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如何成为白月光[快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当年先帝驾崩时, 敦亲王司承礼不满七岁, 司承砚因被记在君后赵氏名下,居嫡居长, 占尽优势, 尽管身为贵君的简氏极力反对, 最后还是只能眼睁睁看着大权旁落。
出身小门小户的简氏被养刁了胃口,一心想要垂帘听政, 奈何司承砚虽然尊他为太后, 对简氏却无甚敬意, 自然不会任由其摆布。
简氏一计不成,又开始撺掇着几个心腹暗中笼络大臣, 与前朝瓜葛在一起, ,沆瀣一气, 怂恿众人联名上奏,质疑司承砚治国能力。
司承砚见招拆招,下狠手罢黜了几人,心里越发厌烦简氏和司承礼,仅有的一点子血脉亲情也断送了个干净。
说白了, 简氏这般费心筹谋,还不是为了他的好儿子司承礼吗?
眼看着后宫被闹得鸡犬不宁, 司承砚实在不耐烦再看到他们,找了个由头,在贫瘠荒凉的蜀州圈了巴掌大一块封地, 赏给司承礼,又给了个有名无实的敦亲王称号,将人远远地赶了出去。
至于那驻扎在蜀州的五万精兵,名为保护,实则监视看守,且几位将领都是司承砚亲信,谅那司承礼也翻不出什么花样。
司承礼离了京城,简氏彻底被掐住命脉,自此老实了许多,起码不敢再整天上蹿下跳了。
对此司承砚只冷笑着评价了句:“难为他这番慈父心肠。”
七月流火,天气渐渐转凉,再过不久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了,简氏盼着人月两团圆呢,自然开始着急起来了。
话说回来,他那个弟弟好像有五六年没回繁都了,更确切地说,应该是连封地都不曾离开过,至少明面上是这样。
往年每逢佳节,简氏毫无例外地要耍些手段,旁敲侧击地暗示他将司承礼传召回来,司承砚每每嗤之以鼻,今年却好心情地点头同意了。
“既然如此,让人护送敦亲王回京就是了。”司承砚慢悠悠地扔下一句话,兴致勃勃地看向表情各异的众人,迎着或疑惑不解,或不敢置信的视线,云淡风轻地说道:“朕马上就要大婚了,做弟弟的,自该喝上一杯喜酒。”
大婚?!
司承砚一言既出,满堂皆惊,文武百官面面相觑,无人敢轻易开口。
先帝临终前念及司承砚年幼,曾留下四位大臣辅佐朝政,之前司承砚日趋成熟,未尝没有彻底铲除异己,生杀予夺决于一人的野心,若得如此,施展抱负,匡扶天下,该是何等恣意!
然而司承砚虽然不愿再做傀儡天子,任人操纵,但大齐历朝历代沿袭下来的规矩,皇帝大婚之后方可完全亲政。
为了保住权势地位,迎娶一个未曾谋面,话不投机的高门贵子,天天相对两厌,还要忍受对方娘家盘剥,应付四方试探,甚至连枕边人都要日夜防备,这样的生活,司承砚想想都觉得反胃。
何况,若是开此先例,其他朝臣必然争抢着往后宫里塞人,以图稳固家族地位。届时,偌大后宫人人拉党结派,攀高踩低,俨然另一个朝堂。
司承砚是想要掌控群臣不假,但还不屑于用如此下作方式。
因此,之前尽管有大臣接二连三地上奏,祈求他充实后宫,早日开枝散叶,巩固国本,但都被司承砚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须知就在不久前,魏阁老就曾上书,奏请皇上早日成婚,言道:“圣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陛下加冠之年,后宫中尚无侍君,亦无后代,为江山社稷着想,恳请陛下充实后宫,绵延子嗣。”且顺势推举了几位名门望族家的哥儿,据说不但个个面如冠玉,秀色可餐,还精通琴棋书画,才艺出众。家世更是不消说,父兄等人在繁都,乃至整个大齐朝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谁知,司承砚非但没有答应,反而大发雷霆,将魏阁老骂了个狗血喷头,羞愧地掩面而逃,回到家就称病不朝,想要以退为进,利用舆论造势,逼迫司承砚妥协。
司承砚恼恨魏阁老倚老卖老,故意冷落了魏家一段时日,又趁机敲打了其他蠢蠢欲动的世家贵族,彻底息了他们控制后宫,借以争夺储君之位的心思。
如今旧事重提,司承砚突然开口首肯,众人怎不惊讶诧异?
