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俺是村长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晚年的父亲几乎与病共舞。说起来真是惭愧不已,第一次感觉父亲的苍老还是在老人家七十岁生辰的家宴上,也就是他去世的前两年。那天,一家人围坐在父亲身边,父亲靠在椅背上,福与寿像两朵鲜花挂在他的脸庞。席间,我们频频举杯向老人祝寿,当他欠着身体奋力缓缓向上时,鲜红的酒液却渗了出来,映红了颤抖的手指,我看到父亲的双唇不停地撮合,言词含混又极不协调。或许老人家急于表达一种对生命的迷恋,一种对自己及至古稀的侥幸吧,但他终于没能成功,只用滞缓的目光无奈地看着我,我微微一怔,父亲的生命只是一支风中之烛啊!
犹如风中之烛的父亲在接下来的两年里,飘飘摇摇,命如游丝。每一次病痛都几近夺走父亲的生命,但每一次他都能颤颤微微地站起来,像不易拆断的弯弓扁担,混浊的目光凝固在窗外的一方天空,仿佛在等候什么。
我很少走进父亲的内心世界,只是在医院陪床的日子里,我才细心观察老人家每一个表情和动作细节。那是父亲一生与我相处最长的一段时光,我守在他身边,在老人一次次昏迷又一次次苏醒的交替中,我总是看到一束光芒在父亲眼里顽强地闪动。
父亲的一生本该更实在些。大军渡江那年,他已读完了五年学堂,写得一手好字和文章,那个年代,父亲可以籍此任意展现自己的人生,但他却平凡得像故乡祖坟山的一棵树。父亲不善言辞,一生不奉迎,不逐利,即便是与别人争吵也是以父亲的沉默而告终。或许是软弱,或许是秉直,在漫长的生命旅途中,父亲把复杂的人生感悟成对幸福的简单理解,他常说,一代比一代强点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在父亲年壮我也十分年轻的那些年,我们很少交流。父子之间仿佛一道河流相隔着,那时候,我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怨恨过父亲,那是因为他总是用苛求的目光看着我。只是后来在我几次前进的节骨上,他才免强给我一个笑脸。
病中的父亲跟他平时一样寡言少语,病痛折魔难以忍受时也只是紧锁眉头,一言不发。他决不把自已的痛苦传递给我们。一天夜里,我突然被一阵响动惊醒,看到父亲正摸着床沿,佝偻着腰艰难地向便桶那边挪动,我跃起身一把搀住,父亲急促地喘吸着,十分吃力地说,这一向你太累了,也要好好休息。邻床的一位老病友告诉我,父亲下床整整用了半个小时,他不想吵醒我。我紧紧地抱住父亲,双臂不停地抖动着。
那位老病友患轻度中风,年龄与父亲相仿,病情比父亲好得多,儿女子孙们车水马龙地来医院陪床看望,来一拔就向父亲介绍一拔,说这个给了多少钱,那个又给了多少钱,很有幸福感。父亲的眼睛一次次地把病友的子孙们送走以后,总是偏过头朝窗外望去,好像充满着一种期待。那些日子,父亲一直在死亡线上游移,每当他从昏迷中睁开眼睛的时候,大夫总是十分惊异,然后默默地走开,好象对我又好象自言自语地说,有个什么东西在支撑着老人家的生命。在我们第六次接到病危通知单后,父亲又一次顽强地醒了过来。那天半夜,老人家精神很好。我升起了床头一端,让他靠着输液。看着吊滴忽长忽短地流进父亲的血管,我又松了一口气,感觉几分困意。迷糊中,我听见两位老人躺在床上费力地交流着,那位老人说:“我有四儿两女,有的在外当工头,有的做布匹生意,有的搞烟酒批发,各人每年都要争个百十万,他们有的是钱,我就是花三五十万也不在乎”说完重重地咳了两声。父亲半天没接话,我不知道父亲在想什么,老病友也许只看到我和妹妹两人轮流看护,很清冷,就问父亲我们家的情况,父亲艰难地翻了个身,断断续续地说:“我的儿女,都在国机关和大学工作,是中层干部和教授,钱不多,但有知识,我们一代比一代有出息,孙辈们都是名牌大学硕士博士,今年又有一个要上大学了”说完,父亲咽噎了一下。老病友又问:“他们怎么不回来看看老爹呢?”父亲的喉咙似乎被什么哽住了,好长时间以后父亲才说:“孩子们学习工作都很忙,不能打搅他们,只要他们把工作学业做好了也算是尽了孝心,忠孝两难全啊”父亲的话一字一句敲击着我的心,我转过身,看到父亲的泪水一滴一滴从眼角滚了下来。从父亲完全失真的声调里,我忽然找到了父亲生命的支撑点,那就是等候!
