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乱明风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其实,首辅刘一景等一干东林党人反对高杰封侯,最重要的原因是早就从自己儿孙口中得知,高杰和魏忠贤的侄儿关系密切,这要是一旦封侯,必定会成为大明朝青少年中最耀眼的一位,不但会盖过孙乾光和赵一朗这对“京城双骄”,也会对东林党人在朝野的声威有所影响。换句话说,如果高杰是他们中某一位的子侄或者子侄的密友,那就没有什么问题了,说不定刘一景等还会歌功颂德,为高杰虚造些功劳出来,让其更加实至名归。
天启帝见这么多大臣都出声反对,脸色铁青,抿着嘴半天没有说话。
以粆图为首的蒙古使者静静坐在一旁,颇有兴趣地看着热闹。在蒙古,林丹汗如今还未能将各个部落统一于麾下,这种朝堂争执也时有发生,但那都是和林丹汗地位相当的一些部落首领,不像大明,皇帝的赐封被一干文臣们一再发对。可见,天启帝这位年少的皇帝还未真正坐稳帝位,威望尚有不足。
正在僵持之时,福王朱常洵看不下去了,艰难地走到丹陛之前,奏道:“启奏陛下,高杰乃信王殿下认下的义兄,本就应属皇亲;并且在今日击鞠赛中战胜包括蒙古使者队在内的诸多强劲对手,拿下桂冠,亦算大功一件!何况他在射柳时所展示的射技于身手,实乃我大明的少年中罕有的,可谓前途无量,臣赞成陛下的赐封!”
朱由检年纪小,刚才被场上群臣的声势有点吓住了,如今见皇叔带头赞同皇兄的赐封,便立刻蹦了起来,和朱常洵并肩而立,表示附议福王。
在场的其他皇亲国戚见状,也纷纷站在了天启帝这边,而非东林党的其他官员,在朝中一直备受这帮把持朝政的东林人排挤,见机也选择了支持皇上,表明立场。于是在太和殿上,群臣形成了格局分明的两个阵营,可以看出,大明朝如今的朝堂上形势十分复杂,颇有点“君不君,臣不臣”的架势。出现目前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明光宗朱常洛和天启帝朱由校父子俩能够登基为帝,东林党可以说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万历帝时期日渐势弱的东林党人后来深得光宗和天启帝的看重,很快便占据了内阁及六部中的大部分重要职位,将朝政把持在了手中。天启帝刚刚即位两年,又是个基本上目不识丁的文盲,东林党这些饱读诗书的文人虽然拥其上位,却并不代表他们就真把这个“不通朝政”的小皇帝放在眼中,也就是说,拥立天启,不过是为了东林人能够把持朝政的政治目的。
天启帝朱由校当上皇帝这两年中,因为读书少、年纪小,对朝政不熟悉,只能任由刘一景、叶向高、**星等东林人说了算,久而久之,就连杨涟这些七品言官也敢在朝堂上对他的旨意出言反对,不能不说是中悲哀。
现在终于得到了福王等人的支持,朱由校胆气大增,在案几上重重拍了一记,喝道:“朕意已决,此事不必再议!”
刘一景等人从未见过天启帝如此硬气,顿时有些呆住了,他们虽位居高官之位,有些野心膨胀,但也不敢真正和帝王叫板,于是便要打退堂鼓。谁知“炮筒子”杨涟依旧不依不饶,继续奏道:“陛下,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乃自古帝王明君所秉持的道理,这高杰草民之身,出生卑贱,岂可一步登天,就此封侯,臣斗胆再次恳请皇上收回成命!”
