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天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又看了一眼那信札,竟吓得又坐了下来。
我呆呆地站起,环顾四周,理清心中所有纠葛,喃喃自语地说了出来:“我的妻子差点被我给嫁了出去。”
我的妻子竟然在我身边待了这么多年,而她竟是我叫了十八年的姐姐,这叫我如何面对。
我的妻子就这样让我快快乐乐地生活了十八岁。也许就因为此,而且我自小就没见过父母,所以父母的感觉对我如此之淡。父亲确实值得我作为他的儿子而骄傲不已。但是,现在我更担心依然是此刻不知何处的发妻。
“子睿,你没事吧?”
“我没事。”我知道我在自欺欺人,我的心已经不知道在哪里了。但是他们还是想出办法把我的思绪收回来,便说想听左慈详细地讲出来。我才能暂时把所有烦心事情放于一边,专心听了下去。
父亲范滂是汝南征羌人,字孟博。少时便处事果断,而且清正廉明,整个豫州都知道他的名字,也都佩服父亲的所作所为。后来父亲举孝廉任清诏使,便每案事必躬亲,曾有一次破贪吏倾吞管库银之案后,登车高呼,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此后,他所至州县的官吏如果有所污藏,常常自己解印绶弃官而遁去,声名一时大振。
我还了解到,父亲和我一样,这句话不太好,应该说我和父亲一样,都是个直肠子。不过他更彻底,如果遇到上徇私不能惩戒恶人一类的事情,他就立刻辞官不干了,丝毫没有任何的留恋。想想我朝的那些官宦,就知道父亲经常干的事情就是辞官了。光为此,我觉得我和父亲又亲近了很多。
父亲曾经为太尉黄琼所辟,结果他刚上任就劾了一批贪官,其中刺史这级年俸两千石以上的大官二十多人。尚书责他他弹劾太多,觉得他有报私仇的私心。他说这些属于罪大恶极,实际上真的要举那些贪官污吏,任用一卷竹简都不够用;因为事情紧急,先得把这些首恶铲除,其他的以后慢慢再调查,“若臣言有二,甘受显戮。”(作者注:出于《后汉书党锢列传》,稍作修改)
党锢之乱始发,父亲便被诬陷为党人,收入监牢。其实老师早就和我们说过,所谓党人本身就是诬陷捏造出来的词,所谓党人只不过是那些正直不阿、直言敢谏的那些士大夫罢了。被诬称为结党营私、祸国殃民的党人,在当时虽颇为悲惨,但现在却能证明此人的清白和正直,想来也能瞑目了。
父亲被关在监牢里的时候,狱卒要他们祭皋陶公,(皋陶公,浅显地说就是我国司法界的开山鼻祖,传说编撰中国第一部律例。但其年代久远,猜测可能是将很多人的功劳汇于一人身上,史学界对此人的真实存在有争论。作者注。)父亲明言,若无罪,皋陶公知无罪,必报之于天帝,无需祭;若有罪,惩处便是,祭之何益。
同被抓来的人多是文弱之人,大狱之中,环境极差,多是疾病缠身,逢到拷问,父亲和他的一个姓袁的同乡,便主动去就刑,以免他人之罪。
审他的官就是他以前的一个上司,逢到此刻,自然会有一阵挖苦;那人就这样问父亲:“孟博公,别来无恙,卿竞相拔举,却频为唇齿,合者荐,不合者则斥,却是为何?”父亲对曰:“古之为善,独为其身,自求多福;今之为善,关乎黎民,身陷大戮;身死之日,当埋于首阳山侧,上不愧于天,下不愧夷齐。”那个人就没什么话说了。
这是我唯一不认同我父亲的一句话,伯夷叔齐二人互让王位还算不错,可他们明知纣王残暴,还要为他尽忠,不食周粟而死,这让我总有些瞧不起他们。
那次实在找不到父亲什么罪状,最终还是放了他,他出狱时,很多人来看望他,送他回乡。他对送他的众人说道:“今汝等相随,既累汝,又重吾之祸。”
