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柏秀杰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听到同事们议论的一则消息,很是震惊,震惊之余夜不能寐。
据同事讲:“sina。cn 2005年08月26日10:32 扬子晚报
吉林九台市苇子沟镇拉拉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本学期开学后就再没见到过他们的班主任杨老师,他们还不知道,开学第一天杨老师就服毒自杀了。
据杨老师生前的朋友介绍,评聘是在放假之前搞的,结果在8月15日就出来了,但杨老师在开学第一天到学校后才知道自己评聘是最后一名的消息。当天她回到九台市内后不久就喝了毒药倒在了路边,被人发现时已经停止了呼吸。
”
这就是前些天发生在距我校仅几里的兄弟小学教员的事儿。
每次想来,我的心情都扭曲地不知该如何形容。想起一句不知是谁说的话来:“人类就像是致命的癌症,走到哪里,死亡就在哪里。”我为杨老师感到悲伤。
古往今来,任何体制改革都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说到教师的评聘,大家还心有余悸,老师们对此都心知肚明。虽说方案论和其它评聘论出台一样,想方设法做到尽善尽美,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迥乎不同,仍不免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情感因素,这也常成为一些人行事的理由。不管这理由看起来是多么的充分。当然,这种说辞有它符合事实的一面,在当下也颇能说服世人的认同。
目前对体制改革有两种说法“制度”说,不合理的体制、机制使人似混在江湖一样身不由己,所以制度建设与个人道德相混淆;再有是“饭碗”说,为了生存,不得不做一些违心的事,屈从于不正当的乃至违法的事。应当承认,这两种说法都颇有道理,充分谅解人性的弱点,宽容一切,特别是对怯弱予以宽容。
可惜,世界纷繁复杂,令人捉摸不定。很多时候,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伤、伤痛,不宜幸灾乐祸。事实上,社会赋予弱势群体的生存空间从来就是很有限的。应该说,人毕竟是人,人性应是高于动物性的吧?能用制度、程序、命令来开脱个体的一切道义责任吗?
但是,与现实联系起来看,还是不够的,因为在杨老师之死事件这一问题上,仍然采取了模糊和回避的办法。不能高估弱势群体的心理承受力,避免这样的悲剧一再发生。在公共政策及社会制度的安排中,有关部门没有认真考虑弱势群体的心理承受问题,公正一点儿的社会公平尚未实现,如果说杨老师事件只是一种“提请”关注的极端方式,那么同时也表明,缺乏必要而充分的社会保障,无视弱势人群心理承受极限,很可能导致这一群体对社会的逆反或报复心理。
过高估计弱势群体的心理承受力,想当然地以为他们能够坦然面对突然而来的一切变固,尽管他们对生活对未来的期望值已经降到最低,无论多么恶劣屈辱的待遇都会应付自如,即便生存环境极端恶化,超过了他的心理承受力,也顶多不过是以一种卑微的方式自我了断,从自生走向自灭。事实上,弱势群体的存在、利益和感情,在精英群体里是不值一提的。他们认为弱势群体都是一群“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有着非凡的心理承受力,让他“好死不如赖活着”就是天大的恩惠了。
人的观念在变,人的心理承受力也在变化,他昨天可以咬紧牙关默默忍受,今天他的境况或许比昨天有所改善,但却仍然变得忍无可忍,因为他不单单关心像他这样孤苦无助的人还有多少,他尤其不解的是,他作为弱势人群非但不能分享到多少社会进步的成果,反而却总是一再为社会发展分担巨大的成本!
