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军火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组成二万多人的北上作战群,狠狠扎在姚南南部。
北上作战群唯一的任务,就是在日本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前,疯狂抢筑工事,形成一个环形防御圈,内中就是整整九个炮兵营。
无论是第十四师团,还是伺机而动的第八、第十两个师团,却是一时都没有反应过来。
原本第十四师团一直严阵以待,就等邓宝珊军团北上作战群发动攻势,偏偏几天过去了,始终没有动静。等待一线防御的第十四师团反应过来,就已经只能叫苦不迭地看着对方一个纵深防御圈已经形成。
构筑了防御阵地的北上作战群,拉开炮衣后,对着第十四师团就是一阵猛烈的炮轰。双方的炮战随之打响,显然北方军除了打炮战之外,没有任何发起进攻的意图。
而邓宝珊本人,则亲自掌握两个混成旅和一个装甲旅,进驻卡鲁,牢牢护住了后勤补给,也警惕辽源之敌的突袭行动。
拥有足够的装甲机动作战力量,这就是北方军最大的优势。
姚南至开鲁五六百里路,夏尔b1坦克只要加满油甚至可以一次性从开鲁跑到姚南,所需时间不会超过十二小时。这在大部分已完成新式坦克换装的邓宝珊军团来说,完全不是很难的事情。
中部军团作为北方军总预备队,新式装备换装必然是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除非是前线迫切需要,否则肯定是优先换装的。
像去年的p-12战斗机,就是在前线已经开打的高桂滋军团优先换装了。但是这回的夏尔b1坦克,因为运输也需要时间,反而是邓宝珊军团首先完成了三个装甲旅的换装。
这完全是取巧罢了。
进入民国十九年以后,也就是西历三十年代以后,日本的炼钢业开始大跨步发展,迈入了年产三百万吨钢材的行列,但是却依然始终没有超过美国人的十分之一。
中国的炼钢业更是惨淡经营,关内的年炼钢能力只不过四万吨左右,要不是北方工业公司在全国疯狂收购钢材,刺激了钢铁需求,说不定年产钢材还要更低。
反倒是当年张雨亭手上的东北还有几万吨炼钢产能,不过现在都被日本人占去了。北方军政府的北方工业公司才是真正的产钢大户,东北和关内加起来还没有一家公司产钢量来得多。
无论如何,北方工业公司的年产钢材也不会超过日本人的二十分之一。
但是日本人年产三百万吨钢材,首先要满足数十万吨的舰船生产,然后才能轮到火炮、飞机、坦克等等,再加上生产过程中的废品和必要的耗损,平均年产坦克四百多辆也就不足为奇了。
兰州机器局生产的军火也有废品和相当的耗损,可是陈安的军火车间没有废品的概念,以及固定的大约百分之十的莫名消失,其他都是成品了。
这就是最无耻的作弊了。
同样的一万吨钢材,日本人真正用在成品的坦克身上的只有五千吨,折算下来也不过三百多辆**式甲型坦克而已。
而陈安军火车间运进去一万吨钢材,却有百分之九十被利用掉了,也可以生产三百多辆夏尔b1坦克,但是夏尔b1坦克重达25吨,远不是**式甲型坦克12.7吨可以比拟的。如果生产日本人的**式甲型坦克,那就可以省六百多辆了。
不需要生产军舰的北方工业公司,足够将绝大部分的钢材产量,投入到陆军和空军装备的改进过程中,再加上差不多国内产量类似的对外采购优质钢材,事实上形成了远超过日本军事工业对陆军的支持力度。
已经升级为第九权限的阶州大本营军火车间,每日生产系数达到超过三百二十吨军火,为了运送足够的原材料以及将成品军火运出去,陈家庄甚至专门开了一条六车道的宽阔水泥路,专门用于汽车运输。
阶州大本营军火车间每天就可以提供一个中队十二辆夏尔b1坦克,一个月就可以满足一个装甲旅的坦克需求,远远超过日本年均四百辆坦克的产能,这也是浪费严重的日本军工体系难以弥补的最大差距。
在飞机生产方面,因为可以使用大量的木头、皮料代替,所以日本方面的年产能还是比较大的,按照现在的水平每年可以提供一千五百多架。
