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卜舒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编者按 雷锋虽然属于一个特定年代,但是雷锋精神——那种把小我投入到大我中的追求,是道德自觉精神的体现,这种精神,不只属于某个时代,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
3月5日是,是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日子,为写一个稿子,我在网上找资料时看到了一首雷锋颂的现代诗,我也是第一次阅读,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如果你是翅膀,你拥抱蓝天;如果你是鱼鳍,你亲吻碧海;如果你是四足,你奔于绿林;而你是雷锋,你奉献青春,远离了喧嚣凡尘,欢歌笑语——只因心中有爱。/虽然你的生命如昙花一现,但依然灿烂,但这短暂的一现中,你仍不忘吃苦耐劳,为祖国,为人民,再苦也是甜,人最明净的是自己的心灵。/心灵是比阿尔卑斯山麓的湖面还要澄清的一面明镜,映照的是你的灵魂生命,不一定濒临死亡才显示深刻,但你用心去做了,你谱写的是一曲动人的生命之歌!生命,不一定濒临死亡才显示深刻。
我不知道这首雷锋颂的作者是谁,但我读这首诗后,我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些年,为什么总是有那么一些人讨论雷锋精神还没有价值这个问题。我要告诉大家,雷锋是一个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善待他人的好人,他的精神是很有价值。为什么总是有人要去讨论这个问题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人们从电视、报纸上看到了一些负面的报道而变得警惕,变得多虑,变得冷漠了。我想对那些对雷锋精神有质疑的人们说上那么一句,雷锋虽然属于一个特定年代,但是雷锋精神——那种把小我投入到大我中的追求,是道德自觉精神的体现,不只属于雷锋所生活的那个时代。这种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不要那么敏感,我们的社会是温暖的,好人多,雷锋精神要永远留在我们心间。
雷锋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概括。做好事不留名。从表现行为上看似简单、平凡,却蕴含和体现着一种极宝贵极重要的精神。不留名,因为做的一切,是出于自身信念的要求。他有明确的人生理想和信念,这些理想信念是他生活的准则;依据这些准则,他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不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他做好事,只是因为他觉得应该这样做,没有丝毫功利的考量;他做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心安了,除此别无他求。这是一种真正的、纯粹的道德自觉精神。这种精神贯穿在雷锋的每一个行动中,是雷锋精神的核心、灵魂。这样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有这样一首诗,叫怀念雷锋。
三月的鲜花芬芳了你的名字,三月的小雨打湿了那首歌。和一九六三年并肩走来的不只是您的名字。站在一九六三的起跑线上我开始凝视。在缺少爱的荒原,你是绿树一丝,春花一朵;在缺少爱的星空,你是皓月一轮,明星一颗;在缺少爱的旅途,你是小船一只,大桥一座;在缺少爱的冬日,你是一缕春风,一盆炭火;啊,雷锋!你是爱的丰碑,爱的旗帜,爱的楷模!为了爱,多少人在呼唤你的名字,当撞伤老人的自行车扬长而去,当老大娘从泥泞的跑上蹒跚走来,当车间里的小伙子倚墙打盹,当建筑工地散失了水泥、钢材多少颗心在怀念,在呼喊——“回来吧,雷锋!雷锋,你回来!”浸润三月的思绪,沐浴三月的红雨,我迷恋在雷锋的故事里,轻轻地歌唱着。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我觉得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为人民服务,让别人生活得更美好一些,是他生命的全部内容和意义,这就是他的理想信念。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助人为乐,勇于奉献;忠诚敬业,钻研进取;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所以这一切,都出于他这一根本的人生理想和信念。
把个人的小生命投入群体的历史的大生命中,在为群体作奉献中实现和完成个体的小生命,这正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士志于道”“仁以为己任”要以弘扬仁道为毕生的使命。君子要“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养自己,是为了“安人”“安百姓”;要为百姓谋福祉,要为理想社会而奋斗。中国儒家的传统,把这当做人生的最高理想追求,必要时不惜成仁取义,付出生命;自我的完善也就在安人、安百姓的过程中实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名言,以及在这种精神支撑下无数先贤的英雄事迹,是这种精神的生动体现。这些,构成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雷锋精神与这个传统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文化这一传统在今天的继承发扬。雷锋对中华文化传统的承传,不是直接的。雷锋生活在当代中国,是在红旗下长大,受党的教育成长的。他所以能承传中华文化的传统,是因为这个传统也为共产党人所继承。
学习雷锋精神,也要通过多方面的具体活动,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而这一切的目的,则是认识和学习雷锋精神,培养修己安人,为人民服务,毫无利己动机的人生观、价值观。学雷锋只有真正是出于内心的“为己”的活动,才真正学到了雷锋精神。
郭沫若先生曾经写这样一阙满江红。雷锋:
劈断昆仑,有宝剑,锋芒淬砺。平地起,电光石火,一声劈雳。二十二年成永久,九州百姓仰英烈。牧猪童,身世本平凡,真奇迹。理安在... -->>
