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技术宅在古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王敦茹似乎也不太介意那日发生的事情, 亲切地接待了李文柏这个便宜学生, 并再三嘱托出门在外,有任何事情都可以求助他这个座师。
顺便借着王敦茹向雍和帝表明了心迹之后, 李文柏又拿着王行之的名帖登门拜访了孙显午。
这次就正式了许多,没有师生名分,二人也不想硬尬什么友谊,就只是普普通通的新任下属拜访上司,拿得还是老师王行之的名帖, 孙显午和李文柏彼此都心知肚明,如果不是大齐官场惯例, 新晋进士出身的官员要上门拜访吏部尚书,恐怕直到李文柏离京两人也不会有太多交集。
不久前在雍和帝面前的那件事,已经让两人的关系降到谷底, 在李文柏已经成了王敦茹的“门生”之后, 孙显午也收起了想要缓和关系的心思——已经没有那个必要了。
在孙显午之后,李文柏又拜访了赵成义, 顺便对眼红的赵旭之激将了一番, 效果不错,而后再是诸位同科,除了在孔正那里不出意外地碰了钉子之外, 大家的态度都还算得上友好。
里里外外拜访过一轮,确认没有任何遗漏之后,李文柏才踏进了半山书院的大门,向他真正的老师辞行。
入冬前正是六部最为忙碌的时候, 顾文忙的是脚不沾地,一天到头见不到人影,王行之却是一如既往地清闲,似乎除了醉心学术教书育人外根本无事可做。
然而事实也的确如此,虽然雍和帝给自家儿子提前三年把这位老师给定了下来,但王行之的屁股依然端坐在国子监祭酒的位子上,至少目前为止半点挪动的迹象都没有。
也正是如此,李文柏才没能发觉多少异常。
“老师。”李文柏恭恭敬敬地给王行之行礼,一如三个月前刚刚拜师时一样。
天气越来越寒冷,京城中的大户人家早已用上了地暖,王行之的书房却依旧寒风肆掠,加上院中常青的树木,若不是书房的主人颈间披上了厚重的袄子,恍然间或许会让人以为还在初秋。
学生前来辞行,王行之却依然专注于书本之间没有什么动静,只淡淡地应了一句:“来了。”
“是的,老师,学生明日就要启程,特来向老师辞行。”李文柏站在门边,没敢和往常一样进屋就找地方落座,和之前相比有些凝滞的气氛让他不敢妄动。
王行之的表情还是淡淡地:“此去交合,可有什么打算?”
李文柏老老实实回答:“学生打算先着手准备入冬之事,开仓放粮,救济灾民。”
“交合气候干燥,收成向来不好,平仓中储备粮食常年不足一半,你能放多少?”王行之面无表情,“今年西州并无大的灾害,朝廷不会允许仅仅一个冬天,就将整个平仓放空。”
“学生知道。”李文柏胸有成竹,“学生已经传信广陵,命管事于周边采购粮食运往交合,想必月内便会到达。”
王行之却并没有多少喜色:“心是好的,但用私财赈济百姓,却是犯了大忌。”
“学生万不敢让老师担心。”李文柏对答如流,“广陵买粮之事,学生已上奏陛下,以朝廷赈济粮的名义发放给吃不饱饭的交合百姓,陛下也已批准,交合百姓将会念念不忘陛下的仁义恩德。”
王行之放下书本:“倒是小瞧你了。”
李文柏躬身:“不敢,多亏老师教导有方。”
“自卖自夸。”王行之嘴角微微勾起,“此去交合天高路远,路途上匪盗横行,各地府兵无用,你可要多加小心。”
李文柏一一应下,心头有暖流涌过。
或许是信任,也或许是其他的什么原因,总之对于李文柏就任交合之事,王行之再没提出什么指点,关心过出行琐事之后便放了行,这让已经做足心理准备聆听一整日教诲的李文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敢触老师的霉头,顾文又整日摸不着人影,连告别都没法告,李文柏也只好将疑问憋在了心底。
次日,挥别哭得梨花带雨的李环儿,带着贺老夫人好说歹说硬捎上的整整一马车行礼,加上贺府所派的五十名亲兵,李文柏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前往交合的旅程。
本来地方官上任,朝廷会派上十几名卫士随性保护的,但全都被脾气暴躁的贺老夫人赶了回去,全部换上了贺府的家丁亲卫,雍和帝对此居然也没什么意见。
让李文柏想不通的是孔正,这位新任监察御史见状不刚直不阿地参他或者贺大将军一本,也不和他这“文武勾结”的典型范例划清界限,反倒坐着他那辆破落马车,不远不近地掉在了李文柏队伍的后方。
动机很明显——蹭护卫来了。
毕竟朝廷惯例,七品县令有禁卫护送,从八品监察御史可没有。
李文柏对此倒没什么意见,他和孔正又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只要人家不老在自己面前碍眼,他也乐得送个顺水人情。
队伍离开京城走了十几里,速度渐渐放缓下来,李文柏掀开窗户欣赏郊外的风景,这才发现随性护卫在马车旁边,骑着高头战马的骑士,竟然还是个熟面孔。
