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波波莱尔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直搞不懂一个问题: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还是英雄人物创造历史?英雄们振臂一呼时又岂能缺少小民的千呼百应?可小民又总是几千年来养成得过且过麻木不仁的惰性,用句话来说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历史发展还有一个特征,古代是以战役的结果作为分届的标志,而近代起却是以经济的变革为区别,比较出名的就是西欧的二战后重建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中我们对经济规律的认知不断地摇摆、也不断地成熟。但当我们面对一夜暴富积累的财富不知如何妥善消化和吸收时,人性的贪婪进一步被诱发出来,在我们手忙脚乱处理这些财富积累带来的富贵病--腐败同时,社会财富及机会不均等,再加上那些贵族经济学家们,从不是站在平民的角度考虑经济问题,这就误导了我们经济计划从不是以国民的目标,只是成为了局部富裕的工具。
实际上90年代后我们推行的一直是用通膨扩张而推动经济的策略,这种政策见效快、数字漂亮,但却是以逐步牺牲小民利益的代价,是一种温水煮青蛙的递进盘剥方式,国企改革、教改、医改、养老等改革都是一步步向民间甩包袱的步骤,而到了21世纪,农产品定价的严重偏离的问题,是我们不得不面对而又难以面对的问题,经济结构的不均衡和长期牺牲农民利益的行政定价方式,到了如今,如果不放开农产品的价格就会使国内农业无法维系的严峻现实。但谁都明白放开农副产品价格对当今价格体系的冲击,实际上,自90年代开始我国就一直用隐藏式的通货膨胀来实现工业产业的调整,这使得gdp连连翻番但人民实际收入水平下降的悖论。而漂亮的经济增长数字在去掉通货膨胀的水分,又会剩下什么?任何国家在重建的时刻,都会利用过度一点的通货膨胀来在牺牲一代人福利的基础上换取经济的发展,但像我们国家连续十几、二十年持续地采取通膨扩张的手段而忽略民生造就数字繁荣的,在经济史上也从未所见。这政策一直畅行无阻的原因如下:
1)经济学家是眷养的御用文人,中国没有贫寒的站在百姓立场的经济学家,那些脑满肠肥的经济学家根本体会不到民间的疾苦,不把民间的疾苦当回事,只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地牺牲这块、牺牲那个局部,就像过家家一个摆弄着经济政策,丝毫不去考虑到牺牲这块的社会公平性的缺失,更不会考虑到滞后的连锁反应。
2)民众的素质低下,经济的修养近乎弱智。就通膨来说,其实家庭主妇最有说话权、也在敏感的第一线,因为cpi作为一个衡量通膨标志的指标,其实也就是把家庭主妇的感觉数据化和科学化。然而,货币的购买力变化这十几年来实际上只是食品类长期增长缓慢搅乱人们感觉外,其他类的无一例外的是货币购买力的严重贬值。这么明显的一个问题,民间硬是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看法,大部分人被公布的百分之二点几的神奇数字所迷惑。
所以,猪肉涨价是一个农副产品全面上涨、缩小工农业剪刀差的号角,也是自改革开放以后最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个经济信号:是农产品价格改革的标志。少数城市人口养活是以牺牲多数农民收入为代价的这种中国特有现象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了,不可能用一直用11亿农民的牺牲和忍耐来维持我们生活成本的低廉,不可能永远以农民的低收受来换取城市居民低生活成本的虚假繁荣,其实现在到了中国经济的一个历史标注点时刻,修正工农业之间的剪刀差成了迫切的任务。但并不是说,这种变革就是普通城市市民所能够承受的。
2006年在前所未有的收成年、在刚刚秋收过后,全国大中城市面粉价格涨幅超过10%,食用油的价格涨幅更超过20%。这不是一个偶然事件,也不是正常的价格波动,因为没有半年多仍未回落的波动,而且至今油价还在涨。这其实是在测试小民反映的一种经济策略尝试,如果民间反映激烈,那么国家有的是力度和措施来个宏观调控使粮价复常。但民间的反应给了宏观当局一个印象是:民间对粮油涨价浑不在意,所以还有进一步农产品价格改革的空间。只不过到了猪肉价格今天的猛涨后,小民才反应过来:原来通货膨胀已经进入了生活。
猪肉涨价只是粮食涨价直接波及的千千万万个浪花之一,也只是因为家庭主妇的天天面对和日日消费的密不可分,而那些购买没这么频繁的物品同样涨幅,能唤起猪肉上涨的同样高的关注?猪肉上涨的意义不在于上涨的本身,它的意义是让人们注意到了通货膨胀的传导性—从去年粮油、玉米的价格上涨、至今没有回落而传导过来的过程,但更深层一点的就是,农副产品涨价已在政策的默许和推动中。尽管流通环节会首先攫取骤变的不义之财,但农副产品渐进式通膨的推进政策最终还是会使农民受益。只是我们有理由担心:我们的价格体系能承受得起这种迸发式的价格推进?我们有没有对所有波及及滞后的考虑和应对?
