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陈树彬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
万家灯火掩映下,小城恢复了夜的安宁和平静。
高明斜躺在书桌前的藤椅里,手缝里的香烟快燃完了,烟灰撒了一地,他却浑然不觉,深深地陷入孤独的沉思中。
正值花季雨季年华的女儿半个月前上省城去圆她的大学梦,飞出了家却飞不出他绵绵的牵念,和他感情不和并且分居而住的妻子芳君,自女儿走后开始有了频繁的约会,今晚刚吃了晚饭就摔门而出,丢下他孤独地面对一堆空白的稿纸发呆。
这几天,下岗的事一直困扰着他,搅得他头脑一片零乱,心情狼藉。
也不知从哪一天开始,高明就途听道说地听到一些戏谑之词,说什么:七十年代兴下乡,八十年代兴下海,九十年代兴下岗。本是闲谈乱扯,竟也让他们说绝了。
高明不是幸运儿,用他的话说,是生不逢时。知青下乡那年代,他还是读小学的愣小子,要早生几年,碰上“下乡热”兴许现在会是另外一种人生,另一种命运的格局;可他就没碰上,假设的人生实在是口惠而实不至,无异于望梅止渴。他已过了那个幻想一切的年龄。改革开放深入人心时,全国兴起一股锐不可挡的下海狂热,他是逢上了,却失之交臂。别人在经济大潮中下海弄扁舟,搞得如火如荼,只有他,两耳不闻下海事,在那个并不吃香的纺织厂当统计,工作之余,就把自己囿于斗室中,涂鸦文字,圈划音符,填词作曲,搞自己以为神圣高洁的艺术,然而艺术这档子活,不是谁想搞就能搞出多彩的人生,给他带来运气和名利的。它不像木工泥匠,技术再不怎么精,还能混口饭吃。艺术这东西,要么能把人捧上了天,要么就把人摔在了地,没谁能四平八稳地忽悠谁,并靠它吃遍天。高明现在就这情形,搞艺术没能把他的人生搞活,弄出光彩,却把他搞下了岗,弄丢了饭碗。
今年年初,工厂因经济大潮稍微退潮而搁了浅,面临着人员精简,工人分流的严峻问题。本来,按厂部人员改革调整后的“两个岗位合一”的新用人制度,高明也不会落得下岗的地步,他的多才多艺在工作岗位上虽派不上用场,但确确实实让他成了厂里无人不知的名人,谁都知道高老师能填词,会作曲,连眼睛长在额头上的厂长都改称他高老师了,以他的名人效应,以他在厂里的工作能力和一贯表现,很明显,与他竞争上岗的对手小丫(因小丫不是什么名人,叫什么倒在其次,暂名小丫吧)自然处于劣势,下岗的名额十有八九要落在他的头上。厂领导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留下高明。
这个决定还没正式公布,付诸实施,耳聪目明的小丫就闻到一点硝烟的味道,径直找到厂长,痛哭涕零地诉说苦衷,说他平时怎么以厂为家,勤恳工作,谨慎做人,最后,还摆出家里的惨状:妻子重病缠身,父母老弱,儿女幼小,全家老少靠的就他挣的这份工资养活,他下岗,等于他全家都下岗,都要吃西北风,这不是不让人活路了。
感人心莫先乎情,小丫的不幸遭遇谁都知道,不是能编得出的,闻者都耸然动容。高明这个搞艺术的,没别的心计,就是感情特丰富,多愁善感,听到最后,他把脸撇一边,不让谁看到他的眼泪。凭良心说话,小丫的景况的确比他更糟糕。
于是,有人就提出两人皆留,要求厂部以特殊情况作特殊处理。厂部考虑再三,认为制度就是原则,任何人在原则面前不能搞特殊,免得领导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但当领导的毕竟有高人的一着,先稳定了人心,说暂不点明谁下岗,过几天观察后,看具体表现并结合领导的评估再作决定,既抚慰了小丫,又免得高明这名人耍大牌。
聪明伶俐的小丫开始采取行动,他有没到领导那里活动活动,我们不得而知。今晚,他却确确实实提了一网兜水果闪进了高明家。小丫是个爽快人,把一网兜水果搁在桌上,开门见山地说:“高老师,让了我吧,下了岗,等于把我往绝路上赶,我真不晓得还有哪条活路。你是名人,除了现在的工作,你还能填词作曲挣稿费,就是不填词作曲,凭你的才华,凭你的名气,你再找份事做,也是轻而易举,只有你挑别人的,没有别人挑你的。”
小丫这家伙没去公关部是厂里的损失,吹捧人就是能把握好火候,叫人听着都舒服,高明本来就同情他,让他这么一说,整个就软了,他理解小丫此时此刻的心情,其实他们都是同一种心情,只是高明作为一个别人眼中的“名人”他不能像小丫一样,把自己说得那么苦不堪言,让人不相信不说,更要命的是让人瞧不起。
小丫是个机灵人,见高明作沉思状,断定自己的游说有了奏效,忙趁热打铁,拱手作揖,一迭声说:“拜托了,高老师,你就当做一回好事,积一回阴徳吧,啊。”
说完,小丫脚底抹油,就想溜,高明眼疾手快,夺过桌上的一网兜水果,抓住小丫的手,正色说:“水果你带回去,给家里孩子吃,现在赚钱多不容易。工作的事好商量,天无绝人之路啊。”
小丫坚持把水果留下,高明却连推带搡把小丫推出去。小丫正在为难时,芳君回来了,见两人拉拉扯扯的,不明就理。小丫心生一计,把那一网兜的水果往芳君手里一塞,说:“嫂子,你就替高老师收下吧。”
芳君手里托着那网兜水果,望着高明发愣。高明一跺脚,瞪大眼说:“还给他!”