是啊,这些年来,父亲就用等候与病魔抗争的,每个星期六,老人家看完中央台天气预报后,总是静静地守候在电话机旁,等待远离身边的儿女子孙们一个个给他打电话,他的话并不多,似乎总是那两句,工作重要,身体也重要。说完就分别向他们通报所在城市的天气情况,提醒他们注意起居冷暖。放下电话,父亲的眼睛总是久久不能挪开,仿佛一周以后铃声又响了。老人家就是这样从星期一到星期六数着日子度过了暮年的时光。父亲不忍离开我们,他还要继续看到儿女子孙们努力工作,学有建树。现在,父亲已经无法用电话表达自己的意愿了,但他的眼睛仍然时隐时现地闪动着那束光芒。
我十分犹豫地发出了父亲病危的信息,在医院的第三十天,全家人悉数赶到病房围在老人家身边,弥留中的父亲最后一次眼开了眼睛,仿佛竭尽一生的力量朝我们环视了一圈,嘴唇微微蠕动着,我们紧紧捏住父样的双手,看到父亲的目光渐渐暗淡下去,突然又灼人地亮了一下,像即将燃尽的蜡烛,那最后一束亮光映照在我们的脸上,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风烛之光为什么如此灿烂。
晚年的父亲几乎与病共舞。说起来真是惭愧不已,第一次感觉父亲的苍老还是在老人家七十岁生辰的家宴上,也就是他去世的前两年。那天,一家人围坐在父亲身边,父亲靠在椅背上,福与寿像两朵鲜花挂在他的脸庞。席间,我们频频举杯向老人祝寿,当他欠着身体奋力缓缓向上时,鲜红的酒液却渗了出来,映红了颤抖的手指,我看到父亲的双唇不停地撮合,言词含混又极不协调。或许老人家急于表达一种对生命的迷恋,一种对自己及至古稀的侥幸吧,但他终于没能成功,只用滞缓的目光无奈地看着我,我微微一怔,父亲的生命只是一支风中之烛啊!
犹如风中之烛的父亲在接下来的两年里,飘飘摇摇,命如游丝。每一次病痛都几近夺走父亲的生命,但每一次他都能颤颤微微地站起来,像不易拆断的弯弓扁担,混浊的目光凝固在窗外的一方天空,仿佛在等候什么。
我很少走进父亲的内心世界,只是在医院陪床的日子里,我才细心观察老人家每一个表情和动作细节。那是父亲一生与我相处最长的一段时光,我守在他身边,在老人一次次昏迷又一次次苏醒的交替中,我总是看到一束光芒在父亲眼里顽强地闪动。
父亲的一生本该更实在些。大军渡江那年,他已读完了五年学堂,写得一手好字和文章,那个年代,父亲可以籍此任意展现自己的人生,但他却平凡得像故乡祖坟山的一棵树。父亲不善言辞,一生不奉迎,不逐利,即便是与别人争吵也是以父亲的沉默而告终。或许是软弱,或许是秉直,在漫长的生命旅途中,父亲把复杂的人生感悟成对幸福的简单理解,他常说,一代比一代强点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在父亲年壮我也十分年轻的那些年,我们很少交流。父子之间仿佛一道河流相隔着,那时候,我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怨恨过父亲,那是因为他总是用苛求的目光看着我。只是后来在我几次前进的节骨上,他才免强给我一个笑脸。
