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杯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忙一把拦住,柔声道:‘西子,我这一生事业已尽,成败功过,且由后世评说,正要与你泛舟五湖,做一生一世的消磨,你如何却要自尽?’
说着握了西施的手,一个高材谋士,一个绝代佳人,虽心中各有疮口,但俱识得这人间的苦,其余话便也不用多说了。当日范大夫便弃官而走,走前修书一封,寄与宰相文种。信上面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免死、猎狗烹。越王为人为人刻毒寡恩,长颈鸟喙,可以共患难,不可共富贵。君何不速去?’意思是鸟打完了,就是猎狗该杀的日子,功高骇主,不如功成身退。那文种还在犹疑,闭门苦思,忽然第二日,越王就叫人送来一把长剑,说道:‘文丞相送我灭吴七策,我只用了其中之三已灭了吴国,剩下四策何用?留在人间只怕也成国家大害,只有请文先生随先王去试行于九泉之下吧。’这分明是逼文种自杀了。文种长叹一声,只说了声‘悔不该’三字,便拨剑自刎。可怜一代名臣,终究魂归黄土,哪及得上范蠡的逍遥自在?列位,这范大夫的英资雄才,方略谋算,种种胸襟,怎不让人称羡?所以到了本朝神宗时,王安石丞相每回想起这位范大夫的为人立事,便不由长吟‘永忆江湖归白发,思回天地入扁舟’之句,数遍不止,以至于泪下。如今这吴江之上有一座三高亭,供着三位高人,范蠡、季鹰、陆龟蒙,为首的便是这范大夫了。”
沈放听他说的虽言语粗陋,倒也不失事略大概,而且范蠡也一向为他所钦慕——此时不由叹了口气,想越王勾践虽毒,尚能容人到功成之后,而如今这昏君奸相,却终不能容岳将军至痛饮黄龙,叫人怎不扼腕痛恨!
那瞎子继续说他的煞尾“列位,怎知范大夫这英魂烈魄,到如今千百年后,竟至无处容身了!”
沈放听了一奇,不知又有何惊人之谈?只听那瞎子说道:“那吴江的三高亭盖于吴地,算是从前吴国所属,没想今日却已变成了‘二高亭’,而非‘三高亭’了。——只为前日有位吴中学子曲遇鸿做了一首诗,道‘吴人不解亡国恨,却祠范蠡供大仇’,说范大夫本是吴国的大仇,吴中之人怎可供他?几个吴下书生公议,便将亭中范蠡神位撤去了”
沈放听得心中冷晒,这般秀才只知翻千余年前老帐以充博雅,可惜虽记得夫差之仇,倒忘记眼前的金兵压境。
却听那瞎子又拉了几句胡琴,哑着嗓子说:“可笑这范大夫魂灵既不见容于吴,却更不能见容于越!秦丞相修会稽先贤祠时,列举诸贤,却也把他除名了。——为什么?秦丞相说:只为他临去留言,怨骂君王,竟对文种说什么越王为人长颈鸟喙之类,不是将君王比之于禽兽吗?秦丞相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乃是君臣大义,范蠡枉为人臣,只顾自己区区小命,远走江湖,却陷君王于不仁,如此不忠不义之人,如何配列享先贤呢?所以不许他配享会稽先贤祠——他秦丞相这番苦心,是要后世为臣子者不可不戒。”
他一番冷言冷语,把秦桧沽名做作之态却也描绘了个尽。沈放先还不知这话,听罢不由心中大怒:这是什么歪理?不肯给他昏君奸相鱼肉活剐的自然不忠不义了!不由双眉一剔,骂道“放屁!”
他这二字声音极大,本来无人注意这边。这时座中人不由都一起回过头来,想何人大胆,竟敢骂秦丞相放屁?三娘子早知不好,忙一脸小心地陪笑跟沈放说:“相公不情愿,也就算了,我不过白说说。”众人方知是两口儿吵嘴,那女的说了什么,一言不和,招那男人叱骂了一句。只奇怪他看来也还温文儒雅,怎么这么粗鲁?三娘又可怜怜地对四座歉然一笑,算是为丈夫惊动他人陪礼。各人俱转过头,想:枉他娶了这么温柔的一个妻子。
沈放却已明白,想来这京畿地面上,秦桧必然耳目四布,何况两人正在避祸之时,自己方才是冒失了。他感激地看了三娘子一眼,低声笑道:“你这也可以算是陷我于不义了。”
正说着,只闻楼梯间‘腾、腾、腾’一阵响,一声声十分沉重。楼上座客不由都讶然回头,望向楼梯口,正不知是什么样的人物走上楼来,竟然会这般山行岳移的气势。三娘子脸色一凝,忽皱眉道:“这人受了伤”
沈放一愕:“你怎么知道?”
三娘子只轻声道“我知道的。”然后侧耳倾听。
只见她面上神色越来越惊讶,喃喃自语道“左轻右重,走‘昆仑疗伤十八式’的‘忘忧步’,那是伤在膈下,动了肝脾了?气息不调、长短不一、胸中必有阻涩,中的该是内家掌力。一步一顿,一步一提气,想来还有很重的外伤真真奇怪,这么重的伤,这人怎么还能走得动路,没有躺下?”
