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永乐群侠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知我等,寿又有几何。”建文帝自语道。
“陛下勿忧,今日逃难之际得见此鸟,正是带来福寿之意,想是陛下吉人天相,特以此鸟预示。”程济宽慰道。
“但愿如此”建文帝道。
一行众人边走边看,但见绿竹随风摇曳,虽然已是深夜,但仍可见林中斑驳灯火,想必是天堂村居所在,再往前行,松荫夹道,一座精致的道观就在不远处矗立着,想必就是那神乐观。
程济紧迈几步,来到建文帝身前叩首道:“陛下,虽说希直荐我等前来神乐观避难,但如今风云已变,人心叵测,我等切勿早早露了身份,不如就依着剃度的样子,我等称陛下为应文和尚如何?”
“卿所虑极是,但你等却要如何去说?僧俗混在一处,岂不是更易招来猜忌?”建文帝道。
“这却不妨,我等出来之时,所穿衣服已经是庶民模样,陛下可说自己是应天府明因寺和尚,因寺庙年久失修,特受方丈所遣,带着工匠伐取竹木以做修缮之材,道路不熟,一时迷路走到此间,我等就扮作陛下请来的工匠即可。”程济道。
建文帝点头应允,于是众人商定,建文帝即扮作应文和尚,众人皆取姓互相称谓即可。
等到众人来到近前,才将此道观看的分明,但见一块牌匾竖立于大门正上方,上书“神乐观”字样,落款不是别人,正是明太祖朱元璋。在牌匾下方大门两侧的立柱之上,左侧写着“往无不达结友人”,右侧则书“交无不接敬神仙”。
道观因远离闹市,又在这寂静夜色之下,显得格外静谧。建文帝看罢自嘲道:“唐时常建曾写道: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如今我等却是深夜入古观,晚月映山林了。”
魏冕在侧道:“看此情形,燕军尚未到过此处,不过我等也不可大意才是。”
建文帝点头,随后迈步走上台阶,众人紧随其后,但见大门敞开,如此深夜竟然无人锁门,甚是奇怪。
踏步入院,才见这神乐观虽然观门不大,但里面原来是别有一番景象,偌大的庭院,东西两侧各有两个祭坛,分别书着“大祀坛”、“山川坛”字样。原来明太祖朱元璋极敬神佛,此处道观就是修建用来祭祀真武大帝所用,所以祭祀之物,格外精致富丽。如今深夜到此,众人更觉肃穆。
房门打开又未见一人,众人心中未免有些忐忑,但事已至此,只能硬着头皮来到正中央主殿门前。但见一尊真武神像矗立于内,香炉内香已插满,香灰眼见就要溢出香炉。建文帝受父高祖朱标教诲,也是极敬神佛,尤其是这真武大帝,相传为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一生荡掳除魔,为中原北方之神,更觉尊贵。当下建文帝迈步入内,跪倒于蒲团之上,众人见状,也连忙随之入内。
“佑圣真君玄天上帝、无量祖师,真武荡魔大帝在上,小僧应文在下,虽所承教义不同,但同为向善之类,求大帝保佑小僧一众得偿所愿,今后游历中原,但有大帝神像之所,必当敬拜,以为答报。”说罢建文帝就行了九叩之礼。
众人见状,也是一齐拜了下去。正在众人准备起身之时,只听见一粗豪的嗓音说道:“无量天尊!”
声音虽是不大,但在如此深夜又是众人内心忐忑之时发出,不禁让众人都是为之一惊。只见话音未落,自神像之后转出一人,周身灰布道袍,一双漆黑道靴,巾首蓬发,虬髯虎目,端的是好比钟馗再生一般。
方书、程济、魏冕、王钺四人连忙起身,立于建文帝身前。只见那凶神一般的道人来到建文帝身前,足足比建文帝高出半截身子。
“小和尚,天下寺庙多如牛毛,你却单挑一道观敬拜,是何道理?”道人问道。
建文帝被笼罩在这道人身形之下,内心不免乱颤,竟然一时语塞,说不出话来。程济见状知道不妙,连忙凑上前来答道:“大师说的正是,这个小和尚也是麻烦,明明说是带我们几个伙计去修他那破庙,路过这个道观,他却非说要过来看看此处。这黑灯瞎火的,让我等好不耐烦。”
“哈哈哈”道人听罢,仰天长笑,真是振聋发聩,整个大殿之上,一时间都是其笑声的回音。
“僧道不是一家,本观不留外人,我看几位还是速速离去的好。”道人突然眼露凶光,压低声音说道。
正在此时,突然间只听真武神像后一声咳嗽,“玄武,不得无礼!有朋远来,岂能不敬?”说话间此人已经转到大殿之上,但见此人五十岁左右的年纪,虽也是道士打扮,但三缕长髯飘洒胸前,天庭饱满,面如红枣,比起眼前这个凶恶道爷,那是和蔼可亲万倍。
那被称为玄武的凶恶道人,见到此人出来,口中“恩”了一声,缓缓退在一旁,虽然眼目低垂,但却用余光望着出来的道人,似乎充满了恨意。
“无量天尊,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众生本是平等,何况僧道两家,同为修行之人。”道人来到建文帝身旁说道,“敢问这位小高僧如何称呼?”
