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东唐再续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个神奇的时代,似乎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是好吃懒做,对于英雄们——也可能是枭雄们——来说简直是个通病。除了李罕之,朱温、王建、钱鏐……莫不如此。
所以李罕之学文不是为了考进士、中状元,无非是逃避干活而已,那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史载,李罕之少年时曾经习文,不成。他这个不成估计与黄巢的不成有些差距。人家黄巢的不成是没考上进士,李罕之的不成,显然连个贡士也捞不到。
既然习文不成,那就认命当农民吧,或者凭借自己的拳勇去当个私盐贩子,虽然有风险,但收入也不菲。
但干私盐贩子也是需要门路的,估计没人介绍李罕之入伙,又或者是李罕之看不上,反正这货左思右想之下,做了一件惊人之举:当和尚。
他觉得,当和尚串百家门,吃百家饭,又不用锄草灌田,倒也是个不错的职业。
但当和尚也是需要做出牺牲的,最起码是不能娶老婆。那玩意再生猛,也只能当排泄系统用了,活像后世某网游里一件棍形兵器的名字:从来不用。
然而李罕之好吃懒做到了一定的程度,他这会儿管不了那么多,只要不让种田,怎么都行。
这个想法肯定受到了他老头子的坚决反对,出家无家,那就没老婆,没老婆就没孩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这不光要无后,甚至连爹娘都不养了,这还算是人吗?
但李罕之顶住各方面压力,毅然落发为僧了。
当了和尚以后,李罕之才明白,原来和尚也不是好当的。在没有当上方丈、住持这些大和尚以前,挑水、扫地、劈材、烧火、洗衣这些都要做的。
李罕之当和尚的目的就是为了逃避劳动,没想到当了和尚以后还要劳动,李罕之显然不乐意了。这种人一旦不乐意,工作时就不免带着情绪,扫把烧火、扁担劈材,那是少不了的。
大和尚见不是头,免不了说他两句。李罕之哪受过这种鸟气,仗着自己的拳头大,隔山打牛施展了好几次。
此庙显然不是禅宗祖庭少林寺,传说中随便冒出来一个扫地僧就能倒背着手战平天下英雄,降龙十八掌都能微笑硬抗的。
李罕之这种粗手老拳,和尚们哪能受得了?佛祖虽然没空过问,但毕竟有王法在。
这样一来,李罕之在本庙就混不下去了,不但如此,连方圆几十里内的寺庙都不敢收容他。由此可见,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这话,自古就是真理。
名声一臭,事就不好办了。特别是对于本地人,一件事坏了名声,你就是做十件好事也未必能让人对你改观。
李罕之转念一想:既然已经混脸熟了,名声也臭大街了,不如到外地去吧。不是有句话说得好: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么?于是李罕之干脆去做了游方和尚。
竹杖芒鞋,一钵一盂,李罕之过起了漂泊生涯。
不一日来到酸枣县,李罕之在县城内化缘。估计别人看他太强壮了,显然形象不符合和尚身份,怎么看都更像个丐帮弟子。又或者这年头冒充和尚的骗子太多,傻子明显不够用。总而言之一句话,从天明到天黑,李罕之连半个馒头都没化到。
李罕之脾气顿时上来了,一怒之下,将讨饭的家伙摔了,袈裟也被扯成碎片,恨恨想:既然佛祖不容我,我就大开杀戒,挥刀成魔了。
发誓要重新做人的李罕之,就去投奔了王仙芝。
造反确实挺对李罕之的路子,数年之间,李罕之成了乱军中的魁首。到被高骈收降时,已经成了义军中和秦彦、毕师铎齐名的票帅之一。
