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五岳独尊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山神庙向来是林旭的一言堂,裨将们只适合执行明确的命令,而不是一块帮忙出谋划策。全\本/小\说/网对于顶头上司已然拍板的事情,裨将们当即举双手赞成。
老话说,领导动动嘴,底下人跑断腿。经过了一番舆论造势,春耕农忙过后,九峰镇的居民们歇了没几天,跟着又开始忙碌起来。
建造耗时近六个月,连同地宫在内,总计三十二层,象征着三十二天的这座砖砌石基的宝塔。外形堪称气势恢弘,宛若一根擎天巨柱矗立在九峰镇的南部边缘。
倘若是在白昼时分,哪怕远在数十里外眺望,人们也能清晰望见这座超级高塔的伟岸身姿。
这座雄伟宝塔的施工可谓神速,仅仅六个月时间便完成了建筑主体部分,不过剩余的内部装饰还要一段时间加以完善。之所以如此神速地完成这项浩大工程,自然不是九峰镇的民众在一夜之间都化身成了鲁班再世的能工巧匠,而是在他们每日白昼忙碌而混乱的施工结束后,林旭这位不辞劳苦的幕后策划都会跑来暗地里加固修正塔基、塔身,顺便纠正在施工中出现的错漏之处。
若非幕后有着Boss林旭如此卖力地维护加固,替三脚猫技工们擦屁股,只怕这座三无宝塔早已步上原来的那个世界中,魔都那座直接躺下休息的优质建筑的后尘了。
..............................................................
“阿弥陀佛!贫僧普济拜见尊神。”
一席杂色袈裟上面补丁叠着补丁,脖颈上挂着的一串菩提佛珠被摩擦得锃亮,一颗大光头香头烫伤疤痕清晰可辨。这位前来求见的游方和尚普济,确实不同于林旭记忆中那些靠着国家拨款和大款信徒的香火钱赚得盆满钵满,自家也吃得脑满肠肥的现代僧人。
普济和尚的目光清澈而坚定,旁人从他的眼神中就能看出一名虔诚信徒对佛法的无尽渴求。粗看起来,这位普济和尚的确是个有道高僧,可也正因如此,林旭才觉得加倍头疼。
前日,这位大和尚来到了九峰镇,他直接堵在山神庙大门前诵经不止,凡人庙祝根本进不得身,等到几位裨将出面询问,普济和尚口口声声非要求见霍山神不可,又不肯说是什么事。几位裨将想要出手赶走他,岂料这个普济和尚竟有佛光护身自动反弹一切外力伤害,旁人根本动弹他不得。一来二去,事情闹得大发了,只得由林旭出面解决难题。
这时,林旭露出颇为无奈地笑容,冲着左右一摆手,说道:
“来人哪!先给大和尚看坐。足下有事请讲,要是没什么事,那你就请自便吧!”
正如佛经中所说,一粒沙中便有三千世界。科学研究也同样认为,即使在最细微的沙砾与最巍峨的高山之间,二者仍然存有极大相似性。
或许是由于某种不得而知的原因,在这个林旭侥幸成神的片界中,本该是印度的地方仍然远隔高山大漠与中土毗邻。回想当年,随着大秦帝国在东方的基业稳固下来,大秦的帝王们抽空远征扫清了西域诸国,极盛时期的疆域直抵葱岭脚下。
在丝绸商路开通后不久,佛教也沿着这条路径向东传入中土,很快就在华夏社会的下层找到了自己生根发芽的肥沃土壤。
初期的艰难过后,外来的佛教完成本土化并且落地生根,在中原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
早在数百年前,大秦帝国便出现了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的佛法兴盛景象,可是这种繁荣也酝酿新的危机。
几乎与华夏的春秋时代同期,被尊称为佛祖的释迦牟尼开始在故乡传播自己所参悟的佛法。释迦牟尼反对以出身定终身的婆罗门种姓制度,以及旧有的偶像崇拜风气,提倡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平等精神。佛法的本意也是要人们自修开悟学得脱离苦海之道,甚至连佛这个称号本身,其实也是指觉悟者,而非尊称释迦牟尼。
受到这位创始大能的影响,早期佛教并不支持建造佛像,只不过凡事都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微妙变化,当然,多数时候事态都是朝着期望的反面发展。
随着距离佛祖入灭的时间越来越久远,本该安贫乐道的佛门弟子似乎也忘却了佛祖昔日的遵遵教诲,兴起了大造寺庙和佛像的奢靡风气。传统的泥胎佛像和石雕造像,已经满足不了得到权贵们大量布舍的僧徒们的胃口,他们转而开始以青铜为原料铸造佛像,其后更是出现了铸造鎏金佛像的风气。各地的寺庙建筑变得越来越宏伟,佛像也造得越来越大。
伴随着这种大肆兴建寺庙和金属造像的宗教活动,消耗了本该用于铸币流通的宝贵铜材,以及同样作为大额交易硬通货而存在的黄金、白银。
不仅如此,佛寺一贯享受免税和免除差役等优厚待遇,僧人们还在暗中以收罗荫户等手段,大肆攫取钱财令国家的税赋流失。与此同时,各地的僧尼人数则持续增加,减少了向国家缴纳赋税的人口基数。
天底下聪明人多得是,那个能坐到至高权位上的家伙无论从外表看来多么白痴,只要他没真把国家直接玩没了,间接可以证明这家伙的智力水平还算符合正常人的标准。
&... -->>
山神庙向来是林旭的一言堂,裨将们只适合执行明确的命令,而不是一块帮忙出谋划策。全\本/小\说/网对于顶头上司已然拍板的事情,裨将们当即举双手赞成。
老话说,领导动动嘴,底下人跑断腿。经过了一番舆论造势,春耕农忙过后,九峰镇的居民们歇了没几天,跟着又开始忙碌起来。
建造耗时近六个月,连同地宫在内,总计三十二层,象征着三十二天的这座砖砌石基的宝塔。外形堪称气势恢弘,宛若一根擎天巨柱矗立在九峰镇的南部边缘。
倘若是在白昼时分,哪怕远在数十里外眺望,人们也能清晰望见这座超级高塔的伟岸身姿。
这座雄伟宝塔的施工可谓神速,仅仅六个月时间便完成了建筑主体部分,不过剩余的内部装饰还要一段时间加以完善。之所以如此神速地完成这项浩大工程,自然不是九峰镇的民众在一夜之间都化身成了鲁班再世的能工巧匠,而是在他们每日白昼忙碌而混乱的施工结束后,林旭这位不辞劳苦的幕后策划都会跑来暗地里加固修正塔基、塔身,顺便纠正在施工中出现的错漏之处。
若非幕后有着Boss林旭如此卖力地维护加固,替三脚猫技工们擦屁股,只怕这座三无宝塔早已步上原来的那个世界中,魔都那座直接躺下休息的优质建筑的后尘了。
..............................................................
