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碧天如水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她的生活并不为了工作,而工作则是为了生活。这句话似乎人人都会说,但是真正能做到的,怕是寥寥无几。阿里做过女招待、打字员、导游、礼仪小姐,等等等等。她工作的唯一目的就是让她获得足够的钱,然后继续她的旅行之路。她从不乘现代交通工具,她走到哪,就是哪。当她口袋里没钱的时候,当她没办法继续走下去的时候,她就在那个地方停下来,工作,赚钱,然后继续用双脚走下去,一步一步,似乎在丈量生命的长度。
近几年,中国流行一个词儿叫自助游。很多人背着行囊,坐火车或者乘飞机到旅行地,然后租量车子或自行车开始旅行。似乎是看了好多风景,体会了一种生活,其实不过都是浮光掠影,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在假期中蜂拥而至,假期结束了又立刻回归常态生活。飞机或者火车用短短的时间,把人们送回他们原来的世界。那不叫旅行,更不叫一种生活状态,充其量,不过类似与饭后的一杯咖啡,可有可无的,调味的。
阿里的生活远不是这样。旅行,品味生活,游走观看,乃深入到了日常生活的最深处。很多人可能会羡慕,会感叹,会报以难得的微笑。但是,很少有人有这个胆量去尝试,包括我在内。想想看,谁真的能放下——暂时或永远——放下平常的、乏味的、但是却被大多数人的价值观所接受的生活,去尝试一种洋溢着激情,充满着挑战的新的生活呢?谁真的有这个胆量去尝试一下在彼岸世界中所有的精彩与惊喜呢?也许大多数人都只是远远的观看,仅仅是观看而已。
所以,很多时候,在生活乏味到了我们业已无法再迸发火花或者再创造激情的时候,我会想想那个我在雪山脚下看到的有着黎黑面孔的叫阿里的姑娘。我在那段时间,暂时性的离开我平常的生活,想体会一下另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阿里她静静的望着我,对我说,你看你,脸上惨白的皮肤说明你需要阳光,需要新鲜空气,需要换个生活方式了
(四)
有些人,任性而生活,当我们再次回忆起他们的生命历程的时候,那种感动,依旧由心灵深处而生发。
某天,我在一个无聊的午后翻看某本杂志的时候,忽然看到一篇介绍某地风土人情的文章,提到一个上海去的青年人,从此生活下来,并爱上了那种生活。杂志上的文章都是化名,但是我知道,讲的就是小戚,讲他的完美无暇的生活状态。文章后面有张照片,我看见了小戚的背影,在山顶,背影里都写满了温情与快乐。
小戚现在是个经营旅店的老板了。可是他看上去仍旧不像个旅店的老板。小戚还像个电脑工程师,像个在上海大马路上随处可见的时髦青年,有文化,有梦想,只是小戚和他们唯一的不同,是在他的面容上看不到那么多琐细的烦恼。
他现在经营着一个大大的旅店,有花园,有温泉,有木板楼梯,有雕花的窗和纯白的床,也有连通世界的网络。可是他依旧不会做生意,不会赚钱。他的顾客寥寥,因为来到他那个地方的人本来就不多,停留的更少。一些人只是来了,又走了,来和走之间,只有短短的刹那。这个刹那,他们大约都是在小戚的带雕花的窗的房间里度过的吧
每当有新的顾客上门的时候,小戚微笑会让他们感觉到来自文明世界的温暖与体贴,小戚的眼睛里多少还带有城市人们熟悉的那种潦草与忧伤的神态,那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绝大部分人们所惯有的。在纯粹的自然中生活的人们,眼睛中不会有这样的神情,他们的天真、袒露、直接,会让外来的人们感到不适应,感到疏远与矛盾。在文明世界生活太久太久,人们已经忘却了最为纯粹的生活方式和最为纯粹的眼神。小戚是个依靠,是城市文明最有一线脉搏,在微弱的跳动,让旅行的人们感受到一种若有若无的温暖。
