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7 远征 (1/2)
笔下文学 www.bxwxx.com,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宁志远是个做事雷厉风行之人,一旦订好了计划,就会以最短的时间去实行,绝不拖泥带水。
第二天一早,他就开始吩咐所有下属将领把军中会骑马的士兵都挑出来,作为远征军的候选人。
既然远征军由清一色的骑兵所组成,那首要条件当然是要会骑马,否则叫什么骑兵。
结果经过这一筛选,只选出了九万人左右,连十万人都不到。
这个人数让宁志远颇为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毕竟能用于作战的战马,在汉人军队中是十分宝贵的资源。
就以西北军为例,如果当地战马不是经过宁家几代人的用心培育和不断扩大种群,西北根本不可能有五万多匹战马可用于作战。这个战马数量甚至比整个中原地区还要多。
由于军中战马实在太过宝贵和稀少,因此会骑马的士兵自然也就不多了。
能凑出九万多个骑兵,已经算是尽力了。
当然,这九万多个士兵当中,只有五万多个是真正精通骑术的正规骑兵。
其余的两万人是神机营的火枪兵,另外两万多人是后备役骑兵。
这些人只能说学过骑马,但根本算不上精通和熟练,还需要在接下来的行军过程中逐渐适应才行。
自从全歼了大王子阿罗布所率领的二十多万大军后,从胡人那里缴获了大量战马的西北军还是第一次出现这种战马数量比骑兵数量还要多出许多的现象。
对于一向缺少战马的西北军来说,这怎么看都是一种奢侈的烦恼。
实际上,假如不是单单从西北军中挑选,而是另外再从新京禁军营或五军营中选人的话,或许这个数字会再多出两、三万人也说不定。
但宁志远对于新京本地的士兵和将领并不信任,而且这些南方士兵也不一定能够适应西北军的作战方式,假如贸贸然硬编进去的话,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因此宁志远完全不考虑新京本地的士兵,只从西北军中选人。
既然一时间只能凑到这么多人,宁志远也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把这九万多个士兵组成远征军。
关于领军大将的人选,宁志远经过慎重考虑后,还是命心腹大将李定北作为主将,长子宁雅柏为副将,再加入两个幕僚作为军师,千户、百户等中级将领若干。
如此一来,这支远征军就算是基本成型了。
这人选定好后,接下来就轮到物资分配了。
为了减轻战马的负担,每个骑兵除了盔甲和兵器外,每人只带一个月左右的干粮,以及用于喂马的精料和草料。
其余的粮草和军用物资则全部用马车运送,尽量精简缁重以方便行军。
池非还特意给每个士兵发了两斤左右的肉干,给他们在行军途中补充蛋白质。否则光吃干粮是很难维持体力的。
这不论如何,总体算下来远征军的粮草也仅能维持一个半月左右。
假如不能在粮草用完之前打下胡人的城池进行补及的话,那远征军的命运就会变得十分堪忧。
但不管是宁志远还是李定北等人,却根本不担心会出现这种状况。
因为他们军中不仅有两万多火枪兵,还有数量不少的开花弹。
在这两大杀器在手的情况下,如果西北军还打输的话,那只能说是天意如此,谁也没有办法。
而这所谓的天意,其实主要是指南方的天气。
火枪和开花弹虽然杀伤力很大,但却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不能沾水。
一旦沾水,这两样几乎能横扫战场的火器就会瞬间变成毫无用处的废物。
而此时南方地区正值冬末,很少降雨,天气也比较干燥,正是使用火器的大好时机。
一旦等到南方特有的梅雨季节到来,那失去了火器这个最大优势的西北军就只能跟胡人硬碰硬了,到时伤亡肯定不在少数。
因此现在出兵远征南方地区,正是最好的时机。
