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乱明风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西夏(1038年-1227年),又称邦泥定国。“邦泥定国”首见于西夏使者递给北宋宋仁宗的建国国书:“男邦泥定国兀卒曩霄上书父大宋皇帝”。此国号可能是党项语直译,意译为“白高国”或“白上国”。关于“白高”的涵义,一说白高是指白河上游,发源于今四川西北的白水,意指党项族的发源地松潘高原;另一说西夏国崇尚白色,以白为尊。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族建立的一个佛教王国,主要以党项族为主体,包括汉族、回鹘族与吐蕃族等民族在内的国家。因位于中国地区的西北部,史称西夏。国祚189年。最后灭于元。
西夏是一个佛教王国,兴建大量的佛塔与佛寺,以承天寺塔最有名。然而也是崇尚儒学汉法的帝国,立国前积极汉化;虽然夏景宗为了维护本身文化而提倡党项、吐蕃与回鹘文化,并且创立西夏文、立番官、建番俗等措施;但自夏毅宗到夏仁宗后,西夏已经由番汉同行转为普遍汉化。文学方面以诗歌和谚语为主。在艺术方面于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有丰富的佛教壁画,具有“绿壁画”的特色。此外在雕塑、音乐与舞蹈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
西夏的历史根源可以一直追踪到唐初。党项是羌族的一支,隋书上载“党项羌者,三苗之后也”。唐朝时,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党项羌和吐谷浑经常联合起来对抗强大的吐蕃。唐高宗时,吐谷浑被吐蕃所灭,失去依附的党项羌请求内附,被大唐安置于松州(今四川松潘),后党项羌逐步繁衍成数个大部落,其中盟主部落拓跋氏大概只占据今天的青海东南和甘肃南部等地。唐开元年间,居于青海东南和甘肃南部的党项羌非常恐惧四处劫杀的吐蕃军队,向唐玄宗求救,被迁至庆州(今甘肃庆阳)。安史之乱起后,郭子仪怕这些异族闹事,建议唐代宗将当时在庆州的拓跋朝光部迁至银州(今陕西榆林)以北和夏州(今陕西横山)以东地区(相当于今内蒙古鄂尔多斯东南),这一地区即是南北朝时匈奴人赫连勃勃的“大夏”旧地,当时称为平夏,所以这部分党项羌就成为平夏部,即日后西夏皇族的先人。
唐僖宗时,党项部首领拓跋思恭被朝廷封为夏州节度使,因平黄巢起义有功,一度收复长安,再次被赐姓李,封夏国公。从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后代以夏国公成为当地的藩镇势力。这部分党项羌武装也被称为定难军,其势力范围以夏州为中心,包括夏、绥、宥、银四州(即今鄂尔多斯南部地区)广大地
区皆称为拓跋氏的私人领地。
五代十国时期,不管中原是何人当政,李氏(拓跋氏)皆“俯首称臣”,换来该地的统治地位和大量的赏赐。经过200多年建设,平夏地区非常富饶,以鄂尔多斯南部地斤泽地区为核心的肥美牧场,以夏宋交界的七里平为代表的农业区为西夏提供了大量的牛羊粮草,同时鄂尔多斯此时还盛产当时可当货币使用的上好青盐,每年产量可达15000斛左右,因此平夏部党项羌可以说是有兵有马有粮有钱,天时地利人和均占,势力逐步膨胀起来。不过一直以来李氏一族野心并不大,无非是甘愿当一方诸侯,宋太祖虽削夺藩镇兵权,但对西北少数民族依然宽宥,“许之世袭”。当夏州节度使李继捧上台后,情况有所变化。
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赵光义削藩镇的兵权,把李氏亲族一锅端到京城,准备根除西北这一大盘盘踞势力。李继捧的族弟名叫李继迁,志向不凡,深知一旦入京,无异于蛟龙失水,再无翻盘可能。因此借故逃离,遁入茫茫草原。宋朝此时认为逃跑的小股匪帮没什么能耐,折腾不起来,但李继迁却很有政治头脑,连娶数位当地豪强的女儿作为妻妾,一下子与地方首领成了亲戚,势力渐盛。
雍熙二年(公元985年),李继迁会同族弟李继冲诱杀宋将曹光实,并占据银州,攻破会州(今甘肃靖远),与宋闹翻;又向辽国“请降”,被契丹人封为夏国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李继迁截夺宋军粮草四十万,又出大军包围灵武城。宋太宗大怒,派五路军击夏,皆北。宋太宗崩后,宋真宗即位,为息事宁人,割让夏、绥、银、宥(陕西靖边)、静(陕西米脂)给李继迁,事实上承认了西夏的独立地位。
宋真宗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李继迁率诸部落攻陷宋朝重镇灵州,改名西平府,后又攻取西北重镇凉州,截断宋朝与西域的商道,截断西域向宋朝的入贡,同时禁止西域诸部向宋朝卖马,严重影响了... -->>
