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重生之神级备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第一场半决赛结束之后。
没有给太多的时间,让人感慨,残酷的无情。
紧接着,苏晨和余雁的比赛,也是终于要开始了。
在很多旁观者看来,这两人的水平都是不相伯仲之间的。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苏晨之所以能如此的成功,更多的依仗的是他的创作才华,而这又是一个歌唱的比赛,所以说本身的歌唱条件,非常优越的余雁,则是被更多的人看好。
而团结在苏晨身边的,当然也有一大批的忠实粉丝。
他们则是始终一心一意的支持着苏晨,寄语了很大的期望。
这是一个实力至上的舞台,而作为苏晨的粉丝,他们不光是看到苏晨光鲜亮丽的一面,同样是知道他在背后,所默默付出的艰辛与汗水。
并且,也坚信着,苏晨这个奇迹的代名词,不会让他们失望的。
……
上一集我们讲了诸葛亮处理的第一种关系,就是他和刘禅的君臣关系。这一集我们要讲诸葛亮如何处理他的同僚关系。而在诸葛亮的诸多同僚当中,最重要的人就是李严。李严为什么重要呢?因为同为顾命,并受遗诏。《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得非常清楚,刘备临终之前“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也就是说刘备托孤的这样一个结构,是一正一副,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而且,“以李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还有这么一句话,这句话记载在《三国志?李严传》里面。这样的一个托孤结构或者说辅臣结构,和孙策死后江东集团的情况非常相似。孙策托孤于谁呢?长史张昭;然后呢?周瑜为中护军。和长史张昭共掌众事。所以我们就可以来看一看这两个结构的比较。在孙策那边,是张昭为长史,周瑜为中护军;在刘备这边。是诸葛亮为丞相,李严为中都护。长史和丞相都是文官。主管行政。中护军和中都护都是武官,主管军事。也就是说,孙权这边是张昭为正、周瑜为副,张昭为文、周瑜为武;在刘禅这边,是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诸葛亮为文,李严为武。周瑜与张昭共掌众事,李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这真是何其相似乃尔。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在刘备的心目中,李严就是他的周瑜,或者说他希望李严能够起到当年周瑜的作用。李严的地位能不重要吗?那么我们要问,李严他起到了周瑜的作用吗?没有。李严不但没有起到周瑜的作用,而且在刘备托孤八年以后,被废为平民,身败名裂。这就留下了一个疑案,这应该说是蜀汉史上一个很大的疑案。
我们这一集就要分析这个疑案。要分析这个疑案,我们首先就必须回答,李严是为什么和怎么被废的。事情大概是这样。蜀汉建兴九年,也就是公元231年,诸葛亮四出祁山。北伐曹魏,命令李平独运军粮。李平是谁呢?就是李严,李严这个时候已经改名叫李平了。为了让我们的观众能听得更方便一点,在我们这集电视节目里面我们不用他的新名字李平,我们统称李严。李严这个时候到了成都,受命代理丞相府的政务,而且负责给诸葛亮催办督运军粮。但是到了夏秋之季,天降大雨,运粮不济。粮草运不到前方。这个时候李严也就是李平,就派人去跟诸葛亮讲。这个粮草运不过去了,是不是就撤军呢?诸葛亮同意了。因为我们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运不过去了这个仗就没法打了,于是诸葛亮就撤军了。那么诸葛亮撤军的消息一传到成都,李严就故意装作大惊小怪的样子说:哎,丞相怎么撤兵了?粮草很多呀,他怎么回来了?然后又打一封报告给刘禅,说丞相这个撤兵是假的,伪退,目的是诱敌深入。等诸葛亮回到成都以后,就发现李严在那儿颠三倒四,于是诸葛亮就把李严跟他的所有来往的亲笔的书信全部出示。《三国志?李严传》的说法是:“亮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就是第一封信怎么写的,第二封信怎么写的,第三封信怎么写的,都是李严亲笔所写,拿给大家看。这样一来怎么样呢?李严没话说了,《李严传》的说法是:“辞穷情竭,首谢罪负。”怎么意思呢?理屈词穷,坦白交待,低头认罪。那么李严认罪以后,诸葛亮就上表后主,把李严废为平民,流放到梓潼。所以李严在蜀汉的这个政治舞台上时间并不长,所以很多人不知道这个人物,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那么李严被废的这个过程呢,情节可疑。为什么可疑呢?第一点,犯罪动机不明,就是我们弄不清楚李严为什么要这样做。《三国志》的说法是这样十二个字:“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什么意思呢?是因为他自己军粮运不过去了,他想推卸责任,嫁祸于人。
