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赤杏子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来到曾经生活过的山中平川,躺在河岸绿茵如毯的蚂蚁草上,听沿岸蛙声起伏,看蓝天燕雀掠影,闻油菜花儿释放的馨香于是,脑海里便映现出少年时的一幅幅生活画面。
是河里涌流洋芋叶子水(半混浊半清澈的春水)的季节,经了冬霜的深山里的枯草败叶,乘上第一个春汛的舟车,在河里欢快的随波逐流。河面上的木板桥,原是在衔接处凿眼用篾绳一块块结牢了的,此时,一改一冬半春横跨两岸的英姿,温顺地泊于彼岸,伴随着柔风软浪轻咏着古老的歌谣。
山中平川的第一个春汛很有耐性,往往要延续两到三天。它不像夏日洪流那样暴躁,也不似秋水那般浩大,乍暧还寒,却也给过渡人带来不便。于是,周末,我随父亲去最宽的那段河面,看他照护自己的弟子——我的同学们过渡。父亲做初二(二)班的班主任,这个班的一部分学生家住河那边高山,为此,平川娃常笑他们“旱鸭子”;为此,每逢河水发胖的周末,父亲总要送他们过河。
父亲把裤管绾至大腿根部,脚穿一双咖啡色的老式塑料凉鞋,与几名大个儿男生把小个头及女生一个个背过河去。待送完最后一个学生,对岸20多双纯朴的眼睛又目送父亲淌过河来,末了,振臂高呼:“难为老师!”那刚脱童音的声调,朗读课文一般齐整。这时,我看见父亲因在河水中浸了大半个小时而些微颤抖的嘴唇和那张清癯的面孔,是那样的慈祥、愉悦、生动
仲夏布谷鸟的歌声催熟了麦浪。那个时候讲究学农结合,学校照例要放一礼拜夏忙假,老师照例是要去义务支农的。
父亲对我严,他并不让我到十里外的母亲所在的小学消闲,而是把我带到金黄的麦地,让我经受热浪洗礼。我学着老师和农人们的招式,叉开双腿,弓腰挥镰,汗自然多,腰自然酸。半天下来,两只前膀也被麦芒扎成了片片红癍,汗水一浸,那钻心的疼痛不亚于烧伤。一位姓张的阿姨对父亲说;“让东东下午别来了。”父亲连沉吟也没有:“孩子正长身体,锻炼锻炼好!”于是,下午麦地教师们的中间,仍有一个少年的身影。自然,劲头是没有上午的足了。
当太阳挨近平川西山的峰峦,我们这块从四边开镰的数十亩大田,人头攒动,一片欢声笑语。这时的我已坐在麦捆上用麦杆制作好了两支麦笛。忽然,那边合围到一处的人群,响起了一阵阵“逮住逮住”、“打死打死”的喊声。我奔过去,发现好几个大人手中提着正踢腾的野兔,麦茬上则赫然躺着几条带血的“土不呆”(一种毒蛇)。父亲告诉我,这是山中平川收麦常有的“特别节目”——割麦人先围田,随着收割面积的缩小,兔、蛇或田鼠便成了瓮中之鳖。
山中平川的农人爱戴“公家人”他们把野兔送给了教师。收工路过农舍,更有大婶大娘送些刚熟的杏、桃。自然,满心欢喜的要数我了。我爱吃那酸甜可口的平川杏,一掰两瓣,杏仁落地的工夫,一瓣已送入口中父亲却说:“东东,桃饱杏伤人,多吃些桃子吧。”
秋的天空无际的碧蓝。田野上稻谷收尽,田渠中泥鳅正肥。
星期天,我与父亲汇入撮泥鳅的行列。我们的撮鱼工具是盛农家肥用的篾筐。父亲让我执掌筐把,他从丈余开外的田渠里用脚左右搅和着前行,待至篾筐处,他和我合手猛然提起篾筐扣到渠埂外,污泥中必有五、八条蹦跳的泥鳅傍晚,我们的收获虽不如农家孩子们的专用渔具撮得多,但连泥带水也总有五、六斤重。
母亲和妹妹已在家中化好了盐水正等我与父亲。泥鳅命长,大部分还活着,我和妹妹把它们倾入盐水盆里,只听泥鳅打着响鼻,一会儿便将肚里的泥浆吐了。
月亮这升起来了,母亲烧开了油锅。泥鳅拖面下锅,那香味引得我与妹妹直咽口水,母亲让我俩尝了,说:“去帮爸叫叔叔阿姨来。”
我们风似的出门,帮父亲叫来了住校的叔叔阿姨。刚好一桌,菜并不多,油炸泥鳅自然是主菜,叔叔阿姨给我和妹妹夹了满碗,我们便端出去看月消受,屋里则传出了父亲与叔叔们“杠子、老虎、鸡啄虫”的酒令及母亲和阿姨们清脆的笑声