任何基础性的颠覆都会冒着巨大的风险,在我们经济学家和宏观操盘手短期思维过重,缺乏睿智的今天,我们实在无法预料我们的以后。等到波得这最后一代会叛逆、会思索的人走过人生和历史后,把我们心底的祝福留给浑浑噩噩的人民,让我们哼起那摇滚的歌词:“上帝保佑吃饱饭的人民”
一直搞不懂一个问题: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还是英雄人物创造历史?英雄们振臂一呼时又岂能缺少小民的千呼百应?可小民又总是几千年来养成得过且过麻木不仁的惰性,用句话来说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历史发展还有一个特征,古代是以战役的结果作为分届的标志,而近代起却是以经济的变革为区别,比较出名的就是西欧的二战后重建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中我们对经济规律的认知不断地摇摆、也不断地成熟。但当我们面对一夜暴富积累的财富不知如何妥善消化和吸收时,人性的贪婪进一步被诱发出来,在我们手忙脚乱处理这些财富积累带来的富贵病--腐败同时,社会财富及机会不均等,再加上那些贵族经济学家们,从不是站在平民的角度考虑经济问题,这就误导了我们经济计划从不是以国民的目标,只是成为了局部富裕的工具。
实际上90年代后我们推行的一直是用通膨扩张而推动经济的策略,这种政策见效快、数字漂亮,但却是以逐步牺牲小民利益的代价,是一种温水煮青蛙的递进盘剥方式,国企改革、教改、医改、养老等改革都是一步步向民间甩包袱的步骤,而到了21世纪,农产品定价的严重偏离的问题,是我们不得不面对而又难以面对的问题,经济结构的不均衡和长期牺牲农民利益的行政定价方式,到了如今,如果不放开农产品的价格就会使国内农业无法维系的严峻现实。但谁都明白放开农副产品价格对当今价格体系的冲击,实际上,自90年代开始我国就一直用隐藏式的通货膨胀来实现工业产业的调整,这使得gdp连连翻番但人民实际收入水平下降的悖论。而漂亮的经济增长数字在去掉通货膨胀的水分,又会剩下什么?任何国家在重建的时刻,都会利用过度一点的通货膨胀来在牺牲一代人福利的基础上换取经济的发展,但像我们国家连续十几、二十年持续地采取通膨扩张的手段而忽略民生造就数字繁荣的,在经济史上也从未所见。这政策一直畅行无阻的原因如下:
1)经济学家是眷养的御用文人,中国没有贫寒的站在百姓立场的经济学家,那些脑满肠肥的经济学家根本体会不到民间的疾苦,不把民间的疾苦当回事,只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地牺牲这块、牺牲那个局部,就像过家家一个摆弄着经济政策,丝毫不去考虑到牺牲这块的社会公平性的缺失,更不会考虑到滞后的连锁反应。
2)民众的素质低下,经济的修养近乎弱智。就通膨来说,其实家庭主妇最有说话权、也在敏感的第一线,因为cpi作为一个衡量通膨标志的指标,其实也就是把家庭主妇的感觉数据化和科学化。然而,货币的购买力变化这十几年来实际上只是食品类长期增长缓慢搅乱人们感觉外,其他类的无一例外的是货币购买力的严重贬值。这么明显的一个问题,民间硬是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看法,大部分人被公布的百分之二点几的神奇数字所迷惑。
所以,猪肉涨价是一个农副产品全面上涨、缩小工农业剪刀差的号角,也是自改革开放以后最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个经济信号:是农产品价格改革的标志。少数城市人口养活是以牺牲多数农民收入为代价的这种中国特有现象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了,不可能用一直用11亿农民的牺牲和忍耐来维持我们生活成本的低廉,不可能永远以农民的低收受来换取城市居民低生活成本的虚假繁荣,其实现在到了中国经济的一个历史标注点时刻,修正工农业之间的剪刀差成了迫切的任务。但并不是说,这种变革就是普通城市市民所能够承受的。
2006年在前所未有的收成年、在刚刚秋收过后,全国大中城市面粉价格涨幅超过10%,食用油的价格涨幅更超过20%。这不是一个偶然事件,也不是正常的价格波动,因为没有半年多仍未回落的波动,而且至今油价还在涨。这其实是在测试小民反映的一种经济策略尝试,如果民间反映激烈,那么国家有的是力度和措施来个宏观调控使粮价复常。但民间的反应给了宏观当局一个印象是:民间对粮油涨价浑不在意,所以还有进一步农产品价格改革的空间。只不过到了猪肉价格今天的猛涨后,小民才反应过来:原来通货膨胀已经进入了生活。
猪肉涨价只是粮食涨价直接波及的千千万万个浪花之一,也只是因为家庭主妇的天天面对和日日消费的密不可分,而那些购买没这么频繁的物品同样涨幅,能唤起猪肉上涨的同样高的关注?猪肉上涨的意义不在于上涨的本身,它的意义是让人们注意到了通货膨胀的传导性—从去年粮油、玉米的价格上涨、至今没有回落而传导过来的过程,但更深层一点的就是,农副产品涨价已在政策的默许和推动中。尽管流通环节会首先攫取骤变的不义之财,但农副产品渐进式通膨的推进政策最终还是会使农民受益。只是我们有理由担心:我们的价格体系能承受得起这种迸发式的价格推进?我们有没有对所有波及及滞后的考虑和应对?
任何基础性的颠覆都会冒着巨大的风险,在我们经济学家和宏观操盘手短期思维过重,缺乏睿智的今天,我们实在无法预料我们的以后。等到波得这最后一代会叛逆、会思索的人走过人生和历史后,把我们心底的祝福留给浑浑噩噩的人民,让我们哼起那摇滚的歌词:“上帝保佑吃饱饭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