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步蒂斯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作为金学研究者的孔庆东君,就要失业了。
在失业之前,他跑到中央电视台神侃了一通金庸,然后匆忙地给自己曾经的职业堆了个坟头,名之曰:笑书神侠。某次偶过坟前,细审而观之,作此墓志而不铭一篇以送孔君。
孔君者何如人也?曰:北大醉侠也。居未名湖畔修炼当代小说戏剧研究和通俗文学研究兼及思想文化批评,有超越雅俗、谁主沉浮、47楼207、空山疯语、金庸评传等多部武功秘籍传世,颇得世人好评。授徒满天下,流毒常无穷。
之所以会说“作为金学研究者的孔庆东君,就要失业了”是因为咱们的这位孔醉侠已经差不多将他多年来极力鼓吹的所谓“金学”送到了绝路上。
其实,就我个人看来,所谓金学,实在不过一场闹剧。这么说并不等于我否认金庸作品的伟大;相反,我自认是个真正的所谓金庸“烦死”和孔庆东先生同样坚信金庸作品将永垂于人类文学史。哪路英雄要像孔先生在英雄难得是知音(见空山疯语)一文中所说的那样竭力诋毁“同时代的艺术大师”——这里指的当然是金庸——,洒家虽人微言轻,但说不得还是要跟他过不去的。正因为洒家爱极金庸、爱极金庸作品,所以才会说金学只是一场闹剧的。
金学之说,大抵源自红学。夫红学者,研究红楼梦之学问也。红楼梦之所以值得研究,不单单是为了它的伟大,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部杰作是残缺不全的,两百多年来让人妄改、乱篡、偷删、硬加,早把曹翁原著作践得面目全非的了。研究它的很大目的是为了还它一个庐山真面目。另一方面,正如张爱玲所说,这不是红楼一场美梦,而是红楼一场梦魇,研究出了一个问题往往带出了更多其它的问题,越研究得透彻往往便越是糊涂,故而两百余年来研之而不衰。
金庸作品就不一样了。固然,金庸作品确然有着红楼梦的伟大,但它的所有的一切却都明明白白地写着呢。几乎每个人物的人生命途——从出生至成长以至最后结局,都真真切切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者所需要的也只是欣赏了。
在英雄难得是知音中,孔先生说::“遗憾的是,大陆金学研究起步较晚,虽然有北京大学严家炎教授和红学专家冯其庸等著名学者鼎力支持,但总的格局仍不够开阔。许多金学文章或者停留于表层欣赏,或者自得于用金庸小说去图解某种文学理论。我本人在一些大中学校和电视台做过关于金庸小说的演讲或座谈,听众和观众总体上仍然未能意识到自己所喜欢的正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学作品。”
说听众和观众未能意识到自己所喜欢的正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学作品,我以为未必。当然,这段话孔先生已经说了有六年多了,时过境迁,今日和当时已颇有不同了。但我仍然以为,即令在说这话的当时,这话也是不够准确的。至少对大多数的读者来说,他是有这个意识的。
然而,是不是就因为能够意识到金庸小说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学作品,就不能“停留于表层欣赏”而一定要往纵深挖掘进而形成一门学问呢?在上面这段话里,孔先生也是颇以没能向深处探究金庸作品为憾的。但我的看法恰恰相反。金庸作品之优美,值得我们每个人欣赏——就像浙江大学徐岱先生曾经说的“能够阅读金庸肯定是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与金庸小说失之交臂真的是一种损失。”——但如果就此一点要认为必须形成一个专门的学问来研究它,我以为是在是没有必要且多此一举的。
说... -->>
作为金学研究者的孔庆东君,就要失业了。
在失业之前,他跑到中央电视台神侃了一通金庸,然后匆忙地给自己曾经的职业堆了个坟头,名之曰:笑书神侠。某次偶过坟前,细审而观之,作此墓志而不铭一篇以送孔君。
孔君者何如人也?曰:北大醉侠也。居未名湖畔修炼当代小说戏剧研究和通俗文学研究兼及思想文化批评,有超越雅俗、谁主沉浮、47楼207、空山疯语、金庸评传等多部武功秘籍传世,颇得世人好评。授徒满天下,流毒常无穷。
之所以会说“作为金学研究者的孔庆东君,就要失业了”是因为咱们的这位孔醉侠已经差不多将他多年来极力鼓吹的所谓“金学”送到了绝路上。
其实,就我个人看来,所谓金学,实在不过一场闹剧。这么说并不等于我否认金庸作品的伟大;相反,我自认是个真正的所谓金庸“烦死”和孔庆东先生同样坚信金庸作品将永垂于人类文学史。哪路英雄要像孔先生在英雄难得是知音(见空山疯语)一文中所说的那样竭力诋毁“同时代的艺术大师”——这里指的当然是金庸——,洒家虽人微言轻,但说不得还是要跟他过不去的。正因为洒家爱极金庸、爱极金庸作品,所以才会说金学只是一场闹剧的。
金学之说,大抵源自红学。夫红学者,研究红楼梦之学问也。红楼梦之所以值得研究,不单单是为了它的伟大,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部杰作是残缺不全的,两百多年来让人妄改、乱篡、偷删、硬加,早把曹翁原著作践得面目全非的了。研究它的很大目的是为了还它一个庐山真面目。另一方面,正如张爱玲所说,这不是红楼一场美梦,而是红楼一场梦魇,研究出了一个问题往往带出了更多其它的问题,越研究得透彻往往便越是糊涂,故而两百余年来研之而不衰。
金庸作品就不一样了。固然,金庸作品确然有着红楼梦的伟大,但它的所有的一切却都明明白白地写着呢。几乎每个人物的人生命途——从出生至成长以至最后结局,都真真切切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者所需要的也只是欣赏了。
在英雄难得是知音中,孔先生说::“遗憾的是,大陆金学研究起步较晚,虽然有北京大学严家炎教授和红学专家冯其庸等著名学者鼎力支持,但总的格局仍不够开阔。许多金学文章或者停留于表层欣赏,或者自得于用金庸小说去图解某种文学理论。我本人在一些大中学校和电视台做过关于金庸小说的演讲或座谈,听众和观众总体上仍然未能意识到自己所喜欢的正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学作品。”
说听众和观众未能意识到自己所喜欢的正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学作品,我以为未必。当然,这段话孔先生已经说了有六年多了,时过境迁,今日和当时已颇有不同了。但我仍然以为,即令在说这话的当时,这话也是不够准确的。至少对大多数的读者来说,他是有这个意识的。
然而,是不是就因为能够意识到金庸小说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学作品,就不能“停留于表层欣赏”而一定要往纵深挖掘进而形成一门学问呢?在上面这段话里,孔先生也是颇以没能向深处探究金庸作品为憾的。但我的看法恰恰相反。金庸作品之优美,值得我们每个人欣赏——就像浙江大学徐岱先生曾经说的“能够阅读金庸肯定是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与金庸小说失之交臂真的是一种损失。”——但如果就此一点要认为必须形成一个专门的学问来研究它,我以为是在是没有必要且多此一举的。
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