西夏(1038年-1227年),又称邦泥定国。“邦泥定国”首见于西夏使者递给北宋宋仁宗的建国国书:“男邦泥定国兀卒曩霄上书父大宋皇帝”。此国号可能是党项语直译,意译为“白高国”或“白上国”。关于“白高”的涵义,一说白高是指白河上游,发源于今四川西北的白水,意指党项族的发源地松潘高原;另一说西夏国崇尚白色,以白为尊。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族建立的一个佛教王国,主要以党项族为主体,包括汉族、回鹘族与吐蕃族等民族在内的国家。因位于中国地区的西北部,史称西夏。国祚189年。最后灭于元。
西夏是一个佛教王国,兴建大量的佛塔与佛寺,以承天寺塔最有名。然而也是崇尚儒学汉法的帝国,立国前积极汉化;虽然夏景宗为了维护本身文化而提倡党项、吐蕃与回鹘文化,并且创立西夏文、立番官、建番俗等措施;但自夏毅宗到夏仁宗后,西夏已经由番汉同行转为普遍汉化。文学方面以诗歌和谚语为主。在艺术方面于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有丰富的佛教壁画,具有“绿壁画”的特色。此外在雕塑、音乐与舞蹈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
西夏的历史根源可以一直追踪到唐初。党项是羌族的一支,隋书上载“党项羌者,三苗之后也”。唐朝时,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党项羌和吐谷浑经常联合起来对抗强大的吐蕃。唐高宗时,吐谷浑被吐蕃所灭,失去依附的党项羌请求内附,被大唐安置于松州(今四川松潘),后党项羌逐步繁衍成数个大部落,其中盟主部落拓跋氏大概只占据今天的青海东南和甘肃南部等地。唐开元年间,居于青海东南和甘肃南部的党项羌非常恐惧四处劫杀的吐蕃军队,向唐玄宗求救,被迁至庆州(今甘肃庆阳)。安史之乱起后,郭子仪怕这些异族闹事,建议唐代宗将当时在庆州的拓跋朝光部迁至银州(今陕西榆林)以北和夏州(今陕西横山)以东地区(相当于今内蒙古鄂尔多斯东南),这一地区即是南北朝时匈奴人赫连勃勃的“大夏”旧地,当时称为平夏,所以这部分党项羌就成为平夏部,即日后西夏皇族的先人。
唐僖宗时,党项部首领拓跋思恭被朝廷封为夏州节度使,因平黄巢起义有功,一度收复长安,再次被赐姓李,封夏国公。从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后代以夏国公成为当地的藩镇势力。这部分党项羌武装也被称为定难军,其势力范围以夏州为中心,包括夏、绥、宥、银四州(即今鄂尔多斯南部地区)广大地
区皆称为拓跋氏的私人领地。
五代十国时期,不管中原是何人当政,李氏(拓跋氏)皆“俯首称臣”,换来该地的统治地位和大量的赏赐。经过200多年建设,平夏地区非常富饶,以鄂尔多斯南部地斤泽地区为核心的肥美牧场,以夏宋交界的七里平为代表的农业区为西夏提供了大量的牛羊粮草,同时鄂尔多斯此时还盛产当时可当货币使用的上好青盐,每年产量可达15000斛左右,因此平夏部党项羌可以说是有兵有马有粮有钱,天时地利人和均占,势力逐步膨胀起来。不过一直以来李氏一族野心并不大,无非是甘愿当一方诸侯,宋太祖虽削夺藩镇兵权,但对西北少数民族依然宽宥,“许之世袭”。当夏州节度使李继捧上台后,情况有所变化。
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赵光义削藩镇的兵权,把李氏亲族一锅端到京城,准备根除西北这一大盘盘踞势力。李继捧的族弟名叫李继迁,志向不凡,深知一旦入京,无异于蛟龙失水,再无翻盘可能。因此借故逃离,遁入茫茫草原。宋朝此时认为逃跑的小股匪帮没什么能耐,折腾不起来,但李继迁却很有政治头脑,连娶数位当地豪强的女儿作为妻妾,一下子与地方首领成了亲戚,势力渐盛。
雍熙二年(公元985年),李继迁会同族弟李继冲诱杀宋将曹光实,并占据银州,攻破会州(今甘肃靖远),与宋闹翻;又向辽国“请降”,被契丹人封为夏国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李继迁截夺宋军粮草四十万,又出大军包围灵武城。宋太宗大怒,派五路军击夏,皆北。宋太宗崩后,宋真宗即位,为息事宁人,割让夏、绥、银、宥(陕西靖边)、静(陕西米脂)给李继迁,事实上承认了西夏的独立地位。
宋真宗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李继迁率诸部落攻陷宋朝重镇灵州,改名西平府,后又攻取西北重镇凉州,截断宋朝与西域的商道,截断西域向宋朝的入贡,同时禁止西域诸部向宋朝卖马,严重影响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