小丫却一转身,跑得比刘翔还快,转眼消失在沉重的夜色中。
芳君把一网兜水果搁在桌上。
“我不明白你们唱的是哪出戏,这水果还给你。”
高明摇头苦笑:“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看来我真是救世主了。”
“你说什么?”芳君糊里糊涂地问了一句。
“没什么。”高明瞥了芳君一眼,一脸的没好气。
两人都把脸撇一边,各自回自己的房间。
这一晚,高明足足抽了一盒子烟。
第二天早上,高明以一种泰然的神态、平和的心态来到厂里找厂长。厂长未等他开口,脸上先堆起两团颤动的“笑肉”握着他的手亲切地说:“高老师,我们决定了,就留你,厂里更需要的是你这样有才干又实干的人才。”
“多谢关照,厂长。可是,我今天来,是主动请退的。不是我在厂里最困难的时候撒手不干。厂里的困难是暂时的,一定会有转机的。在这个非常时期,大家都应该同心同德搞好生产。把赘余的人员搞下来,是为了把生产搞上去。我下岗,是为了别人更好地工作。”
高明这几句话听着平淡,却像一枚重磅的炸弹在众人当中炸开来。大家一阵惊呼,高明在众人的惊呼声中,倏忽拔高了丈许,他的主动请退决不亚于他的某件文艺作品获了大奖,在厂里产生的轰动效应。
厂长的眼里不知飞进沙子或什么细微的东西,眼眶红红的。除了惊讶,更多的是由于理解而产生的感动。
为了表示对高明在非常时期所作出的非常之举的感动之情,中午,厂长破天荒在厂食堂摆了一桌丰盛的宴席,为高明饯行。席间,清一色的领导坐了一圈,众星拱月地拥着他,轮番劝酒。高明来者不拒,杯杯见底。厂长趁着自己有点醉意,吐了几句真言,很是煽情:“高老师,说句摸良心的话,若不是你主动请退,我们怎么说都不会让你下岗的。你是名人,我们厂的活宝啊!你的离去,对于我们厂来说,无论如何是一种极大的损失,我以人格担保,我们厂如果能在不久的将来摆脱困境,重燃过去的辉煌,一定请你回来,我们厂还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宴席因厂长这番慷慨激昂、声情并茂的演讲更显庄重,甚至悲壮。高明本来有胃病,不宜多喝酒,但这种不同寻常的饯行,直教他不醉不休。宴罢人散,高明刚迈出第一步就醉倒在地,像一滩泥。
醉了整整一个下午的高明,在天黑下来时,迈出了曾留下他辉煌足迹和忙碌身影的工厂。踏出厂门那一刻,一种莫名的失落、无助、惆怅一古脑儿袭上心头。
(二)
高明像只失群落伍的孤雁,形影相吊,百无聊赖地回到家。
刚打开铁闸门,高明就听到芳君那间房传来男女的谈话,那谈话声带着打情骂俏,不时爆出惬意欢畅的宣泄的笑声。高明是过来人,男女打情骂俏谁都知道是件舒心惬意的事,但下岗的高明此时的心情糟透如嫁不出的老处女,这嬉笑声由他并未长茧的耳朵听来,就尤为聱耳了。他真想找来一只罐子,跑到芳君的房门口,狠狠地摔个稀巴烂,震天响,可他的酒意已退得一干二净了,不然他说不定真会这样做了。
高明和芳君因性格不合,感情疏远,两年前就分居,各居一室,井水不犯河水。若不是怕影响到女儿考大学,他们早扯了那张离婚证书了。名义上,两人是分居,实际上给离婚没什么两样。除非女儿在家,别的日子,他们老死不相往来,各管各的。他们有个君子协定,就是等女儿考上大学后,才正式离婚。在离婚之前,他们可以各自找自己的异性朋友,双方不得互相干涉,更无权过问双方的私生活,但有一点他们是很统一的,就是不能在女儿面前露出蛛丝马迹。
分居后的第二年,他们都先后有了自己亲密的异性朋友,基本上已发展成恋人的关系。双方为了显示自己独特的魅力,在女儿去省城上大学后,都曾把各自的恋人带回家。当然,为了保障各自的私生活不受任何干扰,一个看起来完整的家硬是划出一道无形的“三八线”
因为“君子协定”在先,高明把怨气连同涌到喉咙口的那口血硬生生地咽下去。
高明的酒性退得差不多了,可脸还烫热得像只浑身通红的烙铁,两眼像要喷火似的红得吓煞人。他走过客厅时,下意识地朝芳君的房间狠狠投去一瞥。芳君的房间是虚掩着的,那嘻笑声就从那虚掩的门缝间不识趣地跑出来。高明故意把脚步声踏得响亮,明是提醒,暗是抗议。
芳君从高明开门那一刻,谈笑声就有些收敛,但房里那个不识大体的男人就没女人那细小的心思,还是大大咧咧,高谈阔论,恨不得把天都侃塌了,不时还伴着几声肆无忌惮的笑声,那笑声的放肆程度,差不多是公然向高明挑衅了。
高明对芳君谈的这个男人基本上没兴趣,谈不上那种普遍的嫉妒心理,甚至从心里鄙视他。那男人是个俗不可耐的生意人,头发像大火烧过而残留下的荒草的茬儿,身体过于发福而大腹便便,高明背地里免费送他一个绰号叫“啤酒桶”照他的理解就是“啤酒肚加饭桶”特不雅的一个外号。高明为此乐了几个晚上。“啤酒桶”是改革开放之初发达起来的暴发户,斗大的字不识一个,更甭谈素质和男人的风度,仗着几个铜臭味的“子儿”撑腰,不知天高地厚地鄙视学富五车而腰包干瘪的文化人,但为了讨好芳君,有时又喜欢附庸风雅,在芳君面前牛头不对马嘴地说些不着边际的生词僻语,让他这“文字行家”暗地里笑破肚皮。
后来,高明对“啤酒桶”的鄙视殃及到了芳君。芳君也算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女性,别的男人不谈,偏偏找这种腰包里尽是钱,肚子里尽是屎的货色。他先是替芳君扼腕惋惜,为她不值。后来,因为芳君竟浅薄地对这种庸俗的男人迎合起来,从心里接受了他,并有引以为荣的优越感,就使他从心里鄙视她,觉得她变得太现实了,现实得浅薄而急功近利。
高明一头钻进自己的房间,倒在床上,蒙头而睡,脑子里混混沌沌,什么都想,又什么都想不出什么头绪。
芳君那边,目空一切的“啤酒桶”好象故意跟他唱对台戏。高明在这时候,心灵是最脆弱的,最敏感的,最需要安慰的“啤酒桶”高声说笑,打情骂俏,兴致盎然,生怕这世界没人知道他在谈情说爱,这个高明都忍下了,他不想让芳君反过来嘲笑他浅薄和狭隘。后来“啤酒桶”为了接一个电话,跑出房,拿着手机在客厅里大吹大擂:“喂,什么?记者到公司找我,找我干什么?给公司写个专题这是好事嘛,嗯,暂时就由你接待,我过一会就去什么,红包多少,钱是小事,只要有个价,多少我能拿得出,嗯,就这样,你搞掂吧。”
“啤酒桶”关了手机,仍嘟哝个没完:“不就一个小记者,犯得这样大惊小怪?现在的记者,生财有道呀,呵呵,写什么专题,我公司名声在外呢。要钱说一声嘛,找什么借口。现在的穷文人就爱凑热闹,以为自己了不起,没有他,别人就玩不转地球了。”
“啤酒桶”一句秃驴骂遍了天下和尚,把高明给扎扎扎实实刺痛了,惹火了,为这句狂妄无知的话睡不安枕,一跃而起,夺门而出,冲着“啤酒桶”劈头盖脸直批:“闭嘴了你!你一时半会不说话没人说你是哑巴!狗碰到熟人还有不吠的时候,你当这里是大街小巷,任你到处乱吠乱咬,你有没公德心啊?!”
一般文人吵架多是不愠不火,绵里藏针。高明激动起来,吵架却不讲思路章法,他连那架式都拉开了,就差“啤酒桶”答声应战。
“啤酒桶”此时不知哪学来的涵养,对高明的公然挑衅,不屑一顾,撇过脸,眼睛抬到头上,好象怀疑高明的存在,继续旁若无人地打他的手机。
芳君出来了,倚着门槛,神情专注地看着“啤酒桶”对着手机大吹大擂。
高明鄙夷地把脸撇一边,心道:就你把狗粪当活宝,臭美!
“啤酒桶”打完手机,跟芳君说他有点事去打理,改日另约,告别时“啤酒桶”亲热地在芳君光洁的额上亲了一口。高明不留神瞅见了,卡着自己的脖子做呕吐状。
芳君送走了“啤酒桶”回来,高明仰着脸,望着天花板出神。
芳君瞥了他一眼,没好气说:“不是说好了,我们彼此不干涉对方的私生活吗?你是忘了,还是故意对着干?”