正当群臣惊疑不定时,一贯老成持重,沉稳平和的章大学士上前一步,躬身问道:“陛下可是有了后位人选?”
司承砚但笑不语,他端起茶盏,慢条斯理地喝了一口,享受着四肢百骸充盈温暖的感觉,惬意地眯起眼睛,心道魏阁老虽然话不中听,但朕都一把年纪了,是该考虑考虑婚姻大事了……
这天休沐,宇文宣骑着心爱的汗血宝马去城外跑了一圈,之后领着人来到繁都内闻名遐迩的悦宾酒楼,点了些上好的酒菜,在二楼寻了处雅间,捡靠窗的位置坐了,一边自斟自饮,一边留意街上的动静。
过了约有小半个时辰,一位身穿褐色常服,身材高壮,面容粗犷的汉子双手提着些不知名的物什,大踏步走来,临近悦宾酒楼时步伐稍稍一滞,脸上露出挣扎之色,最后咬咬牙,转身欲走。
宇文宣吩咐随侍道:“把李统领请上来。”
李多福将信将疑地跟着随侍来到二楼,一见宇文宣,大喜道:“将军,您怎么来这里了?”
李多福从小习武,生平最崇拜的就是宇文宣这般驰骋疆域,杀敌报国的真英豪,年轻气盛时也曾不顾一切地与兄弟结伴投身军营,想要凭借军功,谋个一官半职。
可惜后来亲兄弟李多寿横死沙场,尸骨无存,家里老父听说后,一病不起,死活不肯让李多福离开京城。
李多福知道父亲把自己兄弟两人拉扯大不... -->>
当年先帝驾崩时, 敦亲王司承礼不满七岁, 司承砚因被记在君后赵氏名下,居嫡居长, 占尽优势, 尽管身为贵君的简氏极力反对, 最后还是只能眼睁睁看着大权旁落。
出身小门小户的简氏被养刁了胃口,一心想要垂帘听政, 奈何司承砚虽然尊他为太后, 对简氏却无甚敬意, 自然不会任由其摆布。
简氏一计不成,又开始撺掇着几个心腹暗中笼络大臣, 与前朝瓜葛在一起, ,沆瀣一气, 怂恿众人联名上奏,质疑司承砚治国能力。
司承砚见招拆招,下狠手罢黜了几人,心里越发厌烦简氏和司承礼,仅有的一点子血脉亲情也断送了个干净。
说白了, 简氏这般费心筹谋,还不是为了他的好儿子司承礼吗?
眼看着后宫被闹得鸡犬不宁, 司承砚实在不耐烦再看到他们,找了个由头,在贫瘠荒凉的蜀州圈了巴掌大一块封地, 赏给司承礼,又给了个有名无实的敦亲王称号,将人远远地赶了出去。
至于那驻扎在蜀州的五万精兵,名为保护,实则监视看守,且几位将领都是司承砚亲信,谅那司承礼也翻不出什么花样。
司承礼离了京城,简氏彻底被掐住命脉,自此老实了许多,起码不敢再整天上蹿下跳了。
对此司承砚只冷笑着评价了句:“难为他这番慈父心肠。”
七月流火,天气渐渐转凉,再过不久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了,简氏盼着人月两团圆呢,自然开始着急起来了。
话说回来,他那个弟弟好像有五六年没回繁都了,更确切地说,应该是连封地都不曾离开过,至少明面上是这样。
往年每逢佳节,简氏毫无例外地要耍些手段,旁敲侧击地暗示他将司承礼传召回来,司承砚每每嗤之以鼻,今年却好心情地点头同意了。
“既然如此,让人护送敦亲王回京就是了。”司承砚慢悠悠地扔下一句话,兴致勃勃地看向表情各异的众人,迎着或疑惑不解,或不敢置信的视线,云淡风轻地说道:“朕马上就要大婚了,做弟弟的,自该喝上一杯喜酒。”
大婚?!
