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鬼差魂引(上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今天一大早。我们巡山任务暂停。步行翻过一座山后,我们来到了“大杨树镇烈士陵园”举行了“缅怀革命先烈,祭扫烈士陵园,争当忠诚卫士”活动。陵园不大,安睡着二十多位烈士,其中不光有我们森林武警,还有几位壮烈牺牲的林业公安。我们一边从纪念碑后面的油布下取出祭扫用具一边听教导员的讲解。“驻守在10万平方公里山山岭岭的内蒙古武警大兴安岭森林官兵,40多年来为保护森林资源立下了赫赫战功。几代官兵,以“甘居深山守寂寞,愿驻林海护森林”的坚定信念,常年搏风烟、斗火龙、除凶顽、救危难、住山沟、站山头、守山林,把青春年华和血汗洒在大兴安岭的沟沟坎坎。据不完全统计,武警森林部队担负的森林防护区火灾发生率由以前的6‰下降到现在的0.2‰。扑火的直接经济损失也下降了60%,仅从1980年至今,大兴安岭支队扑火就达737起,24小时扑灭率达93%,特别是1988年“5?6”漠河特大森林火灾、1994年“4?16”红花尔基特大森林火灾、1995年“5?12”大杨树特大森林火灾、1996年“4?23”红花尔基特大森林火灾、1997年“5?2”绰尔特大森林火灾中,支队参战官兵充分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充分显示了这支部队敢扑大火、能扑大火、善扑大火的战斗风貌。在40多年的战斗历程中,为保护大兴安岭森林资源,党和人民也给予了部队官兵巨大荣誉,支队和一些基层大队被中宣部、总政治部、武警总队、林业部、自治区政府授予多项荣誉称号。同时也涌现出众多......
看着墓碑上一张张年轻的笑脸,他们用自己的身躯,自己的行动守卫着这片国家的绿色宝藏,直到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我的心,震撼了!我的灵魂,对他们肃然起敬了!
*森林武警的简介及发展历程: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始,伴随着林区发展的隆隆跫音,内蒙古军区某骑兵团改编的林务大队正式成立,是大兴安岭林区第一支专业武装护林队伍,先后经历了职业制、职业制和义务制并存、现役制三个发展阶段,1988年正式列入武警序列,全部实行现役制。1999年转为现行领导管理体制,主要担负内蒙古大兴安岭1067万公顷森林的防护任务和410公里中俄边境火堵截任务。防区重点是面积95万公顷的北部原始林区和面积71万公顷的北大河未开发林区。是一只成立早、编制多、防区大、任务重的专业部队,至今,武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历代官兵已和林区共同经历了60年的沧桑巨变。
回眸这个支队60载发展历程,从无到有、由小变大、从弱变强、由点到面的光辉发展历程,无疑是一代代森林卫士呕心沥血、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卓越成绩。从“一人一匹马一杆枪开始,逐步发展成为具备地空配合、联网指挥的防火灭火专业武装部队。从建队初期到至今,有记载的扑救火灾次数就达000余次,累计出动兵4.5万余人。
“一人一马一杆枪”时期
“一人一匹马一杆枪,防奸防恶打豺狼”成为当时这个支队官兵生活的真实写照。支队组建初期的主要任务是清剿林区残匪,保护林区安全,1967年至197年,森林警察部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受当地军分区领导,主要做好护林防火、林区治安、歼灭敌特等工作,在当时,官兵们生活积极艰苦,驻守环境多属于偏远山区和人烟罕见的密林深处,部分官兵负责瞭望塔观察火情和阻止偷盗者运输木材,生活补给异常困难,有时大雪封山,官兵渴了,就地抓一把雪,饿了,啃一口僵硬的粗面馒头。扑救森林火灾更是异常艰难,接近火线基本靠走路,通信联络也只能用人接力传话,没有任何通信装备,只有简单的灭火装备,人们常见的树枝树杈,也被官兵称为1号灭火工具,用来清理火线。每当夜幕降临,山里的野兽出来大范围活动,驻守在深山瞭望塔的官兵当太阳一落山就封好门、上好锁,在木刻楞的房子里生一堆火,说这样就可以防止野兽接近,官兵每次都是在野兽的嚎叫下酣然入睡。在灭火作战和建设发展中涌现出受到毛主席、周总理亲切接见的英雄战士张金利。