建宁二年,也就是我出生的那一年。上听信谗言,下书大诛党人,父亲自然在其中。而当时的他正在故乡的家中等候母亲的生产,也就是我的到来。忽然有一日,有人跑来我家说,县驿站一个督邮在站里抱着诏书大哭,等没哭声了,再去看他时,竟发现他悬梁自尽了。父亲叹了一口气说:“必为吾也。”便自己跑到县衙去,县令郭揖见到父亲吓了一跳,想了想,解下印绶,要拉着父亲一起逃亡,还说:“天下之大,君何以之此?”父亲说:“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而令老母流离。”郭揖没有办法,只好将父亲收押,同时严令好好照顾父亲,看望父亲的人绝不阻拦。岂知只是为了此事最终却还是牵累了那县令,县令也被列为党人收押。此封信便是我刚出生没几天,被带进大牢缉拿父亲最后一面时和县令家将郭大人唯一的女儿送进来见父亲时正好遇上,随之写出来的。
“当时,外面很紧,要探望必须要有人做保才行,我和司马兄都是不仕之人,也都很仰慕你父亲的各种义举,也有些胆气。当时我们都在征羌,那时便是我保了你家,他则抱了郭家小女;你父亲和郭县令被关押在一起,正好一起探监时遇上,便有了这封信和你的婚约。郭揖知道上面的诏书,便说上面说还要把党人的子女监视好,恐怕很可能会有更多的动作,要家人带着孩子避避。孟博兄当机立断说,‘今我已无法脱厄,却累得郭兄受难,但孩子尚幼,必想办法保之周全。’我的奶奶也是个刚烈之人:‘今汝二人得与李膺、杜密两位齐名,死亦何恨,既求美名,再求寿考,可兼得乎?’后来,又看到了郭家的女孩,言明:“此女甚是可爱,我深喜之,我刚得一孙,娶汝女可好?也可让他们以后相互有个照应。”父亲和郭县令都没有反对,当时便布阵立誓,算补上不能全婚嫁之礼的亏欠了。后来外面狱卒催促,我们便要离开。离开前,你父最后抱着你说:‘吾欲使汝作恶,然恶不可为;使汝为善,然父从未作恶。’当时临近牢房中,闻者莫不流涕。出去之时,还听得你的父亲与岳父互敬之词,你父说:‘累及亲家受难,滂实愧疚’,你岳父说:‘能被认为党人,实为为人之福。’“
左慈眼中有些湿润,顿了一会,继续道:“当时我们出来便不得不计较此事,当时我们就想到到荆州去,那里方外散人为众,所谓党人却颇少,在党锢之祸中算是难得的清静之地。而且很多熟人在那里,比较好照应。当下定下,他携郭女离开,我则带着你到襄阳再重聚头。”
“当时有盘查吗?”我忽然感到我的命悬一线之感。
“是啊,我刚离开,就有人抄了你家,说要带你走……听闻你父亲和郭县令和一众党人是于第二日在城中被偷偷处死的。”左慈很黯然地说,仿佛他对不起我一般。不过旋即又换成了宽慰的眼神看着我,那中间更有着一份慈祥关爱。
“您抱着一个孩子,怎么出得那城?”
“当时我是用衣袖把你笼在里面,你当时真的很小,我的道袍宽大,你在里面还算老实,出城时,我就晃着两个袖子,打着打卦的幌子,像个邋遢疯道士一样就出来了,没有人拦我。不过,我真的好久没碰上司马兄弟了,不知他是怎么把你夫人给带出城的。”
“您所说的司马先生,是否是水镜先生司马徽?”
“就是他,不过什么水镜先生,我还真的不知道,我都在潜山上呆了差不多十八年了。这称号什么时候有的?”不过他看了看我们的面部表情,便知道我们也不知道,便挥了挥手。
“您后来都没见过司马伯伯?那怎么把我们安置到襄阳的。”
“要说这个话就长了,我觉得你真该姓谢,因为你能活下来,要谢的人太多了。就说离开征羌没多久,我就被人抓住了,你也被搜了出来,信也被收走了。”
“真的?怎么回事?”我在想被抓住了还能逃出来,真是谢天谢地。虽然自己已经没什么事的坐在厅中,但是心中还是感到紧张。
“本我是走西边,先入上阖境内,在折道南阳入荆,却被上阖郡侯国的两位世子的侯国私军捉住,信被搜出来时,当时我心里一冷,心道这下完了。”
“上阖?申公一室?”