沈放越听越奇,三娘子素来没听说她精于医理呀,不由注目楼梯口,看是个什么人上来。那人却上的很慢,半晌才走上楼来,可让人也着实吃了一惊——好凛凛然的一条汉子!
沈放仔细看去,只见上楼那人中年年纪,面貌苍拙,手脚粗陋,穿着一件褐色布衣,身量不小——照理也不是特别高大,只是一望之下却猛可里给人种威势的震撼。只见他面呈淡金,双颊泛青,瞳中见赤,沈放便知三娘说的不错,这人果是受了伤的。
那汉子左胁下还挟了个小童,看身材也只六七岁的模样,相当瘦小,脸孔朝下,看不着脸。那两人俱是一身尘士,似是经过长途奔波。那汉子打量了楼上一眼,一言不发地便向靠板壁的一副空座行去。一转身,众人不由都倒吸了一口气,有人竟‘哦’地叫了出来——只见他背后血迹淋漓,筋肉横糊,竟伤了好大一片,肉都翻卷出来,像是被谁用一只钢爪纵横交错地抓了几道,难为他怎么挺得住?肉与破衣纠结在一起,触目惊心,真不知是如何疼痛呢,便有人不敢多看,连忙低下头,心里都不由猜疑这大汉的来路——不是江洋大盗恐就是江湖豪雄。
那汉子刚一坐下,便叫道“小二”声音很低,似是中州口音,想来是北方人氏。那小二见他上楼就已心里打鼓,没奈何地只有蹭上前说“客官吩咐”
那汉子还是压低着声音道:“赊十五斤烧酒来,”
他这一句话他说得很慢,像怕店小二听不懂。店小二听他一开口就说‘赊’字,不由头皮就一阵发麻,他怕的就是这个——这么瘟神爷样子的一个人,开口就赊,他如何敢赊给他,又如何敢不赊?
迟疑半晌,那小二低声低气地嗫嚅道:“这个这个小店规矩,都是现银交易,不赊给生客。小的眼拙,不认识贵官,客人别怪。”说着便苦了半边脸等着挨骂,或是挨打,盘算怎么脱身,生怕那大汉发起蛮来。那汉子却不见发怒,半天抬头道:“我生平没有不结的帐,赊来!”
他的声音压得极低,像怕牵动身上伤势。一抬头,众人只见到他脸上一双沉郁的眼,——英雄落泊,不由都想起这四个字来。
那小二便胆色一寒,只觉那股不怒而威的气势直压上身来,要不是掌柜的刻薄,他怕真要端上来赊与他好赶快打发他走路好了。
沈放听那汉子口气平和,不是赌凶斗狠之辈,倒更像落柘江湖的奇士,更惊于他如此伤势还要喝酒。只见他人虽受伤,脸上却有一种英雄寥落、郁郁勃勃之气,让人看了不觉精神一振。沈放听那汉子一开口便说出个‘赊’字,早已不由在心中暗赞,想以他的威势,若只管先叫上来,喝罢就走,怕这楼上伙计也难拦得住,却一开口就坦言‘赊’字,足见他胸怀磊落,不欺黎庶。正思开口为他代付酒帐,却又怕唐突奇士,却听三娘已喊道“小二”小二忙趁机回头,三娘子只淡淡道:“送吧。”
小二还在迟疑,三娘子微微一笑:“记我的帐。”说完她与那汉子对视了一眼,她眼中含有笑意,那汉子眼中却冰冰冷冷,毫无谢意。小二见有人认帐,忙不迭地下去了,不到一刻就把酒送了上来。楼上众人都奇那人如此伤势,如何还敢喝酒?十五斤烧酒,怕不能醉死几人?都要看他如何喝法。却见那汉子挥起一掌,拍去坛泥封,凑到鼻下闻了闻,冷笑道:“号称九年陈酿,最多只有七年,看来这好登楼也不过如此。”说完便不再理那酒坛,却把身边孩子一抱,让他站在条凳上。众人这才看清那孩子:也只七八岁的年纪,小鼻小眼,长相一般,又十分瘦弱,像只褪了毛的小鸡一般。众人都怀疑他是不是被那汉子绑的票。那小孩被那汉子挟了一路,一衣一脸都是尘土,衣衫又破烂,活脱脱一个小叫化。只见他脸色发白,已喘不过气来。那汉子目光转忧,迟疑了一会儿,目光只在那小孩身上和那坛酒之间转来转去,最后似下了决心,伸出一只手掌抚在小孩胸前,用力摩娑了好一阵,小孩身上那细细的肋务似乎都要被他揉断了。那汉子每揉一下自己脸色便又黯淡一分,小孩脸上却红润一分,三娘子在一旁低声道:“啊、返照大法,这可是最耗精气的呀”那汉子的手越来越快,小孩喉咙中呼呼噜噜,只是呻吟不断,最后那汉子猛地向那小孩背后拍了一掌,吐气开声,这一下甚是用力,看样子真象要把那小孩的肝肺都震出来。说也奇怪,那孩子却没事儿,众人只听到他“咄”的一声,小孩已‘哇’地一口吐出一大口青绿的痰来,然后搜肠刮肚,不住清咳,咳一阵吐一口,大汉让他伏在自己膝上,只一会儿,地上便是青溜溜一大片痰迹。众人无不皱眉。那小孩喘了半天才好,肺中污物似已吐尽,脸色才像有了些人气。那汉子难得露出了点笑影,冲他点头一笑道:“六儿,醒过来了,辛苦不辛苦?”
