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大内天魔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满意足。至于别的,她根本不在意。
于飞却另有心思。他担心身份暴露,朝中有人不愿他回京。到时施展些手段,却是怕伤及无辜。他不愿因为自己,给种家带来灾难。皇权或许对付不了自己,但对付种家,手拿把攥。
——————————————————————————
冰冷的细雨,如一团朦胧烟雾,笼罩着延州。延州城内,大街小巷,挤满了人群。喧嚣的热情,驱散了寒气。即便是冒雨,延州百姓也走出家门,欢庆银、夏收复。
银、夏收复的消息,已经露布飞捷,快马报送京师。一霎时,延州震动,陕西路震动。不用几日,必将天下震动。大宋立国以来,在对外战争中,从未取过如此战绩。
延州扬眉吐气,人人仰着笑脸。走道儿碰见,打声儿招呼,都比往日里大声。延州历尽磨难,吃够了西夏的苦。如今一场大胜,就如沥沥春雨,洗去曾经耻辱,播种下希望的种子。
西门水泄不通,挤得人更多。今日,延州一大帮官员,要冒雨赶赴银州,夏州。打眼望去,满目青绿官袍。曾经矜贵的文官,全都撂下了骄傲。丝毫不在意,官衣淋湿的狼狈。
银、夏二州新复,人心惶惶。虽然攻占了下来,但如何治理,却是官府之事。登记人口户籍、清查田亩账册,一应繁杂巨细,皆需选派大量官员。等着朝廷派遣,却是缓不应急。
庞籍抽调延州官员,急急赶赴银夏。他是鄜延路安抚使,有便宜行事权限。亲口许诺,凡入银夏者,官升一等。这对底层官员,可谓是天大的好事儿。官升一等,那就是减少三年磨勘。
在大宋,文官分为选人和京朝官。选人是文官最低阶层,分为四等七阶。官员升迁入京师,有资格上朝议政,称为升朝官。余者,如秘书郎等,八品以下官员,称做京官。
底层的选人,须经三任九考,层层磨勘。每任期限三年,每年一考,这个过程叫做循资。考不过?再三年磨勘。从选人晋升到京官,就是一道鸿沟,大多官员,穷其一生,也越不过去。
是以,延州底层官员,人人争抢。一个个的,早盘算的清楚。他们这帮人,不过临时应急。等朝廷派下人来,他们自能返回。少则一两月、多则三五月,平白官升一等,何乐不为?
种世衡大军,以银夏为依托,向着四处出击。银、夏二州下辖八县,俱已收复。但横山深处,更多羌人部族。亲宋者有,亲近西夏者亦有。想要一一扫平,却是难之又难。
如何处置羌人?种世衡无权决定。原本这事儿很好处置,与大宋亲近者,自然分毫不犯。与大宋为敌者,斩尽杀绝。
但如今不一样,银、夏收复,横山乃大宋国土。横山羌人,自也是大宋子民。再行铁血手段,怕是不太合适。何况,横山羌人众多,笼统估计,也有三四十万人口。
真要激起变乱,种世衡难辞其咎。但是,一大部分羌人,都曾依附过西夏。劫掠大宋的事儿,可是没少干过。若是放任不究,又如何对得起大宋边民?
种世衡烦恼两日,不得章法。听了种诂之言,一甩手,把难题推给了庞籍。种世衡坐镇夏州,一时骑兵四出。一面追缴西夏逃兵,一面向横山羌民,展示大宋军威。
银夏之战,种诂被推为首功,可谓实至名归。种诂坚辞不受,另有一番说法。他说道,破开银州城门,十五名细作,无一生还。其勇,无人可敌;其功,当垂青史。
闻听此言,满帐军将,尽皆默然。
种世衡下令,以全军最高规格,安葬战死军兵。夏州城外,立起一座石碑。石碑上,庞籍亲笔手书,“英烈冢”三字。细雨飘洒,全军肃立。长枪顿地,右拳击胸。
此时此刻,庞籍正立在窗前,眺望着夏州方向。老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却是毫无夸张。庞籍、种世衡,皆是久在军伍,身上少了士大夫习气,多了与子同袍的情义。
大宋军制,乃是文官领兵。一班读书人,举不起枪、拉不开弓。每临战事,却要号令草莽军汉,凭的什么?哪个能服?是以,文官领兵,大多以杀立威,几个爱兵如子?
庞籍摇摇头,收回思绪。一转头,看见桌上诏书,顿时觉得,刚刚好转的头疼,又针刺般的疼起来。
朝廷的诏书,昨日送到延州。随着诏书,一起来的还有两人。一个是颁旨的内侍,另一个,却是西夏的特使。
此时,无论是西夏,还是大宋朝堂,都打不动了,只想早日结束战争。大宋虽略占优势,但是钱粮消耗巨大。钱庄的借贷,已经抵押了数年赋税。再打下去,朝堂撑不住了。
西夏也一样,四十万大军攻宋,人吃马嚼,消耗更大。本就是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想着攻入大宋,缓解国内形势。但如今,战事深陷,国内物资匮乏、物价飞涨。
所以,元昊遣使入东京,请求与大宋和谈,可谓一拍即合。讨价还价多半个月,双方相互妥协,终有了些眉目。
西夏向宋称臣,承认绥州归属大宋。大宋重开榷场,同意贸易往来;每年,赐给西夏银、绢、茶叶若干。
朝廷授命庞籍,与西夏特使一起,勘察地理,划定具体归属。但如今,情势已然大变。谁也不曾料到,短短几天时间,银夏二州已经易手。纳入了大宋版图,还能还回去么?