“对,大世子叫申公呈,二世子叫申公望。”
“申公望?”在场很多人面面相觑。
“你们认识他?”
“子睿老爹。”子玉面无表情地说了出来。
“胡说,子睿的父亲是孟博公。”左慈有些气急。
“不不,左伯伯,是这样的。”我赶忙解释了出来,可恶的事没有人帮我解释,虽然所有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申公望现在是郡王?那申公呈呢?”左慈有些意外。
“那是建宁三年夏吧?申公呈当年领军征乌桓人而亡,据说是被人排挤去的,因为让他只带了几万多老弱残兵却要与塞外二十多万如狼似虎的乌桓骑兵打,这结果谁都知道。五天后,巡北戍司受到乌桓人的使者送回的申公呈的尸体,乌桓人重英雄,呈公之军在塞北一马平川之地居然和乌桓人打了两天一夜,尸身上都找不到什么地方没有伤痕。无论他对党人如何严苛,却当真是英雄啊。”师父感叹道。
“啊,原来申公真的遇害了。”左慈竟真的哭了出来,伏在席上竟毫不理会众人的眼光,颤栗而泣。左慈修道之时久矣,脾性已变得颇为恬淡,潜山上生气时口气也不轻不重,这种状况,我有些始料不及。正当大家也有些摸不着头脑时,他又猛然抬了泪眼,对着我说,“子睿,与我北方拜祭呈恩公。”
我不敢执拗,赶忙面北与左慈一起而拜。拜毕,方忙问缘故。
“我本以为自己绝无幸免,正悔恨不能救得范公之子逃脱。却在当晚,被人蒙眼带走,待得停下,揭开之时,却见呈公抱着你,见着我便交与我手上,自报姓名之后,与我说道:‘素闻孟博公高义,就请携其子速遁;上已下诏书,非要立时格杀范公之幼子;吾弟执拗,余唯恐其死守诏令而使得忠良无后,故而深夜为此携范公子前来,这就请先生速去速去,此处去南就是南阳了。’我带着你跑了一夜的山路,这才有得你命在。只是此事终是泄漏,恩公命不得存。”左慈再拜,我也随着拜下去。
“其后,我暂避与南阳宛城城南山坳,去寻约在此地的司马。但见着时,带着你媳妇的不是他,而是他请来的一名无名的义士,而他已先行去襄阳安顿一切事情。我便与这义士先照顾你们两个小孩子。要说你的媳妇儿很乖,虽然常常流泪,但是却从不为那段苦饿之日哭闹。你当时就很惹我生气,老是哭,也没办法,你太能吃了,老是饿,饿了就哭,可我们除了些米汤,也没有什么奶水能喂你。只是没想到我们藏身的山坳还是让人发现,官府又派兵来追,我当时甚至想着,你们两个小孩算什么神圣,居然惹得如此劳师动众。当时我便请那壮士带着你们走,而我则引追兵走另一条路。当时若不是我后来的师兄南华相助,此刻,便只得等司马来告之你的一切了。当时我受了重伤,师兄带着我去潜山养伤治疗,告知我你们已经在襄阳定居,我才真正放心下来,随后就在其上修行。这十八年我一直想看看你什么样子了,可是想想还是忍着等你十八岁时再来见你。不过总算还好,在潜山上先见过你一次,这回又能再见你把你的秘密告知与你,孟博公当可含笑九泉,我亦不负所托。”,说完,对天长叹一声,我则深深一躬,向我的恩人致谢。
“我真该姓谢,谢天下义士贤人相助小子能活这十八载。”
“不过,子睿如此,当未辱没孟博公。左先生这十八年也辛苦了。”老师也长叹一声。
“值此黄巾乱后,大赦天下党人,为众多沉冤党人洗刷罪名。我想我可以以父亲范滂之子的身份出来了吧?”
“你是想说娶银铃吧?”
