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乱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马世奇认为,荆州的造船工坊不会持续扩大,而上海和广州的造船工坊将急剧增多,满足长江、珠江等内河的需求,并且发展成为两个制造海舟的中心。
马世奇还推断,北方水运不发达,陆运价格奇高,相当长时间内很难发展出足以媲美江南、荆州和广州的工坊。唯有一种可能,就是出现廉价的陆运方式后,方有可能追上南方的节奏。
读完之后,郑梦帆感慨万千,掩卷沉思。思索之余,又有点怅然若失。以前,他总是自诩于眼光长远、敏锐,但现在看来,个人的力量在专业的学术研究面前都是渣。
他不禁想起了他的家乡温州。温州这个地方,八分山地、二分平原,人口也不多,更无矿产资源,一条瓯江穿境而过,靠着海边,水运还算发达。温州除了在南宋时依托海外贸易有过短暂的辉煌外,一直穷得叮当响。
要让自己的家乡富裕起来,唯有着力发展工坊。可是,按照马世奇的工坊布局论,温州适合发展什么工坊呢?
他想来想去,觉得温州还适合发展原材料和成品运输都不太麻烦的工坊,如成衣工坊。可是...
;,单靠成衣工坊能济得何事?
郑梦帆茶饭不思,一直琢磨着这个问题。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也是马世奇所说的工坊靠近原材料产地的原则。对了,瓯江周边层峦叠嶂,不缺木材资源,又在海边,正适合发展造船行业!
上海的木材需要辗转数千里从湖广西部、四川运送木材,而温州的木材
就近在眼前。应该说,温州发展造船业的条件不会比上海差。唯一的劣势就在于熟练的大木师傅极度欠缺。
这个……
郑梦帆突然觉得,自己当初准备购买板甲工坊属于典型的盲动。要买,就应该将百里洲或者荆州的造船工坊买下来,为温州的造船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只是,林纯鸿会允许自己将造船工坊的大木师傅和技术带到温州去吗?
郑梦帆不敢确定,只好决定明日探探消息再说。
他再一次抱起行知学刊,继续往下看,又看到了一篇经济学文章《金本位、银本位利弊之辩》。
郑梦帆突然兴奋起来,金本位、银本位,这不是说的金票银票吗?难道林纯鸿在为反击朝廷的银票宣传造势?
他凝神往下看,却被文章的观点吓了一跳:文章罗列了大量的数据,证明白银一直在贬值,而黄金的价值则一直在小幅上扬,所以,荆州应该适时调整金银兑换率。
郑梦帆突然意识到,一直貌似强大无比的朝廷,居然在荆州面前如此脆弱。按照这篇文章的观点,稍加分析推论,荆州只需要稍稍调整一下金银兑换率,朝廷费尽心机搞出的银票马上就会胎死腹中,无疾而终!
这篇文章要是没有林纯鸿的授意,绝无可能出现在学刊上!
只是,林纯鸿这么做,到底是警告朝廷,还是为反击宣传造势,与或有着其他更长远的计划,郑梦帆狐疑不定。
不过,有一点,郑梦帆笃定:将手头的大圆、铜钱全部换成金票,绝对错不了![本章结束]
第五百八十五章更长远的打算
;十年以前,大明境内流通的货币乃白银和铜钱,以白银为主。现在,大明境内流通的货币为金票、大圆和铜钱,大规模交易,以金票为主,一般的交易,多集中于大圆和铜钱。
得益于张彝宪和荆州开足马力冲压大圆,大明境内除了北方偶尔用散银进行交易外,几乎已经绝迹。至于票据,实质上更倾向于虚拟货币,就相当于现代在银行里开了个户头,可以进行异地汇款、相互划账等等。
黄金虽然贵重,但一直都未成为流通货币。
林纯鸿不顾荆州内部反对重重,坚持采用金本位,用黄金来衡量金票的价值。
无论是菲利斯,还是郑天成,甚至包括后来的钱秉镫,都对此不解,但摄于林纯鸿之威,只好照此办理。
金票还未出炉之前,荆州就不惜提高价格筹集黄金,以至于全大明乃至西洋商人都知道荆州有个独特的癖好:喜好黄金。
将近十年的不懈努力之下,黄金源源不断地流向荆州。如果细心,就会发现,市面上已经很少见到黄金,只有在一些土豪压箱底的物件中,方能找到金首饰之类的玩意。
而且,海外的黄金也源源不断地流往荆州。比如,郑芝龙在棉兰老岛开采金矿,几乎一分不剩地流入荆州金库内,然后在面额上翻了好几倍后,以金票的形式重新流入市面。
在整个地球上,每年黄金的产量极为有限,黄金的价值非常稳定。
相比较黄金的稳定,白银就不同了。随着新大陆的发现,白银产量急剧增加,顺带着也影响到大明。大明境内银矿不多,但胜在一直贸易入超,白银犹如潮水一般涌入境内。
尤其自崇祯七年以后,白银流入的速度显著加快,这也是荆州、江南银贱谷贵的原?
