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 一石三鸟(下) (2/2)
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扩张之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活好了许多,所以这种不满并没有像另一个时空那么激烈。毕竟在另一个时空,七成的租子都已经成了良心租子了。
事实上这也是百姓支持严绍,而不是支持那些议员的另一个原因,毕竟这些议员平日里的行为可真的是一点也没有要替他们做主的意思。
————————————————————
严绍并非没有想过解决这个问题,然而最初的时候是地方还并不稳定。贸然就强制推行减租减息,绝对是一种找死的行为,何况还有欧战在等着。
等到欧战爆发了之后,尽管国社政府的威望再次得到了提升,但严绍反而更没有功夫去忙这个了…
眼下北上和西进两个战略同时进行。国内的稳定再次摆在了首要的位置上,显然也不是推行减租减息的合适时机。
不过在严绍的心里,应对办法也不是没有,这个办法就是通过工业来取代农业,同时扩大耕地面积以及提高粮食的产量等。
前者是严绍跟后世学的,在后世单纯的农民已经较少了,就是因为去上班赚到的钱要更多些,至少是不相上下,而且还不需要看天吃饭。
当然,如果你能承包n公顷的土地,那当我没说。严绍的想法就是想办法把人都送到工厂里去上班,而少了耕地的人,相比那些地主也无法继续维持现在这样的高租子,只是这种办法毕竟见效太慢了些,没有二三十年是看不出成效的。
至于扩大耕地面积还有提高粮食产量等,则需要较强的工业能力和技术能力。
前者暂且不提,后者的话………无论是那个什么水稻(前两个字写了怕被和谐),还是建设水利工程,都需要一定的工业及科研能力。
而如今,随着外东北的光复,严绍的面前多出了一条新路。
这条路很简单,就是把新得到的土地分给农民,让原本只能在地主那里租地耕种的农民拥有属于自己的田地。虽说外兴安岭的气候条件,未必适合人类居住,产量什么的恐怕多少也有些………但是架不住地多啊,而且多种些马铃薯一类的农产品,吃饱饭是绝对没问题的。
这,便等于是解决了许多农民的土地问题。
再来,大量农民的迁入,也能起到稳固外兴安岭统治的作用,这个就是其二。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随着大量农民北上,除非那些地主想自己下地耕种,不然便只能是降低租子吸引农民留下来——————当然,这些地主也可以考虑购买些拖拉机什么的来代替劳动力。效率可能还要更高一些,但是拖拉机的成本毕竟太高,寻常地主很难有这样的魄力,何况绝大部分的地主恐怕也很难想到用拖拉机来进行耕种。
而只要能达成这么目的。那么原来一直都困扰着严绍的地租问题也就能解决了。
这,便是第三点,严绍推出这个政策,可谓是一石三鸟…
————————————————————
由于政府较高的公信力,再加上这个时候铁路已经修的四通八达,绝大部分地区,除了西藏这类太难了些的地方外都已经修通了铁路,所以很快便有第一批的农民拖家带口的,乘上了北上外东北的列车——————尽管为了修这些铁路,财政部的那帮人就差卖肾了。好在已经修的差不多了,铁路大跃进也可以告一段落,往后在这方面的投入可以少上一些,不然梁士诒他们真的是连上吊的心都有了。
虽说之前政府已经说明了,外东北地区的气候寒冷。而且寻常的庄稼只能是一年一熟,但即便这样也阻挡不了这些农民的热情,毕竟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一直都是农民千百年以来的愿望。
即便是一年一熟,一家三口十五亩地,也足够他们生活,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累死累活的。还要给别人交租子了…
第一批北上的人数大概在八千人左右,都是从全国各地汇集而来,天南地北,几乎哪里的人都有。
八千多人,虽然似乎并不是很多,但考虑到这仅仅只是第一批。而且后面还有许多人正在观望,似乎也是可以接受的。
农民北上的期间,一些地主也在琢磨着北上的可能,甚至还有些人询问着政府的口风,想知道能不能在外东北购买些土地。
严绍到是不反对土地交易。反正外东北的土地和国内的一样贵,不过他这次调动百姓北迁,除了是为了稳固外东北的统治,最要紧的还是解决国内的土地问题,所以严绍很快就追加了一条命令,严令任何家中土地超过五十亩者,定居外东北之后只需购买土地,而没有得到免费土地的权利,同时严禁已经分到土地的农民与人交易,至少是短时间内不许…
这一规定自然是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官绅都认为这条规定是在歧视他们,而偏袒于穷人。
只是对于严绍,他们也没什么办法,毕竟如今严绍的声望已经达到了顶峰,即便他们做些什么也无法动摇。
而且…
他们也就是顺着那个免费田地去的,心里想着在外东北住上一段时间,弄些白给的耕地,然后再从迁移过去的百姓手里买一些。虽说外东北的土地要比国内的差上一些,但起码也是一年一熟不是?
