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布拉格之夜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国际建筑学上面有一个这样的悖论,实力相当的两个名城毗邻,它们的精神状态肯定是截然相反的,否则就会合而为一。
其实仔细想想,苏州是很难和别人合而为一的。
亭台楼榭、山水花木、粉墙黛瓦、栗柱灰砖,都是苏州园林的气质。苏州园林讲究的是一种美,这种美,并不是单纯的美学设计。在这种环境中,我们常常能够感受到一种美,这种美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一种灵感。
在古代的中国,设计学并不发达,更谈不上成何体系。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更趋于一种单纯的美学追求。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园林就是一种园子。设计者多半是园林的主人,今天一点,明天一点,类似于修补的这种维护和呵护更多的程度上依赖于创作者本身的一种灵感。而苏州园林,则更好是一种灵感的具体体现。
有朋友在苏州投资,说苏州的市政建设非常到位。只要在苏州呆上十几年的人,都知道苏州城里面不断在修建各种各样的步行街、商业广场,这些街道繁华而不低俗,随便走进一家商店,都带有浓厚的苏州气息。苏州的服务行业态度好,不像南京,说话都带着一股子油滑劲儿,也不像武汉,对谁都是一种爱理不理。
苏州老板们常说,店面是自己的,时常要梳理。就像自己家的园子一样,无论你的园子多大,或是多小,都不能让他荒掉。
三
都说苏州人爱家,但是苏州人并不固守成规。任何一个城市,任何一种文化,只要能够恰到好处的宣传自己,保存自己,这个城市就有着极强的发展潜力。城市的排外心理,不只是在国外,在国内也比比皆是,但是像苏州这种宽容的城市,还是很难得的。
苏州在老百姓心里由一个普通城市超迁为国内一流的城市,也就是这近几年的事情。这种殊荣若是放到国内任何一个城市的身上,当地人再怎么也要人前人后炫耀几句,可是苏州人呢?仍旧是一副宠辱偕忘的样子,谁也不把自己太当回事。
在苏州小住了几日,就在拙政园附近。可惜苏州最有名气的园林并不是拙政园,而是退思园。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是园主的为人从政之道。
退思园的主人官位不大。据历史记载,只是一个当地叫任蓝生的总兵。审美情趣和官位大小是不成关系的。木强敦厚的任蓝生最后还是离开了官场,在苏州一个叫做同里的地方修建了退思园。退者未必思,思者未必退。与妻孥来到这里的任蓝生开始琢磨着如何在官场上继续“发挥余热”两年过后,同治皇帝将“退思”的任蓝生召回北京,连升两级。退思园一时名声大噪,成为了“官运亨通”的代名词。
可惜两个月之后,任蓝生病死于北京城。
这大概就是苏州人不热衷于官场的初衷?我不知道。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退思园成为了苏州人心里一直无法绕开的结。在中国这个社会,鄙视官场的群体少,但是一旦形成,那就是一种很有力量的群体。苏州人不愿意做官,不愿意出名,只是附丽于一个小小的园林之中,自娱自乐。
苏州的园林实际上是开放的,它没有任何阻隔,也没有任何的沟壑。往往他们会将最新的信息和自己最诚恳的情感通过园林表达出来。任何人读懂了园林,也就读懂了苏州人。特别是来自于外地的游客,对于苏州,更是一种疑惑和思考,他们通常会思考苏州人为什么会这样发财,为什么会这样有创意?
