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大唐之绝版马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柳玉如和樊莺二人进入到秦岭的大山之中,一路上晓行夜宿并不觉得索然。樊莺还问过柳玉如,为什么那些劫道的人会这么痛快去从军。
柳玉如说,如果是你,身上也有两下子,不管为着什么去打劫。但是有人的功夫比你更高明,不但打服了你,还告诉你可以引见你去到皇帝的身边,干得好了还可能立功、甚至成为皇帝身边的护卫,你会怎么做?
樊莺说,除了师兄,谁又能打服了我!不过她心里也认为柳姐姐说得在理。这样,二人说着话走路,半途中又有两次路见不平,对那些仗势欺人、以强凌弱的出手制止。
因樊莺师出终南山,武艺虽不如师兄高峻,但那也有着力量与爆发力方面的原因,其他方面并不在高峻之下,对付这些小贼绰绰有余。
因而一路上走来,就被沿途所见之人传扬成:有两位从西州来的绝代女侠,替代天行道、武艺高超。她们对此当然不知,只顾着早些赶到丹凤镇。
就这样山路曲折、走走玩玩,姐两个十来天后才来到了当阳县。此地距离长安三百六十里,在秦岭东部余脉向阳之坡,故名“当阳”。
大唐将天下各县分为京畿县和普通县,长安、万年两县因地处京都,虽然也是县,但地位及档次在全国内是最高的。而当阳县就算个次畿,人口不多、田户也构不成个上县,都是沾了地理位置的光了。
前边数里外的半山腰上就是一座小小的山镇,柳玉如手搭凉棚看过去,仔细辨认着说,“妹妹,我们到了!”樊莺也看,问道,“姐姐这就是你的老家了?”柳玉如说是。
“这个镇叫做山阳镇,背靠南紫盖山,我小时常在镇外的山坡上摘乌梅,山下小河中的白鱼,是很有名的,要送到长安进贡。还有柑、橙,满山的栀子花,最让人难忘的要数丹江口出产的糖蟹,也是当阳有名的贡品,味道鲜美至极。”
柳玉如的话早让樊莺十分的向往,“那么,我们这次来了一定能吃上糖蟹喽?”,柳玉如说,现在只是九月,蟹倒不一定有,但是也快下来了,因为十月时它们必是要上市的。樊莺听了更加向往,一个劲儿地催促着快走。
傍晚时分她们到达了山阳镇,镇子沿山而建,屋脊高低错落,黑瓦白墙,宛若江南。这时正是掌灯前时分,街上人影穿梭,见从镇外来了两位衣着华丽的俊美女子,纷纷注目留意,不知天晚时她们到这座偏僻的山镇有何贵干。
有个十几岁的青年便上前来问,柳玉如说,“这位小哥,我和妹妹是回家来的,请问镇南柳家的房子还在不在?”那人问,“你们是柳家的?自我记事起那里就没有人回来过……”柳玉如道,“那就是仍在了!”
那人道,“在是在,但是多少年并没有人打理,房子年久失修,要住的话也得好好看看。再说院子里草多高,你们两个女子这样进去,不大合适,”他想再说什么,想想又忍住,摇着头走了。
樊莺问,“姐姐此镇只有你们一家柳姓么?”
柳玉如说,“我在家时是这样,只因这里远离官道,山路难行,在乱世时人们是由天南地北汇集来的。”
她念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妹妹,这便是蜀汉丞相诸葛孔明前出师表中的一句话。丹江口往东便是南阳,那里更是避世的好去处。姐姐小时去过,那时还有诸葛庐呢!
她说,这里姓什么的人家都有,但姓柳的只我们一家。眼下却不知详细情况。不过我一提柳家,他仍记得这样清晰,看来变化也不会有多大。... -->>
柳玉如和樊莺二人进入到秦岭的大山之中,一路上晓行夜宿并不觉得索然。樊莺还问过柳玉如,为什么那些劫道的人会这么痛快去从军。
柳玉如说,如果是你,身上也有两下子,不管为着什么去打劫。但是有人的功夫比你更高明,不但打服了你,还告诉你可以引见你去到皇帝的身边,干得好了还可能立功、甚至成为皇帝身边的护卫,你会怎么做?
樊莺说,除了师兄,谁又能打服了我!不过她心里也认为柳姐姐说得在理。这样,二人说着话走路,半途中又有两次路见不平,对那些仗势欺人、以强凌弱的出手制止。
因樊莺师出终南山,武艺虽不如师兄高峻,但那也有着力量与爆发力方面的原因,其他方面并不在高峻之下,对付这些小贼绰绰有余。
因而一路上走来,就被沿途所见之人传扬成:有两位从西州来的绝代女侠,替代天行道、武艺高超。她们对此当然不知,只顾着早些赶到丹凤镇。
就这样山路曲折、走走玩玩,姐两个十来天后才来到了当阳县。此地距离长安三百六十里,在秦岭东部余脉向阳之坡,故名“当阳”。
大唐将天下各县分为京畿县和普通县,长安、万年两县因地处京都,虽然也是县,但地位及档次在全国内是最高的。而当阳县就算个次畿,人口不多、田户也构不成个上县,都是沾了地理位置的光了。
前边数里外的半山腰上就是一座小小的山镇,柳玉如手搭凉棚看过去,仔细辨认着说,“妹妹,我们到了!”樊莺也看,问道,“姐姐这就是你的老家了?”柳玉如说是。
“这个镇叫做山阳镇,背靠南紫盖山,我小时常在镇外的山坡上摘乌梅,山下小河中的白鱼,是很有名的,要送到长安进贡。还有柑、橙,满山的栀子花,最让人难忘的要数丹江口出产的糖蟹,也是当阳有名的贡品,味道鲜美至极。”
柳玉如的话早让樊莺十分的向往,“那么,我们这次来了一定能吃上糖蟹喽?”,柳玉如说,现在只是九月,蟹倒不一定有,但是也快下来了,因为十月时它们必是要上市的。樊莺听了更加向往,一个劲儿地催促着快走。
傍晚时分她们到达了山阳镇,镇子沿山而建,屋脊高低错落,黑瓦白墙,宛若江南。这时正是掌灯前时分,街上人影穿梭,见从镇外来了两位衣着华丽的俊美女子,纷纷注目留意,不知天晚时她们到这座偏僻的山镇有何贵干。
有个十几岁的青年便上前来问,柳玉如说,“这位小哥,我和妹妹是回家来的,请问镇南柳家的房子还在不在?”那人问,“你们是柳家的?自我记事起那里就没有人回来过……”柳玉如道,“那就是仍在了!”
那人道,“在是在,但是多少年并没有人打理,房子年久失修,要住的话也得好好看看。再说院子里草多高,你们两个女子这样进去,不大合适,”他想再说什么,想想又忍住,摇着头走了。
樊莺问,“姐姐此镇只有你们一家柳姓么?”
柳玉如说,“我在家时是这样,只因这里远离官道,山路难行,在乱世时人们是由天南地北汇集来的。”
她念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妹妹,这便是蜀汉丞相诸葛孔明前出师表中的一句话。丹江口往东便是南阳,那里更是避世的好去处。姐姐小时去过,那时还有诸葛庐呢!
她说,这里姓什么的人家都有,但姓柳的只我们一家。眼下却不知详细情况。不过我一提柳家,他仍记得这样清晰,看来变化也不会有多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