掩卷慨叹之余,笔者似乎有点儿明白了:制度与实施似乎永远是一切荒唐无能、虚弱不堪者的唯一武器,除此之外,一无所有。哪怕是经过许多年后,谁也不可能以一根轻慢的手指,将那一页轻轻地翻过。
大家应该当真一点儿,因为社会毕竟因此形成了一种互相联系和想象的氛围,有些东西不当真是要付出代价的。这大概已经接近我们的底线了吧。不过有没有人把这底线当真呢?似乎并不妙。生命无论高贵与卑贱、愚钝与智慧、有用与无用、短暂与长久,他们是平等的,对每人而言都是最重要的。都不可侵犯。
杨老师之死事件之所以受到我们的如此关注,是因为在她之外还有他们,而他们其实便是我们-----只要任何一个人可以被“制度”制约下无辜排除在杠线之外,那其实就意味着每一个人都可能被无辜地排除在杠线之外。我们关心她,实际是关心我们每一个自己。
忠实客观认识估计和对待公共政策及社会制度,同时还要尊重他人,消除个性上的缺欠,才能保持心情舒畅,有益健康。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不属于历史。不过,弱势群体也是人,是人就要珍爱生命,因为——生命只属于我们一次。
听到同事们议论的一则消息,很是震惊,震惊之余夜不能寐。
据同事讲:“sina。cn 2005年08月26日10:32 扬子晚报
吉林九台市苇子沟镇拉拉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本学期开学后就再没见到过他们的班主任杨老师,他们还不知道,开学第一天杨老师就服毒自杀了。
据杨老师生前的朋友介绍,评聘是在放假之前搞的,结果在8月15日就出来了,但杨老师在开学第一天到学校后才知道自己评聘是最后一名的消息。当天她回到九台市内后不久就喝了毒药倒在了路边,被人发现时已经停止了呼吸。
”
这就是前些天发生在距我校仅几里的兄弟小学教员的事儿。
每次想来,我的心情都扭曲地不知该如何形容。想起一句不知是谁说的话来:“人类就像是致命的癌症,走到哪里,死亡就在哪里。”我为杨老师感到悲伤。
古往今来,任何体制改革都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说到教师的评聘,大家还心有余悸,老师们对此都心知肚明。虽说方案论和其它评聘论出台一样,想方设法做到尽善尽美,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迥乎不同,仍不免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情感因素,这也常成为一些人行事的理由。不管这理由看起来是多么的充分。当然,这种说辞有它符合事实的一面,在当下也颇能说服世人的认同。
目前对体制改革有两种说法“制度”说,不合理的体制、机制使人似混在江湖一样身不由己,所以制度建设与个人道德相混淆;再有是“饭碗”说,为了生存,不得不做一些违心的事,屈从于不正当的乃至违法的事。应当承认,这两种说法都颇有道理,充分谅解人性的弱点,宽容一切,特别是对怯弱予以宽容。
可惜,世界纷繁复杂,令人捉摸不定。很多时候,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伤、伤痛,不宜幸灾乐祸。事实上,社会赋予弱势群体的生存空间从来就是很有限的。应该说,人毕竟是人,人性应是高于动物性的吧?能用制度、程序、命令来开脱个体的一切道义责任吗?
但是,与现实联系起来看,还是不够的,因为在杨老师之死事件这一问题上,仍然采取了模糊和回避的办法。不能高估弱势群体的心理承受力,避免这样的悲剧一再发生。在公共政策及社会制度的安排中,有关部门没有认真考虑弱势群体的心理承受问题,公正一点儿的社会公平尚未实现,如果说杨老师事件只是一种“提请”关注的极端方式,那么同时也表明,缺乏必要而充分的社会保障,无视弱势人群心理承受极限,很可能导致这一群体对社会的逆反或报复心理。
过高估计弱势群体的心理承受力,想当然地以为他们能够坦然面对突然而来的一切变固,尽管他们对生活对未来的期望值已经降到最低,无论多么恶劣屈辱的待遇都会应付自如,即便生存环境极端恶化,超过了他的心理承受力,也顶多不过是以一种卑微的方式自我了断,从自生走向自灭。事实上,弱势群体的存在、利益和感情,在精英群体里是不值一提的。他们认为弱势群体都是一群“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有着非凡的心理承受力,让他“好死不如赖活着”就是天大的恩惠了。
人的观念在变,人的心理承受力也在变化,他昨天可以咬紧牙关默默忍受,今天他的境况或许比昨天有所改善,但却仍然变得忍无可忍,因为他不单单关心像他这样孤苦无助的人还有多少,他尤其不解的是,他作为弱势人群非但不能分享到多少社会进步的成果,反而却总是一再为社会发展分担巨大的成本!
掩卷慨叹之余,笔者似乎有点儿明白了:制度与实施似乎永远是一切荒唐无能、虚弱不堪者的唯一武器,除此之外,一无所有。哪怕是经过许多年后,谁也不可能以一根轻慢的手指,将那一页轻轻地翻过。
大家应该当真一点儿,因为社会毕竟因此形成了一种互相联系和想象的氛围,有些东西不当真是要付出代价的。这大概已经接近我们的底线了吧。不过有没有人把这底线当真呢?似乎并不妙。生命无论高贵与卑贱、愚钝与智慧、有用与无用、短暂与长久,他们是平等的,对每人而言都是最重要的。都不可侵犯。
杨老师之死事件之所以受到我们的如此关注,是因为在她之外还有他们,而他们其实便是我们-----只要任何一个人可以被“制度”制约下无辜排除在杠线之外,那其实就意味着每一个人都可能被无辜地排除在杠线之外。我们关心她,实际是关心我们每一个自己。
忠实客观认识估计和对待公共政策及社会制度,同时还要尊重他人,消除个性上的缺欠,才能保持心情舒畅,有益健康。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不属于历史。不过,弱势群体也是人,是人就要珍爱生命,因为——生命只属于我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