那小孩儿很懂事地说:“六儿不辛苦,伯伯辛苦。”
那汉子一脸温和,说:“六儿,伯伯要给你治伤了,你这伤可不能再拖,可能会很疼,不过你爹爹即然那么英雄,我相信他的小六儿也不会怕疼的。”
那小六儿点点头,说:“可是,可是,那老头儿说你只要再动真气就会,就会”他记不住下面那个词儿,说不下去。那汉子却只一笑,伸出手,三下两下便把那孩子衣服鞋子剥了下来,脱了个干干净净,露出个又脏又小的身子,光是骨头不见肉,却见他浑身骨节处处处皆有一圈圈的青紫,怵目惊心,竟似受过什么酷刑一般,——会有谁对这么一个小小孩童下手?众人不由都看呆了。
那小孩用两腿紧紧夹着羞处,有点不好意思,却并不反抗。那汉子转向酒坛,长吸一口气,闭上眼,却把双手伸进酒坛里面,众人大奇——他要了十五斤烧酒难道只是为了洗手吗?却见他浸泡了半刻,三娘子已轻声道:“三阳真气?”象是并不确定,只见不到一会儿,那坛子坛口热烟滚滚地冒出热气来,随风飘散,一坛酒竟似煮开了,整个楼头都散布开一股酒气。那汉子这时才缩回双手,一把向小孩身上捏去。小孩呲着牙,咬着嘴唇,忍不住就哼了一声,想来痛极。但他勉力忍着,开始还不见怎样,渐渐五官都皱在一起,虽不敢叫,但身子已开始扭动起来,浑身也冒出腾腾的热气,像是在温泉中洗浴。那汉子偏偏拣他关节四肢上的伤处下手,下手又极重,满楼空气中都传出一股馊味,还夹着腥气。那汉子的大手每一动,背后伤处的血肉便不由一阵翻扭,让人看了触目惊心,胆小的人便不敢看。
只见小孩身上酒气渐浓,又由浓转淡,再由淡转浓,那汉子双手反复伸到坛里去浸泡,如此反复多次,汉子脸上金色加重,双眉紧皱,孩子的呻吟声却越来越小,小小脸上露出欢愉来。坛里的酒不上一会功夫怕已蒸去半坛,小孩身上泥垢也已在大汉手下一条条籁籁而落,露出细嫩的皮肉来,小脸上气色也渐渐红润,只听骨节处一声声‘喀吧喀吧’直响,也不知是伤势好些了还是人已熏醉了。
三娘子这时又喃喃道:“原来不是青城三阳,是块磊真气。除了那人,还有谁能行此大法,那么说,果然是他了?”
沈放一奇:“三娘,这半天、你都在说些什么?他是谁?”
三娘子才回过神、微微一笑:“我也是猜的,像从前听人说过的一个奇客”便不肯多说。
沈放又一愣,他从没想过妻子居然还会有这些江湖见闻。三娘子却又皱眉道:“他如此伤势,还冒险为人疗伤,不怕内伤加剧吗?”因她又是喃喃自语,沈放知她现在还不愿说,也就不再问了。
有那么半顿饭的工夫,那汉子才住手,等小孩子身上热气散尽,他方给他穿上衣服。他自己脸上却气色坏极,像是伤势更重了。背上又有新的创口裂开,鲜血迸流。小二这时送上一大盘馒头,几样色重味咸的北方菜和一碗细火煨的鸭子肉粥,都是三娘子在无人留意时吩咐送上的。那汉子看都不看送上给自己吃的饭菜一眼,等那小孩喘过口气,只捡那鸭子肉粥一勺一勺地喂他喝了。
却听‘咳’的一声,是那瞎老头子清了清嗓子,引起大家注意。——本来书说完的那一刻便是他叫小孙女求座客赏钱的时候,却偏偏被那汉子上楼岔开了,这时也不好直接要钱,扶着小孙女一座座地走去,问:“客人想点一曲吗?”哪个有心思听他的,有的给两个小钱,有的理都不理,挥挥手就让他们走开了。走到沈放桌前时,那小姑娘手中的小簸簸里也才只有十几个小钱。那小姑娘眼中已含了泪,含怨地向那汉子处瞟了一眼——都是他,搅得这一上午的书又白说了。只听那老人哑着嗓子说:“客人,点一曲吧,”声音全是哀求之意。沈放见他祖孙二人身上单寒,这么的秋九月,小姑娘身上还是单薄的花衣花裤。两人操的是山东口音,想是北方流落来的难民,不由心下惨然,便冲三娘点点头,意思要三娘打理。小姑娘也看出这夫妇两人面相很善,似知今天中饭算有着落了,怯怯地问:“客官想听什么?”
