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万里归来年更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首讽刺诗,一时弄得人尽皆知,怎能不恼火?
不谈李定恼火,宰相王安石这阵子也因变法之事饱受攻击,王安石字介甫,江西临川人,自幼随父移居江宁,二十出头便中了甲科进士,不论在朝廷地方做官都颇有建树,文章才能天下闻名,仁宗朝时,王安石认为大宋朝看似天下太平,其实百年以来积弊甚多,他给宋仁宗皇帝上了改革朝政的万言书,可是仁宗皇帝已经年老,不愿改变现状,让王安石颇为失望,此后他一直要求到地方任职,不肯进京做官,到宋英宗即位,这位皇帝没几年就去世,中间还疯了一年,王安石自然也不能实现他富国强兵的愿望,神宗即位后,这位二十岁的年轻皇帝一心要做有为之君,面对前朝留下的巨额亏空,再三诏王安石回京,君臣二人一见如故,神宗听了王安石的改革变法之策大为振奋,听从王安石意见,专门成立了指导变法的部门,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统筹财政。先后颁布青苗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马法等一系列法令,变法成效显现,朝廷税赋增加,农民生产积极性得以大大提高,不过变法也带来一系列弊端,争议最大的是青苗法和免役法,为此司马光与王安石在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这已经是天下皆知的事情了。
今天刚一上殿,司马光就大谈特谈“萧规曹随”,神宗皇帝年方二十五岁,虽然年纪尚轻,但勤奋好学,这几年在几位宰相的调教下成熟不少,已经颇有帝王气度,他对司马光的话不以为然,不过碍着他三朝大臣的脸面,还是没奈何的听着,司马光大王安石两岁,已经五十有三,今天身穿紫色朝服,容貌端方,可是在堂上一站,却气势凛然,他是有名的史学家,凡事喜欢引经据典。听他言道:“当年汉高祖时萧何定下的政策规章,曹参任宰相时被继承下来,朝政稳定,大汉朝方有后来的盛世,到了武帝元帝,将祖宗法度置之不理,民不聊生纲常崩坏,皇上要引以为戒啊!”
听他说来倒去都是不可随意更改祖宗法度,神宗皇帝皱着眉不做声,手摸座椅上雕了龙风的扶手,只看着对面王安石,王安石身材高瘦,头发已花白,胡子有些乱蓬蓬的,平日面容严肃的他此时有些不耐烦,这两人都是有名的拗脾气,知道谁也不能说服谁,也不理会司马光,见皇帝看他,上前一步道:“启禀陛下,范纯仁辜负圣恩,他到了江西,竟然下令在管辖范围内一律不得实施新法,臣请罢免他江南西路长官之职,另选得力之人。”
神宗皱眉道:“当年仁宗朝时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锐意进取,怎么这做儿子的与老子完全不同,思想僵化,令朕失望。”
范纯仁乃前朝宰相范仲淹之子,司马光知道这话是说给他听的,上前一步道:“范纯仁身在地方,自然知道民情,比如这青苗法,看起来利国,实则害民,下面的官员靠权柄放钱收息,比平民放贷收息危害更大,此乃残民之术!从古自今未曾有之,请陛下还是不要实施此法,要效法古人,不要与民争利啊!”
司马光接着道:“青黄不接的时候,农民在县衙领了青苗钱,解了燃眉之急,听着是好事,不过世事常变,谁能保证下年一定风调雨顺呢?若又遇到灾年,富户只好卖地还债,越过越穷,贫户就只有卖儿卖女,逃亡流浪了。青苗法规定取利息二成,原比民间高利贷低的多,只是官吏为了政绩强迫贷款,少数农户拿到钱乱用掉了,还不上贷款的农户比比皆是,可是差吏催收利钱却一点不会手软,民间因此鸡飞狗跳,此非瑞象啊!”
王安石实在耐不住,反辩道:“司马大人之语,本官实在有些疑惑,若依司马大人所言,青苗法本身并无错误,主要在与实施是否得当,只要整顿吏治,避免强贷,允许遭了灾的农户缓一年还贷,这些不利之处都是可以消除的,此乃执行问题,并非改革之误。”
殿上吕惠卿也按耐不住,他比较年轻,思维敏捷,能言善辩,是王安石最得意的学生,他先向神宗行礼,得到神宗允许转身向司马光道:“请问司马大人,先王法令怎么可能一直不变呢!有些法令一年一变,有些法令数年一变,不变的是尊尊亲亲,不变的乃是道德原则,此非法令也!就说曹参制定法令,从起初的约法三章,后来也变为到九章律法,也是一直在变的呀!天不变道亦不变,天若有变道亦须变,比如人口,比如灾荒,年年不同,朝廷应对之策也须改变方可,我大宋建国以来,辽国一直虎视眈眈,西夏已成心腹之患,国库空虚到处要用钱,如若一直墨守陈规,不思进取,怎能面对豺狼之邻呢!”