建文帝此时心神方才稍定,于是连忙双手合十答道:“高僧如何敢当,小僧不过为应天府明因寺一小沙弥,特奉方丈所遣,带工匠寻取上等竹木之材,看见此处竹高林茂,于是多逗留了一会儿,未曾想道路不熟,误闯于此,唐突之处,万望道长海涵。”
道长左手轻拂长髯,微笑点头道:“小高僧不必拘泥,刚才那是我弟子赵玄武,都怪我失于管教,还望原谅。”
建文帝连称不敢。那凶恶道人赵玄武却在一旁,身子一起一伏,显得极为不忿,却是一言不发。
“今日天色已晚,小高僧与众位不如就在鄙观暂且休息一日,铺盖被卷都有富余,众位不必客气。”道人说道。
此言一出,正和众人心意。但是这些人里,却没一人认得观主王昇,虽然方书之父方孝孺与王昇至交,但每次都是方孝孺独自一人到神乐观见王昇,从未携带过子女亲戚,所以也不知眼前之人是否就是王昇。
最终还是程济问道:“敢问大师就是观主王昇王道长吗?”
道士闻听此问,不觉神色黯然,须臾之间竟是眼眶湿润,道:“王道长的确本是鄙观观主,但一年前却身染重疾,不幸驾鹤西去,如今只留下我等在此,以承观主未竟之业。”
建文帝一众闻听,甚感意外与失望,但不便表露出来,只能表示对王昇不幸归天的惋惜之情。
道士转涕为笑道:“你看我这都老糊涂了,还未自荐,我乃于彦,暂代管观中事务,小高僧有什么需求,但对我说无妨。”说罢双掌连拍三下,不一会功夫,门外进来三名小道士,俯首而立。
于彦吩咐道:“天色已晚,不便供食,你等去沏些好茶放于厢房,再烧点热水以备小高僧洗尘。”三人点头,恭敬退下。建文帝等人连忙称谢不已。
“贫道有言在先,僧道本是一家,小高僧万勿再客气,请先移步厢房洗漱用茶,我随后就来。”观主于彦说罢,用手一指厢房位置,让赵玄武领众人前去。
正当众人准备移步时,突然间只听“咚咚咚”的叩门声,甚是急促,在这寂静深夜,尤为显得响亮。建文帝等人不由的心中一凉,心想必定是燕军或者一品阁搜寻至此,看来今日必定要命丧此观。
不知我等,寿又有几何。”建文帝自语道。
“陛下勿忧,今日逃难之际得见此鸟,正是带来福寿之意,想是陛下吉人天相,特以此鸟预示。”程济宽慰道。
“但愿如此”建文帝道。
一行众人边走边看,但见绿竹随风摇曳,虽然已是深夜,但仍可见林中斑驳灯火,想必是天堂村居所在,再往前行,松荫夹道,一座精致的道观就在不远处矗立着,想必就是那神乐观。
程济紧迈几步,来到建文帝身前叩首道:“陛下,虽说希直荐我等前来神乐观避难,但如今风云已变,人心叵测,我等切勿早早露了身份,不如就依着剃度的样子,我等称陛下为应文和尚如何?”
“卿所虑极是,但你等却要如何去说?僧俗混在一处,岂不是更易招来猜忌?”建文帝道。
“这却不妨,我等出来之时,所穿衣服已经是庶民模样,陛下可说自己是应天府明因寺和尚,因寺庙年久失修,特受方丈所遣,带着工匠伐取竹木以做修缮之材,道路不熟,一时迷路走到此间,我等就扮作陛下请来的工匠即可。”程济道。
建文帝点头应允,于是众人商定,建文帝即扮作应文和尚,众人皆取姓互相称谓即可。
等到众人来到近前,才将此道观看的分明,但见一块牌匾竖立于大门正上方,上书“神乐观”字样,落款不是别人,正是明太祖朱元璋。在牌匾下方大门两侧的立柱之上,左侧写着“往无不达结友人”,右侧则书“交无不接敬神仙”。
道观因远离闹市,又在这寂静夜色之下,显得格外静谧。建文帝看罢自嘲道:“唐时常建曾写道: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如今我等却是深夜入古观,晚月映山林了。”
魏冕在侧道:“看此情形,燕军尚未到过此处,不过我等也不可大意才是。”
建文帝点头,随后迈步走上台阶,众人紧随其后,但见大门敞开,如此深夜竟然无人锁门,甚是奇怪。
踏步入院,才见这神乐观虽然观门不大,但里面原来是别有一番景象,偌大的庭院,东西两侧各有两个祭坛,分别书着“大祀坛”、“山川坛”字样。原来明太祖朱元璋极敬神佛,此处道观就是修建用来祭祀真武大帝所用,所以祭祀之物,格外精致富丽。如今深夜到此,众人更觉肃穆。
房门打开又未见一人,众人心中未免有些忐忑,但事已至此,只能硬着头皮来到正中央主殿门前。但见一尊真武神像矗立于内,香炉内香已插满,香灰眼见就要溢出香炉。建文帝受父高祖朱标教诲,也是极敬神佛,尤其是这真武大帝,相传为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一生荡掳除魔,为中原北方之神,更觉尊贵。当下建文帝迈步入内,跪倒于蒲团之上,众人见状,也连忙随之入内。
“佑圣真君玄天上帝、无量祖师,真武荡魔大帝在上,小僧应文在下,虽所承教义不同,但同为向善之类,求大帝保佑小僧一众得偿所愿,今后游历中原,但有大帝神像之所,必当敬拜,以为答报。”说罢建文帝就行了九叩之礼。
众人见状,也是一齐拜了下去。正在众人准备起身之时,只听见一粗豪的嗓音说道:“无量天尊!”