??之一。
银贱,大圆在贬值,铜钱和黄金在升值。
铜钱面额小,携带不便,也不便于作为储存货币,百姓们又难以购买到黄金,只好将金票作为了储存货币,这让荆州大发横财,方有财力以几府之地,数百万人口独抗大明朝廷、郑芝龙、江南及满清等诸多势力。
鉴于甚少有人拿着金票直接兑换黄金,荆州一直未感觉到黄金升值的压力,所以,黄金兑换白银的比率一直维持在十比一。
这个比率显然不正常,要知道,后世的黄金和白银比率可是一百多比一!
郑梦帆推测《金本位、银本位利弊之辩》一文乃林纯鸿授意发布,实则冤枉了林纯鸿。事实上,林纯鸿从不干涉学刊刊载的内容,即使要宣传造势,完全可以通过报纸发布该文。报纸的受众可比学刊要多得多。
从崇祯九年开始,如郑天成、菲利斯及钱秉镫就敏锐地察觉,白银在贬值,并上书林纯鸿,希望调整黄金与白银的兑换比。
林纯鸿没有立即答应三人的请求,反而令三人从行知书堂中抽调精干人手,对金票、大圆的流通现状进行调研,并预估调整黄金、白银兑换比的影响。
三人带领团队一干就是一年,最终他们发现,若真调整黄金、白银的兑换比,荆州的货币体系面临着极大的风险。
截止到目前,荆州金库内储存黄金大概九百万两,共向外发行金票的面额相当于两千多万两黄金,本金率为四成。如果按照十比一的比率,大约相当于两亿多圆。
按照郑天成团队的估计,不计算商家及百姓储存的白银,单单计算市面上流通的大圆和铜钱,价值几乎超过十五亿圆。
如果调高金银的比率,必然引起市场的连锁反应,无论是商家还是百姓,都会蜂拥将手头的大圆兑换成黄金。然而,市面上几乎找不到黄金,为了保值,商家商家和百姓必然疯狂追捧金票。
在这种情况下,以黄金作为本金的金票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荆州方面保持金票的本金率不变,金票被民间作为储备货币迅速退出流通领域;一种就是荆州方面降低金票本金率,开足马力印刷金票,回收市面上大部分大圆,致使十五亿圆的白银迅速退出流通领域。
无论哪种情况出现,最终会出现什么结果,荆州会面临什么风险,郑天成等三人都无法预知,也就是说,风险根本不可控。
最终,郑天成等... -->>
马世奇认为,荆州的造船工坊不会持续扩大,而上海和广州的造船工坊将急剧增多,满足长江、珠江等内河的需求,并且发展成为两个制造海舟的中心。
马世奇还推断,北方水运不发达,陆运价格奇高,相当长时间内很难发展出足以媲美江南、荆州和广州的工坊。唯有一种可能,就是出现廉价的陆运方式后,方有可能追上南方的节奏。
读完之后,郑梦帆感慨万千,掩卷沉思。思索之余,又有点怅然若失。以前,他总是自诩于眼光长远、敏锐,但现在看来,个人的力量在专业的学术研究面前都是渣。
他不禁想起了他的家乡温州。温州这个地方,八分山地、二分平原,人口也不多,更无矿产资源,一条瓯江穿境而过,靠着海边,水运还算发达。温州除了在南宋时依托海外贸易有过短暂的辉煌外,一直穷得叮当响。
要让自己的家乡富裕起来,唯有着力发展工坊。可是,按照马世奇的工坊布局论,温州适合发展什么工坊呢?
他想来想去,觉得温州还适合发展原材料和成品运输都不太麻烦的工坊,如成衣工坊。可是...
;,单靠成衣工坊能济得何事?
郑梦帆茶饭不思,一直琢磨着这个问题。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也是马世奇所说的工坊靠近原材料产地的原则。对了,瓯江周边层峦叠嶂,不缺木材资源,又在海边,正适合发展造船行业!
上海的木材需要辗转数千里从湖广西部、四川运送木材,而温州的木材
就近在眼前。应该说,温州发展造船业的条件不会比上海差。唯一的劣势就在于熟练的大木师傅极度欠缺。
这个……
郑梦帆突然觉得,自己当初准备购买板甲工坊属于典型的盲动。要买,就应该将百里洲或者荆州的造船工坊买下来,为温州的造船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只是,林纯鸿会允许自己将造船工坊的大木师傅和技术带到温州去吗?
郑梦帆不敢确定,只好决定明日探探消息再说。
他再一次抱起行知学刊,继续往下看,又看到了一篇经济学文章《金本位、银本位利弊之辩》。
郑梦帆突然兴奋起来,金本位、银本位,这不是说的金票银票吗?难道林纯鸿在为反击朝廷的银票宣传造势?