如今,大宋和西夏,又得重新谈判,继续扯皮。
满意足。至于别的,她根本不在意。
于飞却另有心思。他担心身份暴露,朝中有人不愿他回京。到时施展些手段,却是怕伤及无辜。他不愿因为自己,给种家带来灾难。皇权或许对付不了自己,但对付种家,手拿把攥。
——————————————————————————
冰冷的细雨,如一团朦胧烟雾,笼罩着延州。延州城内,大街小巷,挤满了人群。喧嚣的热情,驱散了寒气。即便是冒雨,延州百姓也走出家门,欢庆银、夏收复。
银、夏收复的消息,已经露布飞捷,快马报送京师。一霎时,延州震动,陕西路震动。不用几日,必将天下震动。大宋立国以来,在对外战争中,从未取过如此战绩。
延州扬眉吐气,人人仰着笑脸。走道儿碰见,打声儿招呼,都比往日里大声。延州历尽磨难,吃够了西夏的苦。如今一场大胜,就如沥沥春雨,洗去曾经耻辱,播种下希望的种子。
西门水泄不通,挤得人更多。今日,延州一大帮官员,要冒雨赶赴银州,夏州。打眼望去,满目青绿官袍。曾经矜贵的文官,全都撂下了骄傲。丝毫不在意,官衣淋湿的狼狈。
银、夏二州新复,人心惶惶。虽然攻占了下来,但如何治理,却是官府之事。登记人口户籍、清查田亩账册,一应繁杂巨细,皆需选派大量官员。等着朝廷派遣,却是缓不应急。
庞籍抽调延州官员,急急赶赴银夏。他是鄜延路安抚使,有便宜行事权限。亲口许诺,凡入银夏者,官升一等。这对底层官员,可谓是天大的好事儿。官升一等,那就是减少三年磨勘。
在大宋,文官分为选人和京朝官。选人是文官最低阶层,分为四等七阶。官员升迁入京师,有资格上朝议政,称为升朝官。余者,如秘书郎等,八品以下官员,称做京官。
底层的选人,须经三任九考,层层磨勘。每任期限三年,每年一考,这个过程叫做循资。考不过?再三年磨勘。从选人晋升到京官,就是一道鸿沟,大多官员,穷其一生,也越不过去。
是以,延州底层官员,人人争抢。一个个的,早盘算的清楚。他们这帮人,不过临时应急。等朝廷派下人来,他们自能返回。少则一两月、多则三五月,平白官升一等,何乐不为?
种世衡大军,以银夏为依托,向着四处出击。银、夏二州下辖八县,俱已收复。但横山深处,更多羌人部族。亲宋者有,亲近西夏者亦有。想要一一扫平,却是难之又难。
如何处置羌人?种世衡无权决定。原本这事儿很好处置,与大宋亲近者,自然分毫不犯。与大宋为敌者,斩尽杀绝。
但如今不一样,银、夏收复,横山乃大宋国土。横山羌人,自也是大宋子民。再行铁血手段,怕是不太合适。何况,横山羌人众多,笼统估计,也有三四十万人口。
真要激起变乱,种世衡难辞其咎。但是,一大部分羌人,都曾依附过西夏。劫掠大宋的事儿,可是没少干过。若是放任不究,又如何对得起大宋边民?
种世衡烦恼两日,不得章法。听了种诂之言,一甩手,把难题推给了庞籍。种世衡坐镇夏州,一时骑兵四出。一面追缴西夏逃兵,一面向横山羌民,展示大宋军威。
银夏之战,种诂被推为首功,可谓实至名归。种诂坚辞不受,另有一番说法。他说道,破开银州城门,十五名细作,无一生还。其勇,无人可敌;其功,当垂青史。
闻听此言,满帐军将,尽皆默然。
种世衡下令,以全军最高规格,安葬战死军兵。夏州城外,立起一座石碑。石碑上,庞籍亲笔手书,“英烈冢”三字。细雨飘洒,全军肃立。长枪顿地,右拳击胸。
此时此刻,庞籍正立在窗前,眺望着夏州方向。老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却是毫无夸张。庞籍、种世衡,皆是久在军伍,身上少了士大夫习气,多了与子同袍的情义。
大宋军制,乃是文官领兵。一班读书人,举不起枪、拉不开弓。每临战事,却要号令草莽军汉,凭的什么?哪个能服?是以,文官领兵,大多以杀立威,几个爱兵如子?
庞籍摇摇头,收回思绪。一转头,看见桌上诏书,顿时觉得,刚刚好转的头疼,又针刺般的疼起来。
朝廷的诏书,昨日送到延州。随着诏书,一起来的还有两人。一个是颁旨的内侍,另一个,却是西夏的特使。
此时,无论是西夏,还是大宋朝堂,都打不动了,只想早日结束战争。大宋虽略占优势,但是钱粮消耗巨大。钱庄的借贷,已经抵押了数年赋税。再打下去,朝堂撑不住了。
西夏也一样,四十万大军攻宋,人吃马嚼,消耗更大。本就是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想着攻入大宋,缓解国内形势。但如今,战事深陷,国内物资匮乏、物价飞涨。
所以,元昊遣使入东京,请求与大宋和谈,可谓一拍即合。讨价还价多半个月,双方相互妥协,终有了些眉目。
西夏向宋称臣,承认绥州归属大宋。大宋重开榷场,同意贸易往来;每年,赐给西夏银、绢、茶叶若干。
朝廷授命庞籍,与西夏特使一起,勘察地理,划定具体归属。但如今,情势已然大变。谁也不曾料到,短短几天时间,银夏二州已经易手。纳入了大宋版图,还能还回去么?
如今,大宋和西夏,又得重新谈判,继续扯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