“……我不知道,我知道我得娶她,但是我现在还没想到该怎么办。”我想我说的是实话,而且只要一想到此事我就乱的更厉害。
“不行,恐怕暂时还不行!我收到的诏书中昭雪党人名单中,没有范孟博的名字。”老师忽然想起来一般,连连摆手:“我就想不通,为何李膺、杜密大人都恢复生前清白了,孟博公却不能解脱。”
“这就有些奇怪了,老师不会记漏了吧?”
“没有,真的没有。”老师想了想确信地说,老师的博闻强记我们都很是佩服,如果老师说没有,那应该没有错。“对,就根本没有姓范的人。”老师又补了一句。
“哦,等等,你说这个让我有些眉目,让我想想……尝听南华说过师父曾有爻辞,曰之:登高一呼,犯上为汝,谢遍天下,刘汉必孤。此辞一直不得解,师父也不曾揭破,只是当年被征入宫时,随口说了出来。今日或可此解:登高一呼者,似是当年范公所为也;犯上为汝,这犯字似是揭出了此人姓氏,而这汝,是否就是汝南之意;而你父亲曾说要你改姓谢而谢天下,这第三句或就是此意;而最后一句似乎想说,是不是指作为范滂和范滂的儿子也就是你将使刘汉之皇位有难?”左慈有些没有把握,但是确实很有道理。那么,我便是因为此才得到了如此“重视”。
“我的名字是谁取的?”我忽然想到别是那些宫中之人也知道我的来历,那我岂不危险上加危险,如果是牢中所起,那么我的身份很可能在我入仕后就泄漏了。
“不知道,许是司马德超吧?至少在路上我们都叫你范小公子。这谢姓恐怕是到襄阳定居后才使用的。”这才让我放下些心来。
“此事暂不可对外人道也,众人需为子睿保守这个秘密。”半个时辰后,老师给了结束语。不过他还是问了我一句:“子睿,银铃之事如何是好?”
“我不知道。”我知道我说的是事实,低着头没有看大家,我知道这需要我来决定,不该、也不能靠别人为我决定,但是我这次真的没有主意了。
众人多是拍着我的肩膀,一声告别都没说而离开的,只是我还喃喃地道了老师师父各人走好。
那一夜,我就一直在大厅里,开始我什么都没想,脑中空空如也,所作的就是发呆。但一开始想起来,就不能抑制了,虽然有些兴奋,却总觉得无法抑制自己的罪恶感。我要娶姐姐了,虽然不是我亲姐姐,可是我能娶她吗?思前想后,又觉得现在不是能不能的问题了。我必须娶她,但关键是怎么娶她,现在又不能揭示我自己的身份,别人会如何看待我们。
有一段时间,我感觉我就快疯了。
不过不久后,大厅中的灯熄灭了,我的心也随之静了下来。我记得我挺怕黑的,可这天晚上我什么感觉都没有。可能是酒的缘故,想起来就喝上一口,渐渐感觉身体暖暖的,也软软的。坐在厅中,心思如纸鸢般随风肆意游走,只是那一头却总被姐姐牵着。
“曹操并未曾见我姐,怎会深爱与她?他来不过是为了与我荆州暗中传递结盟之信。”我蹲在地上,用手拨弄着酒坛,似乎在和它说着话。
“可是,这种事情,聘礼也收下来了,媒妁之礼也行了,如果不嫁,岂非侮辱孟德兄。”坛子通过我发表了它的意见,大肚而厚重的它说的也很有道理。
“可她是我的发妻,我没有休她,怎能让她嫁与曹操?”我有些不满意地继续争辩。
“开始那就是婚约,并未正式拜堂,而且信中所言,是你十八岁时她没嫁出去,现在她就要嫁出去了,如果你不拦。那么就不需要焦这份心了。”坛子慢悠悠地说出了很稳妥的意见。
“可是如果银铃不是我的姐姐……”我猛然站了起来,却感到眼前发黑,然后就倒了下去,失去了知觉。
我是被人摇醒的,我猛一抓他的手说出了我的最终决定:“我一定要娶她,因为我……我想我爱上她了。”
中平二年腊月二十八,我失去了我的姐姐;中平二年腊月二十九,我有了我的妻子。
这两个女子都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银铃。
,又看了一眼那信札,竟吓得又坐了下来。
我呆呆地站起,环顾四周,理清心中所有纠葛,喃喃自语地说了出来:“我的妻子差点被我给嫁了出去。”
我的妻子竟然在我身边待了这么多年,而她竟是我叫了十八年的姐姐,这叫我如何面对。
我的妻子就这样让我快快乐乐地生活了十八岁。也许就因为此,而且我自小就没见过父母,所以父母的感觉对我如此之淡。父亲确实值得我作为他的儿子而骄傲不已。但是,现在我更担心依然是此刻不知何处的发妻。
“子睿,你没事吧?”