不过现在既然出了这么一个针对性的条款,他们也就没什么兴趣了。
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担心。
就好象许多俄人都相信最终外东北依旧会归俄国所有一样,国内的官绅也都有些担心,毕竟俄国积威多年,他们很难相信刚刚崛起的中国能打败俄国,仅仅只是认为中国是趁着俄国内乱才能收复外东北,等到俄国缓过进来了,恐怕人家就要秋后算账了。
若是免费的耕地,他们到也有些兴趣,毕竟即便是被俄国人抢回去了,那也是当初白得来的。可如果只许购买………投入的越多,将来俄国人抢回去的时候,损失岂不是也就越大了?
这一点,他们不能不担心…
最终的结果就是,地方上的官绅最后只有很少一部分选择到外东北去发展,而绝大部分则是留在了国内。
与此同时,随着对政令的补充,社会上却是一片欢腾。
毕竟在寻常人看来,明明已经富的流油了,却还想办法从政府那里扣好处,还和普通的贫农争利,这实在是件很无耻的事情,反观严绍,却因为补充的政令而得到了更多百姓的爱戴。
尽管很多人都认为,严绍不去拉拢地方上真正的管理者,而去跑去讨好那些泥腿子,是件很不智,也很丢分的事情,然而只有严绍一个人清楚,这些所谓的‘泥腿子’发威起来究竟会有多么恐怖。
所以严绍是一点也不敢对农民的事情疏忽怠慢,这次的事情也是如此…
一些在地方上有田地的官员或是军官,对此都微微有些不满,但是这次严绍毕竟没有强制减息减租,只是从另一个反响谋求发展,到也算是给足了面子,所以他们也不好多说些什么。
不过另一方面,就在大洋舰队组建成功,印度洋舰队也已经开始挑选出发的舰只时,欧洲方面,苏俄和德国也签订了正式的停战协议,只是就在苏俄代表喜悦的看着手里的协议时,此时此刻,他还不清楚自己究竟面临着多大的危险。
来自盟友的危险…
或许是前盟友...
活好了许多,所以这种不满并没有像另一个时空那么激烈。毕竟在另一个时空,七成的租子都已经成了良心租子了。
事实上这也是百姓支持严绍,而不是支持那些议员的另一个原因,毕竟这些议员平日里的行为可真的是一点也没有要替他们做主的意思。
————————————————————
严绍并非没有想过解决这个问题,然而最初的时候是地方还并不稳定。贸然就强制推行减租减息,绝对是一种找死的行为,何况还有欧战在等着。
等到欧战爆发了之后,尽管国社政府的威望再次得到了提升,但严绍反而更没有功夫去忙这个了…
眼下北上和西进两个战略同时进行。国内的稳定再次摆在了首要的位置上,显然也不是推行减租减息的合适时机。
不过在严绍的心里,应对办法也不是没有,这个办法就是通过工业来取代农业,同时扩大耕地面积以及提高粮食的产量等。
前者是严绍跟后世学的,在后世单纯的农民已经较少了,就是因为去上班赚到的钱要更多些,至少是不相上下,而且还不需要看天吃饭。
当然,如果你能承包n公顷的土地,那当我没说。严绍的想法就是想办法把人都送到工厂里去上班,而少了耕地的人,相比那些地主也无法继续维持现在这样的高租子,只是这种办法毕竟见效太慢了些,没有二三十年是看不出成效的。
至于扩大耕地面积还有提高粮食产量等,则需要较强的工业能力和技术能力。
前者暂且不提,后者的话………无论是那个什么水稻(前两个字写了怕被和谐),还是建设水利工程,都需要一定的工业及科研能力。
而如今,随着外东北的光复,严绍的面前多出了一条新路。
这条路很简单,就是把新得到的土地分给农民,让原本只能在地主那里租地耕种的农民拥有属于自己的田地。虽说外兴安岭的气候条件,未必适合人类居住,产量什么的恐怕多少也有些………但是架不住地多啊,而且多种些马铃薯一类的农产品,吃饱饭是绝对没问题的。
这,便等于是解决了许多农民的土地问题。
再来,大量农民的迁入,也能起到稳固外兴安岭统治的作用,这个就是其二。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随着大量农民北上,除非那些地主想自己下地耕种,不然便只能是降低租子吸引农民留下来——————当然,这些地主也可以考虑购买些拖拉机什么的来代替劳动力。效率可能还要更高一些,但是拖拉机的成本毕竟太高,寻常地主很难有这样的魄力,何况绝大部分的地主恐怕也很难想到用拖拉机来进行耕种。
而只要能达成这么目的。那么原来一直都困扰着严绍的地租问题也就能解决了。