... -->>
王敦茹似乎也不太介意那日发生的事情, 亲切地接待了李文柏这个便宜学生, 并再三嘱托出门在外,有任何事情都可以求助他这个座师。
顺便借着王敦茹向雍和帝表明了心迹之后, 李文柏又拿着王行之的名帖登门拜访了孙显午。
这次就正式了许多,没有师生名分,二人也不想硬尬什么友谊,就只是普普通通的新任下属拜访上司,拿得还是老师王行之的名帖, 孙显午和李文柏彼此都心知肚明,如果不是大齐官场惯例, 新晋进士出身的官员要上门拜访吏部尚书,恐怕直到李文柏离京两人也不会有太多交集。
不久前在雍和帝面前的那件事,已经让两人的关系降到谷底, 在李文柏已经成了王敦茹的“门生”之后, 孙显午也收起了想要缓和关系的心思——已经没有那个必要了。
在孙显午之后,李文柏又拜访了赵成义, 顺便对眼红的赵旭之激将了一番, 效果不错,而后再是诸位同科,除了在孔正那里不出意外地碰了钉子之外, 大家的态度都还算得上友好。
里里外外拜访过一轮,确认没有任何遗漏之后,李文柏才踏进了半山书院的大门,向他真正的老师辞行。
入冬前正是六部最为忙碌的时候, 顾文忙的是脚不沾地,一天到头见不到人影,王行之却是一如既往地清闲,似乎除了醉心学术教书育人外根本无事可做。
然而事实也的确如此,虽然雍和帝给自家儿子提前三年把这位老师给定了下来,但王行之的屁股依然端坐在国子监祭酒的位子上,至少目前为止半点挪动的迹象都没有。
也正是如此,李文柏才没能发觉多少异常。
“老师。”李文柏恭恭敬敬地给王行之行礼,一如三个月前刚刚拜师时一样。
天气越来越寒冷,京城中的大户人家早已用上了地暖,王行之的书房却依旧寒风肆掠,加上院中常青的树木,若不是书房的主人颈间披上了厚重的袄子,恍然间或许会让人以为还在初秋。
学生前来辞行,王行之却依然专注于书本之间没有什么动静,只淡淡地应了一句:“来了。”
“是的,老师,学生明日就要启程,特来向老师辞行。”李文柏站在门边,没敢和往常一样进屋就找地方落座,和之前相比有些凝滞的气氛让他不敢妄动。
王行之的表情还是淡淡地:“此去交合,可有什么打算?”
李文柏老老实实回答:“学生打算先着手准备入冬之事,开仓放粮,救济灾民。”
“交合气候干燥,收成向来不好,平仓中储备粮食常年不足一半,你能放多少?”王行之面无表情,“今年西州并无大的灾害,朝廷不会允许仅仅一个冬天,就将整个平仓放空。”
“学生知道。”李文柏胸有成竹,“学生已经传信广陵,命管事于周边采购粮食运往交合,想必月内便会到达。”
王行之却并没有多少喜色:“心是好的,但用私财赈济百姓,却是犯了大忌。”
“学生万不敢让老师担心。”李文柏对答如流,“广陵买粮之事,学生已上奏陛下,以朝廷赈济粮的名义发放给吃不饱饭的交合百姓,陛下也已批准,交合百姓将会念念不忘陛下的仁义恩德。”
王行之放下书本:“倒是小瞧你了。”
李文柏躬身:“不敢,多亏老师教导有方。”
“自卖自夸。”王行之嘴角微微勾起,“此去交合天高路远,路途上匪盗横行,各地府兵无用,你可要多加小心。”
李文柏一一应下,心头有暖流涌过。
或许是信任,也或许是其他的什么原因,总之对于李文柏就任交合之事,王行之再没提出什么指点,关心过出行琐事之后便放了行,这让已经做足心理准备聆听一整日教诲的李文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敢触老师的霉头,顾文又整日摸不着人影,连告别都没法告,李文柏也只好将疑问憋在了心底。
次日,挥别哭得梨花带雨的李环儿,带着贺老夫人好说歹说硬捎上的整整一马车行礼,加上贺府所派的五十名亲兵,李文柏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前往交合的旅程。
本来地方官上任,朝廷会派上十几名卫士随性保护的,但全都被脾气暴躁的贺老夫人赶了回去,全部换上了贺府的家丁亲卫,雍和帝对此居然也没什么意见。
让李文柏想不通的是孔正,这位新任监察御史见状不刚直不阿地参他或者贺大将军一本,也不和他这“文武勾结”的典型范例划清界限,反倒坐着他那辆破落马车,不远不近地掉在了李文柏队伍的后方。
动机很明显——蹭护卫来了。
毕竟朝廷惯例,七品县令有禁卫护送,从八品监察御史可没有。
李文柏对此倒没什么意见,他和孔正又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只要人家不老在自己面前碍眼,他也乐得送个顺水人情。
队伍离开京城走了十几里,速度渐渐放缓下来,李文柏掀开窗户欣赏郊外的风景,这才发现随性护卫在马车旁边,骑着高头战马的骑士,竟然还是个熟面孔。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