司承砚一言既出,满堂皆惊,文武百官面面相觑,无人敢轻易开口。
先帝临终前念及司承砚年幼,曾留下四位大臣辅佐朝政,之前司承砚日趋成熟,未尝没有彻底铲除异己,生杀予夺决于一人的野心,若得如此,施展抱负,匡扶天下,该是何等恣意!
然而司承砚虽然不愿再做傀儡天子,任人操纵,但大齐历朝历代沿袭下来的规矩,皇帝大婚之后方可完全亲政。
为了保住权势地位,迎娶一个未曾谋面,话不投机的高门贵子,天天相对两厌,还要忍受对方娘家盘剥,应付四方试探,甚至连枕边人都要日夜防备,这样的生活,司承砚想想都觉得反胃。
何况,若是开此先例,其他朝臣必然争抢着往后宫里塞人,以图稳固家族地位。届时,偌大后宫人人拉党结派,攀高踩低,俨然另一个朝堂。
司承砚是想要掌控群臣不假,但还不屑于用如此下作方式。
因此,之前尽管有大臣接二连三地上奏,祈求他充实后宫,早日开枝散叶,巩固国本,但都被司承砚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须知就在不久前,魏阁老就曾上书,奏请皇上早日成婚,言道:“圣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陛下加冠之年,后宫中尚无侍君,亦无后代,为江山社稷着想,恳请陛下充实后宫,绵延子嗣。”且顺势推举了几位名门望族家的哥儿,据说不但个个面如冠玉,秀色可餐,还精通琴棋书画,才艺出众。家世更是不消说,父兄等人在繁都,乃至整个大齐朝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谁知,司承砚非但没有答应,反而大发雷霆,将魏阁老骂了个狗血喷头,羞愧地掩面而逃,回到家就称病不朝,想要以退为进,利用舆论造势,逼迫司承砚妥协。
司承砚恼恨魏阁老倚老卖老,故意冷落了魏家一段时日,又趁机敲打了其他蠢蠢欲动的世家贵族,彻底息了他们控制后宫,借以争夺储君之位的心思。
如今旧事重提,司承砚突然开口首肯,众人怎不惊讶诧异?
正当群臣惊疑不定时,一贯老成持重,沉稳平和的章大学士上前一步,躬身问道:“陛下可是有了后位人选?”
司承砚但笑不语,他端起茶盏,慢条斯理地喝了一口,享受着四肢百骸充盈温暖的感觉,惬意地眯起眼睛,心道魏阁老虽然话不中听,但朕都一把年纪了,是该考虑考虑婚姻大事了……
这天休沐,宇文宣骑着心爱的汗血宝马去城外跑了一圈,之后领着人来到繁都内闻名遐迩的悦宾酒楼,点了些上好的酒菜,在二楼寻了处雅间,捡靠窗的位置坐了,一边自斟自饮,一边留意街上的动静。
过了约有小半个时辰,一位身穿褐色常服,身材高壮,面容粗犷的汉子双手提着些不知名的物什,大踏步走来,临近悦宾酒楼时步伐稍稍一滞,脸上露出挣扎之色,最后咬咬牙,转身欲走。
宇文宣吩咐随侍道:“把李统领请上来。”
李多福将信将疑地跟着随侍来到二楼,一见宇文宣,大喜道:“将军,您怎么来这里了?”
李多福从小习武,生平最崇拜的就是宇文宣这般驰骋疆域,杀敌报国的真英豪,年轻气盛时也曾不顾一切地与兄弟结伴投身军营,想要凭借军功,谋个一官半职。
可惜后来亲兄弟李多寿横死沙场,尸骨无存,家里老父听说后,一病不起,死活不肯让李多福离开京城。
李多福知道父亲把自己兄弟两人拉扯大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