
然而,不少在自己著作中提及“空中花园”的古人,也仅仅只是从别人口中间接听到“空中花园”的情况,并没有亲眼目睹过实物。事实上,流传至今的有关“空中花园”的记载,几乎都是出自古希腊、古罗马作家及历史学家之手。更让人不解的是,建立了丰功伟绩、名扬四邻的尼布甲尼撒二世,流传下来的诏令与书写板无数,但世人却从中无论如何也找不到有关“空中花园”的片言只语。
于是,有人得出了惊人结论:“空中花园”是诗人和古代历史学家的想象力制造出来的一大世界奇观。
“空中花园”到底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它究竟身在何方?
1899年,德国人罗伯特·科尔德维通过一番发掘,发现了巴比伦城的遗址。他们在发掘南宫苑时,在东北角挖掘出一个不寻常的、半地下的、近似长方形的建筑物,面积约1260平方米。这个建筑物由两排小屋组成,每个小屋平均只有6.6平方米。两排小屋由一走廊分开,对称布局,周围被高而宽厚的围墙所环绕。西边那排的一间小屋中发现了一口开了三个水槽的水井,水槽一个是正方形的,两个是椭圆形的。根据考古学家的分析,这些小屋可能是原来的水房,那些水槽则是用来安装压水机的。因此,考古学家认为这个地方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空中花园”的遗址。而且,考古学家也的确在遗址里发现了大量种植花木的痕迹。然而,到目前为止,在所发现的巴比伦楔形文字的泥版文书中,还没有找到确切的记载。因此,考古学家的解释是否正确仍需进一步研究。总之,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它的真实面目依旧隐身于历史的迷雾之中。
随着时间的流逝,也许有关“空中花园”的传说,将永远是一个美好的传说。它的确切之处也许根本无法知晓,也许它并不存在于某个特定的地方。但是,“空中花园”的美好画面和无限想象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脑海中,它既是美的象征,也是古人智慧的代表。
■太阳神巨像风采究竟如何
罗德岛的太阳神巨像为无数的船只指引了方向,可大受其益的人们为何没有记下它真实的面貌呢?
罗德岛是爱琴海上的一个岛屿,它因为建有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太阳神巨像而闻名于世。太阳神像建在岛北端的罗德市港口,形象为一个手举火炬、脚踩两岸的青铜巨人。进港的船只都要从他胯下通过,而明亮的火焰则昼夜不息地为来往船只引航。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将领率领强大的军队对罗德岛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但在罗德岛人民坚决抵抗和埃及的大力支援下,罗德岛打退了强大的马其顿军队。罗德岛居民为纪念这次胜利,把马其顿军队丢弃的铜制枪械收集起来,统统予以熔化,由雕刻大师哈列塔斯负责铸造一座太阳神阿波罗(罗德居民也称其为赫利阿斯)像。因为传说中阿波罗是罗德岛的保护神,当地居民以此来感谢阿波罗对他们的保佑。哈列塔斯用了整整12年时间(公元前294年至公元前282年)才把巨像塑成。它耗费了450吨青铜,高达32米,脚趾头有一个人合抱那么粗,中空的两腿内填满了石头用以加固。
在古希腊,建造10米左右高的雕像并不罕见,但建造如此巨大的神像却是空前的。怪不得巨像建成之初,便被同时代的罗马哲学家安蒂培特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如此巨大的雕像是如何铸成的?在缺乏起重设备的远古时代又如何把它竖立起来呢?这些都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事,也是太阳神巨像让人迷惑惊奇的原因之一。
然而,罗德岛巨大铜像只矗立了五十余年就惨遭不测。在公元前226年的一次大地震中,罗德岛的城墙、船坞、房舍皆遭严重破坏;巨像也倒塌了,它从基座上被抛起,双腿齐膝折断,上半身倒在地上。
巨像的残骸置在地上近千年之久,公元653年,阿拉伯人侵入罗德岛,发现了躺在地上的巨像残骸。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残骸运送到叙利亚,卖给一位商人。据说,那个商人用了880头骆驼才把残骸运完,以后巨像就不知去向。
但铜像真的躺在港口近千年无人过问吗?据说神像倒塌后,埃及的托勒密三世立即送来了重建铜像的资金,可见当时地中海沿岸各国的君主对此还是相当重视的。那么铜像究竟去了哪里?