声音虽是不大,但在如此深夜又是众人内心忐忑之时发出,不禁让众人都是为之一惊。只见话音未落,自神像之后转出一人,周身灰布道袍,一双漆黑道靴,巾首蓬发,虬髯虎目,端的是好比钟馗再生一般。
方书、程济、魏冕、王钺四人连忙起身,立于建文帝身前。只见那凶神一般的道人来到建文帝身前,足足比建文帝高出半截身子。
“小和尚,天下寺庙多如牛毛,你却单挑一道观敬拜,是何道理?”道人问道。
建文帝被笼罩在这道人身形之下,内心不免乱颤,竟然一时语塞,说不出话来。程济见状知道不妙,连忙凑上前来答道:“大师说的正是,这个小和尚也是麻烦,明明说是带我们几个伙计去修他那破庙,路过这个道观,他却非说要过来看看此处。这黑灯瞎火的,让我等好不耐烦。”
“哈哈哈”道人听罢,仰天长笑,真是振聋发聩,整个大殿之上,一时间都是其笑声的回音。
“僧道不是一家,本观不留外人,我看几位还是速速离去的好。”道人突然眼露凶光,压低声音说道。
正在此时,突然间只听真武神像后一声咳嗽,“玄武,不得无礼!有朋远来,岂能不敬?”说话间此人已经转到大殿之上,但见此人五十岁左右的年纪,虽也是道士打扮,但三缕长髯飘洒胸前,天庭饱满,面如红枣,比起眼前这个凶恶道爷,那是和蔼可亲万倍。
那被称为玄武的凶恶道人,见到此人出来,口中“恩”了一声,缓缓退在一旁,虽然眼目低垂,但却用余光望着出来的道人,似乎充满了恨意。
“无量天尊,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众生本是平等,何况僧道两家,同为修行之人。”道人来到建文帝身旁说道,“敢问这位小高僧如何称呼?”
建文帝此时心神方才稍定,于是连忙双手合十答道:“高僧如何敢当,小僧不过为应天府明因寺一小沙弥,特奉方丈所遣,带工匠寻取上等竹木之材,看见此处竹高林茂,于是多逗留了一会儿,未曾想道路不熟,误闯于此,唐突之处,万望道长海涵。”
道长左手轻拂长髯,微笑点头道:“小高僧不必拘泥,刚才那是我弟子赵玄武,都怪我失于管教,还望原谅。”
建文帝连称不敢。那凶恶道人赵玄武却在一旁,身子一起一伏,显得极为不忿,却是一言不发。
“今日天色已晚,小高僧与众位不如就在鄙观暂且休息一日,铺盖被卷都有富余,众位不必客气。”道人说道。
此言一出,正和众人心意。但是这些人里,却没一人认得观主王昇,虽然方书之父方孝孺与王昇至交,但每次都是方孝孺独自一人到神乐观见王昇,从未携带过子女亲戚,所以也不知眼前之人是否就是王昇。
最终还是程济问道:“敢问大师就是观主王昇王道长吗?”
道士闻听此问,不觉神色黯然,须臾之间竟是眼眶湿润,道:“王道长的确本是鄙观观主,但一年前却身染重疾,不幸驾鹤西去,如今只留下我等在此,以承观主未竟之业。”
建文帝一众闻听,甚感意外与失望,但不便表露出来,只能表示对王昇不幸归天的惋惜之情。
道士转涕为笑道:“你看我这都老糊涂了,还未自荐,我乃于彦,暂代管观中事务,小高僧有什么需求,但对我说无妨。”说罢双掌连拍三下,不一会功夫,门外进来三名小道士,俯首而立。
于彦吩咐道:“天色已晚,不便供食,你等去沏些好茶放于厢房,再烧点热水以备小高僧洗尘。”三人点头,恭敬退下。建文帝等人连忙称谢不已。
“贫道有言在先,僧道本是一家,小高僧万勿再客气,请先移步厢房洗漱用茶,我随后就来。”观主于彦说罢,用手一指厢房位置,让赵玄武领众人前去。
正当众人准备移步时,突然间只听“咚咚咚”的叩门声,甚是急促,在这寂静深夜,尤为显得响亮。建文帝等人不由的心中一凉,心想必定是燕军或者一品阁搜寻至此,看来今日必定要命丧此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