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唐宫日常生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刘洎并非李治的心腹,确切的说,他曾经是魏王党的人。在太子被罢黜之后,刘洎和岑文本都曾经火速的建议李世民改立李泰为太子,但最后失败。李世民是个铁腕的人,当决定把李泰放到地方上时,曾经明显投靠过李泰的人都受到了清洗。不过很快李世民就发现这样下去不可能,毕竟新的太子还需要人辅佐,李承乾和李泰都把朝中大部分人笼络完了,要真算账就导致新太子无人可用,所以最后也就睁只眼闭只眼的放过了其中一拨人,将着他们敲打过后,重新填充到了李治的班子里。
这里面的人,便有刘洎,马周,以及岑文本。在着三人中,马周虽然是谏臣,但很有眼色,十分低调,所以并不引人注意。岑文本是因为李世民太爱其才,所以不得不被人瞩目,因此心里头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实际上李治怀疑他这次死掉,或许就跟忧虑甚重有关系。毕竟跟着别人相比,他还有个爱闯祸的弟弟,要抓住他的小辫子真是太容易了。不过他这次死倒很是时候,太宗对他的感情,不用想就知道会移植到他弟弟身上去,于是只要不谋反,估计这辈子也不用发愁了。
两个同伴都是这样,便由不得刘洎不心惊了,他这个人性子直,而且颇有些不会看人眼色,经常会不知不觉的将人得罪。例如李世民曾经跟被他誉为“小鸟依人”的禇遂良商量,你自然作为史官,那我做的不好的地方,你会不会记录下去?这种表现风骨的时候,禇遂良当然不会放过,义正言辞的表示自己会如实记录。这个时候人家君臣打情骂俏,原本是没刘洎什么事的,可是刘洎偏偏插了句话,说就算禇遂良不记,天下人也会记着。这句话可好,一下子就得罪了禇遂良,感情他有没有风骨完全不重要了,反正众人都会记录么,他记录也显不出有什么特别了。
如果这种事只是发生一次两次也就罢了,可是偏偏却常常发生。刘洎也知道自己这毛病,一直在努力补救,可他在这方面缺乏天赋,越补救越出错,一不留神就会用力过度。他曾经为了表达自己对于皇帝的忠心,当李世民拿飞白赏赐别人的时候,努力上前抢,结果一脚就踏在御床上了,于是被人参一本,说僭越犯上。这次李世民远征朝鲜,留着他辅佐李治,教他小心。结果他头脑一热,直接就拍着胸脯说道陛下一切都交给我你就放心吧,有人敢谋反我就杀了他。他这话听得李世民都懵了,就算是有人谋反,你有什么权利杀了他?这事儿是我说了算啊,就算我不在,还有我儿子呢。你只是个家仆,有帮主家做决定的么?!
虽然这种种事迹,皇帝都以他粗疏耿介原谅了他,但是心里头还是记了笔小黑账,所以刘洎越发的不安了起来,更想做点什么事来讨好下皇帝,或者太子?
抱着这个心态,刘洎这几个月可没少在李治面前转悠。李治对他本来是没有恶感的,虽然刘洎曾经是李泰的人,可这又怎么样?他将来可是为君的,连这点度量都没有,将来还怎么用人啊。可以这么说,在亲王的时候,臣子们还可以分为顺己和逆己的,但是等到为君,那么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如果你先入为主的将着一大批人排除在可用之外,那你还能用谁?
李世民用人从来是不分阵营的,有前朝宗室,有隋朝重臣,有建成太子的旧属,只要才华,纷纷授予重任。李治在他的耳濡目染下,也以此要求自己,所以不客气的说,他没那么小家子气,大唐的朝堂上,还不至于容不下那几个异己。
但是李治没有恶感,架不住刘洎自己作死。没有眼色这个问题很让人头疼,刘洎怎么都是皇帝的臣子,李治就想要拉拢他,也不可能明目张胆,就像是这次他跟许多人打好关系时,都是眉来眼去的有个意思就够了。说实话,这里面做的最好的,竟然是李绩这个武将,而刘洎这个文臣则是木讷的让人发指。李治跟着他接触了两次之后,便坚决跟他划清界限,只求着将来不要被他害死。
不过不管怎么样,刘洎这种“热情”的态度却是被李治给看在眼里了,这个时候,他忽然发现刘洎很可以用。
他这种急于立功却又不知道如何去做的人,最适合拿来当枪使了。
李治心里头打定主意,便拦下了刘洎,闲聊几句之后,只说自己担忧父亲,不知道为何父亲行至定州却又忽然驻扎,是否觉得自己之前做的不够好。