可是小戚除了这样的眼神之外,剩下的,就是一颗纯粹自然的心了。他耐心的指导他的顾客如何准备旅行,如何体验这里的生活,如何放松精神,如何忘掉文明生活中所有的压力与迫力。他会给人们讲,他曾经在上海的一如所有年轻人们的生活历程:一样的读书,毕业,找工作,一样的紧张压力,无边忙碌,一样的生活烦恼,家庭矛盾,然后,一样的亲人去世,友人转身,一样的爱情无望不是吗,大多数人不都是这样的吗?然后,再一样的重新开始,轮回,重新开始生活不就是这样的吗?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演绎同样的故事
然后,小戚会讲,他厌倦了,背起背包,开始旅行。当他走到这里的时候,他的前进的脚步忽然停止了,他被这里吸引,于是就停下来。一切都如此自然,如花开落水流逝,如四季更迭生命轮回,他就留下来了,开了个旅店,迎接在他之后来的人们,送走来过的人们
生命的手段和目的在这个时候忽然完全合一,这个时候小戚才感受到生存状态的宁静与悠远现在,小戚自由的生活着,他似乎从一种状态,过度到另一种状态,更为纯粹,更为自然,更为让人顺心。
小戚的旅店墙上有许多他拍的照片,是他在路上的风景。有一次,他带我去一座山顶,山上有许多巨大的鹅卵石,他告诉我,那些鹅卵石是千百万年前海底的石头,它们当时在海底,现在随着地壳的变动,被高高的抬升起来,到了山峰。但是,那些石头的形状依旧没变,它们似乎跳动着脉搏,在静静的、静静的观看着人类的生活,那些在此岸,或者在彼岸的生活而小戚则可以在面庞上挂上一张亲切温暖的微笑,望着这些石头,默默的,深情的
(五)
那些时候,找工作成为即将毕业的学生们唯一的大事,他们忙碌着,追寻着,苦苦求索。为了留在他们想生活的大城市,为了有一份优越的报酬,或者为了任何一个充足的理由,他们苦苦求索。独独,他们独独不考虑他们的心,他们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怎么过他们今后的人生。
后来忽然有个同学告诉我,他要去支援落后国家。那个男孩子是学对外汉语专业的,他要去俄罗斯的一个小城市。至少为期一年的教书生涯在等待着他,那个地方对他来讲是完全陌生的,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群,陌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他望着我的时候眼里闪光。
之前我也知道不少学生希望做对外汉语的工作,他们削尖了脑袋,拼了命的要去他们喜欢的国家,美国、日本、韩国但是,真的很少能如愿,有的去了,回来也一副怨天尤人的样子,有的还在国外,就不停的在诉苦,课时太多啊,吃得不习惯啊,东西太贵啊,工资太低啊总之,跟他们当时幻想的生活总有那么大大的距离,让他们失望,甚至恼怒。
我告诉这个男孩子,他将要去的城市是个比中国的北方还要寒冷的地方,经济欠发达——那个城市来中国留学的孩子们,大多是想留在中国的——他将要面对的是艰苦的生活条件,微薄的薪水,恶劣的食物,不适应的人群,以及完全陌生的生活传统。他笑笑,说,没关系,想去,并且已经决定了。我能看出他发自心灵深处的某些真实感动,能看出他是真心的,想去过这样一种生活,那是他的理想,于是,无论在别人的眼里那生活是怎么样的,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自己的想法
那段时间,在旁的同学们都忙着找工作的时候,他安静的等待自己选择好了的一种生存方式,全新的,如愿的。有时候我会在他的眼睛里看到某些闪动着光芒的平静神情,会让我忽然深深为之感动
他的眼睛里有些单纯的东西,那么单纯,那么清澈,那么不染尘埃,简单到让人心疼的地步。而生活在他的眼睛里,也忽然剥离了许多原本就被强加于生活本身之上的浮华装饰,以一种婴儿般纯粹的状态呈现出一种异常美丽的华彩。
我想,他是幸福的。
当他如愿已偿的去到那个俄罗斯的小城的时候,当他开始过他想要过的教书生涯的时候,当他真正在那个全然陌生的环境中生活的时候,我想他应该有着简单而快乐的心。那是他选的,他要的,他爱的。