879年,淮南节度使高骈派大将张璘南下,击败黄巢,李罕之与毕师铎等将领投降高骈,被任命为光州刺史。一年多后,光州受到蔡州节度使秦宗权的攻击,李罕之不得不再次依附河阳节度使诸葛爽,改任怀州刺史。诸葛爽当时奉诏攻击秦宗权,便上表任命李罕之为副招讨,但不能取胜。中和四年(884),诸葛爽命李罕之为河南尹和东都留守。此时,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正与宣武节度使朱全忠翻脸,于是与李罕之相结。885年,秦宗权部将孙儒攻击洛阳,李罕之迎战,对垒数月,力不能敌,退保渑池,孙去后,李罕之复回洛阳。
886年冬,诸葛爽病死,子诸葛仲方年幼,大将刘经掌权,镇守洛阳,李罕之与大将张全义奉诸葛仲方攻击刘经,不胜,退保怀州,秦宗权的大将孙儒趁机又攻陷了河阳。李罕之向作为盟友的李克用求助,得到沙陀军帮助后收复河阳,李克用上表奏请天子任命李罕之为河阳节度使,同平章事,张全义为河南尹,东都留守。李罕之既得河阳,不可一世,经常向据守洛阳的张全义勒索。888年春天,张全义出动洛阳全部民军突袭河阳,将毫无防备的李罕之打得大败而逃,李罕之没奈何,只好只身奔太原。李克用一贯仗义,于是李罕之就被任命为泽州刺史,仍遥领河阳节度使,并派大将李存孝助其一臂之力,不过那一次其实只是作秀给李罕之看,张全义敌不过李克用的沙陀兵,于是求助于朱全忠,李存孝闻讯直接掉头走了,显然没有为他人火中取粟的自觉,李罕之只好走保泽州。
李罕之这种人,指望他能把内政搞好,那显然是做梦。因此泽州经常粮草不足,生性残暴的李罕之就纵兵为祸,以活人为食,每天派兵抄怀孟、晋、绛诸州,杀人无数,数百里内郡无长吏,里无居民。河内百姓,纷纷相结屯寨,反抗暴-政,但都被李罕之派兵消灭。蒲、绛二州之间有座摩云山,有数万百姓立栅于上以避乱兵骚扰,远近流寇皆不能犯,却被李罕之以精兵百人攻克,时人称李罕之为“李摩云”。河中毕竟不是李克用的地盘,李克用也就没管,而王重荣、王重盈兄弟当政河中之时,都是靠着李克用的兵威才霸占住盐池的,自然不好为了李罕之这点事去找李克用,于是……就没有于是了。
李罕之毕竟是当过节度使的,从官位上来说,甚至还是使相,自然对李曜这种新近崛起的小年轻看不上,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眼光,不看能力看资历。但他忘了一点:李曜的履历虽然没有他的履历时间长,但若说战绩,那可真比他漂亮多了。
这时李克用看看天色,脸上闪过一丝阴霾,独眼瞥过李罕之,一声不吭地轻夹马腹,进了废墟一般的城门。李承嗣与史建瑭对视一眼,分左右让开道路,随李克用等人一道进城。
李克用还未行到王行瑜设立的白虎节堂,忽听前方一阵欢呼,不禁心中一动,刚要动问,就见憨娃儿纵马过来,手中倒提着两颗人头,一见李克用便高声喊道:“奉军使将令,献王行瑜、王行约兄弟人头于大王!”
李克用瞬间勒住马,放声大笑,看也没看身边脸色漆黑的李罕之一眼。
第208章再定关中(十一)
战后清点,整个梨园一役,河东军破城、追击共斩首一万余级,俘敌近三万,被天子定义为叛逆的邠宁节度使王行瑜及其兄弟王行约、其子王知进被阵斩当场。
李茂贞得知王行瑜被杀的消息之后,迅速出兵,准备趁河东军还在梨园寨之际抢占邠州,遂令假子李继徽率一万兵马去救龙泉,自统大军三万屯驻咸阳,欲断了李克用归路。
张承业得知之后,前去面见李克用,问他打算如何处置。
李克用道:“李茂贞反复无常,贼心不死,我欲分军,由存曜领兵平定邠宁,我自领大军,直取凤翔。只是有一点难办,李茂贞已上表归顺朝廷,因此还须天子作主为妥。”张承业听后放下心来,表示同意。于是李克用修疏宫阙,请天子下敕,勒令李茂贞归镇,若其不从,则将大军顺便取了凤翔。
