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装绅弄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按照守望禅师的说法,那肚腩采取的法子其实不是夺舍……顾名思义,舍弃己身庐舍,侵占他身皮囊,毕竟夏局长还活着。
他用的办法,类似于附体。
按照守望禅师的说法,佛门相信六道轮回之说,鬼属于六道之一的地狱道,必须洗清罪孽,才能够转世重生,但世界上没有无懈可击的监狱,历朝历代,总有一个半个游魂恶灵越狱,天长日久之下,累计成百上千的恶灵在人间东游西荡,他们贪恋前尘,痛恨生者,往往附体人身,荼毒生灵。
为此,古代人们也发明了种种方法对抗,譬如通过门神桃符、符箓丹水驱鬼,林林总总,不一而全,传说有一种杀鬼药,类似现在的“肠虫清”,如果有人被鬼附体,吃这种药基本上能够解决问题。比如唐朝天宝年间,渤海地区有个姓高的儒生,一直犯胸口疼,总也不能痊愈,就请来一位名医诊治。医生仔细瞧了瞧,说是有鬼躲在他胸口里,开了一帖药给他吃下去。高儒生不久就觉得胸口有东西在乱动,然后吐出一个小人,开始只有一点点大,很快就长到几尺高。高儒生本想抓住这个鬼质问,可是他马上就逃掉了。高儒生的病就这么好了。
古代巫医不分家,但医生毕竟不是对付鬼的专业人士,而且有这位名医本事的人毕竟不多的,所以,更实际的方法是请专业巫师来驱鬼、杀鬼。请巫师捉鬼至少从商朝就开始了,在西周青铜器《禽簋》的铭文中就有对驱鬼仪式的介绍。在所有的巫师中,最著名的就是周朝的皇家御用世袭巫师——方相氏。汉赋里介绍了方相氏在皇宫里驱鬼的全程实况。驱鬼是在冬天进行的,先要在宫门和城门口杀牛羊祭祀,以抵御阴气。选取十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的小黄门一百二十名,然后请一个巫师做带头大哥,这个巫师自古以来称为方相氏。
从大禹家天下开始,方相氏也是世世代代一脉相传。他们身披熊皮,头戴面具。这个面具也有讲究,是黄金打造的,有四个眼睛。方相氏身上穿着黑衣红裙子,一手拿着戈,一手拿着盾,率领这一百二十个小黄门在宫殿里驱鬼。他们一边做出各种砍杀的动作,还要一边念叨:各种鬼怪们听好了,我们已经请来了你们的天敌,有十二天神,专门对付你们。抓到你们,要开肠破肚,零敲碎割,识相的就赶紧滚蛋,否则成了天神的口粮,可大大不妥。
这样在宫殿里边喊边砍,来回三趟,方相氏才举着火炬出来,门外有卫兵接着火炬,送出宫门,然后就像举行火炬接力仪式,一直送到河边,把火炬扔进水里,象征着鬼怪也被扔进水里流走。碰到有些特殊情况,像国君去世,也需要驱鬼,方相氏就要在送葬的灵柩前开路,沿途驱逐恶鬼。到了墓地,方相氏还要进入墓道,攻击墓道里的各种鬼怪。
就普通人而言,不可能办得起规模这么盛大的活动。况且,以普通人家的条件,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的鬼需要驱赶。何况像方相氏这种有级别、有职称的国家首席巫师,即便有钱也请不来。所以,一般家庭的驱鬼活动,都是采用的浓缩普及版,请本村的赤脚巫师来处理。如果碰到个别的没什么法力的鬼,不劳巫师出马,自己动手也能把鬼给收拾了。
石苓人知道佛门其实很排外,视丹道尚且为外道,何况巫者之流,守望禅师不是泥古不化之辈,言语中不见褒贬,他甚至提到在国外也有这种方术流传,二十年前,国门刚开,他在一位老人家那里读到过一本1951年出版的《生存的科学》一书,这书也是宣扬灵魂存在。但和景教、挑筋教,天方教的说法都不同,书中称人既不是精神的也不是物质的,而是一种灵魂体,名叫赛坦,大概是源自希腊字母θ,意思是思想和生命。