三娘说:“你会唱什么?”
沈放楞了下,没想三娘竟真的要那小姑娘唱。那小姑娘说:“只有一些小曲儿。”
三娘子笑道:“那就随便拣你喜欢的唱吧。”
小姑娘想一想,和爷爷说一声瞎老头便把胡琴拉起来。琴太旧了,声音有点走调,小姑娘的嗓子却还好,只见她想了想,等胡琴一个过门后,便婉转柔嫩地唱了起来,却是首洛阳旧谣,口音不纯,想是逃难路上学来的:
春去也,
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
丛兰挹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颦
词中讲的是洛阳风光,楼上人中也多有江北人氏,想起洛阳那中州旧都,牡丹盛地,花甲天下,紫陌红尘,游踪不断,如今却尽入金人之手,不由一阵低叹。那边那汉子也轻轻地叹了口气。小姑娘清声玉振,连歌三挝,方才止住。三娘子祖藉江北,闻曲忆旧,有一会儿才回过神来,从包袱里取了几十钱,都给了那小姑娘,小姑娘万福谢了,正要走开,三娘子想了想忽又招招手,把那小姑娘又叫回来。
小姑娘楞了楞,走回来,只见三娘往她脸上端详了会儿,轻轻摸了下,又摇摇头,说:“我当年也是这般年纪呀”言下一声轻叹,似是在回想什么伤怀旧事,然后才从头发上拨下一根钗来,掠掠那小姑娘的鬓发,柔声问:“你妈妈呢?”
小姑娘摇摇头,三娘子便知多半不在了。沉吟了半晌,叹道:“也是个苦命人,”便将才从自己头上拨下的那根木钗插在了小姑娘头上了,口中说:“看你的头发乱的,把这个拿给你戴去吧,这钗儿虽不值钱,但还有点用,别、别轻易丢了”
那根木钗看不出是什么木质的,只是用久了,相当光滑,样式也很朴通,三娘却似把它极小心,沈放不由微觉奇怪:一根木钗所什几何?三娘一向都是个爽快脾气,这会儿怎么变得这么罗里罗嗦的?偏那边那个大汉这时却似有意似无意地向那小姑娘头上瞟了两眼,若有所思。
三娘却又慎慎重重地认真嘱咐道:“这钗上面也刻了几句话儿——你认字吗?不认的话,去找那认字的人认了,也学着唱。以后说不定帮得上你一点儿小忙,可千万别丢了。”
那小姑娘万福谢了,方才退开。
眼看那孩子一碗肉粥喝完,那汉子拍拍那孩子小肩膀,问:“小六儿,累不累?咱们又要赶路了。告诉伯伯,你怕不怕?”
小孩子象已有了些精神,摇摇头,脆声脆气地道:“不怕!”
汉子颔首道:“对,别怕,再有坏人追来了,就看着伯伯杀坏人。今天早上伯伯杀了几个?”
小孩子不由一脸兴奋,伸出四个指头,说:“四个”他说的是临安口音。
那大汉难得的一笑道:“不错,四个,你能数得清,就说明你真的不怕。”说着,忽一反手,手臂竟转到背后,那是通州通臂拳的功夫,却只怕通臂拳的掌门何晓勇也没练到他这么屈伸如意的地步。三娘子暗暗一叹,果然是盛名之下无虚士!却见他把伤口上粘住的布条一条条撕开来——那血本已干住,粘在布片上,那布片便如同长在身上了一般,他这么一撕定是扯心扯肺、疼痛无比,那汉子却面色不动,依旧和那孩子平常说话,背后早露出一大片伤处,磷磷地透着白骨。等碎布都撕掉了,他一手端起坛中余酒,默运玄功,不到一柱香工夫,坛中酒气重又热腾腾地沸腾起来,只见他倒转坛口,把酒从肩头直浇在那片伤口上“滋”地一声,楼上众人“啊”的惊叫,不由心底发怵。那汉子的唇角微微一动,三娘知他是要用酒劲烧灼伤口以免溃烂。众人还在惊讶,那人却已抱起孩子,看都不看座中诸人一眼,起身就走。
沈放见他行事奇伟,尤其在大庭广众之下敢直说“杀了几人”可见行的必是慷慨豪雄之事,不由大是倾慕。见他站起,连忙也起身叫道:
“仁兄!”
那人不理,依旧朝楼下走去,沈放忙跟上几步。那人忽一转身,回过头来,目中寒光迫人,依旧是一言不发,沈放便觉心底一寒,却微笑不语,伸手解下自己身上长袍,指指那人伤口,含笑道:“聊免骇人耳目”说着双手递了过去。那汉子看了他手中袍子一眼,又看了他一眼,再看那袍子一眼,想了一下,才说:“本来不必”顿了一顿,还是接过,横披在身上,也不看合不合身,更不多谢一声,抱着孩子大踏步地去了。
忙一把拦住,柔声道:‘西子,我这一生事业已尽,成败功过,且由后世评说,正要与你泛舟五湖,做一生一世的消磨,你如何却要自尽?’