依靠人力灭火时期
美丽富饶、瑰丽雄奇的大兴安岭宛如蜿蜒曲折的画卷长廊,这里繁衍生息着1046种野生动物和1688种野生植物,犹如镶在祖国北方的绿色明珠,一声晴天霹雳却打破了这里的宁静,00年7月下旬,受连续干旱和干雷暴天气影响,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夏季森林火灾。这个支队作为主战部队,是最早开进火场,最先转战火场,最快完成任务的部队。在连续作战的一个月里,扑灭火线长达00余公里,开挖防火隔离带80余公里,因为山高林密,风向多变;地表火、地下火、树冠火立体燃烧,平均坡度在45度以上,官兵们多数时间要靠四肢爬行扑火和开挖隔离带,很多官兵的眉毛、头发烧焦了;有的胳膊上烫起了一串串水泡;有的指甲掀掉了,鲜血直流;有的鞋磨烂了,露出了脚趾;有的腿划破了,用布条一扎,继续投入战斗;有的发烧、腹泻、中暑,仍然不下火线。支队官兵挑战生命极限,经受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经过6天7夜的连续奋战,使火场全线封闭,成为这次灭火作战中第一个告捷的火场,在近一个月的灭火作战中,参战的支队官兵没有刷过一次牙、洗过一次脸、换过一次衣服、脱衣服睡过一次觉,平均每天睡眠不足小时。创造了在气候条件极为不利、地形地貌十分复杂、运送给养异常困难的情况下,主要靠人力扑灭大范围雷击火的奇迹。涌现出了森林灭火英雄大队一大队、机降灭火英雄大队根河大队、森林扑火英雄大队大杨树大队(我骄傲!)
科技灭火新时期
在国内军事大发展、大繁荣时期,这个支队党委紧跟时代发展和军事变革步伐,有效转变灭火作战模式,紧紧围绕精兵、精装、精... -->>
今天一大早。我们巡山任务暂停。步行翻过一座山后,我们来到了“大杨树镇烈士陵园”举行了“缅怀革命先烈,祭扫烈士陵园,争当忠诚卫士”活动。陵园不大,安睡着二十多位烈士,其中不光有我们森林武警,还有几位壮烈牺牲的林业公安。我们一边从纪念碑后面的油布下取出祭扫用具一边听教导员的讲解。“驻守在10万平方公里山山岭岭的内蒙古武警大兴安岭森林官兵,40多年来为保护森林资源立下了赫赫战功。几代官兵,以“甘居深山守寂寞,愿驻林海护森林”的坚定信念,常年搏风烟、斗火龙、除凶顽、救危难、住山沟、站山头、守山林,把青春年华和血汗洒在大兴安岭的沟沟坎坎。据不完全统计,武警森林部队担负的森林防护区火灾发生率由以前的6‰下降到现在的0.2‰。扑火的直接经济损失也下降了60%,仅从1980年至今,大兴安岭支队扑火就达737起,24小时扑灭率达93%,特别是1988年“5?6”漠河特大森林火灾、1994年“4?16”红花尔基特大森林火灾、1995年“5?12”大杨树特大森林火灾、1996年“4?23”红花尔基特大森林火灾、1997年“5?2”绰尔特大森林火灾中,支队参战官兵充分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充分显示了这支部队敢扑大火、能扑大火、善扑大火的战斗风貌。在40多年的战斗历程中,为保护大兴安岭森林资源,党和人民也给予了部队官兵巨大荣誉,支队和一些基层大队被中宣部、总政治部、武警总队、林业部、自治区政府授予多项荣誉称号。同时也涌现出众多......
看着墓碑上一张张年轻的笑脸,他们用自己的身躯,自己的行动守卫着这片国家的绿色宝藏,直到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我的心,震撼了!我的灵魂,对他们肃然起敬了!