其实,生活本身非常简单,而简单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她的生活并不为了工作,而工作则是为了生活。这句话似乎人人都会说,但是真正能做到的,怕是寥寥无几。阿里做过女招待、打字员、导游、礼仪小姐,等等等等。她工作的唯一目的就是让她获得足够的钱,然后继续她的旅行之路。她从不乘现代交通工具,她走到哪,就是哪。当她口袋里没钱的时候,当她没办法继续走下去的时候,她就在那个地方停下来,工作,赚钱,然后继续用双脚走下去,一步一步,似乎在丈量生命的长度。
近几年,中国流行一个词儿叫自助游。很多人背着行囊,坐火车或者乘飞机到旅行地,然后租量车子或自行车开始旅行。似乎是看了好多风景,体会了一种生活,其实不过都是浮光掠影,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在假期中蜂拥而至,假期结束了又立刻回归常态生活。飞机或者火车用短短的时间,把人们送回他们原来的世界。那不叫旅行,更不叫一种生活状态,充其量,不过类似与饭后的一杯咖啡,可有可无的,调味的。
阿里的生活远不是这样。旅行,品味生活,游走观看,乃深入到了日常生活的最深处。很多人可能会羡慕,会感叹,会报以难得的微笑。但是,很少有人有这个胆量去尝试,包括我在内。想想看,谁真的能放下——暂时或永远——放下平常的、乏味的、但是却被大多数人的价值观所接受的生活,去尝试一种洋溢着激情,充满着挑战的新的生活呢?谁真的有这个胆量去尝试一下在彼岸世界中所有的精彩与惊喜呢?也许大多数人都只是远远的观看,仅仅是观看而已。
所以,很多时候,在生活乏味到了我们业已无法再迸发火花或者再创造激情的时候,我会想想那个我在雪山脚下看到的有着黎黑面孔的叫阿里的姑娘。我在那段时间,暂时性的离开我平常的生活,想体会一下另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阿里她静静的望着我,对我说,你看你,脸上惨白的皮肤说明你需要阳光,需要新鲜空气,需要换个生活方式了
(四)
有些人,任性而生活,当我们再次回忆起他们的生命历程的时候,那种感动,依旧由心灵深处而生发。
某天,我在一个无聊的午后翻看某本杂志的时候,忽然看到一篇介绍某地风土人情的文章,提到一个上海去的青年人,从此生活下来,并爱上了那种生活。杂志上的文章都是化名,但是我知道,讲的就是小戚,讲他的完美无暇的生活状态。文章后面有张照片,我看见了小戚的背影,在山顶,背影里都写满了温情与快乐。
小戚现在是个经营旅店的老板了。可是他看上去仍旧不像个旅店的老板。小戚还像个电脑工程师,像个在上海大马路上随处可见的时髦青年,有文化,有梦想,只是小戚和他们唯一的不同,是在他的面容上看不到那么多琐细的烦恼。
他现在经营着一个大大的旅店,有花园,有温泉,有木板楼梯,有雕花的窗和纯白的床,也有连通世界的网络。可是他依旧不会做生意,不会赚钱。他的顾客寥寥,因为来到他那个地方的人本来就不多,停留的更少。一些人只是来了,又走了,来和走之间,只有短短的刹那。这个刹那,他们大约都是在小戚的带雕花的窗的房间里度过的吧
每当有新的顾客上门的时候,小戚微笑会让他们感觉到来自文明世界的温暖与体贴,小戚的眼睛里多少还带有城市人们熟悉的那种潦草与忧伤的神态,那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绝大部分人们所惯有的。在纯粹的自然中生活的人们,眼睛中不会有这样的神情,他们的天真、袒露、直接,会让外来的人们感到不适应,感到疏远与矛盾。在文明世界生活太久太久,人们已经忘却了最为纯粹的生活方式和最为纯粹的眼神。小戚是个依靠,是城市文明最有一线脉搏,在微弱的跳动,让旅行的人们感受到一种若有若无的温暖。