“我没事。”我知道我在自欺欺人,我的心已经不知道在哪里了。但是他们还是想出办法把我的思绪收回来,便说想听左慈详细地讲出来。我才能暂时把所有烦心事情放于一边,专心听了下去。
父亲范滂是汝南征羌人,字孟博。少时便处事果断,而且清正廉明,整个豫州都知道他的名字,也都佩服父亲的所作所为。后来父亲举孝廉任清诏使,便每案事必躬亲,曾有一次破贪吏倾吞管库银之案后,登车高呼,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此后,他所至州县的官吏如果有所污藏,常常自己解印绶弃官而遁去,声名一时大振。
我还了解到,父亲和我一样,这句话不太好,应该说我和父亲一样,都是个直肠子。不过他更彻底,如果遇到上徇私不能惩戒恶人一类的事情,他就立刻辞官不干了,丝毫没有任何的留恋。想想我朝的那些官宦,就知道父亲经常干的事情就是辞官了。光为此,我觉得我和父亲又亲近了很多。
父亲曾经为太尉黄琼所辟,结果他刚上任就劾了一批贪官,其中刺史这级年俸两千石以上的大官二十多人。尚书责他他弹劾太多,觉得他有报私仇的私心。他说这些属于罪大恶极,实际上真的要举那些贪官污吏,任用一卷竹简都不够用;因为事情紧急,先得把这些首恶铲除,其他的以后慢慢再调查,“若臣言有二,甘受显戮。”(作者注:出于《后汉书党锢列传》,稍作修改)
党锢之乱始发,父亲便被诬陷为党人,收入监牢。其实老师早就和我们说过,所谓党人本身就是诬陷捏造出来的词,所谓党人只不过是那些正直不阿、直言敢谏的那些士大夫罢了。被诬称为结党营私、祸国殃民的党人,在当时虽颇为悲惨,但现在却能证明此人的清白和正直,想来也能瞑目了。
父亲被关在监牢里的时候,狱卒要他们祭皋陶公,(皋陶公,浅显地说就是我国司法界的开山鼻祖,传说编撰中国第一部律例。但其年代久远,猜测可能是将很多人的功劳汇于一人身上,史学界对此人的真实存在有争论。作者注。)父亲明言,若无罪,皋陶公知无罪,必报之于天帝,无需祭;若有罪,惩处便是,祭之何益。
同被抓来的人多是文弱之人,大狱之中,环境极差,多是疾病缠身,逢到拷问,父亲和他的一个姓袁的同乡,便主动去就刑,以免他人之罪。
审他的官就是他以前的一个上司,逢到此刻,自然会有一阵挖苦;那人就这样问父亲:“孟博公,别来无恙,卿竞相拔举,却频为唇齿,合者荐,不合者则斥,却是为何?”父亲对曰:“古之为善,独为其身,自求多福;今之为善,关乎黎民,身陷大戮;身死之日,当埋于首阳山侧,上不愧于天,下不愧夷齐。”那个人就没什么话说了。
这是我唯一不认同我父亲的一句话,伯夷叔齐二人互让王位还算不错,可他们明知纣王残暴,还要为他尽忠,不食周粟而死,这让我总有些瞧不起他们。
那次实在找不到父亲什么罪状,最终还是放了他,他出狱时,很多人来看望他,送他回乡。他对送他的众人说道:“今汝等相随,既累汝,又重吾之祸。”
建宁二年,也就是我出生的那一年。上听信谗言,下书大诛党人,父亲自然在其中。而当时的他正在故乡的家中等候母亲的生产,也就是我的到来。忽然有一日,有人跑来我家说,县驿站一个督邮在站里抱着诏书大哭,等没哭声了,再去看他时,竟发现他悬梁自尽了。父亲叹了一口气说:“必为吾也。”便自己跑到县衙去,县令郭揖见到父亲吓了一跳,想了想,解下印绶,要拉着父亲一起逃亡,还说:“天下之大,君何以之此?”父亲说:“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而令老母流离。”郭揖没有办法,只好将父亲收押,同时严令好好照顾父亲,看望父亲的人绝不阻拦。岂知只是为了此事最终却还是牵累了那县令,县令也被列为党人收押。此封信便是我刚出生没几天,被带进大牢缉拿父亲最后一面时和县令家将郭大人唯一的女儿送进来见父亲时正好遇上,随之写出来的。
