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乱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问题的最后手段。属下请求,能否给外联司更多的自由度,让外联司与果阿方面的接触时手段更为灵活?”
林纯鸿明白陆敏成的意思,当即笑道:“只要能让华夏币在葡萄牙控制的地盘上自由流通,其他方面多做些让步,又有何妨?”
得到林纯鸿的首肯,陆敏成松了口气。
林纯鸿又问道:“姜淑让一行现在到哪里了?”
“五天前得到消息,姜总管已经离开广州。应该就在这几天到达上海。”
林纯鸿大喜,站起身来说道:“本督可是期待已久了。你这几天哪里也别去了,就留在上海,与本督一道迎接你的顶头上司吧……”
……
西洋一词,最早出现在五代十国时,如:《西山杂记》记载,五代时泉州蒲有良到占城,出任西洋转运使。到了明朝时,人们将太平洋称为东洋,南中国海称为南洋,而将印度洋称为西洋,所以,郑和远航至印度洋,被称为郑和下西洋。
后来,随着世界舆图由欧洲传至大明,人们得知,西洋之西边,还有广阔的海洋,因此,将那一片海域称为大西洋。
姜淑让率领舰队远航,绕过好望角,进入大西洋,到达传说中的泰西,超越了当年郑和的壮举,开创了时代,理所当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西北之耀武功,始于汉,故称中国为汉人;岭南之聚番舶,始于唐,故称中国人为唐人……成祖时,郑和下西洋,扬威于海外,万邦来朝,其盛况空前,实乃我大明海洋势力之鼎盛时期……”
这几日,各大报纸如同疯了一般,疯狂转载林纯鸿当年在海商大会上说过的话,把百姓的热情推至顶点。
更那堪,报纸极力宣传姜淑让之壮举,宣称汉人已经超越了古人,到达了古人从未到过的地方,将华夏文明之光在泰西点燃。
首先疯狂的,是全国各地的传教士,他们听闻姜淑让从欧洲返回上海的消息后,义无反顾地前往上海,迎接姜淑让的归来。
紧接着,士子们热情高涨,相继跑到上海,以观看姜淑让回国的盛况;附近的百姓也扶老携幼,赶往上海新城,翘首企盼,迎接远航的勇士。
……
“来了……”
高高的桅杆,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人群彻底沸腾了,欢呼声震荡天际。
近了,近了,将近半个时辰的等待,人群的热情丝毫未减,更见热烈。待到姜淑让率领勇士登岸,锣鼓齐鸣,鞭炮震天,气氛之热烈,几乎将空气引爆。
姜淑让沿着长长的红地毯,终于行至楼台之前,向林纯鸿行过礼,林纯鸿回过礼后,司乐跪请奏凯乐,协律郎举麾,鼓吹振作,编奏乐曲……
一应礼仪,皆如大将凯旋,说不尽的喜悦,说不尽的隆重。
最后,轮到林纯鸿致辞,林纯鸿极力赞美姜淑让功劳,宣扬此行之意义,最后,林纯鸿吼道:“汉有张謇通西域,晋有法显泛舟西洋,今有姜淑让仗炮行大西洋,华夏之血性,华夏之进取,华夏之开拓,永不止歇!”
人群彻底被引爆……
奉林纯鸿之命,姜淑让一行将出使的重点放在了荷兰、英国,至于葡萄牙、西班牙,衰弱之势已经非常明显,仅仅在南洋交战中就能看出,因此并未列为重点。
至于法兰西,姜淑让倒想去,只是苦于没什么交集,否则,也可以作为出使的目的地之一。
据姜淑让汇报,威德尔、姜淑让一行人从淡马锡出发,直航斯里兰卡岛,在科伦坡稍作停留,等待返回欧洲的葡萄牙舰队汇集。
之所以要等葡萄牙舰队,缘于威德尔的提议。
威德尔认为,好望角处于荷兰的控制之下,英国与荷兰之间明争暗斗,更是刚被大明击败,很有可能在开普敦实施报复,吸收葡萄牙舰队后,会让荷兰更为顾忌。
姜淑让表示赞同,足足等了半月之后,三国在科伦坡组成庞大舰队,护送着十余艘超级商船,往马林迪航行。
航至马林迪后,三国舰队分别在马林迪进行贸易,停留月余。姜淑让则率领精干力量对东非进行考察。
让姜淑让激动莫名的是,他们居然在马林迪附近发现了数百大明人后裔!