但是阶州大本营军火车间的产能就更可观了,纯粹以重量为生产计数标准的产能,疯狂生产的话,一天就可以提供超过十个飞行中队二百四十架p-12战斗机。
如果不是阶州训练大营每年至多只能培养出一千名飞行员,估计北方军政府上空早已经是飞机满天飞了。当然,军政府储备的汽油也是远远不够的,中国至始至终是一个贫油国,绝大部分汽油都要靠进口。
这些都是大规模战争的底蕴所在。
在姚南地区,眼见只能被动挨打的第十四师团心有不甘,鼓起勇气发起了一次强有力的反击作战。
三十多辆**式甲型坦克分成三个三角形梯度,在后方一个步兵大队,以及联队直属炮兵中队的支援下,悍然冲出姚南南部,向邓宝珊军团发起快速反击作战,力图冲进北方军防御圈内摧毁规模庞大的北方军炮兵部队。
坦克反击战刚一打响,双方的战斗机部队就已经纠缠在一起,再次进行漫天飞舞的空中格斗。北方军的p-12战斗机群凭借着庞大的数量,已经逐渐开始取得制空权。
邓宝珊军团北部作战群指挥官,当机立断,也派出阵地最前沿的一个坦克营进行反冲击,防止日军的坦克部队一举突入防御圈。
作战结果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夏尔b1坦克最厚装甲25毫米的优势,终于彻底发挥出来。日本人**式甲型坦克虽然使用锻压镍铬合金装甲,防弹性能略高于渗碳钢装甲,但是只有17毫米。
差别过于悬殊的结果,就是第十四师团的坦克部队还在冲击的半路上,就被北方军的反击坦克一一击毁,北方军只损失不到一半的数量。
但是马上就轮到北方军的夏尔b1坦克悲剧了。跟进的日军步兵部队,立即组织了大批的敢死队员,毫不顾惜伤亡,利用人命绕开正面冲锋,居然使用集群手榴弹将剩下的夏尔b1坦克摧毁了大半。
最后几辆夏尔b1坦克,只是在后来紧急增援的另外一个坦克营的支援下,才侥幸逃得生天。
地面攻击和反击时间不长,几乎是一逝而过,但是双方都是伤亡巨大,尤其是日军的步兵大队,差点被后来增援的北方军坦克连给打残了。
北方军证实了自己的坦克远胜于日军,日本人证实了使用人弹战术完全可以克制坦克突击,双方顿时都大松一口气。
根本就是迥然不同的判断。
北方军更是坚定了发展装甲力量的决心,同样的兵力可以成倍的增加战斗力罢了。日军则再次忽视了装甲力量的研制,更痴迷于乃木希典发明的人弹战术。
第十四师团坦克力量被歼灭之后,无论是对据守姚南的日军还是伪军士气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这种情势下,第八、第十两个师团被迫放弃了伺机而动的战略,紧急增援姚南。姚南战役最终演变成了双方的消耗战。
第一一二章两线压力
深秋的初晨,雾水依然十分浓厚,尤其是在湖泊旁的伊尔库茨克。
城池西侧数十公里远,就是远东共和国据壕死守的三道纵深防线了,只是最前沿的一道战壕被战火久经摧残,早就残破不堪,最多只能算是一道有众多火力点的警戒线罢了。
白俄军保尔士官看着观察哨外面浓重的晨雾,视线很差,只好不满地嘀咕了一阵子,随手拿起一瓶伏特加,狠狠地呛了一口。
浓烈的伏特加,顿时让保尔士官郁闷的心情一下子舒畅起来。
伊尔库茨克防线已经好几年没有开战了,不少潮湿的堑壕内都发出了霉烂的气息。但是令保尔非常不满地是,短暂的和平却没有给远东共和国带来富裕的生活,看着背包里坚硬如石块的黑面包,他不由咒骂了一通仿佛如吸血鬼的北方军政府。
远东共和国人口已经超过一千五百万,还得到了仇恨苏俄的西方列强大力支持,但是却依然没能集聚起足够的财富,因为大部分的国家财力都用在购买北方军政府半强制输送的那些军火弹药上了。
北方军政府成为了白俄百姓心中仇恨的第二对象,仅次于不把人命当回事的苏俄了。
把手中的酒瓶放在观察哨的窗口,保尔吁了一口气,准备叫醒手下换班了,“伊万,该死的,起来换班了。”
躺在低矮的弹药箱上打呼噜的伊万翻了个身子,居然没有在狭窄的木箱子摔下去,显然是丝毫不理会。
保尔也不客气,一脚就踹了过去。