他凝神往下看,却被文章的观点吓了一跳:文章罗列了大量的数据,证明白银一直在贬值,而黄金的价值则一直在小幅上扬,所以,荆州应该适时调整金银兑换率。
郑梦帆突然意识到,一直貌似强大无比的朝廷,居然在荆州面前如此脆弱。按照这篇文章的观点,稍加分析推论,荆州只需要稍稍调整一下金银兑换率,朝廷费尽心机搞出的银票马上就会胎死腹中,无疾而终!
这篇文章要是没有林纯鸿的授意,绝无可能出现在学刊上!
只是,林纯鸿这么做,到底是警告朝廷,还是为反击宣传造势,与或有着其他更长远的计划,郑梦帆狐疑不定。
不过,有一点,郑梦帆笃定:将手头的大圆、铜钱全部换成金票,绝对错不了![本章结束]
第五百八十五章更长远的打算
;十年以前,大明境内流通的货币乃白银和铜钱,以白银为主。现在,大明境内流通的货币为金票、大圆和铜钱,大规模交易,以金票为主,一般的交易,多集中于大圆和铜钱。
得益于张彝宪和荆州开足马力冲压大圆,大明境内除了北方偶尔用散银进行交易外,几乎已经绝迹。至于票据,实质上更倾向于虚拟货币,就相当于现代在银行里开了个户头,可以进行异地汇款、相互划账等等。
黄金虽然贵重,但一直都未成为流通货币。
林纯鸿不顾荆州内部反对重重,坚持采用金本位,用黄金来衡量金票的价值。
无论是菲利斯,还是郑天成,甚至包括后来的钱秉镫,都对此不解,但摄于林纯鸿之威,只好照此办理。
金票还未出炉之前,荆州就不惜提高价格筹集黄金,以至于全大明乃至西洋商人都知道荆州有个独特的癖好:喜好黄金。
将近十年的不懈努力之下,黄金源源不断地流向荆州。如果细心,就会发现,市面上已经很少见到黄金,只有在一些土豪压箱底的物件中,方能找到金首饰之类的玩意。
而且,海外的黄金也源源不断地流往荆州。比如,郑芝龙在棉兰老岛开采金矿,几乎一分不剩地流入荆州金库内,然后在面额上翻了好几倍后,以金票的形式重新流入市面。
在整个地球上,每年黄金的产量极为有限,黄金的价值非常稳定。
相比较黄金的稳定,白银就不同了。随着新大陆的发现,白银产量急剧增加,顺带着也影响到大明。大明境内银矿不多,但胜在一直贸易入超,白银犹如潮水一般涌入境内。
尤其自崇祯七年以后,白银流入的速度显著加快,这也是荆州、江南银贱谷贵的原?
??之一。
银贱,大圆在贬值,铜钱和黄金在升值。
铜钱面额小,携带不便,也不便于作为储存货币,百姓们又难以购买到黄金,只好将金票作为了储存货币,这让荆州大发横财,方有财力以几府之地,数百万人口独抗大明朝廷、郑芝龙、江南及满清等诸多势力。
鉴于甚少有人拿着金票直接兑换黄金,荆州一直未感觉到黄金升值的压力,所以,黄金兑换白银的比率一直维持在十比一。
这个比率显然不正常,要知道,后世的黄金和白银比率可是一百多比一!
郑梦帆推测《金本位、银本位利弊之辩》一文乃林纯鸿授意发布,实则冤枉了林纯鸿。事实上,林纯鸿从不干涉学刊刊载的内容,即使要宣传造势,完全可以通过报纸发布该文。报纸的受众可比学刊要多得多。
从崇祯九年开始,如郑天成、菲利斯及钱秉镫就敏锐地察觉,白银在贬值,并上书林纯鸿,希望调整黄金与白银的兑换比。
林纯鸿没有立即答应三人的请求,反而令三人从行知书堂中抽调精干人手,对金票、大圆的流通现状进行调研,并预估调整黄金、白银兑换比的影响。
三人带领团队一干就是一年,最终他们发现,若真调整黄金、白银的兑换比,荆州的货币体系面临着极大的风险。
截止到目前,荆州金库内储存黄金大概九百万两,共向外发行金票的面额相当于两千多万两黄金,本金率为四成。如果按照十比一的比率,大约相当于两亿多圆。
按照郑天成团队的估计,不计算商家及百姓储存的白银,单单计算市面上流通的大圆和铜钱,价值几乎超过十五亿圆。
如果调高金银的比率,必然引起市场的连锁反应,无论是商家还是百姓,都会蜂拥将手头的大圆兑换成黄金。然而,市面上几乎找不到黄金,为了保值,商家商家和百姓必然疯狂追捧金票。
在这种情况下,以黄金作为本金的金票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荆州方面保持金票的本金率不变,金票被民间作为储备货币迅速退出流通领域;一种就是荆州方面降低金票本金率,开足马力印刷金票,回收市面上大部分大圆,致使十五亿圆的白银迅速退出流通领域。
无论哪种情况出现,最终会出现什么结果,荆州会面临什么风险,郑天成等三人都无法预知,也就是说,风险根本不可控。
最终,郑天成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