其实问题很简单。在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直至现在,我曾不止一次的询问过在苏州的朋友,他们是否如香港、台北的朋友一样青睐“千尺豪宅”?他们的回答让我很吃惊,他们很“厌倦”那样的房子“屋子大了,谁去扫地?”他们这样回答我。
这种回答,表面上轻巧,实际上蕴含着苏州人一种独特的力量。在他们的眼里,园林就是最好的世界。里面都是精华,都是可用之地。即使是面积不够,稍加修整,也能看出一片景致出来。
苏州人并不节约,但是他们懂得如何才能更好的利用所有的资源。资源对于苏州人来说是一种投资,更是一种消费。曾经一个台湾的历史学家这样说,苏州建设园林的时候,设计师都要做好预算,所有的料必须是最好的。石头是最贵的,门厅是最大的,木料是最结实的。但是他们不浪费一块砖,不荒废半分地。
在他们眼里,任何消费都是合理的,但是任何一丁点浪费都是不容许的。
四
从退思园出来,我将离开苏州。我的下一站是上海,前一站是扬州。
退思园里面是奢侈的,更是精妙的。假山水潭在光影的浮动之间映射出清澈的颜色。在不同的地方,能看见截然不同的景致。靠在亭子的木头栏杆上,静静地听着河水从脚下流过的声音。
那声音,是从几百年前传过来的,几百年前,是这样流动,是这样清澈,木屋黑石,声音依旧令人屏息凝气,侧耳倾听。站在这种声音上面,任何的暑热也都悄然消去。这大概是主人的明慧所在,他已然料到,水的声音,是清退暑热的一剂良药。因为在易经里面,水火之剌谬,乃是真理。
细细想来,所有的园林其实未必是主人们嘉玩的玩物。主人大都富足,但不颟顸。对于美学的追求,绝对是一种士大夫的心态。况且这些主人,本身就是一流的士大夫。
苏州人不喜欢偏栖,喜欢热闹。沿途在路上总能听见一些评价,在扬州,总能听见人这样说——
“苏州那地方,实在不行。经济上去了,还是一个老园子,整个城市都是一个老园子。”
在上海,很多出租车司机都这样说——
“侬出租车也是十块钱啦,乡下佬凭么好和上海一样伐。”
可是苏州呢,没有任何的回音。
因为他们不需要任何的回音,鄙视也好,嘲笑也罢,都无所谓。苏州人认为,诠次任何城市的优劣,都是一种荒诞和嬉笑。在他们眼里,应门之事和治国修身平天下一样,在园子里恬淡的生活,就能说不是一种对于世俗的报复?
在国际建筑学上面有一个这样的悖论,实力相当的两个名城毗邻,它们的精神状态肯定是截然相反的,否则就会合而为一。
其实仔细想想,苏州是很难和别人合而为一的。
亭台楼榭、山水花木、粉墙黛瓦、栗柱灰砖,都是苏州园林的气质。苏州园林讲究的是一种美,这种美,并不是单纯的美学设计。在这种环境中,我们常常能够感受到一种美,这种美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一种灵感。
在古代的中国,设计学并不发达,更谈不上成何体系。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更趋于一种单纯的美学追求。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园林就是一种园子。设计者多半是园林的主人,今天一点,明天一点,类似于修补的这种维护和呵护更多的程度上依赖于创作者本身的一种灵感。而苏州园林,则更好是一种灵感的具体体现。
有朋友在苏州投资,说苏州的市政建设非常到位。只要在苏州呆上十几年的人,都知道苏州城里面不断在修建各种各样的步行街、商业广场,这些街道繁华而不低俗,随便走进一家商店,都带有浓厚的苏州气息。苏州的服务行业态度好,不像南京,说话都带着一股子油滑劲儿,也不像武汉,对谁都是一种爱理不理。
苏州老板们常说,店面是自己的,时常要梳理。就像自己家的园子一样,无论你的园子多大,或是多小,都不能让他荒掉。
三
都说苏州人爱家,但是苏州人并不固守成规。任何一个城市,任何一种文化,只要能够恰到好处的宣传自己,保存自己,这个城市就有着极强的发展潜力。城市的排外心理,不只是在国外,在国内也比比皆是,但是像苏州这种宽容的城市,还是很难得的。
