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革兴大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赵祯回到皇宫招来工部尚书张知白,把各种矿点分布图交予他,并下令即刻进行矿石挖掘和工业园建设。为了方便矿石运输,或水运或陆运,相关道路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由于有了赵祯比较直白的讲解,将作监没用多少时间便完成了第一枚手雷的制作。赵祯亲自前去参加试用实验,效果跟想象的差异不大,经过训练的士兵可以投出四五十米,而有效杀伤半径差不多有十米,哪怕是穿着铠甲在五米之类都不顶用,或许只有宋朝的步人甲能够近距离抵御,前提是里面的人不被震死。
之后,赵祯感于段辛对火器方面的贡献,特封其为雷伯,世袭罔替,作为第二位荣获此殊荣的幸运儿,一时震动朝野,同时也吸引了更多有想法和能力的人前来京城企图闯进赵祯的视野。
这些情况,赵祯此刻还不得而知,而他还在为接替的人选头疼,毕竟这个时代懂发明创造、懂科学的人才实在是太难得了,自己的那些小伙伴又过于年轻,还不足以掌控这么重要的一个部门,而后世鼎鼎大名的沈括苏颂之流要么还没出生,要么还在吃奶。
经过苦苦思索,赵祯终于想起了皇家学院三杰,这才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三杰”之一的毕昇已经有活干了,暂不考虑。剩下的燕肃和曾公亮可都是历史大名鼎鼎的人物,尤其是燕肃可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本来曾公亮在历史上是在天圣二年的科举中考中进士的,但是由于赵祯的出现,到此刻还没有举行科举的打算,所以他还只是个白身,不过这并不影响他的能力。
燕肃(991—1040)北宋画家、科学家。字穆之,青州(今山东益都)人。少孤贫,巧思过人,真宗大中祥符年间(1014)进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人称“燕龙图”。学识渊博,精通天文物理,有指南车、记里鼓、莲花漏等仪器的创造发明,著有《海潮论》,绘制《海潮图》以说明潮汐原理。工诗善画,以诗入画,意境高超,为文人画的先驱者。这就是后世历史上对燕肃的平价,虽然很简短,但莲花漏和《海潮图》足以说明他在宋朝这个时代有多牛。
曾公亮相比燕肃其实要稍逊一筹,而他在历史上名声比燕肃要响,主要是他与丁度承旨编撰《武经总要》,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官方编纂的军事科学百科全书。可以说正是这本《武经总要》为他博得了偌大的名声,不过他既然号称北宋军火家,赵祯当然不会把他浪费了。
史载公元1015年,天圣二年,宋仁宗皇帝于垂拱殿中苦思冥想一日,若有所得,奋笔疾书,留有墨宝曰:“大宋皇家研究院”。
翌日,圣旨下,升将作监为大宋皇家研究院,独立于四院六部之外,专司研究之责。拜进士燕肃为参知政事,宝文阁学士,任皇家研究院院长,并追授雷伯段辛为皇家研究院名誉院长。皇家研究院暂设火器司、机械司、农业司、工业司、医药司、材料司等。改钦天监为钦天司,并入皇家研究院,掌天文地理研究之责。调皇家学院曾公亮、王绅理、陈鑫华、张奇瑞、向忠天、杨斯恩,李星秀、吴仁、谢欣然以及丁度入职皇家研究院。
赵祯登基以来,怪物百出,百姓对此已见怪不怪,只要不影响大家过日子,一概呵呵之,但对于某些有心人士可不尽然。当然了,对于那些不善科举之道,却独爱格物之术的人,赵祯此举无疑给他们指了一条光明大道,让他们看到除了科举以外还有另一个出人头地法子,于是乎这些人也都慢慢的向京师汇集。
与这些人不同,在山东的某个角落那位既高兴有郁闷。高兴的是赵祯净出幺蛾子,让自己的“惊涛”计划更加容易,郁闷的是当今圣上“离经背道”之举是愈演愈烈,深感吾辈肩上担子是愈发重了。
随后赵祯在垂拱殿召集了皇家研究院相关官员,一同商议研究院的相关事宜。
“今日召集诸位于此,乃因皇家研究院一事,朕此番举措绝非只为换个名字。所为研究院,旨在研其理究其穷,对于日常见闻进入深入研究,掌握其原理,发扬其用途。朕今日召集众位,均因诸位在某一方面有过人之处,今后希望你们善用之,为我大宋强盛添砖加瓦!”华夏文明虽然源远流长,也对自然之力用之甚广,但后世却公认华夏文明对人类科技进步的贡献少得可怜。究其根源就在于古代先贤们只是喜欢很多自然表现加以利用,却不会去寻求其根源,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反而演变成一种言传身教的技能。这也是赵祯这种技术控心里最大的悲哀,他希望从现在开始改变未来……
“臣等谨遵圣旨!”
“或许诸位之中还有人对此不屑于顾,觉得不过如此,那你们就大错特错了,朕说句负责任的话,你们以后的成就将极大影响我大宋的命运,切不开轻视!”
“臣等明白!”