作者把人看作是至能的上帝赛坦转生进化形成的,在进入到地球这个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多维世界之后,人忘记了自己过去的神的地位,并且在转世过程中,附着上了其他灵魂,妨碍人自身灵魂的行动……听起来和恶灵附身什麽的差不多。
而书中讲授的通灵术会帮助人移去精神障碍,让人从前世的精神创伤中恢复过来,再次认识到自己作为塞坦的真实身份,超越物质和时空的限制,进入到比“净化”更高一级的层次。升维这个名词,也是从哪时候说起,作为舶来品西风东渐的。
于祖佳听的啧啧称奇,守望禅师又提到,有的高明的半仙在招不全魂魄却要面子时,可能会选择一个别的魂魄替代,但人有三魂七魄,这个魂魄很容易和别的魂魄冲突——这种情况下,被救的人往往性格大变,比较乖戾,难以控制自己的潜意识,而且很容易再招惹别的游魂夺舍。有的人老被夺舍,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会招不全呢?会不会都招不着,这样人就只有死拉?”此次和于祖佳一起去拜访守望禅师的石苓人听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插口问道。
守望禅师说:”道理我认为是这样的:一般每个人死时,魂魄自然飞出体外,要么被六道轮回收回——当然你们是不信的——假如有专门回收魂魄的六道轮回的话。
要么自然飘散——庄子认为,魂魄都有灵性的,本来就是属于自然的。
回归自然也是魂魄应该的选择,它们不会守着死尸的。
但是,如果魂魄是被意外驱除体外的—象夺舍这类,那么它们一般都会随时围在身体周围,等着回位的机会。
但也不排除个别意外——有的魂魄跑远了,找不到本人了。
我年轻时……还是解放前,曾和恩师给有家大施主的少... -->>
按照守望禅师的说法,那肚腩采取的法子其实不是夺舍……顾名思义,舍弃己身庐舍,侵占他身皮囊,毕竟夏局长还活着。
他用的办法,类似于附体。
按照守望禅师的说法,佛门相信六道轮回之说,鬼属于六道之一的地狱道,必须洗清罪孽,才能够转世重生,但世界上没有无懈可击的监狱,历朝历代,总有一个半个游魂恶灵越狱,天长日久之下,累计成百上千的恶灵在人间东游西荡,他们贪恋前尘,痛恨生者,往往附体人身,荼毒生灵。
为此,古代人们也发明了种种方法对抗,譬如通过门神桃符、符箓丹水驱鬼,林林总总,不一而全,传说有一种杀鬼药,类似现在的“肠虫清”,如果有人被鬼附体,吃这种药基本上能够解决问题。比如唐朝天宝年间,渤海地区有个姓高的儒生,一直犯胸口疼,总也不能痊愈,就请来一位名医诊治。医生仔细瞧了瞧,说是有鬼躲在他胸口里,开了一帖药给他吃下去。高儒生不久就觉得胸口有东西在乱动,然后吐出一个小人,开始只有一点点大,很快就长到几尺高。高儒生本想抓住这个鬼质问,可是他马上就逃掉了。高儒生的病就这么好了。
古代巫医不分家,但医生毕竟不是对付鬼的专业人士,而且有这位名医本事的人毕竟不多的,所以,更实际的方法是请专业巫师来驱鬼、杀鬼。请巫师捉鬼至少从商朝就开始了,在西周青铜器《禽簋》的铭文中就有对驱鬼仪式的介绍。在所有的巫师中,最著名的就是周朝的皇家御用世袭巫师——方相氏。汉赋里介绍了方相氏在皇宫里驱鬼的全程实况。驱鬼是在冬天进行的,先要在宫门和城门口杀牛羊祭祀,以抵御阴气。选取十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的小黄门一百二十名,然后请一个巫师做带头大哥,这个巫师自古以来称为方相氏。