苏州在老百姓心里由一个普通城市超迁为国内一流的城市,也就是这近几年的事情。这种殊荣若是放到国内任何一个城市的身上,当地人再怎么也要人前人后炫耀几句,可是苏州人呢?仍旧是一副宠辱偕忘的样子,谁也不把自己太当回事。
在苏州小住了几日,就在拙政园附近。可惜苏州最有名气的园林并不是拙政园,而是退思园。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是园主的为人从政之道。
退思园的主人官位不大。据历史记载,只是一个当地叫任蓝生的总兵。审美情趣和官位大小是不成关系的。木强敦厚的任蓝生最后还是离开了官场,在苏州一个叫做同里的地方修建了退思园。退者未必思,思者未必退。与妻孥来到这里的任蓝生开始琢磨着如何在官场上继续“发挥余热”两年过后,同治皇帝将“退思”的任蓝生召回北京,连升两级。退思园一时名声大噪,成为了“官运亨通”的代名词。
可惜两个月之后,任蓝生病死于北京城。
这大概就是苏州人不热衷于官场的初衷?我不知道。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退思园成为了苏州人心里一直无法绕开的结。在中国这个社会,鄙视官场的群体少,但是一旦形成,那就是一种很有力量的群体。苏州人不愿意做官,不愿意出名,只是附丽于一个小小的园林之中,自娱自乐。
苏州的园林实际上是开放的,它没有任何阻隔,也没有任何的沟壑。往往他们会将最新的信息和自己最诚恳的情感通过园林表达出来。任何人读懂了园林,也就读懂了苏州人。特别是来自于外地的游客,对于苏州,更是一种疑惑和思考,他们通常会思考苏州人为什么会这样发财,为什么会这样有创意?
其实问题很简单。在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直至现在,我曾不止一次的询问过在苏州的朋友,他们是否如香港、台北的朋友一样青睐“千尺豪宅”?他们的回答让我很吃惊,他们很“厌倦”那样的房子“屋子大了,谁去扫地?”他们这样回答我。
这种回答,表面上轻巧,实际上蕴含着苏州人一种独特的力量。在他们的眼里,园林就是最好的世界。里面都是精华,都是可用之地。即使是面积不够,稍加修整,也能看出一片景致出来。
苏州人并不节约,但是他们懂得如何才能更好的利用所有的资源。资源对于苏州人来说是一种投资,更是一种消费。曾经一个台湾的历史学家这样说,苏州建设园林的时候,设计师都要做好预算,所有的料必须是最好的。石头是最贵的,门厅是最大的,木料是最结实的。但是他们不浪费一块砖,不荒废半分地。
在他们眼里,任何消费都是合理的,但是任何一丁点浪费都是不容许的。
四
从退思园出来,我将离开苏州。我的下一站是上海,前一站是扬州。
退思园里面是奢侈的,更是精妙的。假山水潭在光影的浮动之间映射出清澈的颜色。在不同的地方,能看见截然不同的景致。靠在亭子的木头栏杆上,静静地听着河水从脚下流过的声音。
那声音,是从几百年前传过来的,几百年前,是这样流动,是这样清澈,木屋黑石,声音依旧令人屏息凝气,侧耳倾听。站在这种声音上面,任何的暑热也都悄然消去。这大概是主人的明慧所在,他已然料到,水的声音,是清退暑热的一剂良药。因为在易经里面,水火之剌谬,乃是真理。
细细想来,所有的园林其实未必是主人们嘉玩的玩物。主人大都富足,但不颟顸。对于美学的追求,绝对是一种士大夫的心态。况且这些主人,本身就是一流的士大夫。
苏州人不喜欢偏栖,喜欢热闹。沿途在路上总能听见一些评价,在扬州,总能听见人这样说——
“苏州那地方,实在不行。经济上去了,还是一个老园子,整个城市都是一个老园子。”
在上海,很多出租车司机都这样说——
“侬出租车也是十块钱啦,乡下佬凭么好和上海一样伐。”
可是苏州呢,没有任何的回音。
因为他们不需要任何的回音,鄙视也好,嘲笑也罢,都无所谓。苏州人认为,诠次任何城市的优劣,都是一种荒诞和嬉笑。在他们眼里,应门之事和治国修身平天下一样,在园子里恬淡的生活,就能说不是一种对于世俗的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