为了防止万一出现的大雨,池非不仅给每个火枪兵各发了一些用来包裹火枪和火药的油纸、油布等防水之物,还在每辆装载开花弹的马车里放了两桶干石灰,就是为了在雨天的时候用这些干石灰来吸附水汽。
池非已经把自己能想到的一切预防措施都做足了,如果这都无法避免,那他也没办法了。
在做足充分准备后,五天后,远征军正式起程。
这支由九万多人组成的骑兵大军就这样往南边疾驰而去,犹如地龙翻身一般的沉重马蹄声让每一个亲眼目睹这一幕的新京百姓都毕生难忘。
……………………
在远征军起程后,接下来要做的大事就是尽快给全江南的百姓接种牛痘,然后再引导他们回乡复耕。
然而此事看起来简单,却真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取得百姓的信任。
之前太医院的太医们由于不懂装懂,硬是用牛血来代替脓液来给百姓接种。
结果不仅完全无效,还使得瘟疫扩散得更快,导致大量百姓病死。
太医院的这番乌龙操作,使绝大部分江南百姓都不再相信接种法能够免疫散疮。
如今池非他们想重新给百姓接种,其难度可想而知。
但此事再难也要做,否则为了逃避瘟疫而四处流浪的百姓是绝不肯回乡的。
就算勉强派兵押回去,也多半会再逃出来。
因此如何恢复百姓对接种法的信心,这才是关键所在。
“主公,属下认为可以先在已经控制的县城实行强制接种,然后各地官府在四处张贴榜文广为宣告,这应该能逐渐挽回民心。”在议事厅内,章文轩提议道。
宁志远皱眉道:“这方法不是不好,只是收效太慢。
如今已是冬末,离春耕不过两个月左右。
假如再算上引民回乡的时间,我怕很可能会错过春耕。”
其他包括萧志坚和宁雅枫在内的几个将领和幕僚也觉得此事十分难办。
一边是不肯回乡的无数百姓,一边是急于复耕的大量良田。
假如无法在春耕之前引民回乡,那今年整个江南的粮食收成很可能会减产一大半,到时多半会出现粮荒。
“阿真,你有没有什么办法?”终于,宁志远把视线转到小女婿池非脸上,眼中充满了期待。
池非微笑道:“岳父,小婿觉得章老先生的提议极好。
至于您说收效太慢的问题,小婿倒是有两个上不得台面的馊主意可供参考。”
“是什么馊主意,你快说。”宁志远一听小女婿这语气,感觉有戏,赶紧催促道。
&nbs... -->>
宁志远是个做事雷厉风行之人,一旦订好了计划,就会以最短的时间去实行,绝不拖泥带水。
第二天一早,他就开始吩咐所有下属将领把军中会骑马的士兵都挑出来,作为远征军的候选人。
既然远征军由清一色的骑兵所组成,那首要条件当然是要会骑马,否则叫什么骑兵。
结果经过这一筛选,只选出了九万人左右,连十万人都不到。
这个人数让宁志远颇为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毕竟能用于作战的战马,在汉人军队中是十分宝贵的资源。
就以西北军为例,如果当地战马不是经过宁家几代人的用心培育和不断扩大种群,西北根本不可能有五万多匹战马可用于作战。这个战马数量甚至比整个中原地区还要多。
由于军中战马实在太过宝贵和稀少,因此会骑马的士兵自然也就不多了。
能凑出九万多个骑兵,已经算是尽力了。
当然,这九万多个士兵当中,只有五万多个是真正精通骑术的正规骑兵。
其余的两万人是神机营的火枪兵,另外两万多人是后备役骑兵。
这些人只能说学过骑马,但根本算不上精通和熟练,还需要在接下来的行军过程中逐渐适应才行。
自从全歼了大王子阿罗布所率领的二十多万大军后,从胡人那里缴获了大量战马的西北军还是第一次出现这种战马数量比骑兵数量还要多出许多的现象。
对于一向缺少战马的西北军来说,这怎么看都是一种奢侈的烦恼。
实际上,假如不是单单从西北军中挑选,而是另外再从新京禁军营或五军营中选人的话,或许这个数字会再多出两、三万人也说不定。
但宁志远对于新京本地的士兵和将领并不信任,而且这些南方士兵也不一定能够适应西北军的作战方式,假如贸贸然硬编进去的话,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因此宁志远完全不考虑新京本地的士兵,只从西北军中选人。