这尊巨像的建造在当时颇负盛名,以至古代作家只要谈到雕像,无不以称赞的口吻来描述它。但是,这些描述没有流传下来,后人只能凭借史书中的简略记载来想象,“设想”出一个又一个的“太阳神巨像”的形象。
早在公元11世纪,人们就对传说中的罗德岛神像外形作出这样的推测:巨像右手举着投枪,左手按着长剑,柱脚是很高的圆柱,四周环绕着起伏的海浪。但有人认为,太阳神阿波罗像应该是头戴太阳光环,驾驭着马车,马车上载着一轮鲜艳的红日,而且传说中巨像的胯下能进出轮船。由于没有确凿的证据,谁也无法确定神像的外形。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罗德岛的太阳神巨像又一次激起人们强烈的好奇心。人们仔细研究古代文献后认定:罗德岛的太阳神巨像两脚宽宽地叉开,横跨在罗德港的两岸。阿波罗手持火把,威严地注视着往来船只。在这里,罗德岛巨像被设想成灯塔,它为进出罗德港的船只起着导航和保护的作用。然而,这个设想在崇尚科学理性的近代也遭到质疑。
进入20世纪,争论仍在继续。当然,由于没有任何实物资料,也有人怀疑罗德岛巨像只是以讹传讹,因为在许多书里关于巨像外形和位置的记述有很大的出入。毕竟这座巨像离我们太久远了,它的一切都已成为历史之谜。
可是,考古学家的努力似乎为了解真相带来了一线希望。随着对罗德岛考古发掘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文物被发掘出来。一枚出自公元前3世纪的钱币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枚钱币上有太阳神阿波罗的头像。经专家鉴定,这个头像正是太阳神巨像作者哈列塔斯作品的临摹画。但遗憾的是,铜币上只有阿波罗的头像,没有身体,巨像的姿势依然无法推测。也许将来有一天,考古学家们能为我们解开这个千古之谜。
小小的罗德岛,如今游客众多,罗德岛居民依然享受着太阳神带给他们的恩泽。1984年春天,希腊政府提出准备修复巨像,也许这个决定会加快对巨像真相的揭示。不久的将来,世人也许能重新看到几千年前曾屹立在这里的太阳神巨像,领略巨像的雄伟风采。
■纳斯卡地画究竟是谁的杰作
如果从秘鲁南部的纳斯卡荒原的高空向下俯瞰,你将会惊奇地发现,荒原上镶刻着一幅幅绵亘数公里的奇异巨型图画。这些雕刻精美的史前巨画从何而来?它包含着什么寓意?
在南美大陆,存在着一个2000年的迷局——秘鲁南部安第斯山一带的纳斯卡地区,有一片绵延几公里的线条,构成各种生动的图案,镶刻在大地上,从高空中看就好像是用巨大的手指画出来的。这是一处令人难以理解的奇迹,这些线条沉默无言,似乎在静心等待后人的破解。
1938年,一位秘鲁飞行员飞经安第斯山脉上空,无意间朝地面看了一眼。令他吃惊的是,平时看似无奇的地表线条,竟然变成一幅幅巨大的图案。这位飞行员将其所见公布于世后,在当时并未引起多大的反响。后来,一支考察队来到纳斯卡高原。他们意外地发现这些巨画的每一根线条都是把荒原表面的细砾石挖开,向下刻凿十几厘米,使之露出黄白色的沙土所形成的沟槽。考察队经过一段时间的构图,发现竟然是一只喙部突出的巨鹰图。之后,他们在这片大沙漠上相继发现了各种奇异的图形、图案,有三角形、四边形、螺线、平行线等,还有各种植物、动物的图形。有些纵横交错的线条很像今天飞机场的跑道和标志性的图案。由这一巨画所显示出来的跑道宽窄和长短不一,有的长达5公里,有的1公里左右,都是笔直的,并且转角和交叉处都棱角分明。
这一惊奇的发现,震惊了全世界的考古学界,考古学家们陆续来到纳斯卡高原。他们不仅发现了更多的直线条和弧线图案,在沙漠地面上和相邻的山坡上,还惊奇地发现了许多动植物图案,例如飞鸟、猴子、蜘蛛、不明植物,甚至鲸鱼等。在这些千奇百怪的图案中,有一幅著名的蜘蛛图。这只45米长的蜘蛛,以一条单线砌成,是纳斯卡荒原上最动人的动物寓意图形之一。有人认为,这幅图很可能是某个特权阶层的图腾,也许他们是在某个特定的节日制作了这个图形,而图形中的蜘蛛很可能与占卜的仪式有关,但也可能是纳斯卡人崇拜的星座之一。此外,还发现了18幅鸟图。同时,在纳斯卡出土的部分陶器上也发现有类似的鸟。更奇怪的是,在皮斯科海湾附近一座光秃秃的山脊上,刻着一个巨大的三叉戟图案。但那个时代的印第安人从未见过三叉戟图。这又是怎么回事?
纳斯卡地画的发现给世人带来了极大的震惊,也带来了巨大的疑问。在这片大沙漠上,这些神秘的图形究竟是谁画出来的呢?他们又是怎样画出来的呢?是怎样确定线条方向,又是怎样准确制定出图形各部分的比例的呢?
在根本看不到全貌的情况下,古代的纳斯卡人是怎样设计、制造出这些巨大的直线、弧线以及那些动物图案来的呢?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在地面上也绝对无法看出纳斯卡巨画的形貌。在遥远的古代,纳斯卡地画的创造者又怎样欣赏自己的杰作呢?
还有,纳斯卡高原图形中所描绘的动物除了兀鹰之外,几乎没有一种是产于当地的,如亚马逊河蜘蛛、鲸和猴子等。在这片荒漠之中,描绘出如此庞大、如此精确而又并不产于当地的动物图形,当地的纳斯卡人如何能做到?
有人说,纳斯卡平原的直线可能与某种天文历法有关,因为这些图形中有几条直线极其准确地指向黄道上的夏至点与秋分点。也有人说,图案中某些动植物图形是某些星座变形的复制品,某些长短不一、形状各异的线条则是星辰运行的轨道。
然而,纳斯卡平原上的土著居民的社会发展程度非常低下,有些领域至今还停留在石器时代。而这幅巨画却表现出高超的设计、测量和计算能力,也显示出建造者对几何图形的极高的认识程度。这些都与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