冬,山中平川却不落雪。冬阳下,平川真暧和,至今难忘。
来到曾经生活过的山中平川,躺在河岸绿茵如毯的蚂蚁草上,听沿岸蛙声起伏,看蓝天燕雀掠影,闻油菜花儿释放的馨香于是,脑海里便映现出少年时的一幅幅生活画面。
是河里涌流洋芋叶子水(半混浊半清澈的春水)的季节,经了冬霜的深山里的枯草败叶,乘上第一个春汛的舟车,在河里欢快的随波逐流。河面上的木板桥,原是在衔接处凿眼用篾绳一块块结牢了的,此时,一改一冬半春横跨两岸的英姿,温顺地泊于彼岸,伴随着柔风软浪轻咏着古老的歌谣。
山中平川的第一个春汛很有耐性,往往要延续两到三天。它不像夏日洪流那样暴躁,也不似秋水那般浩大,乍暧还寒,却也给过渡人带来不便。于是,周末,我随父亲去最宽的那段河面,看他照护自己的弟子——我的同学们过渡。父亲做初二(二)班的班主任,这个班的一部分学生家住河那边高山,为此,平川娃常笑他们“旱鸭子”;为此,每逢河水发胖的周末,父亲总要送他们过河。
父亲把裤管绾至大腿根部,脚穿一双咖啡色的老式塑料凉鞋,与几名大个儿男生把小个头及女生一个个背过河去。待送完最后一个学生,对岸20多双纯朴的眼睛又目送父亲淌过河来,末了,振臂高呼:“难为老师!”那刚脱童音的声调,朗读课文一般齐整。这时,我看见父亲因在河水中浸了大半个小时而些微颤抖的嘴唇和那张清癯的面孔,是那样的慈祥、愉悦、生动
仲夏布谷鸟的歌声催熟了麦浪。那个时候讲究学农结合,学校照例要放一礼拜夏忙假,老师照例是要去义务支农的。
父亲对我严,他并不让我到十里外的母亲所在的小学消闲,而是把我带到金黄的麦地,让我经受热浪洗礼。我学着老师和农人们的招式,叉开双腿,弓腰挥镰,汗自然多,腰自然酸。半天下来,两只前膀也被麦芒扎成了片片红癍,汗水一浸,那钻心的疼痛不亚于烧伤。一位姓张的阿姨对父亲说;“让东东下午别来了。”父亲连沉吟也没有:“孩子正长身体,锻炼锻炼好!”于是,下午麦地教师们的中间,仍有一个少年的身影。自然,劲头是没有上午的足了。
当太阳挨近平川西山的峰峦,我们这块从四边开镰的数十亩大田,人头攒动,一片欢声笑语。这时的我已坐在麦捆上用麦杆制作好了两支麦笛。忽然,那边合围到一处的人群,响起了一阵阵“逮住逮住”、“打死打死”的喊声。我奔过去,发现好几个大人手中提着正踢腾的野兔,麦茬上则赫然躺着几条带血的“土不呆”(一种毒蛇)。父亲告诉我,这是山中平川收麦常有的“特别节目”——割麦人先围田,随着收割面积的缩小,兔、蛇或田鼠便成了瓮中之鳖。
山中平川的农人爱戴“公家人”他们把野兔送给了教师。收工路过农舍,更有大婶大娘送些刚熟的杏、桃。自然,满心欢喜的要数我了。我爱吃那酸甜可口的平川杏,一掰两瓣,杏仁落地的工夫,一瓣已送入口中父亲却说:“东东,桃饱杏伤人,多吃些桃子吧。”
秋的天空无际的碧蓝。田野上稻谷收尽,田渠中泥鳅正肥。
星期天,我与父亲汇入撮泥鳅的行列。我们的撮鱼工具是盛农家肥用的篾筐。父亲让我执掌筐把,他从丈余开外的田渠里用脚左右搅和着前行,待至篾筐处,他和我合手猛然提起篾筐扣到渠埂外,污泥中必有五、八条蹦跳的泥鳅傍晚,我们的收获虽不如农家孩子们的专用渔具撮得多,但连泥带水也总有五、六斤重。
母亲和妹妹已在家中化好了盐水正等我与父亲。泥鳅命长,大部分还活着,我和妹妹把它们倾入盐水盆里,只听泥鳅打着响鼻,一会儿便将肚里的泥浆吐了。
月亮这升起来了,母亲烧开了油锅。泥鳅拖面下锅,那香味引得我与妹妹直咽口水,母亲让我俩尝了,说:“去帮爸叫叔叔阿姨来。”
我们风似的出门,帮父亲叫来了住校的叔叔阿姨。刚好一桌,菜并不多,油炸泥鳅自然是主菜,叔叔阿姨给我和妹妹夹了满碗,我们便端出去看月消受,屋里则传出了父亲与叔叔们“杠子、老虎、鸡啄虫”的酒令及母亲和阿姨们清脆的笑声
冬,山中平川却不落雪。冬阳下,平川真暧和,至今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