“当时,外面很紧,要探望必须要有人做保才行,我和司马兄都是不仕之人,也都很仰慕你父亲的各种义举,也有些胆气。当时我们都在征羌,那时便是我保了你家,他则抱了郭家小女;你父亲和郭县令被关押在一起,正好一起探监时遇上,便有了这封信和你的婚约。郭揖知道上面的诏书,便说上面说还要把党人的子女监视好,恐怕很可能会有更多的动作,要家人带着孩子避避。孟博兄当机立断说,‘今我已无法脱厄,却累得郭兄受难,但孩子尚幼,必想办法保之周全。’我的奶奶也是个刚烈之人:‘今汝二人得与李膺、杜密两位齐名,死亦何恨,既求美名,再求寿考,可兼得乎?’后来,又看到了郭家的女孩,言明:“此女甚是可爱,我深喜之,我刚得一孙,娶汝女可好?也可让他们以后相互有个照应。”父亲和郭县令都没有反对,当时便布阵立誓,算补上不能全婚嫁之礼的亏欠了。后来外面狱卒催促,我们便要离开。离开前,你父最后抱着你说:‘吾欲使汝作恶,然恶不可为;使汝为善,然父从未作恶。’当时临近牢房中,闻者莫不流涕。出去之时,还听得你的父亲与岳父互敬之词,你父说:‘累及亲家受难,滂实愧疚’,你岳父说:‘能被认为党人,实为为人之福。’“
左慈眼中有些湿润,顿了一会,继续道:“当时我们出来便不得不计较此事,当时我们就想到到荆州去,那里方外散人为众,所谓党人却颇少,在党锢之祸中算是难得的清静之地。而且很多熟人在那里,比较好照应。当下定下,他携郭女离开,我则带着你到襄阳再重聚头。”
“当时有盘查吗?”我忽然感到我的命悬一线之感。
“是啊,我刚离开,就有人抄了你家,说要带你走……听闻你父亲和郭县令和一众党人是于第二日在城中被偷偷处死的。”左慈很黯然地说,仿佛他对不起我一般。不过旋即又换成了宽慰的眼神看着我,那中间更有着一份慈祥关爱。
“您抱着一个孩子,怎么出得那城?”
“当时我是用衣袖把你笼在里面,你当时真的很小,我的道袍宽大,你在里面还算老实,出城时,我就晃着两个袖子,打着打卦的幌子,像个邋遢疯道士一样就出来了,没有人拦我。不过,我真的好久没碰上司马兄弟了,不知他是怎么把你夫人给带出城的。”
“您所说的司马先生,是否是水镜先生司马徽?”
“就是他,不过什么水镜先生,我还真的不知道,我都在潜山上呆了差不多十八年了。这称号什么时候有的?”不过他看了看我们的面部表情,便知道我们也不知道,便挥了挥手。
“您后来都没见过司马伯伯?那怎么把我们安置到襄阳的。”
“要说这个话就长了,我觉得你真该姓谢,因为你能活下来,要谢的人太多了。就说离开征羌没多久,我就被人抓住了,你也被搜了出来,信也被收走了。”
“真的?怎么回事?”我在想被抓住了还能逃出来,真是谢天谢地。虽然自己已经没什么事的坐在厅中,但是心中还是感到紧张。
“本我是走西边,先入上阖境内,在折道南阳入荆,却被上阖郡侯国的两位世子的侯国私军捉住,信被搜出来时,当时我心里一冷,心道这下完了。”
“上阖?申公一室?”