编者按 雷锋虽然属于一个特定年代,但是雷锋精神——那种把小我投入到大我中的追求,是道德自觉精神的体现,这种精神,不只属于某个时代,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
3月5日是,是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日子,为写一个稿子,我在网上找资料时看到了一首雷锋颂的现代诗,我也是第一次阅读,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如果你是翅膀,你拥抱蓝天;如果你是鱼鳍,你亲吻碧海;如果你是四足,你奔于绿林;而你是雷锋,你奉献青春,远离了喧嚣凡尘,欢歌笑语——只因心中有爱。/虽然你的生命如昙花一现,但依然灿烂,但这短暂的一现中,你仍不忘吃苦耐劳,为祖国,为人民,再苦也是甜,人最明净的是自己的心灵。/心灵是比阿尔卑斯山麓的湖面还要澄清的一面明镜,映照的是你的灵魂生命,不一定濒临死亡才显示深刻,但你用心去做了,你谱写的是一曲动人的生命之歌!生命,不一定濒临死亡才显示深刻。
我不知道这首雷锋颂的作者是谁,但我读这首诗后,我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些年,为什么总是有那么一些人讨论雷锋精神还没有价值这个问题。我要告诉大家,雷锋是一个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善待他人的好人,他的精神是很有价值。为什么总是有人要去讨论这个问题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人们从电视、报纸上看到了一些负面的报道而变得警惕,变得多虑,变得冷漠了。我想对那些对雷锋精神有质疑的人们说上那么一句,雷锋虽然属于一个特定年代,但是雷锋精神——那种把小我投入到大我中的追求,是道德自觉精神的体现,不只属于雷锋所生活的那个时代。这种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不要那么敏感,我们的社会是温暖的,好人多,雷锋精神要永远留在我们心间。
雷锋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概括。做好事不留名。从表现行为上看似简单、平凡,却蕴含和体现着一种极宝贵极重要的精神。不留名,因为做的一切,是出于自身信念的要求。他有明确的人生理想和信念,这些理想信念是他生活的准则;依据这些准则,他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不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他做好事,只是因为他觉得应该这样做,没有丝毫功利的考量;他做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心安了,除此别无他求。这是一种真正的、纯粹的道德自觉精神。这种精神贯穿在雷锋的每一个行动中,是雷锋精神的核心、灵魂。这样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有这样一首诗,叫怀念雷锋。
三月的鲜花芬芳了你的名字,三月的小雨打湿了那首歌。和一九六三年并肩走来的不只是您的名字。站在一九六三的起跑线上我开始凝视。在缺少爱的荒原,你是绿树一丝,春花一朵;在缺少爱的星空,你是皓月一轮,明星一颗;在缺少爱的旅途,你是小船一只,大桥一座;在缺少爱的冬日,你是一缕春风,一盆炭火;啊,雷锋!你是爱的丰碑,爱的旗帜,爱的楷模!为了爱,多少人在呼唤你的名字,当撞伤老人的自行车扬长而去,当老大娘从泥泞的跑上蹒跚走来,当车间里的小伙子倚墙打盹,当建筑工地散失了水泥、钢材多少颗心在怀念,在呼喊——“回来吧,雷锋!雷锋,你回来!”浸润三月的思绪,沐浴三月的红雨,我迷恋在雷锋的故事里,轻轻地歌唱着。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我觉得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为人民服务,让别人生活得更美好一些,是他生命的全部内容和意义,这就是他的理想信念。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助人为乐,勇于奉献;忠诚敬业,钻研进取;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所以这一切,都出于他这一根本的人生理想和信念。
把个人的小生命投入群体的历史的大生命中,在为群体作奉献中实现和完成个体的小生命,这正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士志于道”“仁以为己任”要以弘扬仁道为毕生的使命。君子要“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养自己,是为了“安人”“安百姓”;要为百姓谋福祉,要为理想社会而奋斗。中国儒家的传统,把这当做人生的最高理想追求,必要时不惜成仁取义,付出生命;自我的完善也就在安人、安百姓的过程中实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名言,以及在这种精神支撑下无数先贤的英雄事迹,是这种精神的生动体现。这些,构成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雷锋精神与这个传统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文化这一传统在今天的继承发扬。雷锋对中华文化传统的承传,不是直接的。雷锋生活在当代中国,是在红旗下长大,受党的教育成长的。他所以能承传中华文化的传统,是因为这个传统也为共产党人所继承。
学习雷锋精神,也要通过多方面的具体活动,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而这一切的目的,则是认识和学习雷锋精神,培养修己安人,为人民服务,毫无利己动机的人生观、价值观。学雷锋只有真正是出于内心的“为己”的活动,才真正学到了雷锋精神。
郭沫若先生曾经写这样一阙满江红。雷锋:
劈断昆仑,有宝剑,锋芒淬砺。平地起,电光石火,一声劈雳。二十二年成永久,九州百姓仰英烈。牧猪童,身世本平凡,真奇迹。理安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