这可是在数万里之外的东非,而且是极难被同化,对故土深深眷恋的华夏民族!双方极为激动,几欲疯狂。
据马林迪明人所说,几乎与郑和下西洋同时,一艘商船在拉穆群岛附近的海域触礁沉没,几十名水手逃生到岸上,在南端的上加村登陆,后来迁至西尤村,并繁衍至今。
足足两百年,游子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变化,甚至连语言沟通都有点不畅,但游子们始终牢记着自己是明人,并将此作为了祖训!
当即,就有十余人露出搭乘战舰返回大明的意愿,姜淑让满口答应,并亲口承诺,不出五年,必然有更多的大明人抵达马林迪。
这一切,引起了葡萄牙人的警惕。
葡萄牙人本来就日薄西山,东非、印度遭到了荷兰的威胁,现在又挤入一个实力远非荷兰所能比的大明,而且大明人还在东非有后裔,葡萄牙人要是没有什么表示,那简直在侮辱殖民者的智商。
葡萄牙人拒绝与威德尔、姜淑让继续组成联合舰队返回欧洲,一直拖着不。姜淑让耽误了月余,心里越来越急躁,不停地催促威德尔。
没有葡萄牙舰队加入,威德尔对好望角附近的安全没有底,陷入了纠结之中。
他知道,英荷之间虽然勾心斗角,但远未达到战争的地步,自己单独穿过好望角,要比联合姜淑让一同起程安全得多。
只是,若真抛弃姜淑让,威德尔又有点不舍。这并非因为他对大明人感情深厚,而是因为没有他的导航及提供水文资料,姜淑让除了返航外,别无选择,如此一来,他将失去一次建功立业的绝好机会,更会让英国失去一次与东方直接联系的机会。
出于对功名利禄的狂热追求,威德尔最终咬牙,与姜淑让一道从马林迪出发,准备在索法拉补给后,快速穿过好望角海域。
第六百二十二章欧洲之行(一)
姜淑让和威德尔的担心变成了事实,在开普敦附近,联合舰队遭到了荷兰优势兵力的拦截。
姜淑让所率领的船队,仅仅只有四艘两层甲板战舰,威德尔亦只有六艘战舰,其吨位、火力皆不及荷兰人的舰队。一番苦战之后,姜淑让与威德尔各损失一条战舰,方才摆脱荷兰人。
历经七个月的远航,经历了海盗袭扰、暴风雨袭击、荷兰人拦截等诸多困难,姜淑让损失了一条战舰、两艘商船,最终抵达里斯本。
整个里斯本,陷入了狂热之中。
中国与欧洲直接往来的历史,要追溯至东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大秦王安敦遣使到东汉。到了奥斯曼土耳其兴起,整个欧洲笼罩在奥斯曼的威胁之下,自然而然地想与东边的中国一起对抗奥斯曼。
这时,马可波罗游记适时地出现,掀起了一股中国热。
后来,西班牙、葡萄牙兴起,西班牙与土耳其海军在地中海连番大战,最终解除了土耳其的威胁。中国热才慢慢消退。
当葡萄牙率先来到东南亚,欧洲人与中国人的交流才正式多起来,中国精美的瓷器、华美的丝绸、茶叶成为身份的象征,得到了欧洲达官贵人的热烈追捧,中国热再一次发酵。
再加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在东南亚进行转口贸易,赚取暴利,中国被视为富饶、文明、强大的国度。
问题的最后手段。属下请求,能否给外联司更多的自由度,让外联司与果阿方面的接触时手段更为灵活?”