“对,大世子叫申公呈,二世子叫申公望。”
“申公望?”在场很多人面面相觑。
“你们认识他?”
“子睿老爹。”子玉面无表情地说了出来。
“胡说,子睿的父亲是孟博公。”左慈有些气急。
“不不,左伯伯,是这样的。”我赶忙解释了出来,可恶的事没有人帮我解释,虽然所有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申公望现在是郡王?那申公呈呢?”左慈有些意外。
“那是建宁三年夏吧?申公呈当年领军征乌桓人而亡,据说是被人排挤去的,因为让他只带了几万多老弱残兵却要与塞外二十多万如狼似虎的乌桓骑兵打,这结果谁都知道。五天后,巡北戍司受到乌桓人的使者送回的申公呈的尸体,乌桓人重英雄,呈公之军在塞北一马平川之地居然和乌桓人打了两天一夜,尸身上都找不到什么地方没有伤痕。无论他对党人如何严苛,却当真是英雄啊。”师父感叹道。
“啊,原来申公真的遇害了。”左慈竟真的哭了出来,伏在席上竟毫不理会众人的眼光,颤栗而泣。左慈修道之时久矣,脾性已变得颇为恬淡,潜山上生气时口气也不轻不重,这种状况,我有些始料不及。正当大家也有些摸不着头脑时,他又猛然抬了泪眼,对着我说,“子睿,与我北方拜祭呈恩公。”
我不敢执拗,赶忙面北与左慈一起而拜。拜毕,方忙问缘故。
“我本以为自己绝无幸免,正悔恨不能救得范公之子逃脱。却在当晚,被人蒙眼带走,待得停下,揭开之时,却见呈公抱着你,见着我便交与我手上,自报姓名之后,与我说道:‘素闻孟博公高义,就请携其子速遁;上已下诏书,非要立时格杀范公之幼子;吾弟执拗,余唯恐其死守诏令而使得忠良无后,故而深夜为此携范公子前来,这就请先生速去速去,此处去南就是南阳了。’我带着你跑了一夜的山路,这才有得你命在。只是此事终是泄漏,恩公命不得存。”左慈再拜,我也随着拜下去。
“其后,我暂避与南阳宛城城南山坳,去寻约在此地的司马。但见着时,带着你媳妇的不是他,而是他请来的一名无名的义士,而他已先行去襄阳安顿一切事情。我便与这义士先照顾你们两个小孩子。要说你的媳妇儿很乖,虽然常常流泪,但是却从不为那段苦饿之日哭闹。你当时就很惹我生气,老是哭,也没办法,你太能吃了,老是饿,饿了就哭,可我们除了些米汤,也没有什么奶水能喂你。只是没想到我们藏身的山坳还是让人发现,官府又派兵来追,我当时甚至想着,你们两个小孩算什么神圣,居然惹得如此劳师动众。当时我便请那壮士带着你们走,而我则引追兵走另一条路。当时若不是我后来的师兄南华相助,此刻,便只得等司马来告之你的一切了。当时我受了重伤,师兄带着我去潜山养伤治疗,告知我你们已经在襄阳定居,我才真正放心下来,随后就在其上修行。这十八年我一直想看看你什么样子了,可是想想还是忍着等你十八岁时再来见你。不过总算还好,在潜山上先见过你一次,这回又能再见你把你的秘密告知与你,孟博公当可含笑九泉,我亦不负所托。”,说完,对天长叹一声,我则深深一躬,向我的恩人致谢。
“我真该姓谢,谢天下义士贤人相助小子能活这十八载。”
“不过,子睿如此,当未辱没孟博公。左先生这十八年也辛苦了。”老师也长叹一声。
“值此黄巾乱后,大赦天下党人,为众多沉冤党人洗刷罪名。我想我可以以父亲范滂之子的身份出来了吧?”
“你是想说娶银铃吧?”