可是小戚除了这样的眼神之外,剩下的,就是一颗纯粹自然的心了。他耐心的指导他的顾客如何准备旅行,如何体验这里的生活,如何放松精神,如何忘掉文明生活中所有的压力与迫力。他会给人们讲,他曾经在上海的一如所有年轻人们的生活历程:一样的读书,毕业,找工作,一样的紧张压力,无边忙碌,一样的生活烦恼,家庭矛盾,然后,一样的亲人去世,友人转身,一样的爱情无望不是吗,大多数人不都是这样的吗?然后,再一样的重新开始,轮回,重新开始生活不就是这样的吗?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演绎同样的故事
然后,小戚会讲,他厌倦了,背起背包,开始旅行。当他走到这里的时候,他的前进的脚步忽然停止了,他被这里吸引,于是就停下来。一切都如此自然,如花开落水流逝,如四季更迭生命轮回,他就留下来了,开了个旅店,迎接在他之后来的人们,送走来过的人们
生命的手段和目的在这个时候忽然完全合一,这个时候小戚才感受到生存状态的宁静与悠远现在,小戚自由的生活着,他似乎从一种状态,过度到另一种状态,更为纯粹,更为自然,更为让人顺心。
小戚的旅店墙上有许多他拍的照片,是他在路上的风景。有一次,他带我去一座山顶,山上有许多巨大的鹅卵石,他告诉我,那些鹅卵石是千百万年前海底的石头,它们当时在海底,现在随着地壳的变动,被高高的抬升起来,到了山峰。但是,那些石头的形状依旧没变,它们似乎跳动着脉搏,在静静的、静静的观看着人类的生活,那些在此岸,或者在彼岸的生活而小戚则可以在面庞上挂上一张亲切温暖的微笑,望着这些石头,默默的,深情的
(五)
那些时候,找工作成为即将毕业的学生们唯一的大事,他们忙碌着,追寻着,苦苦求索。为了留在他们想生活的大城市,为了有一份优越的报酬,或者为了任何一个充足的理由,他们苦苦求索。独独,他们独独不考虑他们的心,他们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怎么过他们今后的人生。
后来忽然有个同学告诉我,他要去支援落后国家。那个男孩子是学对外汉语专业的,他要去俄罗斯的一个小城市。至少为期一年的教书生涯在等待着他,那个地方对他来讲是完全陌生的,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群,陌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他望着我的时候眼里闪光。
之前我也知道不少学生希望做对外汉语的工作,他们削尖了脑袋,拼了命的要去他们喜欢的国家,美国、日本、韩国但是,真的很少能如愿,有的去了,回来也一副怨天尤人的样子,有的还在国外,就不停的在诉苦,课时太多啊,吃得不习惯啊,东西太贵啊,工资太低啊总之,跟他们当时幻想的生活总有那么大大的距离,让他们失望,甚至恼怒。
我告诉这个男孩子,他将要去的城市是个比中国的北方还要寒冷的地方,经济欠发达——那个城市来中国留学的孩子们,大多是想留在中国的——他将要面对的是艰苦的生活条件,微薄的薪水,恶劣的食物,不适应的人群,以及完全陌生的生活传统。他笑笑,说,没关系,想去,并且已经决定了。我能看出他发自心灵深处的某些真实感动,能看出他是真心的,想去过这样一种生活,那是他的理想,于是,无论在别人的眼里那生活是怎么样的,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自己的想法
那段时间,在旁的同学们都忙着找工作的时候,他安静的等待自己选择好了的一种生存方式,全新的,如愿的。有时候我会在他的眼睛里看到某些闪动着光芒的平静神情,会让我忽然深深为之感动
他的眼睛里有些单纯的东西,那么单纯,那么清澈,那么不染尘埃,简单到让人心疼的地步。而生活在他的眼睛里,也忽然剥离了许多原本就被强加于生活本身之上的浮华装饰,以一种婴儿般纯粹的状态呈现出一种异常美丽的华彩。
我想,他是幸福的。
当他如愿已偿的去到那个俄罗斯的小城的时候,当他开始过他想要过的教书生涯的时候,当他真正在那个全然陌生的环境中生活的时候,我想他应该有着简单而快乐的心。那是他选的,他要的,他爱的。
其实,生活本身非常简单,而简单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