“听清楚了!”高明把头一横,眼睛的余光斜乜着芳君,十分的不屑“是你们的私生活太张扬了,闹得全世界都知道你们的事,我正常的私生活才是真正让你们给糟蹋了。你什么男人不好找,偏找这种口臭严重的男人,一开口,十里外都听到他的脏话。”
打狗还看主人面,高明嘲讽“啤酒桶”实际也影射了芳君。
芳君反唇相讥:“我找什么样的男人是我的自由。在你之后,我就发了誓,再找男人的话,一定要找个最新感觉的,他不需要多高的文化,但一定要事业有成,至少在生活上不像过去那样过得皱皱巴巴,一点不熨帖。当初,因为我的幼稚,虽然我不是搞什么艺术的,可我就是羡慕搞艺术的人,以为搞艺术的人,人格魅力应该是很迷人而且有吸引力的,然而我错了,也许是我们的距离太近了,太了解对方了,反而没了新鲜感,少了吸引力,现在明白了,搞艺术的人其实跟普通人没啥两样,要说比普通人多点什么吧,也就多了一些怪癖,令常人难以理解。你们搞艺术的,多是画地为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说得不客气,这是你们搞艺术的人最大的通病。”
芳君的话说得太现实了,现实得叫人心凉。都说太现实的女人没情趣,只配当个整天围着厨房转的家庭主妇,表面迂腐,骨子里却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高明,自然对她这番浅薄的论调不屑一顾。
“请你不要把话题扯远了,关于艺术的话题我们可以另找个时间辩个黑白是非。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在我们还没离婚之前,你可以把他带到家里来,但你最好提醒他,讲话要讲究卫生,音量放小一点,造成太大的噪音,污染了环境,干扰了别人的正常生活,我不但可以制止,还保留告他的权利!”
高明说完,像个胜利者,昂首挺胸走过芳君的身边。
不欢而散,他们各自回房,把世界关在外面。
高明蒙头而睡。不知过了多久,门外忽然响起敲门声,高明以为是女朋友安琪找他,满面春风地去开门。门外站的却是芳君。高明面无表情,也不让芳君进去,倚着门,用一种疑惑的眼光看着她。
“你有事?”高明打破了沉闷的缄默,漠然问道“还要跟我讨论艺术与生活的话题?”
“你下岗了?是不是?”
“你怎么知道的?路透社有你熟人?”高明眼珠子一转,忽又拍着脑袋醒悟过来“看我这脑筋,我们厂的小张是你同学。我们小张也真是的,这种事也到处张扬。”
“这不关小张的事,你那厂的效益我还不清楚,下岗是迟早的事,你还怕我嘲笑?”
“倒也未必,下岗未必是坏事。”
“还是你主动下的岗?”
“是啊,很奇怪吗?”高明眼睛抬了起来,轻轻抖着脚,一副不以为然“是不是傻到家,呵呵,那种效益的厂,我迟早会走人。”
“想过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吗?”
“以后的日子还遥远,来不及想。哲人说,当看不到前途的光明时,最好看脚下。”高明好象对谈话失去兴趣“你破天荒来找我,不会就这几句生了茧的话吧?”
“到了现在,我们有必要像过去一样冷眼相对,冷语相讥吗?我来是想告诉你一声,明天是我们协定离婚的日子,你不会忘了吧?”
高明一怔,猛然想起,这几天让下岗的事搞得焦头烂额,把这天大的事给忘了。
“就明天去。”
“我的意思是,过几天再说吧。”
“为什么?我们不都盼着这一天吗?”
“本来是,现在你你下岗了,情绪不好,我不想这时候给你添乱。”
“听清楚了,是我自己主动下的岗。我下岗不等于就往绝路走,我不需要别人在我面前露半点的同情和怜悯!”
高明说完,背过身,一头扎到床上,整个背着芳君躺着,懒得再动。
芳君望着高明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后背,呆立一会,轻轻地摇了头,一声不响地走开了。
第二天,高明和芳君正式离了婚,除了房子,家里所有的财产一分为二,互不相关。因为双方中的任何一方,暂时没能找到合适的房子,出去租房子吧,房租又贵得让人心疼。高明曾无意听到“啤酒桶”跟芳君说过,要给她一套新房子,不知什么原因,芳君没要,芳君也没跟“啤酒桶”说明不要房子的原因,高明就更猜不透芳君的真实想法。以前跟芳君磕磕碰碰,觉得同在一个屋檐下,心里憋得难受,现在离了婚,关系转变了,倒是可以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为对方设想一下处境,就折衷了一下,又来个“君子协定”谁都不搬出去,各人一间房,客厅公用,将来谁先找到合适的房子,谁就先搬出去,再按这套房的一半价钱还给对方。至于上大学的女儿那边,暂不让她知道父母离婚的事,等她回来了,再耐心细致地跟她谈。女儿已经长大了,她肯定能明白事理,理解父母的苦衷。
(三)
离婚后的高明心头似乎抖落了什么,心情松松爽爽的,径直去找女友安琪。
安琪是本市一名业余歌手,正式职业是幼儿教师。安琪还不到三十的年龄,小高明十来岁,同样离过婚,不同的是她没生过孩子。她好象早有什么先见,预感自己的婚姻走不了多远,以事业为重的理由没要孩子,果然不到半年,纸婚年还没过完,就离了婚。没有孩子的绊缠,她把身子保养得很珠圆玉润,谁都不相信她是结了婚的。
安琪虽是业余歌手,但实际上却把唱歌当今后的事业看待了。在第一届潮语歌曲创作大赛中,高明创作的歌曲醉了春风就是由她演唱而获得了好名次,赢得了盛誉,也在那个时候,促成了他们相识并相恋。那时候高明和芳君早过了“七年之痒”的婚姻也亮了红灯,两人对婚姻的延续不再抱有什么希望,安琪的插入也就顺理成章了。
安琪痴爱唱歌艺术,因而也崇拜只差冠以“艺术家”称号的高明。这几年,的确是高明艺术创作最为鼎盛的黄金时期。由他精耕细作的闪亮的文字和活跃的音符,让他获得很高的赞誉。他的羽翼丰满了,名气大了,市里一些活跃在本地歌坛的业余歌手也慕名而来,请高明为其量体度身,创作歌曲,妄想一夜成名。安琪就是众多歌手中对高明最为景仰的崇拜者,开口高老师,闭口高老师,叫得他心花怒放。那个辉煌的时刻,高明觉得自己比驾飞船升空的杨利伟还飘飘然。他觉得艺术就是比钱强,钱可以让某些人折腰,艺术却能让人拜倒在地。
安琪的追求、情趣和思想和他最为接近,为了艺术,她在他面前诚恳地说,她愿意付出一切,奉献青春,奉献生命。就这句话,让高明热血沸腾,差点抱住安琪旋起来。但他终究没这么做,那时他们根本不是这种亲密的关系,高明又是很传统的男人,没轻薄到那种程度。如果不是安琪主动投怀送抱,他连她那有意无意在他面前晃动的白白的大腿都不敢瞅上一眼的。
抛开安琪的青春、活力、美貌不说,高明从她身上仿佛看到当年芳君的影子。十多年前,芳君跟安琪一样,倾慕高明的才学,不但没反对他搞艺术创作,还默默给予他积极的支持。后来他们同许多普通的家庭一样,碰到了杂如牛毛的琐碎事。高明一心搞创作,家务事一点不插手,甚至不闻不问。累了芳君不说,高明写歌作词所得的报酬连夜里喝茶抽烟提神的成本都支撑不了,甚至因为深夜伏案创作,把身边的娇妻也给冷落了。这下,芳君心里就有了说法,怂恿他丢掉那只不吃香的饭碗,另谋高就,还振振有词地劝他不要搞艺术了,搞艺术只能把自己搞穷搞昏搞瘦。搞艺术真能熬出头熬出人样的话,那些艺术家怎么个个都皓首穷经,两袖清风?何况你离艺术家还有一大段取经的路。
芳君本来算是个知书达理的人,她说出这种庸俗浅薄的话后,高明开始对她大打折扣,仿佛一夜之间,芳君的灵魂被什么妖孽给抽走了,只剩下没有思想的躯体,他一下子失去了生活中最好的伴侣,变得貌合神离,让人不寒而栗。
安琪却不然,从她一贯的表现可以看出,她是真仰慕他,崇拜他的。他和她在一起,真正找到艺术的尊严,找到活着的理由和意义。他甚至感觉到有一股清新活泼的气息充盈全身,仿佛自己年轻了十来岁,和安琪站在同一年轮的起跑线上。这种年轻的感觉对他来说很重要,没有一颗年轻鲜活的心,哪能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文艺作品?