病中的父亲跟他平时一样寡言少语,病痛折魔难以忍受时也只是紧锁眉头,一言不发。他决不把自已的痛苦传递给我们。一天夜里,我突然被一阵响动惊醒,看到父亲正摸着床沿,佝偻着腰艰难地向便桶那边挪动,我跃起身一把搀住,父亲急促地喘吸着,十分吃力地说,这一向你太累了,也要好好休息。邻床的一位老病友告诉我,父亲下床整整用了半个小时,他不想吵醒我。我紧紧地抱住父亲,双臂不停地抖动着。
那位老病友患轻度中风,年龄与父亲相仿,病情比父亲好得多,儿女子孙们车水马龙地来医院陪床看望,来一拔就向父亲介绍一拔,说这个给了多少钱,那个又给了多少钱,很有幸福感。父亲的眼睛一次次地把病友的子孙们送走以后,总是偏过头朝窗外望去,好像充满着一种期待。那些日子,父亲一直在死亡线上游移,每当他从昏迷中睁开眼睛的时候,大夫总是十分惊异,然后默默地走开,好象对我又好象自言自语地说,有个什么东西在支撑着老人家的生命。在我们第六次接到病危通知单后,父亲又一次顽强地醒了过来。那天半夜,老人家精神很好。我升起了床头一端,让他靠着输液。看着吊滴忽长忽短地流进父亲的血管,我又松了一口气,感觉几分困意。迷糊中,我听见两位老人躺在床上费力地交流着,那位老人说:“我有四儿两女,有的在外当工头,有的做布匹生意,有的搞烟酒批发,各人每年都要争个百十万,他们有的是钱,我就是花三五十万也不在乎”说完重重地咳了两声。父亲半天没接话,我不知道父亲在想什么,老病友也许只看到我和妹妹两人轮流看护,很清冷,就问父亲我们家的情况,父亲艰难地翻了个身,断断续续地说:“我的儿女,都在国机关和大学工作,是中层干部和教授,钱不多,但有知识,我们一代比一代有出息,孙辈们都是名牌大学硕士博士,今年又有一个要上大学了”说完,父亲咽噎了一下。老病友又问:“他们怎么不回来看看老爹呢?”父亲的喉咙似乎被什么哽住了,好长时间以后父亲才说:“孩子们学习工作都很忙,不能打搅他们,只要他们把工作学业做好了也算是尽了孝心,忠孝两难全啊”父亲的话一字一句敲击着我的心,我转过身,看到父亲的泪水一滴一滴从眼角滚了下来。从父亲完全失真的声调里,我忽然找到了父亲生命的支撑点,那就是等候!
是啊,这些年来,父亲就用等候与病魔抗争的,每个星期六,老人家看完中央台天气预报后,总是静静地守候在电话机旁,等待远离身边的儿女子孙们一个个给他打电话,他的话并不多,似乎总是那两句,工作重要,身体也重要。说完就分别向他们通报所在城市的天气情况,提醒他们注意起居冷暖。放下电话,父亲的眼睛总是久久不能挪开,仿佛一周以后铃声又响了。老人家就是这样从星期一到星期六数着日子度过了暮年的时光。父亲不忍离开我们,他还要继续看到儿女子孙们努力工作,学有建树。现在,父亲已经无法用电话表达自己的意愿了,但他的眼睛仍然时隐时现地闪动着那束光芒。
我十分犹豫地发出了父亲病危的信息,在医院的第三十天,全家人悉数赶到病房围在老人家身边,弥留中的父亲最后一次眼开了眼睛,仿佛竭尽一生的力量朝我们环视了一圈,嘴唇微微蠕动着,我们紧紧捏住父样的双手,看到父亲的目光渐渐暗淡下去,突然又灼人地亮了一下,像即将燃尽的蜡烛,那最后一束亮光映照在我们的脸上,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风烛之光为什么如此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