刘洎听着李治这么一担心,立刻觉得一条金光闪闪的大道在着面前铺陈开了,于是当下就劝着李治说道,“殿下不必担忧,陛下待殿下舐犊情深,纵有不快,也定然是小人诬陷所致,待臣前去查探一番,若有嫌隙,定然竭力为... -->>
刘洎并非李治的心腹,确切的说,他曾经是魏王党的人。在太子被罢黜之后,刘洎和岑文本都曾经火速的建议李世民改立李泰为太子,但最后失败。李世民是个铁腕的人,当决定把李泰放到地方上时,曾经明显投靠过李泰的人都受到了清洗。不过很快李世民就发现这样下去不可能,毕竟新的太子还需要人辅佐,李承乾和李泰都把朝中大部分人笼络完了,要真算账就导致新太子无人可用,所以最后也就睁只眼闭只眼的放过了其中一拨人,将着他们敲打过后,重新填充到了李治的班子里。
这里面的人,便有刘洎,马周,以及岑文本。在着三人中,马周虽然是谏臣,但很有眼色,十分低调,所以并不引人注意。岑文本是因为李世民太爱其才,所以不得不被人瞩目,因此心里头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实际上李治怀疑他这次死掉,或许就跟忧虑甚重有关系。毕竟跟着别人相比,他还有个爱闯祸的弟弟,要抓住他的小辫子真是太容易了。不过他这次死倒很是时候,太宗对他的感情,不用想就知道会移植到他弟弟身上去,于是只要不谋反,估计这辈子也不用发愁了。
两个同伴都是这样,便由不得刘洎不心惊了,他这个人性子直,而且颇有些不会看人眼色,经常会不知不觉的将人得罪。例如李世民曾经跟被他誉为“小鸟依人”的禇遂良商量,你自然作为史官,那我做的不好的地方,你会不会记录下去?这种表现风骨的时候,禇遂良当然不会放过,义正言辞的表示自己会如实记录。这个时候人家君臣打情骂俏,原本是没刘洎什么事的,可是刘洎偏偏插了句话,说就算禇遂良不记,天下人也会记着。这句话可好,一下子就得罪了禇遂良,感情他有没有风骨完全不重要了,反正众人都会记录么,他记录也显不出有什么特别了。
如果这种事只是发生一次两次也就罢了,可是偏偏却常常发生。刘洎也知道自己这毛病,一直在努力补救,可他在这方面缺乏天赋,越补救越出错,一不留神就会用力过度。他曾经为了表达自己对于皇帝的忠心,当李世民拿飞白赏赐别人的时候,努力上前抢,结果一脚就踏在御床上了,于是被人参一本,说僭越犯上。这次李世民远征朝鲜,留着他辅佐李治,教他小心。结果他头脑一热,直接就拍着胸脯说道陛下一切都交给我你就放心吧,有人敢谋反我就杀了他。他这话听得李世民都懵了,就算是有人谋反,你有什么权利杀了他?这事儿是我说了算啊,就算我不在,还有我儿子呢。你只是个家仆,有帮主家做决定的么?!
虽然这种种事迹,皇帝都以他粗疏耿介原谅了他,但是心里头还是记了笔小黑账,所以刘洎越发的不安了起来,更想做点什么事来讨好下皇帝,或者太子?
抱着这个心态,刘洎这几个月可没少在李治面前转悠。李治对他本来是没有恶感的,虽然刘洎曾经是李泰的人,可这又怎么样?他将来可是为君的,连这点度量都没有,将来还怎么用人啊。可以这么说,在亲王的时候,臣子们还可以分为顺己和逆己的,但是等到为君,那么普天之下莫非王臣,如果你先入为主的将着一大批人排除在可用之外,那你还能用谁?
李世民用人从来是不分阵营的,有前朝宗室,有隋朝重臣,有建成太子的旧属,只要才华,纷纷授予重任。李治在他的耳濡目染下,也以此要求自己,所以不客气的说,他没那么小家子气,大唐的朝堂上,还不至于容不下那几个异己。
但是李治没有恶感,架不住刘洎自己作死。没有眼色这个问题很让人头疼,刘洎怎么都是皇帝的臣子,李治就想要拉拢他,也不可能明目张胆,就像是这次他跟许多人打好关系时,都是眉来眼去的有个意思就够了。说实话,这里面做的最好的,竟然是李绩这个武将,而刘洎这个文臣则是木讷的让人发指。李治跟着他接触了两次之后,便坚决跟他划清界限,只求着将来不要被他害死。
不过不管怎么样,刘洎这种“热情”的态度却是被李治给看在眼里了,这个时候,他忽然发现刘洎很可以用。
他这种急于立功却又不知道如何去做的人,最适合拿来当枪使了。
李治心里头打定主意,便拦下了刘洎,闲聊几句之后,只说自己担忧父亲,不知道为何父亲行至定州却又忽然驻扎,是否觉得自己之前做的不够好。
刘洎听着李治这么一担心,立刻觉得一条金光闪闪的大道在着面前铺陈开了,于是当下就劝着李治说道,“殿下不必担忧,陛下待殿下舐犊情深,纵有不快,也定然是小人诬陷所致,待臣前去查探一番,若有嫌隙,定然竭力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