“阿弥陀佛!贫僧普济拜见尊神。”
一席杂色袈裟上面补丁叠着补丁,脖颈上挂着的一串菩提佛珠被摩擦得锃亮,一颗大光头香头烫伤疤痕清晰可辨。这位前来求见的游方和尚普济,确实不同于林旭记忆中那些靠着国家拨款和大款信徒的香火钱赚得盆满钵满,自家也吃得脑满肠肥的现代僧人。
普济和尚的目光清澈而坚定,旁人从他的眼神中就能看出一名虔诚信徒对佛法的无尽渴求。粗看起来,这位普济和尚的确是个有道高僧,可也正因如此,林旭才觉得加倍头疼。
前日,这位大和尚来到了九峰镇,他直接堵在山神庙大门前诵经不止,凡人庙祝根本进不得身,等到几位裨将出面询问,普济和尚口口声声非要求见霍山神不可,又不肯说是什么事。几位裨将想要出手赶走他,岂料这个普济和尚竟有佛光护身自动反弹一切外力伤害,旁人根本动弹他不得。一来二去,事情闹得大发了,只得由林旭出面解决难题。
这时,林旭露出颇为无奈地笑容,冲着左右一摆手,说道:
“来人哪!先给大和尚看坐。足下有事请讲,要是没什么事,那你就请自便吧!”
正如佛经中所说,一粒沙中便有三千世界。科学研究也同样认为,即使在最细微的沙砾与最巍峨的高山之间,二者仍然存有极大相似性。
或许是由于某种不得而知的原因,在这个林旭侥幸成神的片界中,本该是印度的地方仍然远隔高山大漠与中土毗邻。回想当年,随着大秦帝国在东方的基业稳固下来,大秦的帝王们抽空远征扫清了西域诸国,极盛时期的疆域直抵葱岭脚下。
在丝绸商路开通后不久,佛教也沿着这条路径向东传入中土,很快就在华夏社会的下层找到了自己生根发芽的肥沃土壤。
初期的艰难过后,外来的佛教完成本土化并且落地生根,在中原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
早在数百年前,大秦帝国便出现了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的佛法兴盛景象,可是这种繁荣也酝酿新的危机。
几乎与华夏的春秋时代同期,被尊称为佛祖的释迦牟尼开始在故乡传播自己所参悟的佛法。释迦牟尼反对以出身定终身的婆罗门种姓制度,以及旧有的偶像崇拜风气,提倡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平等精神。佛法的本意也是要人们自修开悟学得脱离苦海之道,甚至连佛这个称号本身,其实也是指觉悟者,而非尊称释迦牟尼。
受到这位创始大能的影响,早期佛教并不支持建造佛像,只不过凡事都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微妙变化,当然,多数时候事态都是朝着期望的反面发展。
随着距离佛祖入灭的时间越来越久远,本该安贫乐道的佛门弟子似乎也忘却了佛祖昔日的遵遵教诲,兴起了大造寺庙和佛像的奢靡风气。传统的泥胎佛像和石雕造像,已经满足不了得到权贵们大量布舍的僧徒们的胃口,他们转而开始以青铜为原料铸造佛像,其后更是出现了铸造鎏金佛像的风气。各地的寺庙建筑变得越来越宏伟,佛像也造得越来越大。
伴随着这种大肆兴建寺庙和金属造像的宗教活动,消耗了本该用于铸币流通的宝贵铜材,以及同样作为大额交易硬通货而存在的黄金、白银。
不仅如此,佛寺一贯享受免税和免除差役等优厚待遇,僧人们还在暗中以收罗荫户等手段,大肆攫取钱财令国家的税赋流失。与此同时,各地的僧尼人数则持续增加,减少了向国家缴纳赋税的人口基数。
天底下聪明人多得是,那个能坐到至高权位上的家伙无论从外表看来多么白痴,只要他没真把国家直接玩没了,间接可以证明这家伙的智力水平还算符合正常人的标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