高明永远忘不了那个具有特别意义的星期日。就从那天起,他对芳君彻底地失望,对安琪倍感亲切和依恋。
那天,高明难得清闲又逢上好心情,创作灵感如泉喷射,于是铺纸提笔,投入创作。芳君就在他如痴如醉,摇头晃脑的时候支他到楼下买花生油。等高明把花生油买来了,芳君却把眼一瞪,气把两腮吹得鼓鼓生风:“怎么就买这号花生油?”高明不耐烦说:“哪号子的花生油都吃得,又不是有毒。”
芳君不依不饶,较起认真劲:“不行,这号子的花生油不好吃,我一闻那味儿就倒胃口,另换一瓶!”
高明已坐回桌前,操起了笔,连眼皮都不往上抬,嘴一撇,说:“要换你自己换,吃不死你换什么。”
芳君气咻咻地抓起那罐花生油,边比划边唠叨起来:“你就会这‘1234567’,到‘8’你就不懂了,买罐花生油都要跑两趟腿,是上辈子欠下的债呀,真不知道你没了老婆过的是什么生活!”她说完就赌气把地板踩得震天响,走下楼还能感觉到那愤愤不平的余震。
高明的创作灵感给她这一闹腾,一下子全给糟蹋了,什么都没了,恼得他把写到半截的稿子狠狠地搓成一团,扔到了墙角下。恰好这时候,安琪登门求教了,见状默默地捡起那纸团,如获至宝地把它展开,抹平,仔细地看了一遍,把它贴近青春而丰满的胸脯,真诚地说:“高老师,你不介意的话,这稿子我带回去学习学习。”
这个动人的细节毋须渲染就把高明感动得差点掉下眼泪,看人家,既懂得艺术,又诚恳好学,一举手,一投足,多有艺术气质。对这种知性女人,你就是心里有气,也会让它从肠胃里给偷偷放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跟这种女人过日子,那是神仙的生活。
人就这么最情绪化的,觉得谁顺眼,笑容也当成了花,看着谁碍眼,那笑容倒成了一种挖苦。
高明找到安琪时,她家恰逢来了客人。此君高明也不陌生,论起来也是同一战线的人。他叫卓乐,公性的,据说他原名叫卓越,因这名字起得有几分张狂,又是在文艺界混饭吃,文艺界最大忌讳就是你枝繁叶茂,树大了就招风,何况你还这么明目张胆地狂妄,除非你是盖棺定论的大师级人物,不然你一张狂,大家就会群起而攻之。卓乐就懂得这个理,避了这个讳,加上本人会摆弄一些乐器,故谦而逊之,易名叫卓乐。
“同行如敌国”吃文艺饭也免不了俗,高明与卓乐不知哪时起,心里就有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疙疙瘩瘩,偶尔在公众场合上碰碰面也不哼哈一声。高明从他叫“卓越”时就看不起他,说他有啥能耐“卓越”也是他叫得?他改名了,高明还是看不起他,背地里说他真不是东西,是个软骨头,名字是爹妈取的,犯得了谁,打死都不改。如果单是这几句两面三刀的话,大家会觉得高明也真俗到家了。咱们也没说高明伟大,对别人,他还没这么两面三刀过,对卓乐,好象是天敌,免不了看法和说法偏激了点。当然,卓乐也没给高明好话说,好脸看,人前背后说他迂腐,连老婆都反过来把他给休了,气得高明够呛,发誓要是亲耳听到他这么说,非把他的舌头剪下来不可,奇怪的是,他就是没能找到这个机会。
当然,这只是文人之间暗地里的“相轻”实质性的明斗更是“血不刃刀”般残酷。
高明景仰艺术,抱定为艺术献身的决心,自然希望能进文化部门从事文艺工作。或许他的书呆子思维早就是个错误,不知道搞艺术是一回事,做文艺工作又是另外一回事,这看似貌合实则神离。一年前,文化馆就有一个熟人私下告诉他,馆领导有意思向上级部门疏通,调他到馆里工作,负责音乐诗歌的辅导和创作。他也觉得这是情理中的事,文化馆也确实是他用武之地,他完全胜任而且游刃有余。他在想当然中得意了几天,直到文化馆的那个熟人遗憾地告诉他说,市主管文化工作的领导已指派另一个搞音乐的坐上了本该“属于”他的位子时,他才像醉醺醺的酒鬼让人扇一大巴掌,猛然醒悟。
后来,他从文化馆那个熟人口中得到确凿的“内参”明白看似清廉高尚的文化部门黑箱操作的内幕,文化馆想调高明进馆工作并非讹传,但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卓乐在市宣传部安下关系网,他这一公关,就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取而代之进了文化馆,想当然的高明被撇在一边干瞪眼,再一次证明他爹妈给他起错了名字。高明和卓乐心知肚明的龃龉就更根深蒂固了。
现在,在安琪家里碰到卓乐,就让高明诧异和警惕起来,安琪怎么也跟这号人呆在一起?
安琪好像不明了他们之间的过节,招呼着他们认识。
卓乐皮笑肉不笑,把手伸到高明面前。高明只是礼貌式地点了一下头,并不伸手,接着大大咧咧地坐下来,翘起二郎腿,眼皮也不往上抬一下,表情僵硬,冷若冰霜。
卓乐有点尴尬,但他就是知情识趣,这场面容不下两个对手,他先避了锋芒,跟安琪敷衍了几句,就起身告辞。
送走了卓乐,安琪直盯着高明有点不悦说:“高老师,你今天怎么啦?我怎么看不到你往日的风度。卓乐也是我文艺界的朋友,人家跟你套热呼,你冷冰冰地对人家,叫我的脸面往哪搁?”