这,便是第三点,严绍推出这个政策,可谓是一石三鸟…
————————————————————
由于政府较高的公信力,再加上这个时候铁路已经修的四通八达,绝大部分地区,除了西藏这类太难了些的地方外都已经修通了铁路,所以很快便有第一批的农民拖家带口的,乘上了北上外东北的列车——————尽管为了修这些铁路,财政部的那帮人就差卖肾了。好在已经修的差不多了,铁路大跃进也可以告一段落,往后在这方面的投入可以少上一些,不然梁士诒他们真的是连上吊的心都有了。
虽说之前政府已经说明了,外东北地区的气候寒冷。而且寻常的庄稼只能是一年一熟,但即便这样也阻挡不了这些农民的热情,毕竟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一直都是农民千百年以来的愿望。
即便是一年一熟,一家三口十五亩地,也足够他们生活,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累死累活的。还要给别人交租子了…
第一批北上的人数大概在八千人左右,都是从全国各地汇集而来,天南地北,几乎哪里的人都有。
八千多人,虽然似乎并不是很多,但考虑到这仅仅只是第一批。而且后面还有许多人正在观望,似乎也是可以接受的。
农民北上的期间,一些地主也在琢磨着北上的可能,甚至还有些人询问着政府的口风,想知道能不能在外东北购买些土地。
严绍到是不反对土地交易。反正外东北的土地和国内的一样贵,不过他这次调动百姓北迁,除了是为了稳固外东北的统治,最要紧的还是解决国内的土地问题,所以严绍很快就追加了一条命令,严令任何家中土地超过五十亩者,定居外东北之后只需购买土地,而没有得到免费土地的权利,同时严禁已经分到土地的农民与人交易,至少是短时间内不许…
这一规定自然是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官绅都认为这条规定是在歧视他们,而偏袒于穷人。
只是对于严绍,他们也没什么办法,毕竟如今严绍的声望已经达到了顶峰,即便他们做些什么也无法动摇。
而且…
他们也就是顺着那个免费田地去的,心里想着在外东北住上一段时间,弄些白给的耕地,然后再从迁移过去的百姓手里买一些。虽说外东北的土地要比国内的差上一些,但起码也是一年一熟不是?
不过现在既然出了这么一个针对性的条款,他们也就没什么兴趣了。
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担心。
就好象许多俄人都相信最终外东北依旧会归俄国所有一样,国内的官绅也都有些担心,毕竟俄国积威多年,他们很难相信刚刚崛起的中国能打败俄国,仅仅只是认为中国是趁着俄国内乱才能收复外东北,等到俄国缓过进来了,恐怕人家就要秋后算账了。
若是免费的耕地,他们到也有些兴趣,毕竟即便是被俄国人抢回去了,那也是当初白得来的。可如果只许购买………投入的越多,将来俄国人抢回去的时候,损失岂不是也就越大了?
这一点,他们不能不担心…
最终的结果就是,地方上的官绅最后只有很少一部分选择到外东北去发展,而绝大部分则是留在了国内。
与此同时,随着对政令的补充,社会上却是一片欢腾。
毕竟在寻常人看来,明明已经富的流油了,却还想办法从政府那里扣好处,还和普通的贫农争利,这实在是件很无耻的事情,反观严绍,却因为补充的政令而得到了更多百姓的爱戴。
尽管很多人都认为,严绍不去拉拢地方上真正的管理者,而去跑去讨好那些泥腿子,是件很不智,也很丢分的事情,然而只有严绍一个人清楚,这些所谓的‘泥腿子’发威起来究竟会有多么恐怖。
所以严绍是一点也不敢对农民的事情疏忽怠慢,这次的事情也是如此…
一些在地方上有田地的官员或是军官,对此都微微有些不满,但是这次严绍毕竟没有强制减息减租,只是从另一个反响谋求发展,到也算是给足了面子,所以他们也不好多说些什么。
不过另一方面,就在大洋舰队组建成功,印度洋舰队也已经开始挑选出发的舰只时,欧洲方面,苏俄和德国也签订了正式的停战协议,只是就在苏俄代表喜悦的看着手里的协议时,此时此刻,他还不清楚自己究竟面临着多大的危险。
来自盟友的危险…
或许是前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