哎呦一声,被踢中背部的伊万,疼痛地一跃而起,马上就看到了怒目相视的自己保尔士官,只好讪讪而笑不敢争辩。
,组成二万多人的北上作战群,狠狠扎在姚南南部。
北上作战群唯一的任务,就是在日本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前,疯狂抢筑工事,形成一个环形防御圈,内中就是整整九个炮兵营。
无论是第十四师团,还是伺机而动的第八、第十两个师团,却是一时都没有反应过来。
原本第十四师团一直严阵以待,就等邓宝珊军团北上作战群发动攻势,偏偏几天过去了,始终没有动静。等待一线防御的第十四师团反应过来,就已经只能叫苦不迭地看着对方一个纵深防御圈已经形成。
构筑了防御阵地的北上作战群,拉开炮衣后,对着第十四师团就是一阵猛烈的炮轰。双方的炮战随之打响,显然北方军除了打炮战之外,没有任何发起进攻的意图。
而邓宝珊本人,则亲自掌握两个混成旅和一个装甲旅,进驻卡鲁,牢牢护住了后勤补给,也警惕辽源之敌的突袭行动。
拥有足够的装甲机动作战力量,这就是北方军最大的优势。
姚南至开鲁五六百里路,夏尔b1坦克只要加满油甚至可以一次性从开鲁跑到姚南,所需时间不会超过十二小时。这在大部分已完成新式坦克换装的邓宝珊军团来说,完全不是很难的事情。
中部军团作为北方军总预备队,新式装备换装必然是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除非是前线迫切需要,否则肯定是优先换装的。
像去年的p-12战斗机,就是在前线已经开打的高桂滋军团优先换装了。但是这回的夏尔b1坦克,因为运输也需要时间,反而是邓宝珊军团首先完成了三个装甲旅的换装。
这完全是取巧罢了。
进入民国十九年以后,也就是西历三十年代以后,日本的炼钢业开始大跨步发展,迈入了年产三百万吨钢材的行列,但是却依然始终没有超过美国人的十分之一。
中国的炼钢业更是惨淡经营,关内的年炼钢能力只不过四万吨左右,要不是北方工业公司在全国疯狂收购钢材,刺激了钢铁需求,说不定年产钢材还要更低。
反倒是当年张雨亭手上的东北还有几万吨炼钢产能,不过现在都被日本人占去了。北方军政府的北方工业公司才是真正的产钢大户,东北和关内加起来还没有一家公司产钢量来得多。
无论如何,北方工业公司的年产钢材也不会超过日本人的二十分之一。
但是日本人年产三百万吨钢材,首先要满足数十万吨的舰船生产,然后才能轮到火炮、飞机、坦克等等,再加上生产过程中的废品和必要的耗损,平均年产坦克四百多辆也就不足为奇了。
兰州机器局生产的军火也有废品和相当的耗损,可是陈安的军火车间没有废品的概念,以及固定的大约百分之十的莫名消失,其他都是成品了。
这就是最无耻的作弊了。
同样的一万吨钢材,日本人真正用在成品的坦克身上的只有五千吨,折算下来也不过三百多辆**式甲型坦克而已。
而陈安军火车间运进去一万吨钢材,却有百分之九十被利用掉了,也可以生产三百多辆夏尔b1坦克,但是夏尔b1坦克重达25吨,远不是**式甲型坦克12.7吨可以比拟的。如果生产日本人的**式甲型坦克,那就可以省六百多辆了。
不需要生产军舰的北方工业公司,足够将绝大部分的钢材产量,投入到陆军和空军装备的改进过程中,再加上差不多国内产量类似的对外采购优质钢材,事实上形成了远超过日本军事工业对陆军的支持力度。
已经升级为第九权限的阶州大本营军火车间,每日生产系数达到超过三百二十吨军火,为了运送足够的原材料以及将成品军火运出去,陈家庄甚至专门开了一条六车道的宽阔水泥路,专门用于汽车运输。
阶州大本营军火车间每天就可以提供一个中队十二辆夏尔b1坦克,一个月就可以满足一个装甲旅的坦克需求,远远超过日本年均四百辆坦克的产能,这也是浪费严重的日本军工体系难以弥补的最大差距。
在飞机生产方面,因为可以使用大量的木头、皮料代替,所以日本方面的年产能还是比较大的,按照现在的水平每年可以提供一千五百多架。
但是阶州大本营军火车间的产能就更可观了,纯粹以重量为生产计数标准的产能,疯狂生产的话,一天就可以提供超过十个飞行中队二百四十架p-12战斗机。