尽管有了恋爱关系,安琪还是尊而敬之地称高明叫老师。高明对这种带有不确定因素的称呼并不十分乐意,总感觉安琪有点摇曳不定,他心里听着不舒坦,就是没有说出来。聪明的安琪确实有她的心机所在,她这么称呼高明,表面是尊敬他,崇拜他,这里面却埋藏着她的几多心机,这种很弹性的称呼,说明她对自己的人生保留了选择的余地。何况在文艺界混,她不想很快和谁确定某种敏感的关系。
“安琪,你几时结识了这位大作曲家?”高明装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懒洋洋问道。
“高老师,你不会嫉妒吧?”安琪坐到高明身边,依着他的肩膀,扮了一个很可人的样子,似是而非地回应了高明。
“嫉妒,呵,这种人也犯得上我嫉妒!你说我嫉妒贝多芬,人家幸许会说我嫉妒得有品位。... -->>
(一)
万家灯火掩映下,小城恢复了夜的安宁和平静。
高明斜躺在书桌前的藤椅里,手缝里的香烟快燃完了,烟灰撒了一地,他却浑然不觉,深深地陷入孤独的沉思中。
正值花季雨季年华的女儿半个月前上省城去圆她的大学梦,飞出了家却飞不出他绵绵的牵念,和他感情不和并且分居而住的妻子芳君,自女儿走后开始有了频繁的约会,今晚刚吃了晚饭就摔门而出,丢下他孤独地面对一堆空白的稿纸发呆。
这几天,下岗的事一直困扰着他,搅得他头脑一片零乱,心情狼藉。
也不知从哪一天开始,高明就途听道说地听到一些戏谑之词,说什么:七十年代兴下乡,八十年代兴下海,九十年代兴下岗。本是闲谈乱扯,竟也让他们说绝了。
高明不是幸运儿,用他的话说,是生不逢时。知青下乡那年代,他还是读小学的愣小子,要早生几年,碰上“下乡热”兴许现在会是另外一种人生,另一种命运的格局;可他就没碰上,假设的人生实在是口惠而实不至,无异于望梅止渴。他已过了那个幻想一切的年龄。改革开放深入人心时,全国兴起一股锐不可挡的下海狂热,他是逢上了,却失之交臂。别人在经济大潮中下海弄扁舟,搞得如火如荼,只有他,两耳不闻下海事,在那个并不吃香的纺织厂当统计,工作之余,就把自己囿于斗室中,涂鸦文字,圈划音符,填词作曲,搞自己以为神圣高洁的艺术,然而艺术这档子活,不是谁想搞就能搞出多彩的人生,给他带来运气和名利的。它不像木工泥匠,技术再不怎么精,还能混口饭吃。艺术这东西,要么能把人捧上了天,要么就把人摔在了地,没谁能四平八稳地忽悠谁,并靠它吃遍天。高明现在就这情形,搞艺术没能把他的人生搞活,弄出光彩,却把他搞下了岗,弄丢了饭碗。
今年年初,工厂因经济大潮稍微退潮而搁了浅,面临着人员精简,工人分流的严峻问题。本来,按厂部人员改革调整后的“两个岗位合一”的新用人制度,高明也不会落得下岗的地步,他的多才多艺在工作岗位上虽派不上用场,但确确实实让他成了厂里无人不知的名人,谁都知道高老师能填词,会作曲,连眼睛长在额头上的厂长都改称他高老师了,以他的名人效应,以他在厂里的工作能力和一贯表现,很明显,与他竞争上岗的对手小丫(因小丫不是什么名人,叫什么倒在其次,暂名小丫吧)自然处于劣势,下岗的名额十有八九要落在他的头上。厂领导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留下高明。
这个决定还没正式公布,付诸实施,耳聪目明的小丫就闻到一点硝烟的味道,径直找到厂长,痛哭涕零地诉说苦衷,说他平时怎么以厂为家,勤恳工作,谨慎做人,最后,还摆出家里的惨状:妻子重病缠身,父母老弱,儿女幼小,全家老少靠的就他挣的这份工资养活,他下岗,等于他全家都下岗,都要吃西北风,这不是不让人活路了。
感人心莫先乎情,小丫的不幸遭遇谁都知道,不是能编得出的,闻者都耸然动容。高明这个搞艺术的,没别的心计,就是感情特丰富,多愁善感,听到最后,他把脸撇一边,不让谁看到他的眼泪。凭良心说话,小丫的景况的确比他更糟糕。
于是,有人就提出两人皆留,要求厂部以特殊情况作特殊处理。厂部考虑再三,认为制度就是原则,任何人在原则面前不能搞特殊,免得领导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但当领导的毕竟有高人的一着,先稳定了人心,说暂不点明谁下岗,过几天观察后,看具体表现并结合领导的评估再作决定,既抚慰了小丫,又免得高明这名人耍大牌。
聪明伶俐的小丫开始采取行动,他有没到领导那里活动活动,我们不得而知。今晚,他却确确实实提了一网兜水果闪进了高明家。小丫是个爽快人,把一网兜水果搁在桌上,开门见山地说:“高老师,让了我吧,下了岗,等于把我往绝路上赶,我真不晓得还有哪条活路。你是名人,除了现在的工作,你还能填词作曲挣稿费,就是不填词作曲,凭你的才华,凭你的名气,你再找份事做,也是轻而易举,只有你挑别人的,没有别人挑你的。”
小丫这家伙没去公关部是厂里的损失,吹捧人就是能把握好火候,叫人听着都舒服,高明本来就同情他,让他这么一说,整个就软了,他理解小丫此时此刻的心情,其实他们都是同一种心情,只是高明作为一个别人眼中的“名人”他不能像小丫一样,把自己说得那么苦不堪言,让人不相信不说,更要命的是让人瞧不起。
小丫是个机灵人,见高明作沉思状,断定自己的游说有了奏效,忙趁热打铁,拱手作揖,一迭声说:“拜托了,高老师,你就当做一回好事,积一回阴徳吧,啊。”
说完,小丫脚底抹油,就想溜,高明眼疾手快,夺过桌上的一网兜水果,抓住小丫的手,正色说:“水果你带回去,给家里孩子吃,现在赚钱多不容易。工作的事好商量,天无绝人之路啊。”
小丫坚持把水果留下,高明却连推带搡把小丫推出去。小丫正在为难时,芳君回来了,见两人拉拉扯扯的,不明就理。小丫心生一计,把那一网兜的水果往芳君手里一塞,说:“嫂子,你就替高老师收下吧。”
芳君手里托着那网兜水果,望着高明发愣。高明一跺脚,瞪大眼说:“还给他!”