我们知道刘备托孤是在永安,也就是现在重庆的奉节,把诸葛亮和李严从成都召来托孤。托孤以后,诸葛亮就回到了成都,李严就留在了永安。刘禅继位以后,诸葛亮封武乡侯。李严封都乡侯;而且假节,就是授予他尚方宝剑;加光禄勋,就是再给他加一个荣誉职务。到了建兴四年的时候,李严由辅汉将军晋升为前将军。辅汉将军就是我们上一集说的杂号将军,前将军就是上一集说的名号将军,就是从副教授升为正教授了。到了蜀汉建兴八年,李严又升了一把,升为骠骑将军,后来还到了成都。那么应该说,从刘备托孤到李严被废,这个人是步步高升。但是实际上如何呢?实际上他和诸葛亮相比是处处不如。我们也来看一个表,这是刘备托孤以后李严和诸葛亮权力、地位的比较。诸葛亮怎么样呢?返回成都,主持朝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李严如何呢?留镇永安,远离朝廷。那么这样一来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这个王朝的大事小事都由诸葛亮说了算。而李严呢。无法参与朝政,难以辅佐少主,疏远了官场的关系。失去了表现的机会。因为他长期在外面,远离了政治中心。这样他逐渐地就被政治中心所遗忘、所抛弃。这是第一点不如。第二点,诸葛亮以丞相的身份领益州牧;而李严呢,李严当了前将军以后曾经要求当一个刺史,没有得到批准。第三点不如呢,诸葛亮是开府治事的。我一再强调开府不开府有很大的区别,开府就意味着有自己独立的办公系统和独立的权力,而李严是没有的。而且李严提出了这个要求,也没有得到批准。所以李严表面上步步高升。实际上处处不如。因此李严和诸葛亮的关系,是表面上相安无事,实际上离心离德。诸葛亮要北伐,调李严的军队,李严不去,不发兵。不但不发兵,还提出一个要求来,说我要做个巴州刺史。没有被批准,可能是不了了之。后来,诸葛亮要西征。又命令李严出兵到汉中,李严又不去。李严说,我要开府。说现在曹魏那边陈群、司马懿都开府了,陈群、司马懿不是顾命大臣吗?顾命大臣就可以开府,你是顾命大臣,我也是顾命大臣,我为什么不能开府?又不得到批准。当然诸葛亮让了一步,说这样吧,你来吧,你到成都来,江州就交给你的儿子。就是李丰。因为李严后来从永安到了江洲了。这就是他们两个的这样一个关系。根据这样一个关系,学者们得... -->>
在第一场半决赛结束之后。
没有给太多的时间,让人感慨,残酷的无情。
紧接着,苏晨和余雁的比赛,也是终于要开始了。
在很多旁观者看来,这两人的水平都是不相伯仲之间的。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苏晨之所以能如此的成功,更多的依仗的是他的创作才华,而这又是一个歌唱的比赛,所以说本身的歌唱条件,非常优越的余雁,则是被更多的人看好。
而团结在苏晨身边的,当然也有一大批的忠实粉丝。
他们则是始终一心一意的支持着苏晨,寄语了很大的期望。
这是一个实力至上的舞台,而作为苏晨的粉丝,他们不光是看到苏晨光鲜亮丽的一面,同样是知道他在背后,所默默付出的艰辛与汗水。
并且,也坚信着,苏晨这个奇迹的代名词,不会让他们失望的。
……
上一集我们讲了诸葛亮处理的第一种关系,就是他和刘禅的君臣关系。这一集我们要讲诸葛亮如何处理他的同僚关系。而在诸葛亮的诸多同僚当中,最重要的人就是李严。李严为什么重要呢?因为同为顾命,并受遗诏。《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得非常清楚,刘备临终之前“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也就是说刘备托孤的这样一个结构,是一正一副,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而且,“以李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还有这么一句话,这句话记载在《三国志?李严传》里面。这样的一个托孤结构或者说辅臣结构,和孙策死后江东集团的情况非常相似。孙策托孤于谁呢?长史张昭;然后呢?周瑜为中护军。和长史张昭共掌众事。所以我们就可以来看一看这两个结构的比较。在孙策那边,是张昭为长史,周瑜为中护军;在刘备这边。是诸葛亮为丞相,李严为中都护。长史和丞相都是文官。主管行政。中护军和中都护都是武官,主管军事。也就是说,孙权这边是张昭为正、周瑜为副,张昭为文、周瑜为武;在刘禅这边,是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诸葛亮为文,李严为武。周瑜与张昭共掌众事,李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这真是何其相似乃尔。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在刘备的心目中,李严就是他的周瑜,或者说他希望李严能够起到当年周瑜的作用。李严的地位能不重要吗?那么我们要问,李严他起到了周瑜的作用吗?没有。李严不但没有起到周瑜的作用,而且在刘备托孤八年以后,被废为平民,身败名裂。这就留下了一个疑案,这应该说是蜀汉史上一个很大的疑案。
