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斑驳阳光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中秋、端午、除夕等民族传统节日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千古佳句也被中秋热闹、喜庆的各种晚会翻腾、热炒了无数遍,真让人感觉有点乏味。今年的中秋虽然没有春节和北京奥运会的火热激情,但难得的假期倒也着实让紧张工作疲惫的身心休憩、缓解了许多。
中秋,已经过去好几天了,但心中对童年的记忆仍挥之不去,不时回忆起童年过中秋的情景。岁月虽然带走了我的童年,却无法带走始终萦绕在心头的那份记忆。沿着时光的长河逆流而上,记忆的片段是那么清澈见底,历历在目
童年记忆中的中秋节充满着爱的温暖与体贴。
记得那是在1975年的夏季,当年我才七岁,由于躲避地震的危害,我随舅舅到江苏省沭阳县的姥姥家居住。姥姥的家在一个地处偏远的农家小院,江南广阔的田野一望无际,虽然是享有“鱼米之乡”美誉的地方,但这里的人们仍然是与贫瘠、穷困为伴,我去的那一年,家里的照明工具仍然是一盏煤油灯。当时,全国上下掀起的“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热潮也席卷着这贫穷的乡村。我随舅舅在这里居住后不久,就认识了一位来自上海被下放到这里姓王的一位干部,每天也是在田地里劳作,挣每天少的可怜的工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童年的记忆中,中秋、春节是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我依稀记得那一年的中秋也是在农村简易的地震棚中度过的。姥姥家有自己的小院子,院中央有一口压水井,井旁一棵枝整叶茂的枣树。我和舅舅就居住在倚着枣树搭建起的一个简易防震棚里。中秋之日,姥姥拿出珍藏许久的细白面和盐坛中腌制的猪肉,将猪肉细细的切碎剁成肉丁和不知名的野菜搅拌成馅,用细白面包好搅拌均匀的野菜馅,然后在“滴”少许油的锅中煎烙。不一会儿,阵阵清香便飘溢出来,充斥弥漫在整个房间,是那么的诱人,令人垂涎欲滴,这就是我就要享受的中秋美味——月饼。在哪个物质严重匮乏的年代,面对如此的诱惑,我真的是无法等到明月高悬,肚子咕咕的声音显的是那么的迫不及待,就连喉咙里也像猫抓样的难受。姥姥见我如此馋样,便特例允许我先尝鲜。在一阵“酣吃”之后,既没有赏月、叙情,也没有吟诗、猜谜,只记得仿佛和村里的一些小伙伴疯玩以后,就在舅舅教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唐诗绝句中沉沉的在防震棚里睡去。
后来,在与舅舅的一次闲聊中,舅舅曾经告诉我,当天的中秋之夜还发生了一次小小的震情,舅舅抱着睡的不知道东南西北的我跑到空旷的田地上,皎洁的月光照在无垠的大地上是那么的美丽,只是那时还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年龄,更不懂欣赏美好的风花雪月了。还说在人们不注意的时候,我悄悄地溜回家中一趟,从家中放干粮的蓝中偷出来好几个姥姥烹制的月饼藏在怀中。从此,我这个从城里来的孩子成了乡村老人们茶余饭后畅谈的笑料,让大家着实的戏谑了好长一段时间。听到这些我也面红耳赤,童年的我怎么这样如此“好吃”呢
光阴如梭,时光如流水般匆匆飞逝,弹指间离开家乡已有三十多年了。如今,在繁华喜庆的中秋佳节里虽然也是呼朋唤友、杯盏交错,但总感觉缺少了些什么?阖家团圆、热闹赏月的气氛中总有些惆怅和淡淡的忧伤。自离开故乡后,我再也没有品尝到姥姥亲手制作的月饼,在城市密集璀璨的灯光中,翘望苍穹繁星,那颗陪伴圆月灿烂明亮的星星定是姥姥眺望我的眼睛,是那样的耀目、慈祥,仿佛在对我诉说着我那美好的童年。
中秋了,月儿又圆了。童年那美好的记忆又荡漾在我的心田,耳边又隐隐响起舅舅教我吟唱诗人李白那情思悠悠的千古绝唱——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008-9-14(中秋夜)