“……我不知道,我知道我得娶她,但是我现在还没想到该怎么办。”我想我说的是实话,而且只要一想到此事我就乱的更厉害。
“不行,恐怕暂时还不行!我收到的诏书中昭雪党人名单中,没有范孟博的名字。”老师忽然想起来一般,连连摆手:“我就想不通,为何李膺、杜密大人都恢复生前清白了,孟博公却不能解脱。”
“这就有些奇怪了,老师不会记漏了吧?”
“没有,真的没有。”老师想了想确信地说,老师的博闻强记我们都很是佩服,如果老师说没有,那应该没有错。“对,就根本没有姓范的人。”老师又补了一句。
“哦,等等,你说这个让我有些眉目,让我想想……尝听南华说过师父曾有爻辞,曰之:登高一呼,犯上为汝,谢遍天下,刘汉必孤。此辞一直不得解,师父也不曾揭破,只是当年被征入宫时,随口说了出来。今日或可此解:登高一呼者,似是当年范公所为也;犯上为汝,这犯字似是揭出了此人姓氏,而这汝,是否就是汝南之意;而你父亲曾说要你改姓谢而谢天下,这第三句或就是此意;而最后一句似乎想说,是不是指作为范滂和范滂的儿子也就是你将使刘汉之皇位有难?”左慈有些没有把握,但是确实很有道理。那么,我便是因为此才得到了如此“重视”。
“我的名字是谁取的?”我忽然想到别是那些宫中之人也知道我的来历,那我岂不危险上加危险,如果是牢中所起,那么我的身份很可能在我入仕后就泄漏了。
“不知道,许是司马德超吧?至少在路上我们都叫你范小公子。这谢姓恐怕是到襄阳定居后才使用的。”这才让我放下些心来。
“此事暂不可对外人道也,众人需为子睿保守这个秘密。”半个时辰后,老师给了结束语。不过他还是问了我一句:“子睿,银铃之事如何是好?”
“我不知道。”我知道我说的是事实,低着头没有看大家,我知道这需要我来决定,不该、也不能靠别人为我决定,但是我这次真的没有主意了。
众人多是拍着我的肩膀,一声告别都没说而离开的,只是我还喃喃地道了老师师父各人走好。
那一夜,我就一直在大厅里,开始我什么都没想,脑中空空如也,所作的就是发呆。但一开始想起来,就不能抑制了,虽然有些兴奋,却总觉得无法抑制自己的罪恶感。我要娶姐姐了,虽然不是我亲姐姐,可是我能娶她吗?思前想后,又觉得现在不是能不能的问题了。我必须娶她,但关键是怎么娶她,现在又不能揭示我自己的身份,别人会如何看待我们。
有一段时间,我感觉我就快疯了。
不过不久后,大厅中的灯熄灭了,我的心也随之静了下来。我记得我挺怕黑的,可这天晚上我什么感觉都没有。可能是酒的缘故,想起来就喝上一口,渐渐感觉身体暖暖的,也软软的。坐在厅中,心思如纸鸢般随风肆意游走,只是那一头却总被姐姐牵着。
“曹操并未曾见我姐,怎会深爱与她?他来不过是为了与我荆州暗中传递结盟之信。”我蹲在地上,用手拨弄着酒坛,似乎在和它说着话。
“可是,这种事情,聘礼也收下来了,媒妁之礼也行了,如果不嫁,岂非侮辱孟德兄。”坛子通过我发表了它的意见,大肚而厚重的它说的也很有道理。
“可她是我的发妻,我没有休她,怎能让她嫁与曹操?”我有些不满意地继续争辩。
“开始那就是婚约,并未正式拜堂,而且信中所言,是你十八岁时她没嫁出去,现在她就要嫁出去了,如果你不拦。那么就不需要焦这份心了。”坛子慢悠悠地说出了很稳妥的意见。
“可是如果银铃不是我的姐姐……”我猛然站了起来,却感到眼前发黑,然后就倒了下去,失去了知觉。
我是被人摇醒的,我猛一抓他的手说出了我的最终决定:“我一定要娶她,因为我……我想我爱上她了。”
中平二年腊月二十八,我失去了我的姐姐;中平二年腊月二十九,我有了我的妻子。
这两个女子都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银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