从大禹家天下开始,方相氏也是世世代代一脉相传。他们身披熊皮,头戴面具。这个面具也有讲究,是黄金打造的,有四个眼睛。方相氏身上穿着黑衣红裙子,一手拿着戈,一手拿着盾,率领这一百二十个小黄门在宫殿里驱鬼。他们一边做出各种砍杀的动作,还要一边念叨:各种鬼怪们听好了,我们已经请来了你们的天敌,有十二天神,专门对付你们。抓到你们,要开肠破肚,零敲碎割,识相的就赶紧滚蛋,否则成了天神的口粮,可大大不妥。
这样在宫殿里边喊边砍,来回三趟,方相氏才举着火炬出来,门外有卫兵接着火炬,送出宫门,然后就像举行火炬接力仪式,一直送到河边,把火炬扔进水里,象征着鬼怪也被扔进水里流走。碰到有些特殊情况,像国君去世,也需要驱鬼,方相氏就要在送葬的灵柩前开路,沿途驱逐恶鬼。到了墓地,方相氏还要进入墓道,攻击墓道里的各种鬼怪。
就普通人而言,不可能办得起规模这么盛大的活动。况且,以普通人家的条件,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的鬼需要驱赶。何况像方相氏这种有级别、有职称的国家首席巫师,即便有钱也请不来。所以,一般家庭的驱鬼活动,都是采用的浓缩普及版,请本村的赤脚巫师来处理。如果碰到个别的没什么法力的鬼,不劳巫师出马,自己动手也能把鬼给收拾了。
石苓人知道佛门其实很排外,视丹道尚且为外道,何况巫者之流,守望禅师不是泥古不化之辈,言语中不见褒贬,他甚至提到在国外也有这种方术流传,二十年前,国门刚开,他在一位老人家那里读到过一本1951年出版的《生存的科学》一书,这书也是宣扬灵魂存在。但和景教、挑筋教,天方教的说法都不同,书中称人既不是精神的也不是物质的,而是一种灵魂体,名叫赛坦,大概是源自希腊字母θ,意思是思想和生命。
作者把人看作是至能的上帝赛坦转生进化形成的,在进入到地球这个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多维世界之后,人忘记了自己过去的神的地位,并且在转世过程中,附着上了其他灵魂,妨碍人自身灵魂的行动……听起来和恶灵附身什麽的差不多。
而书中讲授的通灵术会帮助人移去精神障碍,让人从前世的精神创伤中恢复过来,再次认识到自己作为塞坦的真实身份,超越物质和时空的限制,进入到比“净化”更高一级的层次。升维这个名词,也是从哪时候说起,作为舶来品西风东渐的。
于祖佳听的啧啧称奇,守望禅师又提到,有的高明的半仙在招不全魂魄却要面子时,可能会选择一个别的魂魄替代,但人有三魂七魄,这个魂魄很容易和别的魂魄冲突——这种情况下,被救的人往往性格大变,比较乖戾,难以控制自己的潜意识,而且很容易再招惹别的游魂夺舍。有的人老被夺舍,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会招不全呢?会不会都招不着,这样人就只有死拉?”此次和于祖佳一起去拜访守望禅师的石苓人听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插口问道。
守望禅师说:”道理我认为是这样的:一般每个人死时,魂魄自然飞出体外,要么被六道轮回收回——当然你们是不信的——假如有专门回收魂魄的六道轮回的话。
要么自然飘散——庄子认为,魂魄都有灵性的,本来就是属于自然的。
回归自然也是魂魄应该的选择,它们不会守着死尸的。
但是,如果魂魄是被意外驱除体外的—象夺舍这类,那么它们一般都会随时围在身体周围,等着回位的机会。
但也不排除个别意外——有的魂魄跑远了,找不到本人了。
我年轻时……还是解放前,曾和恩师给有家大施主的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