*森林武警的简介及发展历程: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始,伴随着林区发展的隆隆跫音,内蒙古军区某骑兵团改编的林务大队正式成立,是大兴安岭林区第一支专业武装护林队伍,先后经历了职业制、职业制和义务制并存、现役制三个发展阶段,1988年正式列入武警序列,全部实行现役制。1999年转为现行领导管理体制,主要担负内蒙古大兴安岭1067万公顷森林的防护任务和410公里中俄边境火堵截任务。防区重点是面积95万公顷的北部原始林区和面积71万公顷的北大河未开发林区。是一只成立早、编制多、防区大、任务重的专业部队,至今,武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历代官兵已和林区共同经历了60年的沧桑巨变。
回眸这个支队60载发展历程,从无到有、由小变大、从弱变强、由点到面的光辉发展历程,无疑是一代代森林卫士呕心沥血、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卓越成绩。从“一人一匹马一杆枪开始,逐步发展成为具备地空配合、联网指挥的防火灭火专业武装部队。从建队初期到至今,有记载的扑救火灾次数就达000余次,累计出动兵4.5万余人。
“一人一马一杆枪”时期
“一人一匹马一杆枪,防奸防恶打豺狼”成为当时这个支队官兵生活的真实写照。支队组建初期的主要任务是清剿林区残匪,保护林区安全,1967年至197年,森林警察部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受当地军分区领导,主要做好护林防火、林区治安、歼灭敌特等工作,在当时,官兵们生活积极艰苦,驻守环境多属于偏远山区和人烟罕见的密林深处,部分官兵负责瞭望塔观察火情和阻止偷盗者运输木材,生活补给异常困难,有时大雪封山,官兵渴了,就地抓一把雪,饿了,啃一口僵硬的粗面馒头。扑救森林火灾更是异常艰难,接近火线基本靠走路,通信联络也只能用人接力传话,没有任何通信装备,只有简单的灭火装备,人们常见的树枝树杈,也被官兵称为1号灭火工具,用来清理火线。每当夜幕降临,山里的野兽出来大范围活动,驻守在深山瞭望塔的官兵当太阳一落山就封好门、上好锁,在木刻楞的房子里生一堆火,说这样就可以防止野兽接近,官兵每次都是在野兽的嚎叫下酣然入睡。在灭火作战和建设发展中涌现出受到毛主席、周总理亲切接见的英雄战士张金利。
依靠人力灭火时期
美丽富饶、瑰丽雄奇的大兴安岭宛如蜿蜒曲折的画卷长廊,这里繁衍生息着1046种野生动物和1688种野生植物,犹如镶在祖国北方的绿色明珠,一声晴天霹雳却打破了这里的宁静,00年7月下旬,受连续干旱和干雷暴天气影响,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夏季森林火灾。这个支队作为主战部队,是最早开进火场,最先转战火场,最快完成任务的部队。在连续作战的一个月里,扑灭火线长达00余公里,开挖防火隔离带80余公里,因为山高林密,风向多变;地表火、地下火、树冠火立体燃烧,平均坡度在45度以上,官兵们多数时间要靠四肢爬行扑火和开挖隔离带,很多官兵的眉毛、头发烧焦了;有的胳膊上烫起了一串串水泡;有的指甲掀掉了,鲜血直流;有的鞋磨烂了,露出了脚趾;有的腿划破了,用布条一扎,继续投入战斗;有的发烧、腹泻、中暑,仍然不下火线。支队官兵挑战生命极限,经受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经过6天7夜的连续奋战,使火场全线封闭,成为这次灭火作战中第一个告捷的火场,在近一个月的灭火作战中,参战的支队官兵没有刷过一次牙、洗过一次脸、换过一次衣服、脱衣服睡过一次觉,平均每天睡眠不足小时。创造了在气候条件极为不利、地形地貌十分复杂、运送给养异常困难的情况下,主要靠人力扑灭大范围雷击火的奇迹。涌现出了森林灭火英雄大队一大队、机降灭火英雄大队根河大队、森林扑火英雄大队大杨树大队(我骄傲!)
科技灭火新时期
在国内军事大发展、大繁荣时期,这个支队党委紧跟时代发展和军事变革步伐,有效转变灭火作战模式,紧紧围绕精兵、精装、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