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九州列国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仲忧告诉我,在陈国,每个郡县大都是承袭的宗亲之家与公卿世家的所在之处。
像昶伯的封地在余陵,太仆的封地在银波,在圣安的六卿多留于朝内,方便与国君议事,每相隔三年,便可回封地一次。
而这些封地的郡守,大都是公卿和宗亲的本家之人,或是外亲与其相近的人来担任的,难免“为国”会变为“为家”。
而私田的逐渐出现,便是“为国”变“为家”的重要转变之一。
这公田的一倾,赋税为三百担,而公田一年所产的粮食为五百担到六百担,充公赋税之后,所剩下的粮食便是每个郡每年所得,除了分给当地的百姓做存粮,留给当地郡守的,除了做可养家糊口的余粮,几乎是没有了剩余。
于是,这些郡守便命当地百姓与自家的奴开垦荒地,所得粮食大都比公田的粮食还要多。
因而公田渐渐地荒废了,私田便越来越繁盛,而当地的郡守所存的粮食也越来越多,甚至在他国粮食不足时,用以粮食交换钱财。
仲忧说的这一现象,其实我在重华寺时,也曾见到过,那些开荒的百姓有几次见终首山的山间土地肥沃,险些将私田开到山上去。
好在净慧师父在当地百姓的心中还是有一定威望的,吓唬那些百姓说,不可惊扰山神,否则必有大难。
那些百姓才信了,不再来山上开垦私田。
如若在这样下去的话,各个郡县的存粮便超出陈国的总数,若说世人皆是昶伯这类的忠贞之人也好,怕就是怕,若要有人与赵南子一般,囤积粮草再招兵买马,那对陈国来说,可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所以那些宗亲,才这般不将父亲放在眼里,意见不合时,一个不开心便都跟着赵南子一起作妖了。”我想起那些宗亲的嘴脸,到现在还气的牙痒痒。
“其实我一直有个办法想与公主说,不知公主可否能理解。”仲忧开口道。
我侧过头看着他,深觉他还是个挺有主意的年轻人,只是不知为何,却被世人传成不学无术,只识丹青妙笔的纨绔少年。
“你说一说,我来听听。”若是仲忧说出了什么好办法来,说不定父亲交给我的那些难题,也能一并解决了。
“其实,开垦私田并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毕竟都是百姓所开垦的每一尺都是属于陈国的土地,所产的粮食也都是属于陈国。”仲忧拉着我走到桌案前拿着湖笔在帛纸上画了起来。
“现在陈国的赋税大都来自每个郡县的公田,一倾三百担,每个郡县约有公田十倾,而陈国大约是有大小郡县一共二十余个,那么陈国每年所收的粮食大约有六万担,每年还要上交周地三万担,其余的留给陈国的除了每年的贵族公卿的俸禄,所剩亦是寥寥无几了。”
“这也是为何,国君一直害怕战事再起,一直极力规避着与楚国的碰撞,实而国君是怕国库空虚,经不起与楚国交战。”
伯忧的话道出了事实,毕竟当初在蔡国,蔡侯一直想要与父亲结盟,父亲却再三推辞,他一早就知道蔡侯想要与楚国交战,所以无论如何都不与蔡国为伍。
“所以,伯忧可有什么办法,可使陈国的国库丰盈,粮草充足?”我看着他在帛纸上画的大大小小的田地相连,进而问道。
“准许百姓开垦私田,一丁可得百亩,由每个郡县的地官登记在册,得私田者必要承担赋税,将现有的公田或租或卖给百姓,将这三百担赋税,平摊到每家耕种私田的人丁之中,人官统计陈国每个郡县内每家百姓的人丁,十五岁以上者缴纳赋税,若十五岁以上者为兵,可减去一半。”
仲忧的这个办法,极大地提起了我的兴趣,这样一来,赋税平摊到了每个人的身上,各郡县的郡守再也不能存有富余,全都要充给公家了,那些油水满溢的公卿与宗亲再也钳制不了父亲了。