他这一番话有礼有据,侃侃而谈,王安石听了暗喜,神宗也频频点头,司马光有些语塞,只得对神宗道:“微臣也不是说一成不变,只是凡事要考虑地方实情,朝廷每制定一策,必将影响天下万民,还需谨慎才是。”
王安石凛然道:“按司马大人的方法,一切因循守旧,什么都不做,又怎能富国强兵!”他虽干瘦,声音却似洪钟般响亮。
神宗有些挠头,他也知司马光一片忠心,双方据理力争都是为了大宋天下,只是目前财政吃紧,若按照司马光的法子,一味节俭,只言道德,实在是难解当前困境,因此言道:“诸爱卿所言均有道理,暂且搁下争论,待朕仔细考虑。”
又道:王宰辅和吕爱卿留下,其他人退朝。”
诸朝臣见皇上言语不置可否,纷纷退出大殿,神宗走下台阶,对王安石,曾公亮道:“莫理会司马光的言论,爱卿先把制定的均输法条例给朕说说。”
王安石忙道:“谢陛下信任,针对各地货物盲目流动,到达各地时间太长,微臣早拟定了条例。”
从怀里拿出文书一一陈述道:“各地新鲜货物须事先调配,臣已设立发运使,按个府衙和宫廷的需要情况,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这样既节省时间,又省了很多人力,福建浙江均已实施,反响不错。”
神宗听着王安石的陈述,突然发现曾公亮神情有些古怪,看着王安石有些想笑又不敢笑,朝王安石脸上仔细看去,也不由要笑,王安石见两人神情有些诧异,看看自己身上并无异常,道:“臣言语有什么不周吗?”
神宗忙道:“爱卿所言甚好,继续继续。”
王安石继续认真的陈述条例,神宗点点头,用手摸摸自己的脸道:“相公考虑甚是周到,颁布下去,让各州参照执行吧。”
一首讽刺诗,一时弄得人尽皆知,怎能不恼火?
不谈李定恼火,宰相王安石这阵子也因变法之事饱受攻击,王安石字介甫,江西临川人,自幼随父移居江宁,二十出头便中了甲科进士,不论在朝廷地方做官都颇有建树,文章才能天下闻名,仁宗朝时,王安石认为大宋朝看似天下太平,其实百年以来积弊甚多,他给宋仁宗皇帝上了改革朝政的万言书,可是仁宗皇帝已经年老,不愿改变现状,让王安石颇为失望,此后他一直要求到地方任职,不肯进京做官,到宋英宗即位,这位皇帝没几年就去世,中间还疯了一年,王安石自然也不能实现他富国强兵的愿望,神宗即位后,这位二十岁的年轻皇帝一心要做有为之君,面对前朝留下的巨额亏空,再三诏王安石回京,君臣二人一见如故,神宗听了王安石的改革变法之策大为振奋,听从王安石意见,专门成立了指导变法的部门,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统筹财政。先后颁布青苗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马法等一系列法令,变法成效显现,朝廷税赋增加,农民生产积极性得以大大提高,不过变法也带来一系列弊端,争议最大的是青苗法和免役法,为此司马光与王安石在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这已经是天下皆知的事情了。
今天刚一上殿,司马光就大谈特谈“萧规曹随”,神宗皇帝年方二十五岁,虽然年纪尚轻,但勤奋好学,这几年在几位宰相的调教下成熟不少,已经颇有帝王气度,他对司马光的话不以为然,不过碍着他三朝大臣的脸面,还是没奈何的听着,司马光大王安石两岁,已经五十有三,今天身穿紫色朝服,容貌端方,可是在堂上一站,却气势凛然,他是有名的史学家,凡事喜欢引经据典。听他言道:“当年汉高祖时萧何定下的政策规章,曹参任宰相时被继承下来,朝政稳定,大汉朝方有后来的盛世,到了武帝元帝,将祖宗法度置之不理,民不聊生纲常崩坏,皇上要引以为戒啊!”