小丫却一转身,跑得比刘翔还快,转眼消失在沉重的夜色中。
芳君把一网兜水果搁在桌上。
“我不明白你们唱的是哪出戏,这水果还给你。”
高明摇头苦笑:“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看来我真是救世主了。”
“你说什么?”芳君糊里糊涂地问了一句。
“没什么。”高明瞥了芳君一眼,一脸的没好气。
两人都把脸撇一边,各自回自己的房间。
这一晚,高明足足抽了一盒子烟。
第二天早上,高明以一种泰然的神态、平和的心态来到厂里找厂长。厂长未等他开口,脸上先堆起两团颤动的“笑肉”握着他的手亲切地说:“高老师,我们决定了,就留你,厂里更需要的是你这样有才干又实干的人才。”
“多谢关照,厂长。可是,我今天来,是主动请退的。不是我在厂里最困难的时候撒手不干。厂里的困难是暂时的,一定会有转机的。在这个非常时期,大家都应该同心同德搞好生产。把赘余的人员搞下来,是为了把生产搞上去。我下岗,是为了别人更好地工作。”
高明这几句话听着平淡,却像一枚重磅的炸弹在众人当中炸开来。大家一阵惊呼,高明在众人的惊呼声中,倏忽拔高了丈许,他的主动请退决不亚于他的某件文艺作品获了大奖,在厂里产生的轰动效应。
厂长的眼里不知飞进沙子或什么细微的东西,眼眶红红的。除了惊讶,更多的是由于理解而产生的感动。
为了表示对高明在非常时期所作出的非常之举的感动之情,中午,厂长破天荒在厂食堂摆了一桌丰盛的宴席,为高明饯行。席间,清一色的领导坐了一圈,众星拱月地拥着他,轮番劝酒。高明来者不拒,杯杯见底。厂长趁着自己有点醉意,吐了几句真言,很是煽情:“高老师,说句摸良心的话,若不是你主动请退,我们怎么说都不会让你下岗的。你是名人,我们厂的活宝啊!你的离去,对于我们厂来说,无论如何是一种极大的损失,我以人格担保,我们厂如果能在不久的将来摆脱困境,重燃过去的辉煌,一定请你回来,我们厂还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宴席因厂长这番慷慨激昂、声情并茂的演讲更显庄重,甚至悲壮。高明本来有胃病,不宜多喝酒,但这种不同寻常的饯行,直教他不醉不休。宴罢人散,高明刚迈出第一步就醉倒在地,像一滩泥。
醉了整整一个下午的高明,在天黑下来时,迈出了曾留下他辉煌足迹和忙碌身影的工厂。踏出厂门那一刻,一种莫名的失落、无助、惆怅一古脑儿袭上心头。
(二)
高明像只失群落伍的孤雁,形影相吊,百无聊赖地回到家。
刚打开铁闸门,高明就听到芳君那间房传来男女的谈话,那谈话声带着打情骂俏,不时爆出惬意欢畅的宣泄的笑声。高明是过来人,男女打情骂俏谁都知道是件舒心惬意的事,但下岗的高明此时的心情糟透如嫁不出的老处女,这嬉笑声由他并未长茧的耳朵听来,就尤为聱耳了。他真想找来一只罐子,跑到芳君的房门口,狠狠地摔个稀巴烂,震天响,可他的酒意已退得一干二净了,不然他说不定真会这样做了。
高明和芳君因性格不合,感情疏远,两年前就分居,各居一室,井水不犯河水。若不是怕影响到女儿考大学,他们早扯了那张离婚证书了。名义上,两人是分居,实际上给离婚没什么两样。除非女儿在家,别的日子,他们老死不相往来,各管各的。他们有个君子协定,就是等女儿考上大学后,才正式离婚。在离婚之前,他们可以各自找自己的异性朋友,双方不得互相干涉,更无权过问双方的私生活,但有一点他们是很统一的,就是不能在女儿面前露出蛛丝马迹。
分居后的第二年,他们都先后有了自己亲密的异性朋友,基本上已发展成恋人的关系。双方为了显示自己独特的魅力,在女儿去省城上大学后,都曾把各自的恋人带回家。当然,为了保障各自的私生活不受任何干扰,一个看起来完整的家硬是划出一道无形的“三八线”
因为“君子协定”在先,高明把怨气连同涌到喉咙口的那口血硬生生地咽下去。
高明的酒性退得差不多了,可脸还烫热得像只浑身通红的烙铁,两眼像要喷火似的红得吓煞人。他走过客厅时,下意识地朝芳君的房间狠狠投去一瞥。芳君的房间是虚掩着的,那嘻笑声就从那虚掩的门缝间不识趣地跑出来。高明故意把脚步声踏得响亮,明是提醒,暗是抗议。
芳君从高明开门那一刻,谈笑声就有些收敛,但房里那个不识大体的男人就没女人那细小的心思,还是大大咧咧,高谈阔论,恨不得把天都侃塌了,不时还伴着几声肆无忌惮的笑声,那笑声的放肆程度,差不多是公然向高明挑衅了。
高明对芳君谈的这个男人基本上没兴趣,谈不上那种普遍的嫉妒心理,甚至从心里鄙视他。那男人是个俗不可耐的生意人,头发像大火烧过而残留下的荒草的茬儿,身体过于发福而大腹便便,高明背地里免费送他一个绰号叫“啤酒桶”照他的理解就是“啤酒肚加饭桶”特不雅的一个外号。高明为此乐了几个晚上。“啤酒桶”是改革开放之初发达起来的暴发户,斗大的字不识一个,更甭谈素质和男人的风度,仗着几个铜臭味的“子儿”撑腰,不知天高地厚地鄙视学富五车而腰包干瘪的文化人,但为了讨好芳君,有时又喜欢附庸风雅,在芳君面前牛头不对马嘴地说些不着边际的生词僻语,让他这“文字行家”暗地里笑破肚皮。
后来,高明对“啤酒桶”的鄙视殃及到了芳君。芳君也算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女性,别的男人不谈,偏偏找这种腰包里尽是钱,肚子里尽是屎的货色。他先是替芳君扼腕惋惜,为她不值。后来,因为芳君竟浅薄地对这种庸俗的男人迎合起来,从心里接受了他,并有引以为荣的优越感,就使他从心里鄙视她,觉得她变得太现实了,现实得浅薄而急功近利。
高明一头钻进自己的房间,倒在床上,蒙头而睡,脑子里混混沌沌,什么都想,又什么都想不出什么头绪。
芳君那边,目空一切的“啤酒桶”好象故意跟他唱对台戏。高明在这时候,心灵是最脆弱的,最敏感的,最需要安慰的“啤酒桶”高声说笑,打情骂俏,兴致盎然,生怕这世界没人知道他在谈情说爱,这个高明都忍下了,他不想让芳君反过来嘲笑他浅薄和狭隘。后来“啤酒桶”为了接一个电话,跑出房,拿着手机在客厅里大吹大擂:“喂,什么?记者到公司找我,找我干什么?给公司写个专题这是好事嘛,嗯,暂时就由你接待,我过一会就去什么,红包多少,钱是小事,只要有个价,多少我能拿得出,嗯,就这样,你搞掂吧。”
“啤酒桶”关了手机,仍嘟哝个没完:“不就一个小记者,犯得这样大惊小怪?现在的记者,生财有道呀,呵呵,写什么专题,我公司名声在外呢。要钱说一声嘛,找什么借口。现在的穷文人就爱凑热闹,以为自己了不起,没有他,别人就玩不转地球了。”
“啤酒桶”一句秃驴骂遍了天下和尚,把高明给扎扎扎实实刺痛了,惹火了,为这句狂妄无知的话睡不安枕,一跃而起,夺门而出,冲着“啤酒桶”劈头盖脸直批:“闭嘴了你!你一时半会不说话没人说你是哑巴!狗碰到熟人还有不吠的时候,你当这里是大街小巷,任你到处乱吠乱咬,你有没公德心啊?!”
一般文人吵架多是不愠不火,绵里藏针。高明激动起来,吵架却不讲思路章法,他连那架式都拉开了,就差“啤酒桶”答声应战。
“啤酒桶”此时不知哪学来的涵养,对高明的公然挑衅,不屑一顾,撇过脸,眼睛抬到头上,好象怀疑高明的存在,继续旁若无人地打他的手机。
芳君出来了,倚着门槛,神情专注地看着“啤酒桶”对着手机大吹大擂。
高明鄙夷地把脸撇一边,心道:就你把狗粪当活宝,臭美!
“啤酒桶”打完手机,跟芳君说他有点事去打理,改日另约,告别时“啤酒桶”亲热地在芳君光洁的额上亲了一口。高明不留神瞅见了,卡着自己的脖子做呕吐状。
芳君送走了“啤酒桶”回来,高明仰着脸,望着天花板出神。
芳君瞥了他一眼,没好气说:“不是说好了,我们彼此不干涉对方的私生活吗?你是忘了,还是故意对着干?”
