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执宰大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大明所封的卫所,而且一定程度上听命于朝廷,被大明用来当做边疆的一道屏障,所以李云天不可能像对待鞑靼和瓦拉一样对他们采取凌厉的攻势,否则大明在西域就少了一个对抗外敌的缓冲区域。
中国古代凡是强盛的王朝必然争夺西域,又或者说,凡是能长期控制西域的王朝都是强盛的朝代,例如大汉和盛唐。
对中原的王朝来说,控制西域至少有三个好处:
1,西域产马。众所周知良马对骑兵的重要性,宋朝之所以在对抗西北部的游牧民族中处于下风,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宋朝缺少马匹而不能建立大规模的骑兵。
2,重要的战略地位。汉朝最初经略西域时就是为了联络大月氏两面夹击匈奴“断其右臂”,而唐朝也曾长期与吐蕃争夺西域,控制西域后唐朝就可以从侧翼牵制吐蕃。
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拱卫甘肃陕西等西部地区,为其提供屏障,宋朝的西北地区就长期面临西夏犯边的威胁,不仅要忙着应付西夏,还要与金国、辽国乃至蒙古国周旋。
3,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保持与西方交流的通道,虽说大明海运发达,但与西方的贸易主要还是依靠丝绸之路,这除了明朝的海禁令外,还与海路太过危险有关,除了海盗外还要防备狂风暴雨,因此反而不如走陆路安全。
关西七卫在洪武初年相继内附大明,其中:
哈密卫:元朝时为哈密力,永乐二年内附,为忠顺王封地,置哈密卫于哈密城。
安定卫:元朝时为撒里部畏兀儿,洪武七年内附,为安定王封地,永乐四年移居昔儿丁;
阿端卫:元朝时属撒里部畏兀儿,洪武七年分设阿端部,洪武八年置阿端卫,洪武十年废,永乐四年复置阿端卫,宣德七年徙治贴儿谷;
曲先卫:元朝时为曲先答林元帅府,洪武初年内附,当年置曲先卫于阿真,洪武十年后废入安定卫,永乐四年复置曲先卫于药王淮;
赤斤蒙古卫:元朝时属沙州路,洪武十三年内附,不过很快被北元占据,永乐二年蒙古一部百姓再度内附,永乐帝置赤斤蒙古千户所于赤斤站,永乐八年升置赤斤蒙古卫;
沙州卫:元朝时为沙州路治,永乐二年蒙古一部百姓内附,永乐三年置沙州卫,宣德七年迁居苦峪;
罕东卫:元朝时为罕东,洪武二十五年后相继内附,洪武三十年置罕东卫,值得一提的是宣德年间罕东卫占据了沙州,迫使沙州卫迁徙。
在关西七卫中,哈密卫在明代西北地区的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哈密自洪武二十三年兀纳失里遣使来京城朝贡以来,就与大明展开了密切的政治和经济联系。
到永乐年初,永乐帝设立哈密卫,册封了哈密忠顺王和忠义王,哈密则每年循例遣使来京城朝贡,故而被纳入大明的疆域中。
大明借哈密欲收到“断北狄右臂,破西戎交党,外联络戎夷,内蕃屏甘肃”的功效。
之所以大明不愿意攻取西域,不仅因为西域地处偏远大军征伐不宜,以及西域诸国和诸部之间常年攻伐拥有很强的战斗力,还与大明的边防政策有关。
总结起来可以归为三点:
一,大明的战略重点是在九边,具体在蓟州、辽东、宣府、大同等地对付北方的鞑靼和瓦剌,明朝自洪武年间在九边屯兵一百余万,而西域远离大明京畿,故而并非战略要点。
二,西域地域偏远,地形复杂,大明多次与哈密在哈密卫进行拉锯战,但是由于明军长途作战,再加上周边鞑靼、瓦剌等势力的干扰,故而明军无法将其消灭,更别提关西其他的势力。
三,自大唐天宝年间恒逻斯之战后,中原王朝对西域控制力不从心,遂导致西域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的陷落,后来虽然有张议潮收复甘凉十一州,无奈大势已去,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控制力越来越弱。
况且,西域与大明内陆相比就是荒芜之地,大明立国后一直忙于跟北方的鞑靼、瓦剌作战,没有精力去管理西域,再加上当地的部族已经建立了各自的政权,因此大明要想控制西域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故而设立了关西七卫来羁縻统治,兀良哈三卫也算是羁縻统治。
所谓的羁縻统治,是唐朝以来的中原王朝对边疆多部族地区的一种统治方式,羁縻区不同于藩属国也不是正式行政区,中原王朝通过委任当地部落首领对这一地区实施统治,既不设立行政机构也没有驻军。