听他说来倒去都是不可随意更改祖宗法度,神宗皇帝皱着眉不做声,手摸座椅上雕了龙风的扶手,只看着对面王安石,王安石身材高瘦,头发已花白,胡子有些乱蓬蓬的,平日面容严肃的他此时有些不耐烦,这两人都是有名的拗脾气,知道谁也不能说服谁,也不理会司马光,见皇帝看他,上前一步道:“启禀陛下,范纯仁辜负圣恩,他到了江西,竟然下令在管辖范围内一律不得实施新法,臣请罢免他江南西路长官之职,另选得力之人。”
神宗皱眉道:“当年仁宗朝时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锐意进取,怎么这做儿子的与老子完全不同,思想僵化,令朕失望。”
范纯仁乃前朝宰相范仲淹之子,司马光知道这话是说给他听的,上前一步道:“范纯仁身在地方,自然知道民情,比如这青苗法,看起来利国,实则害民,下面的官员靠权柄放钱收息,比平民放贷收息危害更大,此乃残民之术!从古自今未曾有之,请陛下还是不要实施此法,要效法古人,不要与民争利啊!”
司马光接着道:“青黄不接的时候,农民在县衙领了青苗钱,解了燃眉之急,听着是好事,不过世事常变,谁能保证下年一定风调雨顺呢?若又遇到灾年,富户只好卖地还债,越过越穷,贫户就只有卖儿卖女,逃亡流浪了。青苗法规定取利息二成,原比民间高利贷低的多,只是官吏为了政绩强迫贷款,少数农户拿到钱乱用掉了,还不上贷款的农户比比皆是,可是差吏催收利钱却一点不会手软,民间因此鸡飞狗跳,此非瑞象啊!”
王安石实在耐不住,反辩道:“司马大人之语,本官实在有些疑惑,若依司马大人所言,青苗法本身并无错误,主要在与实施是否得当,只要整顿吏治,避免强贷,允许遭了灾的农户缓一年还贷,这些不利之处都是可以消除的,此乃执行问题,并非改革之误。”
殿上吕惠卿也按耐不住,他比较年轻,思维敏捷,能言善辩,是王安石最得意的学生,他先向神宗行礼,得到神宗允许转身向司马光道:“请问司马大人,先王法令怎么可能一直不变呢!有些法令一年一变,有些法令数年一变,不变的是尊尊亲亲,不变的乃是道德原则,此非法令也!就说曹参制定法令,从起初的约法三章,后来也变为到九章律法,也是一直在变的呀!天不变道亦不变,天若有变道亦须变,比如人口,比如灾荒,年年不同,朝廷应对之策也须改变方可,我大宋建国以来,辽国一直虎视眈眈,西夏已成心腹之患,国库空虚到处要用钱,如若一直墨守陈规,不思进取,怎能面对豺狼之邻呢!”
他这一番话有礼有据,侃侃而谈,王安石听了暗喜,神宗也频频点头,司马光有些语塞,只得对神宗道:“微臣也不是说一成不变,只是凡事要考虑地方实情,朝廷每制定一策,必将影响天下万民,还需谨慎才是。”
王安石凛然道:“按司马大人的方法,一切因循守旧,什么都不做,又怎能富国强兵!”他虽干瘦,声音却似洪钟般响亮。
神宗有些挠头,他也知司马光一片忠心,双方据理力争都是为了大宋天下,只是目前财政吃紧,若按照司马光的法子,一味节俭,只言道德,实在是难解当前困境,因此言道:“诸爱卿所言均有道理,暂且搁下争论,待朕仔细考虑。”
又道:王宰辅和吕爱卿留下,其他人退朝。”
诸朝臣见皇上言语不置可否,纷纷退出大殿,神宗走下台阶,对王安石,曾公亮道:“莫理会司马光的言论,爱卿先把制定的均输法条例给朕说说。”
王安石忙道:“谢陛下信任,针对各地货物盲目流动,到达各地时间太长,微臣早拟定了条例。”
从怀里拿出文书一一陈述道:“各地新鲜货物须事先调配,臣已设立发运使,按个府衙和宫廷的需要情况,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这样既节省时间,又省了很多人力,福建浙江均已实施,反响不错。”
神宗听着王安石的陈述,突然发现曾公亮神情有些古怪,看着王安石有些想笑又不敢笑,朝王安石脸上仔细看去,也不由要笑,王安石见两人神情有些诧异,看看自己身上并无异常,道:“臣言语有什么不周吗?”
神宗忙道:“爱卿所言甚好,继续继续。”
王安石继续认真的陈述条例,神宗点点头,用手摸摸自己的脸道:“相公考虑甚是周到,颁布下去,让各州参照执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