“听清楚了!”高明把头一横,眼睛的余光斜乜着芳君,十分的不屑“是你们的私生活太张扬了,闹得全世界都知道你们的事,我正常的私生活才是真正让你们给糟蹋了。你什么男人不好找,偏找这种口臭严重的男人,一开口,十里外都听到他的脏话。”
打狗还看主人面,高明嘲讽“啤酒桶”实际也影射了芳君。
芳君反唇相讥:“我找什么样的男人是我的自由。在你之后,我就发了誓,再找男人的话,一定要找个最新感觉的,他不需要多高的文化,但一定要事业有成,至少在生活上不像过去那样过得皱皱巴巴,一点不熨帖。当初,因为我的幼稚,虽然我不是搞什么艺术的,可我就是羡慕搞艺术的人,以为搞艺术的人,人格魅力应该是很迷人而且有吸引力的,然而我错了,也许是我们的距离太近了,太了解对方了,反而没了新鲜感,少了吸引力,现在明白了,搞艺术的人其实跟普通人没啥两样,要说比普通人多点什么吧,也就多了一些怪癖,令常人难以理解。你们搞艺术的,多是画地为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说得不客气,这是你们搞艺术的人最大的通病。”
芳君的话说得太现实了,现实得叫人心凉。都说太现实的女人没情趣,只配当个整天围着厨房转的家庭主妇,表面迂腐,骨子里却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高明,自然对她这番浅薄的论调不屑一顾。
“请你不要把话题扯远了,关于艺术的话题我们可以另找个时间辩个黑白是非。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在我们还没离婚之前,你可以把他带到家里来,但你最好提醒他,讲话要讲究卫生,音量放小一点,造成太大的噪音,污染了环境,干扰了别人的正常生活,我不但可以制止,还保留告他的权利!”
高明说完,像个胜利者,昂首挺胸走过芳君的身边。
不欢而散,他们各自回房,把世界关在外面。
高明蒙头而睡。不知过了多久,门外忽然响起敲门声,高明以为是女朋友安琪找他,满面春风地去开门。门外站的却是芳君。高明面无表情,也不让芳君进去,倚着门,用一种疑惑的眼光看着她。
“你有事?”高明打破了沉闷的缄默,漠然问道“还要跟我讨论艺术与生活的话题?”
“你下岗了?是不是?”
“你怎么知道的?路透社有你熟人?”高明眼珠子一转,忽又拍着脑袋醒悟过来“看我这脑筋,我们厂的小张是你同学。我们小张也真是的,这种事也到处张扬。”
“这不关小张的事,你那厂的效益我还不清楚,下岗是迟早的事,你还怕我嘲笑?”
“倒也未必,下岗未必是坏事。”
“还是你主动下的岗?”
“是啊,很奇怪吗?”高明眼睛抬了起来,轻轻抖着脚,一副不以为然“是不是傻到家,呵呵,那种效益的厂,我迟早会走人。”
“想过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吗?”
“以后的日子还遥远,来不及想。哲人说,当看不到前途的光明时,最好看脚下。”高明好象对谈话失去兴趣“你破天荒来找我,不会就这几句生了茧的话吧?”
“到了现在,我们有必要像过去一样冷眼相对,冷语相讥吗?我来是想告诉你一声,明天是我们协定离婚的日子,你不会忘了吧?”
高明一怔,猛然想起,这几天让下岗的事搞得焦头烂额,把这天大的事给忘了。
“就明天去。”
“我的意思是,过几天再说吧。”
“为什么?我们不都盼着这一天吗?”
“本来是,现在你你下岗了,情绪不好,我不想这时候给你添乱。”
“听清楚了,是我自己主动下的岗。我下岗不等于就往绝路走,我不需要别人在我面前露半点的同情和怜悯!”
高明说完,背过身,一头扎到床上,整个背着芳君躺着,懒得再动。
芳君望着高明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后背,呆立一会,轻轻地摇了头,一声不响地走开了。
第二天,高明和芳君正式离了婚,除了房子,家里所有的财产一分为二,互不相关。因为双方中的任何一方,暂时没能找到合适的房子,出去租房子吧,房租又贵得让人心疼。高明曾无意听到“啤酒桶”跟芳君说过,要给她一套新房子,不知什么原因,芳君没要,芳君也没跟“啤酒桶”说明不要房子的原因,高明就更猜不透芳君的真实想法。以前跟芳君磕磕碰碰,觉得同在一个屋檐下,心里憋得难受,现在离了婚,关系转变了,倒是可以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为对方设想一下处境,就折衷了一下,又来个“君子协定”谁都不搬出去,各人一间房,客厅公用,将来谁先找到合适的房子,谁就先搬出去,再按这套房的一半价钱还给对方。至于上大学的女儿那边,暂不让她知道父母离婚的事,等她回来了,再耐心细致地跟她谈。女儿已经长大了,她肯定能明白事理,理解父母的苦衷。
(三)
离婚后的高明心头似乎抖落了什么,心情松松爽爽的,径直去找女友安琪。
安琪是本市一名业余歌手,正式职业是幼儿教师。安琪还不到三十的年龄,小高明十来岁,同样离过婚,不同的是她没生过孩子。她好象早有什么先见,预感自己的婚姻走不了多远,以事业为重的理由没要孩子,果然不到半年,纸婚年还没过完,就离了婚。没有孩子的绊缠,她把身子保养得很珠圆玉润,谁都不相信她是结了婚的。
安琪虽是业余歌手,但实际上却把唱歌当今后的事业看待了。在第一届潮语歌曲创作大赛中,高明创作的歌曲醉了春风就是由她演唱而获得了好名次,赢得了盛誉,也在那个时候,促成了他们相识并相恋。那时候高明和芳君早过了“七年之痒”的婚姻也亮了红灯,两人对婚姻的延续不再抱有什么希望,安琪的插入也就顺理成章了。
安琪痴爱唱歌艺术,因而也崇拜只差冠以“艺术家”称号的高明。这几年,的确是高明艺术创作最为鼎盛的黄金时期。由他精耕细作的闪亮的文字和活跃的音符,让他获得很高的赞誉。他的羽翼丰满了,名气大了,市里一些活跃在本地歌坛的业余歌手也慕名而来,请高明为其量体度身,创作歌曲,妄想一夜成名。安琪就是众多歌手中对高明最为景仰的崇拜者,开口高老师,闭口高老师,叫得他心花怒放。那个辉煌的时刻,高明觉得自己比驾飞船升空的杨利伟还飘飘然。他觉得艺术就是比钱强,钱可以让某些人折腰,艺术却能让人拜倒在地。
安琪的追求、情趣和思想和他最为接近,为了艺术,她在他面前诚恳地说,她愿意付出一切,奉献青春,奉献生命。就这句话,让高明热血沸腾,差点抱住安琪旋起来。但他终究没这么做,那时他们根本不是这种亲密的关系,高明又是很传统的男人,没轻薄到那种程度。如果不是安琪主动投怀送抱,他连她那有意无意在他面前晃动的白白的大腿都不敢瞅上一眼的。
抛开安琪的青春、活力、美貌不说,高明从她身上仿佛看到当年芳君的影子。十多年前,芳君跟安琪一样,倾慕高明的才学,不但没反对他搞艺术创作,还默默给予他积极的支持。后来他们同许多普通的家庭一样,碰到了杂如牛毛的琐碎事。高明一心搞创作,家务事一点不插手,甚至不闻不问。累了芳君不说,高明写歌作词所得的报酬连夜里喝茶抽烟提神的成本都支撑不了,甚至因为深夜伏案创作,把身边的娇妻也给冷落了。这下,芳君心里就有了说法,怂恿他丢掉那只不吃香的饭碗,另谋高就,还振振有词地劝他不要搞艺术了,搞艺术只能把自己搞穷搞昏搞瘦。搞艺术真能熬出头熬出人样的话,那些艺术家怎么个个都皓首穷经,两袖清风?何况你离艺术家还有一大段取经的路。
芳君本来算是个知书达理的人,她说出这种庸俗浅薄的话后,高明开始对她大打折扣,仿佛一夜之间,芳君的灵魂被什么妖孽给抽走了,只剩下没有思想的躯体,他一下子失去了生活中最好的伴侣,变得貌合神离,让人不寒而栗。
安琪却不然,从她一贯的表现可以看出,她是真仰慕他,崇拜他的。他和她在一起,真正找到艺术的尊严,找到活着的理由和意义。他甚至感觉到有一股清新活泼的气息充盈全身,仿佛自己年轻了十来岁,和安琪站在同一年轮的起跑线上。这种年轻的感觉对他来说很重要,没有一颗年轻鲜活的心,哪能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文艺作品?