如果不是阶州训练大营每年至多只能培养出一千名飞行员,估计北方军政府上空早已经是飞机满天飞了。当然,军政府储备的汽油也是远远不够的,中国至始至终是一个贫油国,绝大部分汽油都要靠进口。
这些都是大规模战争的底蕴所在。
在姚南地区,眼见只能被动挨打的第十四师团心有不甘,鼓起勇气发起了一次强有力的反击作战。
三十多辆**式甲型坦克分成三个三角形梯度,在后方一个步兵大队,以及联队直属炮兵中队的支援下,悍然冲出姚南南部,向邓宝珊军团发起快速反击作战,力图冲进北方军防御圈内摧毁规模庞大的北方军炮兵部队。
坦克反击战刚一打响,双方的战斗机部队就已经纠缠在一起,再次进行漫天飞舞的空中格斗。北方军的p-12战斗机群凭借着庞大的数量,已经逐渐开始取得制空权。
邓宝珊军团北部作战群指挥官,当机立断,也派出阵地最前沿的一个坦克营进行反冲击,防止日军的坦克部队一举突入防御圈。
作战结果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夏尔b1坦克最厚装甲25毫米的优势,终于彻底发挥出来。日本人**式甲型坦克虽然使用锻压镍铬合金装甲,防弹性能略高于渗碳钢装甲,但是只有17毫米。
差别过于悬殊的结果,就是第十四师团的坦克部队还在冲击的半路上,就被北方军的反击坦克一一击毁,北方军只损失不到一半的数量。
但是马上就轮到北方军的夏尔b1坦克悲剧了。跟进的日军步兵部队,立即组织了大批的敢死队员,毫不顾惜伤亡,利用人命绕开正面冲锋,居然使用集群手榴弹将剩下的夏尔b1坦克摧毁了大半。
最后几辆夏尔b1坦克,只是在后来紧急增援的另外一个坦克营的支援下,才侥幸逃得生天。
地面攻击和反击时间不长,几乎是一逝而过,但是双方都是伤亡巨大,尤其是日军的步兵大队,差点被后来增援的北方军坦克连给打残了。
北方军证实了自己的坦克远胜于日军,日本人证实了使用人弹战术完全可以克制坦克突击,双方顿时都大松一口气。
根本就是迥然不同的判断。
北方军更是坚定了发展装甲力量的决心,同样的兵力可以成倍的增加战斗力罢了。日军则再次忽视了装甲力量的研制,更痴迷于乃木希典发明的人弹战术。
第十四师团坦克力量被歼灭之后,无论是对据守姚南的日军还是伪军士气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这种情势下,第八、第十两个师团被迫放弃了伺机而动的战略,紧急增援姚南。姚南战役最终演变成了双方的消耗战。
第一一二章两线压力
深秋的初晨,雾水依然十分浓厚,尤其是在湖泊旁的伊尔库茨克。
城池西侧数十公里远,就是远东共和国据壕死守的三道纵深防线了,只是最前沿的一道战壕被战火久经摧残,早就残破不堪,最多只能算是一道有众多火力点的警戒线罢了。
白俄军保尔士官看着观察哨外面浓重的晨雾,视线很差,只好不满地嘀咕了一阵子,随手拿起一瓶伏特加,狠狠地呛了一口。
浓烈的伏特加,顿时让保尔士官郁闷的心情一下子舒畅起来。
伊尔库茨克防线已经好几年没有开战了,不少潮湿的堑壕内都发出了霉烂的气息。但是令保尔非常不满地是,短暂的和平却没有给远东共和国带来富裕的生活,看着背包里坚硬如石块的黑面包,他不由咒骂了一通仿佛如吸血鬼的北方军政府。
远东共和国人口已经超过一千五百万,还得到了仇恨苏俄的西方列强大力支持,但是却依然没能集聚起足够的财富,因为大部分的国家财力都用在购买北方军政府半强制输送的那些军火弹药上了。
北方军政府成为了白俄百姓心中仇恨的第二对象,仅次于不把人命当回事的苏俄了。
把手中的酒瓶放在观察哨的窗口,保尔吁了一口气,准备叫醒手下换班了,“伊万,该死的,起来换班了。”
躺在低矮的弹药箱上打呼噜的伊万翻了个身子,居然没有在狭窄的木箱子摔下去,显然是丝毫不理会。
保尔也不客气,一脚就踹了过去。
哎呦一声,被踢中背部的伊万,疼痛地一跃而起,马上就看到了怒目相视的自己保尔士官,只好讪讪而笑不敢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