昭宗闻奏,立刻颁下敕书,李茂贞犹豫两日,终是不敢造次,只得归镇。李克用遂一面屯驻梨园寨作短暂休整,一面仍派李曜、李嗣昭、李嗣源领兵争夺。他原是要留李曜三人休整,又担心他三人觉得头功拿了大半,剩下邠州贼巢却分功于别人,会有所不服,这才仍命他三人出征。
好在李曜梨园寨这一仗打得战果惊人。他以一万六千兵马,破坚城、杀敌酋,阵斩一万余,俘敌三万,王行瑜的五万邠宁大军旦夕之间灰飞烟灭,何等声威?想想当初王行瑜的嚣张跋扈,那可是几乎与李茂贞平起平坐的大藩镇,结果却被一朝荡平。以至于关中诸镇如今听到“李存曜”三字都觉得有些背脊发寒。
有这么一场大胜垫底,李茂贞又被迫退回了凤翔,邠州守军得知仍是李曜领兵杀来,满城失声,自知抵挡不了他那号称“昆仑难挡”的开山军,果断献城投降,邠宁遂告平定。
李曜进入邠州城后,只是入主节府偏院,而封仓库、抚居民倒是自己便做了决定。同时飞报李克用,请他前来接收邠宁节度使府。
李克用闻李曜接受邠州投降却不住进王行瑜的节府,反而来请自己过去,心中自然颇为满意,当下欣然前往。李克用既至,一番庆功宴自然无须赘言。
当夜宴罢,李克用毫无顾忌住进节府后院,如主人无二。谁料没过多久,张承业却找到李克用,诚恳地道:“关内系天子近居,王行瑜恃功逼君,天子故而令大王讨而诛之。大王如果取而代之,必至中外哗然,说大王复如王行瑜所为,于大王不利。大王如今乃我大唐擎天玉柱,忠心可昭日月,前番旧误早解,今日恩宠无两……为大王计,不如将邠宁交还天家。”
要说这乱世争雄,每一寸土地都不知要用多少钱粮和士卒性命换来,李克用如何舍得!闻言便有些犹豫不决,遂请张承业去休息,又招盖寓来问。
盖寓说道:“河东数万将士浴血奋战,方得邠宁片土,大王可欲令将士寒心?”
李克用一惊,沉吟道:“容我深思。”
盖寓退,张承业复入,道:“盖公必是劝大王占据邠宁,河东众将士恐怕多半也必是此意,独老奴再劝大王还镇归阙!”
李克用叹道:“我既为大唐宗室,自然盼着天家皇图永安,可我又是一方藩帅,不能寒了众将士之心。监军,我心中为难,你可知晓?”
张承业恳切道:“诚如大王所言,大王今日所面之局,看似确难两全,然则大王须思:大唐虽显破败,然而民心未失,灵魂尚存。大王欲扫荡群雄,建功立业,若得朝廷庇佑支持,则每每师出有名,无人可以苛责;反之,若无天子诏令而自为,则如王行瑜一般名声扫地,他日必失民心,则引天下群雄共讨之。一进一退之间,还请大王深思!”
李克用果然动容,问道:“诚如监军所言,我若还镇,便能得朝廷信任、庇护?”
“以老奴猜度,大王此番功业巨大,天子或不惜亲王爵位,大王即是我大唐建朝以来,首位列土封疆的异姓一品王。”[无风注:唐朝封爵九等,只说王爵,有二等三样:一曰王,食邑万户,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户,从一品。皇兄弟、皇子,皆封国为亲王;皇太子子,为郡王;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诸子为郡公,以恩进者封郡王;袭郡王、嗣王者,封国公。]
李克用闻言,果然心头一震,说道:“汉高祖有白马之盟,说‘异姓不得封王’。纵观我大唐,汾阳郡王郭子仪、西平郡王李晟等先辈,居功至伟,也不过虚领郡王爵禄而已,并无封地。我的国姓也是朝廷所赐,本一异姓番邦胡儿,安敢贪得正一品亲王极爵?且容我深思。”
张承业正要告退,忽然想起一事,道:“大王,若大王怕麾下有功之将寒心,不弱先问李正阳。”李克用心中一动,正要说话,张承业已然退出门外。
李克用遂吩咐左右:“此事难决,速召李开山前来见我。”
谁知牙兵刚走,李罕之却又来见,这人倒是直白,直接求镇邠宁,他说:“仆自归大王,已有数年,今已年老体衰,唯求一镇颐养天年!”