林纯鸿明白陆敏成的意思,当即笑道:“只要能让华夏币在葡萄牙控制的地盘上自由流通,其他方面多做些让步,又有何妨?”
得到林纯鸿的首肯,陆敏成松了口气。
林纯鸿又问道:“姜淑让一行现在到哪里了?”
“五天前得到消息,姜总管已经离开广州。应该就在这几天到达上海。”
林纯鸿大喜,站起身来说道:“本督可是期待已久了。你这几天哪里也别去了,就留在上海,与本督一道迎接你的顶头上司吧……”
……
西洋一词,最早出现在五代十国时,如:《西山杂记》记载,五代时泉州蒲有良到占城,出任西洋转运使。到了明朝时,人们将太平洋称为东洋,南中国海称为南洋,而将印度洋称为西洋,所以,郑和远航至印度洋,被称为郑和下西洋。
后来,随着世界舆图由欧洲传至大明,人们得知,西洋之西边,还有广阔的海洋,因此,将那一片海域称为大西洋。
姜淑让率领舰队远航,绕过好望角,进入大西洋,到达传说中的泰西,超越了当年郑和的壮举,开创了时代,理所当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西北之耀武功,始于汉,故称中国为汉人;岭南之聚番舶,始于唐,故称中国人为唐人……成祖时,郑和下西洋,扬威于海外,万邦来朝,其盛况空前,实乃我大明海洋势力之鼎盛时期……”
这几日,各大报纸如同疯了一般,疯狂转载林纯鸿当年在海商大会上说过的话,把百姓的热情推至顶点。
更那堪,报纸极力宣传姜淑让之壮举,宣称汉人已经超越了古人,到达了古人从未到过的地方,将华夏文明之光在泰西点燃。
首先疯狂的,是全国各地的传教士,他们听闻姜淑让从欧洲返回上海的消息后,义无反顾地前往上海,迎接姜淑让的归来。
紧接着,士子们热情高涨,相继跑到上海,以观看姜淑让回国的盛况;附近的百姓也扶老携幼,赶往上海新城,翘首企盼,迎接远航的勇士。
……
“来了……”
高高的桅杆,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人群彻底沸腾了,欢呼声震荡天际。
近了,近了,将近半个时辰的等待,人群的热情丝毫未减,更见热烈。待到姜淑让率领勇士登岸,锣鼓齐鸣,鞭炮震天,气氛之热烈,几乎将空气引爆。
姜淑让沿着长长的红地毯,终于行至楼台之前,向林纯鸿行过礼,林纯鸿回过礼后,司乐跪请奏凯乐,协律郎举麾,鼓吹振作,编奏乐曲……
一应礼仪,皆如大将凯旋,说不尽的喜悦,说不尽的隆重。
最后,轮到林纯鸿致辞,林纯鸿极力赞美姜淑让功劳,宣扬此行之意义,最后,林纯鸿吼道:“汉有张謇通西域,晋有法显泛舟西洋,今有姜淑让仗炮行大西洋,华夏之血性,华夏之进取,华夏之开拓,永不止歇!”
人群彻底被引爆……
奉林纯鸿之命,姜淑让一行将出使的重点放在了荷兰、英国,至于葡萄牙、西班牙,衰弱之势已经非常明显,仅仅在南洋交战中就能看出,因此并未列为重点。
至于法兰西,姜淑让倒想去,只是苦于没什么交集,否则,也可以作为出使的目的地之一。
据姜淑让汇报,威德尔、姜淑让一行人从淡马锡出发,直航斯里兰卡岛,在科伦坡稍作停留,等待返回欧洲的葡萄牙舰队汇集。
之所以要等葡萄牙舰队,缘于威德尔的提议。
威德尔认为,好望角处于荷兰的控制之下,英国与荷兰之间明争暗斗,更是刚被大明击败,很有可能在开普敦实施报复,吸收葡萄牙舰队后,会让荷兰更为顾忌。
姜淑让表示赞同,足足等了半月之后,三国在科伦坡组成庞大舰队,护送着十余艘超级商船,往马林迪航行。
航至马林迪后,三国舰队分别在马林迪进行贸易,停留月余。姜淑让则率领精干力量对东非进行考察。
让姜淑让激动莫名的是,他们居然在马林迪附近发现了数百大明人后裔!