在东林党人之中,最硬气、最胆大、最活跃的,并非刘一景等高官,恰恰正是这个区区的七品给事中杨涟,也不知他是真不怕死,还是另有目的,反正每次都会成为东林党人冲锋陷阵的急先锋。
天启帝没想到自己连桌子都拍了,仍旧弹压不住这个杨涟,顿时又不知所措了。对这个杨涟,天启帝印象深刻,就是他带着刘一景、左光斗等一干东林党人将自己从父皇的宠妃西李李选侍手中硬抢了... -->>
其实,首辅刘一景等一干东林党人反对高杰封侯,最重要的原因是早就从自己儿孙口中得知,高杰和魏忠贤的侄儿关系密切,这要是一旦封侯,必定会成为大明朝青少年中最耀眼的一位,不但会盖过孙乾光和赵一朗这对“京城双骄”,也会对东林党人在朝野的声威有所影响。换句话说,如果高杰是他们中某一位的子侄或者子侄的密友,那就没有什么问题了,说不定刘一景等还会歌功颂德,为高杰虚造些功劳出来,让其更加实至名归。
天启帝见这么多大臣都出声反对,脸色铁青,抿着嘴半天没有说话。
以粆图为首的蒙古使者静静坐在一旁,颇有兴趣地看着热闹。在蒙古,林丹汗如今还未能将各个部落统一于麾下,这种朝堂争执也时有发生,但那都是和林丹汗地位相当的一些部落首领,不像大明,皇帝的赐封被一干文臣们一再发对。可见,天启帝这位年少的皇帝还未真正坐稳帝位,威望尚有不足。
正在僵持之时,福王朱常洵看不下去了,艰难地走到丹陛之前,奏道:“启奏陛下,高杰乃信王殿下认下的义兄,本就应属皇亲;并且在今日击鞠赛中战胜包括蒙古使者队在内的诸多强劲对手,拿下桂冠,亦算大功一件!何况他在射柳时所展示的射技于身手,实乃我大明的少年中罕有的,可谓前途无量,臣赞成陛下的赐封!”
朱由检年纪小,刚才被场上群臣的声势有点吓住了,如今见皇叔带头赞同皇兄的赐封,便立刻蹦了起来,和朱常洵并肩而立,表示附议福王。
在场的其他皇亲国戚见状,也纷纷站在了天启帝这边,而非东林党的其他官员,在朝中一直备受这帮把持朝政的东林人排挤,见机也选择了支持皇上,表明立场。于是在太和殿上,群臣形成了格局分明的两个阵营,可以看出,大明朝如今的朝堂上形势十分复杂,颇有点“君不君,臣不臣”的架势。出现目前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明光宗朱常洛和天启帝朱由校父子俩能够登基为帝,东林党可以说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万历帝时期日渐势弱的东林党人后来深得光宗和天启帝的看重,很快便占据了内阁及六部中的大部分重要职位,将朝政把持在了手中。天启帝刚刚即位两年,又是个基本上目不识丁的文盲,东林党这些饱读诗书的文人虽然拥其上位,却并不代表他们就真把这个“不通朝政”的小皇帝放在眼中,也就是说,拥立天启,不过是为了东林人能够把持朝政的政治目的。
天启帝朱由校当上皇帝这两年中,因为读书少、年纪小,对朝政不熟悉,只能任由刘一景、叶向高、**星等东林人说了算,久而久之,就连杨涟这些七品言官也敢在朝堂上对他的旨意出言反对,不能不说是中悲哀。
现在终于得到了福王等人的支持,朱由校胆气大增,在案几上重重拍了一记,喝道:“朕意已决,此事不必再议!”
刘一景等人从未见过天启帝如此硬气,顿时有些呆住了,他们虽位居高官之位,有些野心膨胀,但也不敢真正和帝王叫板,于是便要打退堂鼓。谁知“炮筒子”杨涟依旧不依不饶,继续奏道:“陛下,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乃自古帝王明君所秉持的道理,这高杰草民之身,出生卑贱,岂可一步登天,就此封侯,臣斗胆再次恳请皇上收回成命!”
在东林党人之中,最硬气、最胆大、最活跃的,并非刘一景等高官,恰恰正是这个区区的七品给事中杨涟,也不知他是真不怕死,还是另有目的,反正每次都会成为东林党人冲锋陷阵的急先锋。
天启帝没想到自己连桌子都拍了,仍旧弹压不住这个杨涟,顿时又不知所措了。对这个杨涟,天启帝印象深刻,就是他带着刘一景、左光斗等一干东林党人将自己从父皇的宠妃西李李选侍手中硬抢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