李克用正被这事闹得心烦,闻言便道:“关内天子近居,王行瑜恃功逼君,我故而与公讨而诛之。今若占据,必使中外... -->>
这个神奇的时代,似乎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是好吃懒做,对于英雄们——也可能是枭雄们——来说简直是个通病。除了李罕之,朱温、王建、钱鏐……莫不如此。
所以李罕之学文不是为了考进士、中状元,无非是逃避干活而已,那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史载,李罕之少年时曾经习文,不成。他这个不成估计与黄巢的不成有些差距。人家黄巢的不成是没考上进士,李罕之的不成,显然连个贡士也捞不到。
既然习文不成,那就认命当农民吧,或者凭借自己的拳勇去当个私盐贩子,虽然有风险,但收入也不菲。
但干私盐贩子也是需要门路的,估计没人介绍李罕之入伙,又或者是李罕之看不上,反正这货左思右想之下,做了一件惊人之举:当和尚。
他觉得,当和尚串百家门,吃百家饭,又不用锄草灌田,倒也是个不错的职业。
但当和尚也是需要做出牺牲的,最起码是不能娶老婆。那玩意再生猛,也只能当排泄系统用了,活像后世某网游里一件棍形兵器的名字:从来不用。
然而李罕之好吃懒做到了一定的程度,他这会儿管不了那么多,只要不让种田,怎么都行。
这个想法肯定受到了他老头子的坚决反对,出家无家,那就没老婆,没老婆就没孩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这不光要无后,甚至连爹娘都不养了,这还算是人吗?
但李罕之顶住各方面压力,毅然落发为僧了。
当了和尚以后,李罕之才明白,原来和尚也不是好当的。在没有当上方丈、住持这些大和尚以前,挑水、扫地、劈材、烧火、洗衣这些都要做的。
李罕之当和尚的目的就是为了逃避劳动,没想到当了和尚以后还要劳动,李罕之显然不乐意了。这种人一旦不乐意,工作时就不免带着情绪,扫把烧火、扁担劈材,那是少不了的。
大和尚见不是头,免不了说他两句。李罕之哪受过这种鸟气,仗着自己的拳头大,隔山打牛施展了好几次。
此庙显然不是禅宗祖庭少林寺,传说中随便冒出来一个扫地僧就能倒背着手战平天下英雄,降龙十八掌都能微笑硬抗的。
李罕之这种粗手老拳,和尚们哪能受得了?佛祖虽然没空过问,但毕竟有王法在。
这样一来,李罕之在本庙就混不下去了,不但如此,连方圆几十里内的寺庙都不敢收容他。由此可见,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这话,自古就是真理。
名声一臭,事就不好办了。特别是对于本地人,一件事坏了名声,你就是做十件好事也未必能让人对你改观。
李罕之转念一想:既然已经混脸熟了,名声也臭大街了,不如到外地去吧。不是有句话说得好: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么?于是李罕之干脆去做了游方和尚。
竹杖芒鞋,一钵一盂,李罕之过起了漂泊生涯。
不一日来到酸枣县,李罕之在县城内化缘。估计别人看他太强壮了,显然形象不符合和尚身份,怎么看都更像个丐帮弟子。又或者这年头冒充和尚的骗子太多,傻子明显不够用。总而言之一句话,从天明到天黑,李罕之连半个馒头都没化到。
李罕之脾气顿时上来了,一怒之下,将讨饭的家伙摔了,袈裟也被扯成碎片,恨恨想:既然佛祖不容我,我就大开杀戒,挥刀成魔了。
发誓要重新做人的李罕之,就去投奔了王仙芝。
造反确实挺对李罕之的路子,数年之间,李罕之成了乱军中的魁首。到被高骈收降时,已经成了义军中和秦彦、毕师铎齐名的票帅之一。