既然一时间只能凑到这么多人,宁志远也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把这九万多个士兵组成远征军。
关于领军大将的人选,宁志远经过慎重考虑后,还是命心腹大将李定北作为主将,长子宁雅柏为副将,再加入两个幕僚作为军师,千户、百户等中级将领若干。
如此一来,这支远征军就算是基本成型了。
这人选定好后,接下来就轮到物资分配了。
为了减轻战马的负担,每个骑兵除了盔甲和兵器外,每人只带一个月左右的干粮,以及用于喂马的精料和草料。
其余的粮草和军用物资则全部用马车运送,尽量精简缁重以方便行军。
池非还特意给每个士兵发了两斤左右的肉干,给他们在行军途中补充蛋白质。否则光吃干粮是很难维持体力的。
这不论如何,总体算下来远征军的粮草也仅能维持一个半月左右。
假如不能在粮草用完之前打下胡人的城池进行补及的话,那远征军的命运就会变得十分堪忧。
但不管是宁志远还是李定北等人,却根本不担心会出现这种状况。
因为他们军中不仅有两万多火枪兵,还有数量不少的开花弹。
在这两大杀器在手的情况下,如果西北军还打输的话,那只能说是天意如此,谁也没有办法。
而这所谓的天意,其实主要是指南方的天气。
火枪和开花弹虽然杀伤力很大,但却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不能沾水。
一旦沾水,这两样几乎能横扫战场的火器就会瞬间变成毫无用处的废物。
而此时南方地区正值冬末,很少降雨,天气也比较干燥,正是使用火器的大好时机。
一旦等到南方特有的梅雨季节到来,那失去了火器这个最大优势的西北军就只能跟胡人硬碰硬了,到时伤亡肯定不在少数。
因此现在出兵远征南方地区,正是最好的时机。
为了防止万一出现的大雨,池非不仅给每个火枪兵各发了一些用来包裹火枪和火药的油纸、油布等防水之物,还在每辆装载开花弹的马车里放了两桶干石灰,就是为了在雨天的时候用这些干石灰来吸附水汽。
池非已经把自己能想到的一切预防措施都做足了,如果这都无法避免,那他也没办法了。
在做足充分准备后,五天后,远征军正式起程。
这支由九万多人组成的骑兵大军就这样往南边疾驰而去,犹如地龙翻身一般的沉重马蹄声让每一个亲眼目睹这一幕的新京百姓都毕生难忘。
……………………
在远征军起程后,接下来要做的大事就是尽快给全江南的百姓接种牛痘,然后再引导他们回乡复耕。
然而此事看起来简单,却真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取得百姓的信任。
之前太医院的太医们由于不懂装懂,硬是用牛血来代替脓液来给百姓接种。
结果不仅完全无效,还使得瘟疫扩散得更快,导致大量百姓病死。
太医院的这番乌龙操作,使绝大部分江南百姓都不再相信接种法能够免疫散疮。
如今池非他们想重新给百姓接种,其难度可想而知。
但此事再难也要做,否则为了逃避瘟疫而四处流浪的百姓是绝不肯回乡的。
就算勉强派兵押回去,也多半会再逃出来。
因此如何恢复百姓对接种法的信心,这才是关键所在。
“主公,属下认为可以先在已经控制的县城实行强制接种,然后各地官府在四处张贴榜文广为宣告,这应该能逐渐挽回民心。”在议事厅内,章文轩提议道。
宁志远皱眉道:“这方法不是不好,只是收效太慢。
如今已是冬末,离春耕不过两个月左右。
假如再算上引民回乡的时间,我怕很可能会错过春耕。”
其他包括萧志坚和宁雅枫在内的几个将领和幕僚也觉得此事十分难办。
一边是不肯回乡的无数百姓,一边是急于复耕的大量良田。
假如无法在春耕之前引民回乡,那今年整个江南的粮食收成很可能会减产一大半,到时多半会出现粮荒。
“阿真,你有没有什么办法?”终于,宁志远把视线转到小女婿池非脸上,眼中充满了期待。
池非微笑道:“岳父,小婿觉得章老先生的提议极好。
至于您说收效太慢的问题,小婿倒是有两个上不得台面的馊主意可供参考。”
“是什么馊主意,你快说。”宁志远一听小女婿这语气,感觉有戏,赶紧催促道。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