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诗经解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 【文化常识】
古代乐器:我国的古代乐器根据制作使用的材料,分为金、石、土、革、丝、木、瓠、竹八类,称之为“八音”。金类,指用金属制成的乐器,如:编钟、方响等;石类,指用石或玉制成的乐器,如:磬、玉磬等;土类,指用陶器制成的乐器,如:埙等;革类,指用各种皮革制成的乐器,如:各种鼓等;丝类,指用丝弦来拉响和各种乐器,如:古琴、瑟、筝等;木类,指用木质制成的各种乐器,如:木鱼等;瓠类,指用瓠瓜(葫芦)作音斗而制成的乐器,如:笙、竽等;竹类,指用竹管制成的各种乐器,如:笛、萧等。
【相关阅读】
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李白《送友人》
十一、心之忧矣,其谁知之——知己的寻觅
导读:逢其知音,千载其一
《文心雕龙》:“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刘勰所说的知音主要指在文学观念上的相知,而现在的知音早已经成为友情知己的代称。
刘勰所认为的知音千载才能逢一,而庸庸碌碌的人生百年得一知己便可足矣。
在人性的关系中,父母妻子作为亲情爱情的角色紧紧与自己的生活相融合。朝夕相处,关系亲密。基于此而建立的家庭随成为自己的一个精神源泉,可以在任何时候安心地休憩,可以无所顾忌地敞露自己的心扉。在一定意义上,父母妻子就是自己的人生知己。
而人的情感世界还需要友情的支持,友情也需要知己的抚慰和沟通。
朋友,多是因在平时的交往中过从甚密,在逐渐的了解过程中而形成。这种交往又多因国事政事理想等等而聚集在一起。所以朋友之间的有个知己不是为了让朋友知道自己饿了,知道自己渴了,而是知道自己精神追求的喜怒哀乐。《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如果认为作者的忧伤是因为权利地位、金银财富的欲求没有得到满足,那就是一个不知者。真正的知者了解作者心中的痛是故国败亡的“黍离之悲”。
《园有桃》的作者因为没有知己而苦闷着,一个人落落地走在空荡荡的大路上。一个知己该是什么样子?至少要解决作者“心之忧矣,其谁知之”的心里焦虑。所以知己必须是能在精神上透视自己的人,一般需要一致的精神理想或追求,或者是在本质上惺惺相惜,互相赞赏的人。另外,知己还要有充分的信任、无私的帮助、衷心的关爱。
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让知己的渴望变得强烈。《柏舟》中的男子夜不能寐,忧愁哀思,好像内心隐藏了太多的心事。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想对兄弟倾诉,结果却惹来兄弟的大发脾气。兄弟是没心思、没耐心去聆听男子内心的波涛汹涌,愁肠百结。他们还有他们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可谁来了解作者呢?作者遇到了太多的小人。这些小人谗佞奸险,自己遭受了太多的委屈与痛苦。可这个世界上就是没人体谅理解他。就连天上的太阳、月亮也都暗淡无光。作者的胸怀什么时候才能让阳光倾洒进去。作者只能苦苦地等待着。
如果说《柏舟》中的男子是可悲的,他寻找不到自己的知己,那《扬之水》中的男子是可叹的。他强调兄弟之间的情意本也没错。但他认为“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从根本上否定了知己的存在。或许因为现实的种种原因,导致他对亲情之外的其他情谊都保持敌意与怀疑。但因此而将自己封固在亲情的围墙里,多少令人可叹。因为,不是知己放弃了你,而是你放弃了知己。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保持一颗宽容大度的心,才有可能迎接到自己的千载知音。
1、《黍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原文】
黍离
彼黍离离(1),彼稷之苗(2)。行迈靡靡(3),中心摇摇(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
1黍(shu):谷物名,小米。离离:茂盛的样子。
2稷(ji):高粱。
p; 【文化常识】
古代乐器:我国的古代乐器根据制作使用的材料,分为金、石、土、革、丝、木、瓠、竹八类,称之为“八音”。金类,指用金属制成的乐器,如:编钟、方响等;石类,指用石或玉制成的乐器,如:磬、玉磬等;土类,指用陶器制成的乐器,如:埙等;革类,指用各种皮革制成的乐器,如:各种鼓等;丝类,指用丝弦来拉响和各种乐器,如:古琴、瑟、筝等;木类,指用木质制成的各种乐器,如:木鱼等;瓠类,指用瓠瓜(葫芦)作音斗而制成的乐器,如:笙、竽等;竹类,指用竹管制成的各种乐器,如:笛、萧等。
【相关阅读】
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李白《送友人》
十一、心之忧矣,其谁知之——知己的寻觅
导读:逢其知音,千载其一
《文心雕龙》:“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刘勰所说的知音主要指在文学观念上的相知,而现在的知音早已经成为友情知己的代称。
刘勰所认为的知音千载才能逢一,而庸庸碌碌的人生百年得一知己便可足矣。
在人性的关系中,父母妻子作为亲情爱情的角色紧紧与自己的生活相融合。朝夕相处,关系亲密。基于此而建立的家庭随成为自己的一个精神源泉,可以在任何时候安心地休憩,可以无所顾忌地敞露自己的心扉。在一定意义上,父母妻子就是自己的人生知己。
而人的情感世界还需要友情的支持,友情也需要知己的抚慰和沟通。
朋友,多是因在平时的交往中过从甚密,在逐渐的了解过程中而形成。这种交往又多因国事政事理想等等而聚集在一起。所以朋友之间的有个知己不是为了让朋友知道自己饿了,知道自己渴了,而是知道自己精神追求的喜怒哀乐。《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如果认为作者的忧伤是因为权利地位、金银财富的欲求没有得到满足,那就是一个不知者。真正的知者了解作者心中的痛是故国败亡的“黍离之悲”。
《园有桃》的作者因为没有知己而苦闷着,一个人落落地走在空荡荡的大路上。一个知己该是什么样子?至少要解决作者“心之忧矣,其谁知之”的心里焦虑。所以知己必须是能在精神上透视自己的人,一般需要一致的精神理想或追求,或者是在本质上惺惺相惜,互相赞赏的人。另外,知己还要有充分的信任、无私的帮助、衷心的关爱。
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让知己的渴望变得强烈。《柏舟》中的男子夜不能寐,忧愁哀思,好像内心隐藏了太多的心事。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想对兄弟倾诉,结果却惹来兄弟的大发脾气。兄弟是没心思、没耐心去聆听男子内心的波涛汹涌,愁肠百结。他们还有他们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可谁来了解作者呢?作者遇到了太多的小人。这些小人谗佞奸险,自己遭受了太多的委屈与痛苦。可这个世界上就是没人体谅理解他。就连天上的太阳、月亮也都暗淡无光。作者的胸怀什么时候才能让阳光倾洒进去。作者只能苦苦地等待着。
如果说《柏舟》中的男子是可悲的,他寻找不到自己的知己,那《扬之水》中的男子是可叹的。他强调兄弟之间的情意本也没错。但他认为“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从根本上否定了知己的存在。或许因为现实的种种原因,导致他对亲情之外的其他情谊都保持敌意与怀疑。但因此而将自己封固在亲情的围墙里,多少令人可叹。因为,不是知己放弃了你,而是你放弃了知己。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保持一颗宽容大度的心,才有可能迎接到自己的千载知音。
1、《黍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原文】
黍离
彼黍离离(1),彼稷之苗(2)。行迈靡靡(3),中心摇摇(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
1黍(shu):谷物名,小米。离离:茂盛的样子。
2稷(ji):高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