说着握了西施的手,一个高材谋士,一个绝代佳人,虽心中各有疮口,但俱识得这人间的苦,其余话便也不用多说了。当日范大夫便弃官而走,走前修书一封,寄与宰相文种。信上面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免死、猎狗烹。越王为人为人刻毒寡恩,长颈鸟喙,可以共患难,不可共富贵。君何不速去?’意思是鸟打完了,就是猎狗该杀的日子,功高骇主,不如功成身退。那文种还在犹疑,闭门苦思,忽然第二日,越王就叫人送来一把长剑,说道:‘文丞相送我灭吴七策,我只用了其中之三已灭了吴国,剩下四策何用?留在人间只怕也成国家大害,只有请文先生随先王去试行于九泉之下吧。’这分明是逼文种自杀了。文种长叹一声,只说了声‘悔不该’三字,便拨剑自刎。可怜一代名臣,终究魂归黄土,哪及得上范蠡的逍遥自在?列位,这范大夫的英资雄才,方略谋算,种种胸襟,怎不让人称羡?所以到了本朝神宗时,王安石丞相每回想起这位范大夫的为人立事,便不由长吟‘永忆江湖归白发,思回天地入扁舟’之句,数遍不止,以至于泪下。如今这吴江之上有一座三高亭,供着三位高人,范蠡、季鹰、陆龟蒙,为首的便是这范大夫了。”
沈放听他说的虽言语粗陋,倒也不失事略大概,而且范蠡也一向为他所钦慕——此时不由叹了口气,想越王勾践虽毒,尚能容人到功成之后,而如今这昏君奸相,却终不能容岳将军至痛饮黄龙,叫人怎不扼腕痛恨!
那瞎子继续说他的煞尾“列位,怎知范大夫这英魂烈魄,到如今千百年后,竟至无处容身了!”
沈放听了一奇,不知又有何惊人之谈?只听那瞎子说道:“那吴江的三高亭盖于吴地,算是从前吴国所属,没想今日却已变成了‘二高亭’,而非‘三高亭’了。——只为前日有位吴中学子曲遇鸿做了一首诗,道‘吴人不解亡国恨,却祠范蠡供大仇’,说范大夫本是吴国的大仇,吴中之人怎可供他?几个吴下书生公议,便将亭中范蠡神位撤去了”
沈放听得心中冷晒,这般秀才只知翻千余年前老帐以充博雅,可惜虽记得夫差之仇,倒忘记眼前的金兵压境。
却听那瞎子又拉了几句胡琴,哑着嗓子说:“可笑这范大夫魂灵既不见容于吴,却更不能见容于越!秦丞相修会稽先贤祠时,列举诸贤,却也把他除名了。——为什么?秦丞相说:只为他临去留言,怨骂君王,竟对文种说什么越王为人长颈鸟喙之类,不是将君王比之于禽兽吗?秦丞相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乃是君臣大义,范蠡枉为人臣,只顾自己区区小命,远走江湖,却陷君王于不仁,如此不忠不义之人,如何配列享先贤呢?所以不许他配享会稽先贤祠——他秦丞相这番苦心,是要后世为臣子者不可不戒。”
他一番冷言冷语,把秦桧沽名做作之态却也描绘了个尽。沈放先还不知这话,听罢不由心中大怒:这是什么歪理?不肯给他昏君奸相鱼肉活剐的自然不忠不义了!不由双眉一剔,骂道“放屁!”
他这二字声音极大,本来无人注意这边。这时座中人不由都一起回过头来,想何人大胆,竟敢骂秦丞相放屁?三娘子早知不好,忙一脸小心地陪笑跟沈放说:“相公不情愿,也就算了,我不过白说说。”众人方知是两口儿吵嘴,那女的说了什么,一言不和,招那男人叱骂了一句。只奇怪他看来也还温文儒雅,怎么这么粗鲁?三娘又可怜怜地对四座歉然一笑,算是为丈夫惊动他人陪礼。各人俱转过头,想:枉他娶了这么温柔的一个妻子。
沈放却已明白,想来这京畿地面上,秦桧必然耳目四布,何况两人正在避祸之时,自己方才是冒失了。他感激地看了三娘子一眼,低声笑道:“你这也可以算是陷我于不义了。”
正说着,只闻楼梯间‘腾、腾、腾’一阵响,一声声十分沉重。楼上座客不由都讶然回头,望向楼梯口,正不知是什么样的人物走上楼来,竟然会这般山行岳移的气势。三娘子脸色一凝,忽皱眉道:“这人受了伤”
沈放一愕:“你怎么知道?”
三娘子只轻声道“我知道的。”然后侧耳倾听。
只见她面上神色越来越惊讶,喃喃自语道“左轻右重,走‘昆仑疗伤十八式’的‘忘忧步’,那是伤在膈下,动了肝脾了?气息不调、长短不一、胸中必有阻涩,中的该是内家掌力。一步一顿,一步一提气,想来还有很重的外伤真真奇怪,这么重的伤,这人怎么还能走得动路,没有躺下?”