879年,淮南节度使高骈派大将张璘南下,击败黄巢,李罕之与毕师铎等将领投降高骈,被任命为光州刺史。一年多后,光州受到蔡州节度使秦宗权的攻击,李罕之不得不再次依附河阳节度使诸葛爽,改任怀州刺史。诸葛爽当时奉诏攻击秦宗权,便上表任命李罕之为副招讨,但不能取胜。中和四年(884),诸葛爽命李罕之为河南尹和东都留守。此时,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正与宣武节度使朱全忠翻脸,于是与李罕之相结。885年,秦宗权部将孙儒攻击洛阳,李罕之迎战,对垒数月,力不能敌,退保渑池,孙去后,李罕之复回洛阳。
886年冬,诸葛爽病死,子诸葛仲方年幼,大将刘经掌权,镇守洛阳,李罕之与大将张全义奉诸葛仲方攻击刘经,不胜,退保怀州,秦宗权的大将孙儒趁机又攻陷了河阳。李罕之向作为盟友的李克用求助,得到沙陀军帮助后收复河阳,李克用上表奏请天子任命李罕之为河阳节度使,同平章事,张全义为河南尹,东都留守。李罕之既得河阳,不可一世,经常向据守洛阳的张全义勒索。888年春天,张全义出动洛阳全部民军突袭河阳,将毫无防备的李罕之打得大败而逃,李罕之没奈何,只好只身奔太原。李克用一贯仗义,于是李罕之就被任命为泽州刺史,仍遥领河阳节度使,并派大将李存孝助其一臂之力,不过那一次其实只是作秀给李罕之看,张全义敌不过李克用的沙陀兵,于是求助于朱全忠,李存孝闻讯直接掉头走了,显然没有为他人火中取粟的自觉,李罕之只好走保泽州。
李罕之这种人,指望他能把内政搞好,那显然是做梦。因此泽州经常粮草不足,生性残暴的李罕之就纵兵为祸,以活人为食,每天派兵抄怀孟、晋、绛诸州,杀人无数,数百里内郡无长吏,里无居民。河内百姓,纷纷相结屯寨,反抗暴-政,但都被李罕之派兵消灭。蒲、绛二州之间有座摩云山,有数万百姓立栅于上以避乱兵骚扰,远近流寇皆不能犯,却被李罕之以精兵百人攻克,时人称李罕之为“李摩云”。河中毕竟不是李克用的地盘,李克用也就没管,而王重荣、王重盈兄弟当政河中之时,都是靠着李克用的兵威才霸占住盐池的,自然不好为了李罕之这点事去找李克用,于是……就没有于是了。
李罕之毕竟是当过节度使的,从官位上来说,甚至还是使相,自然对李曜这种新近崛起的小年轻看不上,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眼光,不看能力看资历。但他忘了一点:李曜的履历虽然没有他的履历时间长,但若说战绩,那可真比他漂亮多了。
这时李克用看看天色,脸上闪过一丝阴霾,独眼瞥过李罕之,一声不吭地轻夹马腹,进了废墟一般的城门。李承嗣与史建瑭对视一眼,分左右让开道路,随李克用等人一道进城。
李克用还未行到王行瑜设立的白虎节堂,忽听前方一阵欢呼,不禁心中一动,刚要动问,就见憨娃儿纵马过来,手中倒提着两颗人头,一见李克用便高声喊道:“奉军使将令,献王行瑜、王行约兄弟人头于大王!”
李克用瞬间勒住马,放声大笑,看也没看身边脸色漆黑的李罕之一眼。
第208章再定关中(十一)
战后清点,整个梨园一役,河东军破城、追击共斩首一万余级,俘敌近三万,被天子定义为叛逆的邠宁节度使王行瑜及其兄弟王行约、其子王知进被阵斩当场。
李茂贞得知王行瑜被杀的消息之后,迅速出兵,准备趁河东军还在梨园寨之际抢占邠州,遂令假子李继徽率一万兵马去救龙泉,自统大军三万屯驻咸阳,欲断了李克用归路。
张承业得知之后,前去面见李克用,问他打算如何处置。
李克用道:“李茂贞反复无常,贼心不死,我欲分军,由存曜领兵平定邠宁,我自领大军,直取凤翔。只是有一点难办,李茂贞已上表归顺朝廷,因此还须天子作主为妥。”张承业听后放下心来,表示同意。于是李克用修疏宫阙,请天子下敕,勒令李茂贞归镇,若其不从,则将大军顺便取了凤翔。
昭宗闻奏,立刻颁下敕书,李茂贞犹豫两日,终是不敢造次,只得归镇。李克用遂一面屯驻梨园寨作短暂休整,一面仍派李曜、李嗣昭、李嗣源领兵争夺。他原是要留李曜三人休整,又担心他三人觉得头功拿了大半,剩下邠州贼巢却分功于别人,会有所不服,这才仍命他三人出征。