“朕现在说这么多话都显得空洞无力,那朕就说点实在的,众所周知我朝战马稀缺,无力组建成规模的骑兵。虽然我朝士兵有最好的刀枪铠甲,却敌不过敌人骑兵冲击,侥幸战胜又无力追击,战败了却连跑的机会都没有。可就这样的情况至太祖以来,数十年间可有人想过对兵器进行改... -->>
赵祯回到皇宫招来工部尚书张知白,把各种矿点分布图交予他,并下令即刻进行矿石挖掘和工业园建设。为了方便矿石运输,或水运或陆运,相关道路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由于有了赵祯比较直白的讲解,将作监没用多少时间便完成了第一枚手雷的制作。赵祯亲自前去参加试用实验,效果跟想象的差异不大,经过训练的士兵可以投出四五十米,而有效杀伤半径差不多有十米,哪怕是穿着铠甲在五米之类都不顶用,或许只有宋朝的步人甲能够近距离抵御,前提是里面的人不被震死。
之后,赵祯感于段辛对火器方面的贡献,特封其为雷伯,世袭罔替,作为第二位荣获此殊荣的幸运儿,一时震动朝野,同时也吸引了更多有想法和能力的人前来京城企图闯进赵祯的视野。
这些情况,赵祯此刻还不得而知,而他还在为接替的人选头疼,毕竟这个时代懂发明创造、懂科学的人才实在是太难得了,自己的那些小伙伴又过于年轻,还不足以掌控这么重要的一个部门,而后世鼎鼎大名的沈括苏颂之流要么还没出生,要么还在吃奶。
经过苦苦思索,赵祯终于想起了皇家学院三杰,这才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三杰”之一的毕昇已经有活干了,暂不考虑。剩下的燕肃和曾公亮可都是历史大名鼎鼎的人物,尤其是燕肃可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本来曾公亮在历史上是在天圣二年的科举中考中进士的,但是由于赵祯的出现,到此刻还没有举行科举的打算,所以他还只是个白身,不过这并不影响他的能力。
燕肃(991—1040)北宋画家、科学家。字穆之,青州(今山东益都)人。少孤贫,巧思过人,真宗大中祥符年间(1014)进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人称“燕龙图”。学识渊博,精通天文物理,有指南车、记里鼓、莲花漏等仪器的创造发明,著有《海潮论》,绘制《海潮图》以说明潮汐原理。工诗善画,以诗入画,意境高超,为文人画的先驱者。这就是后世历史上对燕肃的平价,虽然很简短,但莲花漏和《海潮图》足以说明他在宋朝这个时代有多牛。
曾公亮相比燕肃其实要稍逊一筹,而他在历史上名声比燕肃要响,主要是他与丁度承旨编撰《武经总要》,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官方编纂的军事科学百科全书。可以说正是这本《武经总要》为他博得了偌大的名声,不过他既然号称北宋军火家,赵祯当然不会把他浪费了。
史载公元1015年,天圣二年,宋仁宗皇帝于垂拱殿中苦思冥想一日,若有所得,奋笔疾书,留有墨宝曰:“大宋皇家研究院”。
翌日,圣旨下,升将作监为大宋皇家研究院,独立于四院六部之外,专司研究之责。拜进士燕肃为参知政事,宝文阁学士,任皇家研究院院长,并追授雷伯段辛为皇家研究院名誉院长。皇家研究院暂设火器司、机械司、农业司、工业司、医药司、材料司等。改钦天监为钦天司,并入皇家研究院,掌天文地理研究之责。调皇家学院曾公亮、王绅理、陈鑫华、张奇瑞、向忠天、杨斯恩,李星秀、吴仁、谢欣然以及丁度入职皇家研究院。
赵祯登基以来,怪物百出,百姓对此已见怪不怪,只要不影响大家过日子,一概呵呵之,但对于某些有心人士可不尽然。当然了,对于那些不善科举之道,却独爱格物之术的人,赵祯此举无疑给他们指了一条光明大道,让他们看到除了科举以外还有另一个出人头地法子,于是乎这些人也都慢慢的向京师汇集。
与这些人不同,在山东的某个角落那位既高兴有郁闷。高兴的是赵祯净出幺蛾子,让自己的“惊涛”计划更加容易,郁闷的是当今圣上“离经背道”之举是愈演愈烈,深感吾辈肩上担子是愈发重了。
随后赵祯在垂拱殿召集了皇家研究院相关官员,一同商议研究院的相关事宜。
“今日召集诸位于此,乃因皇家研究院一事,朕此番举措绝非只为换个名字。所为研究院,旨在研其理究其穷,对于日常见闻进入深入研究,掌握其原理,发扬其用途。朕今日召集众位,均因诸位在某一方面有过人之处,今后希望你们善用之,为我大宋强盛添砖加瓦!”华夏文明虽然源远流长,也对自然之力用之甚广,但后世却公认华夏文明对人类科技进步的贡献少得可怜。究其根源就在于古代先贤们只是喜欢很多自然表现加以利用,却不会去寻求其根源,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反而演变成一种言传身教的技能。这也是赵祯这种技术控心里最大的悲哀,他希望从现在开始改变未来……
“臣等谨遵圣旨!”
“或许诸位之中还有人对此不屑于顾,觉得不过如此,那你们就大错特错了,朕说句负责任的话,你们以后的成就将极大影响我大宋的命运,切不开轻视!”
“臣等明白!”
“朕现在说这么多话都显得空洞无力,那朕就说点实在的,众所周知我朝战马稀缺,无力组建成规模的骑兵。虽然我朝士兵有最好的刀枪铠甲,却敌不过敌人骑兵冲击,侥幸战胜又无力追击,战败了却连跑的机会都没有。可就这样的情况至太祖以来,数十年间可有人想过对兵器进行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