沈放越听越奇,三娘子素来没听说她精于医理呀,不由注目楼梯口,看是个什么人上来。那人却上的很慢,半晌才走上楼来,可让人也着实吃了一惊——好凛凛然的一条汉子!
沈放仔细看去,只见上楼那人中年年纪,面貌苍拙,手脚粗陋,穿着一件褐色布衣,身量不小——照理也不是特别高大,只是一望之下却猛可里给人种威势的震撼。只见他面呈淡金,双颊泛青,瞳中见赤,沈放便知三娘说的不错,这人果是受了伤的。
那汉子左胁下还挟了个小童,看身材也只六七岁的模样,相当瘦小,脸孔朝下,看不着脸。那两人俱是一身尘士,似是经过长途奔波。那汉子打量了楼上一眼,一言不发地便向靠板壁的一副空座行去。一转身,众人不由都倒吸了一口气,有人竟‘哦’地叫了出来——只见他背后血迹淋漓,筋肉横糊,竟伤了好大一片,肉都翻卷出来,像是被谁用一只钢爪纵横交错地抓了几道,难为他怎么挺得住?肉与破衣纠结在一起,触目惊心,真不知是如何疼痛呢,便有人不敢多看,连忙低下头,心里都不由猜疑这大汉的来路——不是江洋大盗恐就是江湖豪雄。
那汉子刚一坐下,便叫道“小二”声音很低,似是中州口音,想来是北方人氏。那小二见他上楼就已心里打鼓,没奈何地只有蹭上前说“客官吩咐”
那汉子还是压低着声音道:“赊十五斤烧酒来,”
他这一句话他说得很慢,像怕店小二听不懂。店小二听他一开口就说‘赊’字,不由头皮就一阵发麻,他怕的就是这个——这么瘟神爷样子的一个人,开口就赊,他如何敢赊给他,又如何敢不赊?
迟疑半晌,那小二低声低气地嗫嚅道:“这个这个小店规矩,都是现银交易,不赊给生客。小的眼拙,不认识贵官,客人别怪。”说着便苦了半边脸等着挨骂,或是挨打,盘算怎么脱身,生怕那大汉发起蛮来。那汉子却不见发怒,半天抬头道:“我生平没有不结的帐,赊来!”
他的声音压得极低,像怕牵动身上伤势。一抬头,众人只见到他脸上一双沉郁的眼,——英雄落泊,不由都想起这四个字来。
那小二便胆色一寒,只觉那股不怒而威的气势直压上身来,要不是掌柜的刻薄,他怕真要端上来赊与他好赶快打发他走路好了。
沈放听那汉子口气平和,不是赌凶斗狠之辈,倒更像落柘江湖的奇士,更惊于他如此伤势还要喝酒。只见他人虽受伤,脸上却有一种英雄寥落、郁郁勃勃之气,让人看了不觉精神一振。沈放听那汉子一开口便说出个‘赊’字,早已不由在心中暗赞,想以他的威势,若只管先叫上来,喝罢就走,怕这楼上伙计也难拦得住,却一开口就坦言‘赊’字,足见他胸怀磊落,不欺黎庶。正思开口为他代付酒帐,却又怕唐突奇士,却听三娘已喊道“小二”小二忙趁机回头,三娘子只淡淡道:“送吧。”
小二还在迟疑,三娘子微微一笑:“记我的帐。”说完她与那汉子对视了一眼,她眼中含有笑意,那汉子眼中却冰冰冷冷,毫无谢意。小二见有人认帐,忙不迭地下去了,不到一刻就把酒送了上来。楼上众人都奇那人如此伤势,如何还敢喝酒?十五斤烧酒,怕不能醉死几人?都要看他如何喝法。却见那汉子挥起一掌,拍去坛泥封,凑到鼻下闻了闻,冷笑道:“号称九年陈酿,最多只有七年,看来这好登楼也不过如此。”说完便不再理那酒坛,却把身边孩子一抱,让他站在条凳上。众人这才看清那孩子:也只七八岁的年纪,小鼻小眼,长相一般,又十分瘦弱,像只褪了毛的小鸡一般。众人都怀疑他是不是被那汉子绑的票。那小孩被那汉子挟了一路,一衣一脸都是尘土,衣衫又破烂,活脱脱一个小叫化。只见他脸色发白,已喘不过气来。那汉子目光转忧,迟疑了一会儿,目光只在那小孩身上和那坛酒之间转来转去,最后似下了决心,伸出一只手掌抚在小孩胸前,用力摩娑了好一阵,小孩身上那细细的肋务似乎都要被他揉断了。那汉子每揉一下自己脸色便又黯淡一分,小孩脸上却红润一分,三娘子在一旁低声道:“啊、返照大法,这可是最耗精气的呀”那汉子的手越来越快,小孩喉咙中呼呼噜噜,只是呻吟不断,最后那汉子猛地向那小孩背后拍了一掌,吐气开声,这一下甚是用力,看样子真象要把那小孩的肝肺都震出来。说也奇怪,那孩子却没事儿,众人只听到他“咄”的一声,小孩已‘哇’地一口吐出一大口青绿的痰来,然后搜肠刮肚,不住清咳,咳一阵吐一口,大汉让他伏在自己膝上,只一会儿,地上便是青溜溜一大片痰迹。众人无不皱眉。那小孩喘了半天才好,肺中污物似已吐尽,脸色才像有了些人气。那汉子难得露出了点笑影,冲他点头一笑道:“六儿,醒过来了,辛苦不辛苦?”