高明永远忘不了那个具有特别意义的星期日。就从那天起,他对芳君彻底地失望,对安琪倍感亲切和依恋。
那天,高明难得清闲又逢上好心情,创作灵感如泉喷射,于是铺纸提笔,投入创作。芳君就在他如痴如醉,摇头晃脑的时候支他到楼下买花生油。等高明把花生油买来了,芳君却把眼一瞪,气把两腮吹得鼓鼓生风:“怎么就买这号花生油?”高明不耐烦说:“哪号子的花生油都吃得,又不是有毒。”
芳君不依不饶,较起认真劲:“不行,这号子的花生油不好吃,我一闻那味儿就倒胃口,另换一瓶!”
高明已坐回桌前,操起了笔,连眼皮都不往上抬,嘴一撇,说:“要换你自己换,吃不死你换什么。”
芳君气咻咻地抓起那罐花生油,边比划边唠叨起来:“你就会这‘1234567’,到‘8’你就不懂了,买罐花生油都要跑两趟腿,是上辈子欠下的债呀,真不知道你没了老婆过的是什么生活!”她说完就赌气把地板踩得震天响,走下楼还能感觉到那愤愤不平的余震。
高明的创作灵感给她这一闹腾,一下子全给糟蹋了,什么都没了,恼得他把写到半截的稿子狠狠地搓成一团,扔到了墙角下。恰好这时候,安琪登门求教了,见状默默地捡起那纸团,如获至宝地把它展开,抹平,仔细地看了一遍,把它贴近青春而丰满的胸脯,真诚地说:“高老师,你不介意的话,这稿子我带回去学习学习。”
这个动人的细节毋须渲染就把高明感动得差点掉下眼泪,看人家,既懂得艺术,又诚恳好学,一举手,一投足,多有艺术气质。对这种知性女人,你就是心里有气,也会让它从肠胃里给偷偷放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跟这种女人过日子,那是神仙的生活。
人就这么最情绪化的,觉得谁顺眼,笑容也当成了花,看着谁碍眼,那笑容倒成了一种挖苦。
高明找到安琪时,她家恰逢来了客人。此君高明也不陌生,论起来也是同一战线的人。他叫卓乐,公性的,据说他原名叫卓越,因这名字起得有几分张狂,又是在文艺界混饭吃,文艺界最大忌讳就是你枝繁叶茂,树大了就招风,何况你还这么明目张胆地狂妄,除非你是盖棺定论的大师级人物,不然你一张狂,大家就会群起而攻之。卓乐就懂得这个理,避了这个讳,加上本人会摆弄一些乐器,故谦而逊之,易名叫卓乐。
“同行如敌国”吃文艺饭也免不了俗,高明与卓乐不知哪时起,心里就有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疙疙瘩瘩,偶尔在公众场合上碰碰面也不哼哈一声。高明从他叫“卓越”时就看不起他,说他有啥能耐“卓越”也是他叫得?他改名了,高明还是看不起他,背地里说他真不是东西,是个软骨头,名字是爹妈取的,犯得了谁,打死都不改。如果单是这几句两面三刀的话,大家会觉得高明也真俗到家了。咱们也没说高明伟大,对别人,他还没这么两面三刀过,对卓乐,好象是天敌,免不了看法和说法偏激了点。当然,卓乐也没给高明好话说,好脸看,人前背后说他迂腐,连老婆都反过来把他给休了,气得高明够呛,发誓要是亲耳听到他这么说,非把他的舌头剪下来不可,奇怪的是,他就是没能找到这个机会。
当然,这只是文人之间暗地里的“相轻”实质性的明斗更是“血不刃刀”般残酷。
高明景仰艺术,抱定为艺术献身的决心,自然希望能进文化部门从事文艺工作。或许他的书呆子思维早就是个错误,不知道搞艺术是一回事,做文艺工作又是另外一回事,这看似貌合实则神离。一年前,文化馆就有一个熟人私下告诉他,馆领导有意思向上级部门疏通,调他到馆里工作,负责音乐诗歌的辅导和创作。他也觉得这是情理中的事,文化馆也确实是他用武之地,他完全胜任而且游刃有余。他在想当然中得意了几天,直到文化馆的那个熟人遗憾地告诉他说,市主管文化工作的领导已指派另一个搞音乐的坐上了本该“属于”他的位子时,他才像醉醺醺的酒鬼让人扇一大巴掌,猛然醒悟。
后来,他从文化馆那个熟人口中得到确凿的“内参”明白看似清廉高尚的文化部门黑箱操作的内幕,文化馆想调高明进馆工作并非讹传,但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卓乐在市宣传部安下关系网,他这一公关,就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取而代之进了文化馆,想当然的高明被撇在一边干瞪眼,再一次证明他爹妈给他起错了名字。高明和卓乐心知肚明的龃龉就更根深蒂固了。
现在,在安琪家里碰到卓乐,就让高明诧异和警惕起来,安琪怎么也跟这号人呆在一起?
安琪好像不明了他们之间的过节,招呼着他们认识。
卓乐皮笑肉不笑,把手伸到高明面前。高明只是礼貌式地点了一下头,并不伸手,接着大大咧咧地坐下来,翘起二郎腿,眼皮也不往上抬一下,表情僵硬,冷若冰霜。
卓乐有点尴尬,但他就是知情识趣,这场面容不下两个对手,他先避了锋芒,跟安琪敷衍了几句,就起身告辞。
送走了卓乐,安琪直盯着高明有点不悦说:“高老师,你今天怎么啦?我怎么看不到你往日的风度。卓乐也是我文艺界的朋友,人家跟你套热呼,你冷冰冰地对人家,叫我的脸面往哪搁?”
尽管有了恋爱关系,安琪还是尊而敬之地称高明叫老师。高明对这种带有不确定因素的称呼并不十分乐意,总感觉安琪有点摇曳不定,他心里听着不舒坦,就是没有说出来。聪明的安琪确实有她的心机所在,她这么称呼高明,表面是尊敬他,崇拜他,这里面却埋藏着她的几多心机,这种很弹性的称呼,说明她对自己的人生保留了选择的余地。何况在文艺界混,她不想很快和谁确定某种敏感的关系。
“安琪,你几时结识了这位大作曲家?”高明装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懒洋洋问道。
“高老师,你不会嫉妒吧?”安琪坐到高明身边,依着他的肩膀,扮了一个很可人的样子,似是而非地回应了高明。
“嫉妒,呵,这种人也犯得上我嫉妒!你说我嫉妒贝多芬,人家幸许会说我嫉妒得有品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