“若是每个郡县有百户以上的人家,每家十五岁之上的壮丁有三,那么一人一年征收五担到十担,那么一年一个郡县便三千担到五千担不等,若是遇到郡县每家有从军者,那么也比耕种公田所收的赋税要多。”
“而且,对于垦荒之后的丰年,我想这几担粮食应当十分容易。”仲忧说道。
这么说来,仲忧这办法倒还是个有利于百姓的益事。
“我想的这法子虽然说起来简单,但是要立行于陈国,估计还有遭受许多阻碍,尤其是对那些贪得无厌的宗亲来说,他们必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来阻止。”仲忧的话并没有错,单从那些人选择与赵南子为伍时,我就知道那些人的心中所想的都是自己,哪里有陈国。
“仲忧想的这个法子,可否与昶伯说过?”我问道。
仲忧摇了摇头,笑的无奈:“父君觉着我只会提笔书画,哪里是会谈正事的人,更何况这事我若与父君说了,他也未必能同意,你要知道这法子是损害了宗亲的利益,而我父君也是宗亲。”
“那你还告诉我这个法子,难不成是大义灭亲?”我歪着头,笑着看他。
“因为我不想看着陈国的百姓生于疾苦,也不想看着陈国如同蔡国一般,变成了腐朽。”
难得陈国出了仲忧这样一个人杰,也难得这英才是出于宗亲之家。
征得伯忧阿姐与仲忧二人的同意,在昶伯朝立议事还没有回来之前,我带着伯忧一起,坐上了回陈宫的马车。
回到陈宫时,朝立议事才结束,父亲与昶伯和百里肆正在勤政殿的西暖阁议事。
我带着伯忧在高台处等着内侍进去通报。
片刻后,小忠俯身出来,请我与仲忧进去。
我倒是没想,老茶还能安排胆小的小忠在殿前伺候。我歪着头,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却见他倒是不再如初见时那样胆小了。
我想着也许是我想多了,小忠年岁小,也是要历经一些历练才能逐渐有条不紊,毕竟并不是所有人的成长过程都如我这般奇葩。
在西暖阁,仲忧又将对我说的法子再次对父亲说了一次,我看得出父亲十分... -->>
仲忧告诉我,在陈国,每个郡县大都是承袭的宗亲之家与公卿世家的所在之处。
像昶伯的封地在余陵,太仆的封地在银波,在圣安的六卿多留于朝内,方便与国君议事,每相隔三年,便可回封地一次。
而这些封地的郡守,大都是公卿和宗亲的本家之人,或是外亲与其相近的人来担任的,难免“为国”会变为“为家”。
而私田的逐渐出现,便是“为国”变“为家”的重要转变之一。
这公田的一倾,赋税为三百担,而公田一年所产的粮食为五百担到六百担,充公赋税之后,所剩下的粮食便是每个郡每年所得,除了分给当地的百姓做存粮,留给当地郡守的,除了做可养家糊口的余粮,几乎是没有了剩余。
于是,这些郡守便命当地百姓与自家的奴开垦荒地,所得粮食大都比公田的粮食还要多。
因而公田渐渐地荒废了,私田便越来越繁盛,而当地的郡守所存的粮食也越来越多,甚至在他国粮食不足时,用以粮食交换钱财。
仲忧说的这一现象,其实我在重华寺时,也曾见到过,那些开荒的百姓有几次见终首山的山间土地肥沃,险些将私田开到山上去。
好在净慧师父在当地百姓的心中还是有一定威望的,吓唬那些百姓说,不可惊扰山神,否则必有大难。
那些百姓才信了,不再来山上开垦私田。
如若在这样下去的话,各个郡县的存粮便超出陈国的总数,若说世人皆是昶伯这类的忠贞之人也好,怕就是怕,若要有人与赵南子一般,囤积粮草再招兵买马,那对陈国来说,可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所以那些宗亲,才这般不将父亲放在眼里,意见不合时,一个不开心便都跟着赵南子一起作妖了。”我想起那些宗亲的嘴脸,到现在还气的牙痒痒。
“其实我一直有个办法想与公主说,不知公主可否能理解。”仲忧开口道。
我侧过头看着他,深觉他还是个挺有主意的年轻人,只是不知为何,却被世人传成不学无术,只识丹青妙笔的纨绔少年。