那小孩儿很懂事地说:“六儿不辛苦,伯伯辛苦。”
那汉子一脸温和,说:“六儿,伯伯要给你治伤了,你这伤可不能再拖,可能会很疼,不过你爹爹即然那么英雄,我相信他的小六儿也不会怕疼的。”
那小六儿点点头,说:“可是,可是,那老头儿说你只要再动真气就会,就会”他记不住下面那个词儿,说不下去。那汉子却只一笑,伸出手,三下两下便把那孩子衣服鞋子剥了下来,脱了个干干净净,露出个又脏又小的身子,光是骨头不见肉,却见他浑身骨节处处处皆有一圈圈的青紫,怵目惊心,竟似受过什么酷刑一般,——会有谁对这么一个小小孩童下手?众人不由都看呆了。
那小孩用两腿紧紧夹着羞处,有点不好意思,却并不反抗。那汉子转向酒坛,长吸一口气,闭上眼,却把双手伸进酒坛里面,众人大奇——他要了十五斤烧酒难道只是为了洗手吗?却见他浸泡了半刻,三娘子已轻声道:“三阳真气?”象是并不确定,只见不到一会儿,那坛子坛口热烟滚滚地冒出热气来,随风飘散,一坛酒竟似煮开了,整个楼头都散布开一股酒气。那汉子这时才缩回双手,一把向小孩身上捏去。小孩呲着牙,咬着嘴唇,忍不住就哼了一声,想来痛极。但他勉力忍着,开始还不见怎样,渐渐五官都皱在一起,虽不敢叫,但身子已开始扭动起来,浑身也冒出腾腾的热气,像是在温泉中洗浴。那汉子偏偏拣他关节四肢上的伤处下手,下手又极重,满楼空气中都传出一股馊味,还夹着腥气。那汉子的大手每一动,背后伤处的血肉便不由一阵翻扭,让人看了触目惊心,胆小的人便不敢看。
只见小孩身上酒气渐浓,又由浓转淡,再由淡转浓,那汉子双手反复伸到坛里去浸泡,如此反复多次,汉子脸上金色加重,双眉紧皱,孩子的呻吟声却越来越小,小小脸上露出欢愉来。坛里的酒不上一会功夫怕已蒸去半坛,小孩身上泥垢也已在大汉手下一条条籁籁而落,露出细嫩的皮肉来,小脸上气色也渐渐红润,只听骨节处一声声‘喀吧喀吧’直响,也不知是伤势好些了还是人已熏醉了。
三娘子这时又喃喃道:“原来不是青城三阳,是块磊真气。除了那人,还有谁能行此大法,那么说,果然是他了?”
沈放一奇:“三娘,这半天、你都在说些什么?他是谁?”
三娘子才回过神、微微一笑:“我也是猜的,像从前听人说过的一个奇客”便不肯多说。
沈放又一愣,他从没想过妻子居然还会有这些江湖见闻。三娘子却又皱眉道:“他如此伤势,还冒险为人疗伤,不怕内伤加剧吗?”因她又是喃喃自语,沈放知她现在还不愿说,也就不再问了。
有那么半顿饭的工夫,那汉子才住手,等小孩子身上热气散尽,他方给他穿上衣服。他自己脸上却气色坏极,像是伤势更重了。背上又有新的创口裂开,鲜血迸流。小二这时送上一大盘馒头,几样色重味咸的北方菜和一碗细火煨的鸭子肉粥,都是三娘子在无人留意时吩咐送上的。那汉子看都不看送上给自己吃的饭菜一眼,等那小孩喘过口气,只捡那鸭子肉粥一勺一勺地喂他喝了。
却听‘咳’的一声,是那瞎老头子清了清嗓子,引起大家注意。——本来书说完的那一刻便是他叫小孙女求座客赏钱的时候,却偏偏被那汉子上楼岔开了,这时也不好直接要钱,扶着小孙女一座座地走去,问:“客人想点一曲吗?”哪个有心思听他的,有的给两个小钱,有的理都不理,挥挥手就让他们走开了。走到沈放桌前时,那小姑娘手中的小簸簸里也才只有十几个小钱。那小姑娘眼中已含了泪,含怨地向那汉子处瞟了一眼——都是他,搅得这一上午的书又白说了。只听那老人哑着嗓子说:“客人,点一曲吧,”声音全是哀求之意。沈放见他祖孙二人身上单寒,这么的秋九月,小姑娘身上还是单薄的花衣花裤。两人操的是山东口音,想是北方流落来的难民,不由心下惨然,便冲三娘点点头,意思要三娘打理。小姑娘也看出这夫妇两人面相很善,似知今天中饭算有着落了,怯怯地问:“客官想听什么?”