这可是在数万里之外的东非,而且是极难被同化,对故土深深眷恋的华夏民族!双方极为激动,几欲疯狂。
据马林迪明人所说,几乎与郑和下西洋同时,一艘商船在拉穆群岛附近的海域触礁沉没,几十名水手逃生到岸上,在南端的上加村登陆,后来迁至西尤村,并繁衍至今。
足足两百年,游子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变化,甚至连语言沟通都有点不畅,但游子们始终牢记着自己是明人,并将此作为了祖训!
当即,就有十余人露出搭乘战舰返回大明的意愿,姜淑让满口答应,并亲口承诺,不出五年,必然有更多的大明人抵达马林迪。
这一切,引起了葡萄牙人的警惕。
葡萄牙人本来就日薄西山,东非、印度遭到了荷兰的威胁,现在又挤入一个实力远非荷兰所能比的大明,而且大明人还在东非有后裔,葡萄牙人要是没有什么表示,那简直在侮辱殖民者的智商。
葡萄牙人拒绝与威德尔、姜淑让继续组成联合舰队返回欧洲,一直拖着不。姜淑让耽误了月余,心里越来越急躁,不停地催促威德尔。
没有葡萄牙舰队加入,威德尔对好望角附近的安全没有底,陷入了纠结之中。
他知道,英荷之间虽然勾心斗角,但远未达到战争的地步,自己单独穿过好望角,要比联合姜淑让一同起程安全得多。
只是,若真抛弃姜淑让,威德尔又有点不舍。这并非因为他对大明人感情深厚,而是因为没有他的导航及提供水文资料,姜淑让除了返航外,别无选择,如此一来,他将失去一次建功立业的绝好机会,更会让英国失去一次与东方直接联系的机会。
出于对功名利禄的狂热追求,威德尔最终咬牙,与姜淑让一道从马林迪出发,准备在索法拉补给后,快速穿过好望角海域。
第六百二十二章欧洲之行(一)
姜淑让和威德尔的担心变成了事实,在开普敦附近,联合舰队遭到了荷兰优势兵力的拦截。
姜淑让所率领的船队,仅仅只有四艘两层甲板战舰,威德尔亦只有六艘战舰,其吨位、火力皆不及荷兰人的舰队。一番苦战之后,姜淑让与威德尔各损失一条战舰,方才摆脱荷兰人。
历经七个月的远航,经历了海盗袭扰、暴风雨袭击、荷兰人拦截等诸多困难,姜淑让损失了一条战舰、两艘商船,最终抵达里斯本。
整个里斯本,陷入了狂热之中。
中国与欧洲直接往来的历史,要追溯至东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大秦王安敦遣使到东汉。到了奥斯曼土耳其兴起,整个欧洲笼罩在奥斯曼的威胁之下,自然而然地想与东边的中国一起对抗奥斯曼。
这时,马可波罗游记适时地出现,掀起了一股中国热。
后来,西班牙、葡萄牙兴起,西班牙与土耳其海军在地中海连番大战,最终解除了土耳其的威胁。中国热才慢慢消退。
当葡萄牙率先来到东南亚,欧洲人与中国人的交流才正式多起来,中国精美的瓷器、华美的丝绸、茶叶成为身份的象征,得到了欧洲达官贵人的热烈追捧,中国热再一次发酵。
再加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在东南亚进行转口贸易,赚取暴利,中国被视为富饶、文明、强大的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