“你说一说,我来听听。”若是仲忧说出了什么好办法来,说不定父亲交给我的那些难题,也能一并解决了。
“其实,开垦私田并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毕竟都是百姓所开垦的每一尺都是属于陈国的土地,所产的粮食也都是属于陈国。”仲忧拉着我走到桌案前拿着湖笔在帛纸上画了起来。
“现在陈国的赋税大都来自每个郡县的公田,一倾三百担,每个郡县约有公田十倾,而陈国大约是有大小郡县一共二十余个,那么陈国每年所收的粮食大约有六万担,每年还要上交周地三万担,其余的留给陈国的除了每年的贵族公卿的俸禄,所剩亦是寥寥无几了。”
“这也是为何,国君一直害怕战事再起,一直极力规避着与楚国的碰撞,实而国君是怕国库空虚,经不起与楚国交战。”
伯忧的话道出了事实,毕竟当初在蔡国,蔡侯一直想要与父亲结盟,父亲却再三推辞,他一早就知道蔡侯想要与楚国交战,所以无论如何都不与蔡国为伍。
“所以,伯忧可有什么办法,可使陈国的国库丰盈,粮草充足?”我看着他在帛纸上画的大大小小的田地相连,进而问道。
“准许百姓开垦私田,一丁可得百亩,由每个郡县的地官登记在册,得私田者必要承担赋税,将现有的公田或租或卖给百姓,将这三百担赋税,平摊到每家耕种私田的人丁之中,人官统计陈国每个郡县内每家百姓的人丁,十五岁以上者缴纳赋税,若十五岁以上者为兵,可减去一半。”
仲忧的这个办法,极大地提起了我的兴趣,这样一来,赋税平摊到了每个人的身上,各郡县的郡守再也不能存有富余,全都要充给公家了,那些油水满溢的公卿与宗亲再也钳制不了父亲了。
“若是每个郡县有百户以上的人家,每家十五岁之上的壮丁有三,那么一人一年征收五担到十担,那么一年一个郡县便三千担到五千担不等,若是遇到郡县每家有从军者,那么也比耕种公田所收的赋税要多。”
“而且,对于垦荒之后的丰年,我想这几担粮食应当十分容易。”仲忧说道。
这么说来,仲忧这办法倒还是个有利于百姓的益事。
“我想的这法子虽然说起来简单,但是要立行于陈国,估计还有遭受许多阻碍,尤其是对那些贪得无厌的宗亲来说,他们必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来阻止。”仲忧的话并没有错,单从那些人选择与赵南子为伍时,我就知道那些人的心中所想的都是自己,哪里有陈国。
“仲忧想的这个法子,可否与昶伯说过?”我问道。
仲忧摇了摇头,笑的无奈:“父君觉着我只会提笔书画,哪里是会谈正事的人,更何况这事我若与父君说了,他也未必能同意,你要知道这法子是损害了宗亲的利益,而我父君也是宗亲。”
“那你还告诉我这个法子,难不成是大义灭亲?”我歪着头,笑着看他。
“因为我不想看着陈国的百姓生于疾苦,也不想看着陈国如同蔡国一般,变成了腐朽。”
难得陈国出了仲忧这样一个人杰,也难得这英才是出于宗亲之家。
征得伯忧阿姐与仲忧二人的同意,在昶伯朝立议事还没有回来之前,我带着伯忧一起,坐上了回陈宫的马车。
回到陈宫时,朝立议事才结束,父亲与昶伯和百里肆正在勤政殿的西暖阁议事。
我带着伯忧在高台处等着内侍进去通报。
片刻后,小忠俯身出来,请我与仲忧进去。
我倒是没想,老茶还能安排胆小的小忠在殿前伺候。我歪着头,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却见他倒是不再如初见时那样胆小了。
我想着也许是我想多了,小忠年岁小,也是要历经一些历练才能逐渐有条不紊,毕竟并不是所有人的成长过程都如我这般奇葩。
在西暖阁,仲忧又将对我说的法子再次对父亲说了一次,我看得出父亲十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