我们这一集就要分析这个疑案。要分析这个疑案,我们首先就必须回答,李严是为什么和怎么被废的。事情大概是这样。蜀汉建兴九年,也就是公元231年,诸葛亮四出祁山。北伐曹魏,命令李平独运军粮。李平是谁呢?就是李严,李严这个时候已经改名叫李平了。为了让我们的观众能听得更方便一点,在我们这集电视节目里面我们不用他的新名字李平,我们统称李严。李严这个时候到了成都,受命代理丞相府的政务,而且负责给诸葛亮催办督运军粮。但是到了夏秋之季,天降大雨,运粮不济。粮草运不到前方。这个时候李严也就是李平,就派人去跟诸葛亮讲。这个粮草运不过去了,是不是就撤军呢?诸葛亮同意了。因为我们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运不过去了这个仗就没法打了,于是诸葛亮就撤军了。那么诸葛亮撤军的消息一传到成都,李严就故意装作大惊小怪的样子说:哎,丞相怎么撤兵了?粮草很多呀,他怎么回来了?然后又打一封报告给刘禅,说丞相这个撤兵是假的,伪退,目的是诱敌深入。等诸葛亮回到成都以后,就发现李严在那儿颠三倒四,于是诸葛亮就把李严跟他的所有来往的亲笔的书信全部出示。《三国志?李严传》的说法是:“亮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就是第一封信怎么写的,第二封信怎么写的,第三封信怎么写的,都是李严亲笔所写,拿给大家看。这样一来怎么样呢?李严没话说了,《李严传》的说法是:“辞穷情竭,首谢罪负。”怎么意思呢?理屈词穷,坦白交待,低头认罪。那么李严认罪以后,诸葛亮就上表后主,把李严废为平民,流放到梓潼。所以李严在蜀汉的这个政治舞台上时间并不长,所以很多人不知道这个人物,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那么李严被废的这个过程呢,情节可疑。为什么可疑呢?第一点,犯罪动机不明,就是我们弄不清楚李严为什么要这样做。《三国志》的说法是这样十二个字:“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什么意思呢?是因为他自己军粮运不过去了,他想推卸责任,嫁祸于人。
我们知道刘备托孤是在永安,也就是现在重庆的奉节,把诸葛亮和李严从成都召来托孤。托孤以后,诸葛亮就回到了成都,李严就留在了永安。刘禅继位以后,诸葛亮封武乡侯。李严封都乡侯;而且假节,就是授予他尚方宝剑;加光禄勋,就是再给他加一个荣誉职务。到了建兴四年的时候,李严由辅汉将军晋升为前将军。辅汉将军就是我们上一集说的杂号将军,前将军就是上一集说的名号将军,就是从副教授升为正教授了。到了蜀汉建兴八年,李严又升了一把,升为骠骑将军,后来还到了成都。那么应该说,从刘备托孤到李严被废,这个人是步步高升。但是实际上如何呢?实际上他和诸葛亮相比是处处不如。我们也来看一个表,这是刘备托孤以后李严和诸葛亮权力、地位的比较。诸葛亮怎么样呢?返回成都,主持朝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李严如何呢?留镇永安,远离朝廷。那么这样一来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这个王朝的大事小事都由诸葛亮说了算。而李严呢。无法参与朝政,难以辅佐少主,疏远了官场的关系。失去了表现的机会。因为他长期在外面,远离了政治中心。这样他逐渐地就被政治中心所遗忘、所抛弃。这是第一点不如。第二点,诸葛亮以丞相的身份领益州牧;而李严呢,李严当了前将军以后曾经要求当一个刺史,没有得到批准。第三点不如呢,诸葛亮是开府治事的。我一再强调开府不开府有很大的区别,开府就意味着有自己独立的办公系统和独立的权力,而李严是没有的。而且李严提出了这个要求,也没有得到批准。所以李严表面上步步高升。实际上处处不如。因此李严和诸葛亮的关系,是表面上相安无事,实际上离心离德。诸葛亮要北伐,调李严的军队,李严不去,不发兵。不但不发兵,还提出一个要求来,说我要做个巴州刺史。没有被批准,可能是不了了之。后来,诸葛亮要西征。又命令李严出兵到汉中,李严又不去。李严说,我要开府。说现在曹魏那边陈群、司马懿都开府了,陈群、司马懿不是顾命大臣吗?顾命大臣就可以开府,你是顾命大臣,我也是顾命大臣,我为什么不能开府?又不得到批准。当然诸葛亮让了一步,说这样吧,你来吧,你到成都来,江州就交给你的儿子。就是李丰。因为李严后来从永安到了江洲了。这就是他们两个的这样一个关系。根据这样一个关系,学者们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