是大明所封的卫所,而且一定程度上听命于朝廷,被大明用来当做边疆的一道屏障,所以李云天不可能像对待鞑靼和瓦拉一样对他们采取凌厉的攻势,否则大明在西域就少了一个对抗外敌的缓冲区域。
中国古代凡是强盛的王朝必然争夺西域,又或者说,凡是能长期控制西域的王朝都是强盛的朝代,例如大汉和盛唐。
对中原的王朝来说,控制西域至少有三个好处:
1,西域产马。众所周知良马对骑兵的重要性,宋朝之所以在对抗西北部的游牧民族中处于下风,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宋朝缺少马匹而不能建立大规模的骑兵。
2,重要的战略地位。汉朝最初经略西域时就是为了联络大月氏两面夹击匈奴“断其右臂”,而唐朝也曾长期与吐蕃争夺西域,控制西域后唐朝就可以从侧翼牵制吐蕃。
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拱卫甘肃陕西等西部地区,为其提供屏障,宋朝的西北地区就长期面临西夏犯边的威胁,不仅要忙着应付西夏,还要与金国、辽国乃至蒙古国周旋。
3,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保持与西方交流的通道,虽说大明海运发达,但与西方的贸易主要还是依靠丝绸之路,这除了明朝的海禁令外,还与海路太过危险有关,除了海盗外还要防备狂风暴雨,因此反而不如走陆路安全。
关西七卫在洪武初年相继内附大明,其中:
哈密卫:元朝时为哈密力,永乐二年内附,为忠顺王封地,置哈密卫于哈密城。
安定卫:元朝时为撒里部畏兀儿,洪武七年内附,为安定王封地,永乐四年移居昔儿丁;
阿端卫:元朝时属撒里部畏兀儿,洪武七年分设阿端部,洪武八年置阿端卫,洪武十年废,永乐四年复置阿端卫,宣德七年徙治贴儿谷;
曲先卫:元朝时为曲先答林元帅府,洪武初年内附,当年置曲先卫于阿真,洪武十年后废入安定卫,永乐四年复置曲先卫于药王淮;
赤斤蒙古卫:元朝时属沙州路,洪武十三年内附,不过很快被北元占据,永乐二年蒙古一部百姓再度内附,永乐帝置赤斤蒙古千户所于赤斤站,永乐八年升置赤斤蒙古卫;
沙州卫:元朝时为沙州路治,永乐二年蒙古一部百姓内附,永乐三年置沙州卫,宣德七年迁居苦峪;
罕东卫:元朝时为罕东,洪武二十五年后相继内附,洪武三十年置罕东卫,值得一提的是宣德年间罕东卫占据了沙州,迫使沙州卫迁徙。
在关西七卫中,哈密卫在明代西北地区的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哈密自洪武二十三年兀纳失里遣使来京城朝贡以来,就与大明展开了密切的政治和经济联系。
到永乐年初,永乐帝设立哈密卫,册封了哈密忠顺王和忠义王,哈密则每年循例遣使来京城朝贡,故而被纳入大明的疆域中。
大明借哈密欲收到“断北狄右臂,破西戎交党,外联络戎夷,内蕃屏甘肃”的功效。
之所以大明不愿意攻取西域,不仅因为西域地处偏远大军征伐不宜,以及西域诸国和诸部之间常年攻伐拥有很强的战斗力,还与大明的边防政策有关。
总结起来可以归为三点:
一,大明的战略重点是在九边,具体在蓟州、辽东、宣府、大同等地对付北方的鞑靼和瓦剌,明朝自洪武年间在九边屯兵一百余万,而西域远离大明京畿,故而并非战略要点。
二,西域地域偏远,地形复杂,大明多次与哈密在哈密卫进行拉锯战,但是由于明军长途作战,再加上周边鞑靼、瓦剌等势力的干扰,故而明军无法将其消灭,更别提关西其他的势力。
三,自大唐天宝年间恒逻斯之战后,中原王朝对西域控制力不从心,遂导致西域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的陷落,后来虽然有张议潮收复甘凉十一州,无奈大势已去,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控制力越来越弱。
况且,西域与大明内陆相比就是荒芜之地,大明立国后一直忙于跟北方的鞑靼、瓦剌作战,没有精力去管理西域,再加上当地的部族已经建立了各自的政权,因此大明要想控制西域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故而设立了关西七卫来羁縻统治,兀良哈三卫也算是羁縻统治。
所谓的羁縻统治,是唐朝以来的中原王朝对边疆多部族地区的一种统治方式,羁縻区不同于藩属国也不是正式行政区,中原王朝通过委任当地部落首领对这一地区实施统治,既不设立行政机构也没有驻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