三娘说:“你会唱什么?”
沈放楞了下,没想三娘竟真的要那小姑娘唱。那小姑娘说:“只有一些小曲儿。”
三娘子笑道:“那就随便拣你喜欢的唱吧。”
小姑娘想一想,和爷爷说一声瞎老头便把胡琴拉起来。琴太旧了,声音有点走调,小姑娘的嗓子却还好,只见她想了想,等胡琴一个过门后,便婉转柔嫩地唱了起来,却是首洛阳旧谣,口音不纯,想是逃难路上学来的:
春去也,
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
丛兰挹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颦
词中讲的是洛阳风光,楼上人中也多有江北人氏,想起洛阳那中州旧都,牡丹盛地,花甲天下,紫陌红尘,游踪不断,如今却尽入金人之手,不由一阵低叹。那边那汉子也轻轻地叹了口气。小姑娘清声玉振,连歌三挝,方才止住。三娘子祖藉江北,闻曲忆旧,有一会儿才回过神来,从包袱里取了几十钱,都给了那小姑娘,小姑娘万福谢了,正要走开,三娘子想了想忽又招招手,把那小姑娘又叫回来。
小姑娘楞了楞,走回来,只见三娘往她脸上端详了会儿,轻轻摸了下,又摇摇头,说:“我当年也是这般年纪呀”言下一声轻叹,似是在回想什么伤怀旧事,然后才从头发上拨下一根钗来,掠掠那小姑娘的鬓发,柔声问:“你妈妈呢?”
小姑娘摇摇头,三娘子便知多半不在了。沉吟了半晌,叹道:“也是个苦命人,”便将才从自己头上拨下的那根木钗插在了小姑娘头上了,口中说:“看你的头发乱的,把这个拿给你戴去吧,这钗儿虽不值钱,但还有点用,别、别轻易丢了”
那根木钗看不出是什么木质的,只是用久了,相当光滑,样式也很朴通,三娘却似把它极小心,沈放不由微觉奇怪:一根木钗所什几何?三娘一向都是个爽快脾气,这会儿怎么变得这么罗里罗嗦的?偏那边那个大汉这时却似有意似无意地向那小姑娘头上瞟了两眼,若有所思。
三娘却又慎慎重重地认真嘱咐道:“这钗上面也刻了几句话儿——你认字吗?不认的话,去找那认字的人认了,也学着唱。以后说不定帮得上你一点儿小忙,可千万别丢了。”
那小姑娘万福谢了,方才退开。
眼看那孩子一碗肉粥喝完,那汉子拍拍那孩子小肩膀,问:“小六儿,累不累?咱们又要赶路了。告诉伯伯,你怕不怕?”
小孩子象已有了些精神,摇摇头,脆声脆气地道:“不怕!”
汉子颔首道:“对,别怕,再有坏人追来了,就看着伯伯杀坏人。今天早上伯伯杀了几个?”
小孩子不由一脸兴奋,伸出四个指头,说:“四个”他说的是临安口音。
那大汉难得的一笑道:“不错,四个,你能数得清,就说明你真的不怕。”说着,忽一反手,手臂竟转到背后,那是通州通臂拳的功夫,却只怕通臂拳的掌门何晓勇也没练到他这么屈伸如意的地步。三娘子暗暗一叹,果然是盛名之下无虚士!却见他把伤口上粘住的布条一条条撕开来——那血本已干住,粘在布片上,那布片便如同长在身上了一般,他这么一撕定是扯心扯肺、疼痛无比,那汉子却面色不动,依旧和那孩子平常说话,背后早露出一大片伤处,磷磷地透着白骨。等碎布都撕掉了,他一手端起坛中余酒,默运玄功,不到一柱香工夫,坛中酒气重又热腾腾地沸腾起来,只见他倒转坛口,把酒从肩头直浇在那片伤口上“滋”地一声,楼上众人“啊”的惊叫,不由心底发怵。那汉子的唇角微微一动,三娘知他是要用酒劲烧灼伤口以免溃烂。众人还在惊讶,那人却已抱起孩子,看都不看座中诸人一眼,起身就走。
沈放见他行事奇伟,尤其在大庭广众之下敢直说“杀了几人”可见行的必是慷慨豪雄之事,不由大是倾慕。见他站起,连忙也起身叫道:
“仁兄!”
那人不理,依旧朝楼下走去,沈放忙跟上几步。那人忽一转身,回过头来,目中寒光迫人,依旧是一言不发,沈放便觉心底一寒,却微笑不语,伸手解下自己身上长袍,指指那人伤口,含笑道:“聊免骇人耳目”说着双手递了过去。那汉子看了他手中袍子一眼,又看了他一眼,再看那袍子一眼,想了一下,才说:“本来不必”顿了一顿,还是接过,横披在身上,也不看合不合身,更不多谢一声,抱着孩子大踏步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