好在李曜梨园寨这一仗打得战果惊人。他以一万六千兵马,破坚城、杀敌酋,阵斩一万余,俘敌三万,王行瑜的五万邠宁大军旦夕之间灰飞烟灭,何等声威?想想当初王行瑜的嚣张跋扈,那可是几乎与李茂贞平起平坐的大藩镇,结果却被一朝荡平。以至于关中诸镇如今听到“李存曜”三字都觉得有些背脊发寒。
有这么一场大胜垫底,李茂贞又被迫退回了凤翔,邠州守军得知仍是李曜领兵杀来,满城失声,自知抵挡不了他那号称“昆仑难挡”的开山军,果断献城投降,邠宁遂告平定。
李曜进入邠州城后,只是入主节府偏院,而封仓库、抚居民倒是自己便做了决定。同时飞报李克用,请他前来接收邠宁节度使府。
李克用闻李曜接受邠州投降却不住进王行瑜的节府,反而来请自己过去,心中自然颇为满意,当下欣然前往。李克用既至,一番庆功宴自然无须赘言。
当夜宴罢,李克用毫无顾忌住进节府后院,如主人无二。谁料没过多久,张承业却找到李克用,诚恳地道:“关内系天子近居,王行瑜恃功逼君,天子故而令大王讨而诛之。大王如果取而代之,必至中外哗然,说大王复如王行瑜所为,于大王不利。大王如今乃我大唐擎天玉柱,忠心可昭日月,前番旧误早解,今日恩宠无两……为大王计,不如将邠宁交还天家。”
要说这乱世争雄,每一寸土地都不知要用多少钱粮和士卒性命换来,李克用如何舍得!闻言便有些犹豫不决,遂请张承业去休息,又招盖寓来问。
盖寓说道:“河东数万将士浴血奋战,方得邠宁片土,大王可欲令将士寒心?”
李克用一惊,沉吟道:“容我深思。”
盖寓退,张承业复入,道:“盖公必是劝大王占据邠宁,河东众将士恐怕多半也必是此意,独老奴再劝大王还镇归阙!”
李克用叹道:“我既为大唐宗室,自然盼着天家皇图永安,可我又是一方藩帅,不能寒了众将士之心。监军,我心中为难,你可知晓?”
张承业恳切道:“诚如大王所言,大王今日所面之局,看似确难两全,然则大王须思:大唐虽显破败,然而民心未失,灵魂尚存。大王欲扫荡群雄,建功立业,若得朝廷庇佑支持,则每每师出有名,无人可以苛责;反之,若无天子诏令而自为,则如王行瑜一般名声扫地,他日必失民心,则引天下群雄共讨之。一进一退之间,还请大王深思!”
李克用果然动容,问道:“诚如监军所言,我若还镇,便能得朝廷信任、庇护?”
“以老奴猜度,大王此番功业巨大,天子或不惜亲王爵位,大王即是我大唐建朝以来,首位列土封疆的异姓一品王。”[无风注:唐朝封爵九等,只说王爵,有二等三样:一曰王,食邑万户,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户,从一品。皇兄弟、皇子,皆封国为亲王;皇太子子,为郡王;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诸子为郡公,以恩进者封郡王;袭郡王、嗣王者,封国公。]
李克用闻言,果然心头一震,说道:“汉高祖有白马之盟,说‘异姓不得封王’。纵观我大唐,汾阳郡王郭子仪、西平郡王李晟等先辈,居功至伟,也不过虚领郡王爵禄而已,并无封地。我的国姓也是朝廷所赐,本一异姓番邦胡儿,安敢贪得正一品亲王极爵?且容我深思。”
张承业正要告退,忽然想起一事,道:“大王,若大王怕麾下有功之将寒心,不弱先问李正阳。”李克用心中一动,正要说话,张承业已然退出门外。
李克用遂吩咐左右:“此事难决,速召李开山前来见我。”
谁知牙兵刚走,李罕之却又来见,这人倒是直白,直接求镇邠宁,他说:“仆自归大王,已有数年,今已年老体衰,唯求一镇颐养天年!”
李克用正被这事闹得心烦,闻言便道:“关内天子近居,王行瑜恃功逼君,我故而与公讨而诛之。今若占据,必使中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