中秋、端午、除夕等民族传统节日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千古佳句也被中秋热闹、喜庆的各种晚会翻腾、热炒了无数遍,真让人感觉有点乏味。今年的中秋虽然没有春节和北京奥运会的火热激情,但难得的假期倒也着实让紧张工作疲惫的身心休憩、缓解了许多。
中秋,已经过去好几天了,但心中对童年的记忆仍挥之不去,不时回忆起童年过中秋的情景。岁月虽然带走了我的童年,却无法带走始终萦绕在心头的那份记忆。沿着时光的长河逆流而上,记忆的片段是那么清澈见底,历历在目
童年记忆中的中秋节充满着爱的温暖与体贴。
记得那是在1975年的夏季,当年我才七岁,由于躲避地震的危害,我随舅舅到江苏省沭阳县的姥姥家居住。姥姥的家在一个地处偏远的农家小院,江南广阔的田野一望无际,虽然是享有“鱼米之乡”美誉的地方,但这里的人们仍然是与贫瘠、穷困为伴,我去的那一年,家里的照明工具仍然是一盏煤油灯。当时,全国上下掀起的“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热潮也席卷着这贫穷的乡村。我随舅舅在这里居住后不久,就认识了一位来自上海被下放到这里姓王的一位干部,每天也是在田地里劳作,挣每天少的可怜的工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童年的记忆中,中秋、春节是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我依稀记得那一年的中秋也是在农村简易的地震棚中度过的。姥姥家有自己的小院子,院中央有一口压水井,井旁一棵枝整叶茂的枣树。我和舅舅就居住在倚着枣树搭建起的一个简易防震棚里。中秋之日,姥姥拿出珍藏许久的细白面和盐坛中腌制的猪肉,将猪肉细细的切碎剁成肉丁和不知名的野菜搅拌成馅,用细白面包好搅拌均匀的野菜馅,然后在“滴”少许油的锅中煎烙。不一会儿,阵阵清香便飘溢出来,充斥弥漫在整个房间,是那么的诱人,令人垂涎欲滴,这就是我就要享受的中秋美味——月饼。在哪个物质严重匮乏的年代,面对如此的诱惑,我真的是无法等到明月高悬,肚子咕咕的声音显的是那么的迫不及待,就连喉咙里也像猫抓样的难受。姥姥见我如此馋样,便特例允许我先尝鲜。在一阵“酣吃”之后,既没有赏月、叙情,也没有吟诗、猜谜,只记得仿佛和村里的一些小伙伴疯玩以后,就在舅舅教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唐诗绝句中沉沉的在防震棚里睡去。
后来,在与舅舅的一次闲聊中,舅舅曾经告诉我,当天的中秋之夜还发生了一次小小的震情,舅舅抱着睡的不知道东南西北的我跑到空旷的田地上,皎洁的月光照在无垠的大地上是那么的美丽,只是那时还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年龄,更不懂欣赏美好的风花雪月了。还说在人们不注意的时候,我悄悄地溜回家中一趟,从家中放干粮的蓝中偷出来好几个姥姥烹制的月饼藏在怀中。从此,我这个从城里来的孩子成了乡村老人们茶余饭后畅谈的笑料,让大家着实的戏谑了好长一段时间。听到这些我也面红耳赤,童年的我怎么这样如此“好吃”呢
光阴如梭,时光如流水般匆匆飞逝,弹指间离开家乡已有三十多年了。如今,在繁华喜庆的中秋佳节里虽然也是呼朋唤友、杯盏交错,但总感觉缺少了些什么?阖家团圆、热闹赏月的气氛中总有些惆怅和淡淡的忧伤。自离开故乡后,我再也没有品尝到姥姥亲手制作的月饼,在城市密集璀璨的灯光中,翘望苍穹繁星,那颗陪伴圆月灿烂明亮的星星定是姥姥眺望我的眼睛,是那样的耀目、慈祥,仿佛在对我诉说着我那美好的童年。
中秋了,月儿又圆了。童年那美好的记忆又荡漾在我的心田,耳边又隐隐响起舅舅教我吟唱诗人李白那情思悠悠的千古绝唱——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008-9-14(中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