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大明之最逍遥太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见弘治为了节省,连太皇太后的寿辰都要压缩,觉得委屈了家人,于是出声反对:“若再缩减太皇太后的寿辰预算,岂不是让那些前来祝寿的小国嘲笑我们。”原本打算勉强接受弘治提议的三位官员,没想到太子在这个时候提出了不和谐的声音。
“太子,不得妄议国事。”
弘治首先责备了朱厚照,好不容易平息了三位大臣的不满,可不能因为太子一句话,又引起新的纷争。
"太子深居皇宫,不晓民间困苦。可知你衣食所用,皆源于百姓?如今民众生活艰难,太子是否心系黎民呢?"
刘大夏对弘治的妥协策略早有微词,此刻听太子竟质疑此事,便将怒火直接对准了太子。
"我大明以孝立国,本宫只是想为太皇太后举办一场体面的寿宴以尽孝道,难道尽孝也有错吗?"
朱厚照感到愤慨,这刘大夏怎么如此尖酸,一句话就给他扣上了不关心百姓的帽子。
"太子不懂国家之事,老臣无意与太子深入讨论。"
见太子拿孝道做借口,刘大夏拂袖而去,不屑与他探讨国是,你不懂,说了也是白说。
"本宫的确不懂国事,刘大人享受的俸禄同样来自百姓。那刘大人何不亲自解决国事呢?"
朱厚照忍无可忍,这刘大夏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天天找茬是吧?
明朝有些官员以直言敢谏着称,弘治勤政廉政,刘大夏无从指责皇上,只好拿太子出气。反正太子早晚要登基,让他提前习惯这种批评也好。
"国库空虚,目前平叛救灾尚缺一百两银子,太子勿只懂空谈。"
张升见状,连忙拉住激动的刘大夏,示意他冷静,并出言调解。
他在心里嘀咕,太子你就别添乱了,我这户部尚书已经为银子的事急得脱发了。
刘大夏带着怨气说:"太子恐怕不清楚,百万两银子的短缺会造成多大影响。"
"不就是一百万两银子吗?给本宫一个月,本宫自会解决此事。"
朝中重臣闻言,无不苦笑。大明一年的税收才不过四百万两,百万两若轻易可得,他们也不必为了银子争论不休了。
太子年幼无知,何必跟他计较,罢了,散了吧,各自回去处理公务。
刘大夏离开前还丢下一句:"太子殿下似乎不明白,百万两银子的分量。"
朱厚照轻笑,反问道:"那如果我拿出一百万两银子呢?"
刘大夏摇头,满脸失望,这位大明未来的君主言行实在不可靠。
"那老臣只好辞职回乡,专心务农了。"
"希望届时刘大人还记得今日之言。"
张升和韩文担心两人继续争执,急忙拉着刘大夏离开。
弘治的身体素来虚弱,刚刚强忍着耐心听完朝臣的唇枪舌剑,此刻又听见太子的轻率之言,愈发感到心力交瘁。
“唉,看来太子参与国事还为时尚早啊。”
弘治对太子流露出一丝失望,太子聪明伶俐,怎会不懂得言语的分寸。
“陛下无需为此忧虑,儿臣必为陛下排忧解困。”
弘治望向太子那严肃认真的表情,无奈地回应:“照儿的心意是好的。”
朱厚照看出弘治的疑虑,便将一个大型木箱置于弘治面前,开启木箱后道:“陛下,请看!”
弘治凝视着开启的木箱,内里是一套晶莹剔透的琉璃茶具。
弘治惊讶地拿起一只琉璃杯,仔细端详,这杯子竟如水晶般清澈,即便是见多识广的帝王,也对此爱不释手。
“这就是照儿所说的琉璃制品?”
“是的,西山的琉璃工坊刚刚开工,这是首批样品。”
“你说的百万银两,就是靠出售这些琉璃杯?”
“大致如此!”
“这琉璃杯固然精美,但你确信每月能售出百万两?”
“并非每月都能,初期作为新鲜事物,利润会较高些。”
弘治依然不信,朝廷一年的税收才四百万两,太子说靠卖琉璃杯一个月就能赚百万两,岂非异想天开?
不过就算达不到百万,太子应该也能赚得不少,到时候或许能缓解一些困境。
“太子也算替朕分担了一些忧愁。”
弘治勉强给予太子赞赏。
朱厚照觉得弘治还是有所保留,感觉自己被低估了。
......
见弘治为了节省,连太皇太后的寿辰都要压缩,觉得委屈了家人,于是出声反对:“若再缩减太皇太后的寿辰预算,岂不是让那些前来祝寿的小国嘲笑我们。”原本打算勉强接受弘治提议的三位官员,没想到太子在这个时候提出了不和谐的声音。
“太子,不得妄议国事。”
弘治首先责备了朱厚照,好不容易平息了三位大臣的不满,可不能因为太子一句话,又引起新的纷争。
"太子深居皇宫,不晓民间困苦。可知你衣食所用,皆源于百姓?如今民众生活艰难,太子是否心系黎民呢?"
刘大夏对弘治的妥协策略早有微词,此刻听太子竟质疑此事,便将怒火直接对准了太子。
"我大明以孝立国,本宫只是想为太皇太后举办一场体面的寿宴以尽孝道,难道尽孝也有错吗?"
朱厚照感到愤慨,这刘大夏怎么如此尖酸,一句话就给他扣上了不关心百姓的帽子。
"太子不懂国家之事,老臣无意与太子深入讨论。"
见太子拿孝道做借口,刘大夏拂袖而去,不屑与他探讨国是,你不懂,说了也是白说。
"本宫的确不懂国事,刘大人享受的俸禄同样来自百姓。那刘大人何不亲自解决国事呢?"
朱厚照忍无可忍,这刘大夏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天天找茬是吧?
明朝有些官员以直言敢谏着称,弘治勤政廉政,刘大夏无从指责皇上,只好拿太子出气。反正太子早晚要登基,让他提前习惯这种批评也好。
"国库空虚,目前平叛救灾尚缺一百两银子,太子勿只懂空谈。"
张升见状,连忙拉住激动的刘大夏,示意他冷静,并出言调解。
他在心里嘀咕,太子你就别添乱了,我这户部尚书已经为银子的事急得脱发了。
刘大夏带着怨气说:"太子恐怕不清楚,百万两银子的短缺会造成多大影响。"
"不就是一百万两银子吗?给本宫一个月,本宫自会解决此事。"
朝中重臣闻言,无不苦笑。大明一年的税收才不过四百万两,百万两若轻易可得,他们也不必为了银子争论不休了。
太子年幼无知,何必跟他计较,罢了,散了吧,各自回去处理公务。
刘大夏离开前还丢下一句:"太子殿下似乎不明白,百万两银子的分量。"
朱厚照轻笑,反问道:"那如果我拿出一百万两银子呢?"
刘大夏摇头,满脸失望,这位大明未来的君主言行实在不可靠。
"那老臣只好辞职回乡,专心务农了。"
"希望届时刘大人还记得今日之言。"
张升和韩文担心两人继续争执,急忙拉着刘大夏离开。
弘治的身体素来虚弱,刚刚强忍着耐心听完朝臣的唇枪舌剑,此刻又听见太子的轻率之言,愈发感到心力交瘁。
“唉,看来太子参与国事还为时尚早啊。”
弘治对太子流露出一丝失望,太子聪明伶俐,怎会不懂得言语的分寸。
“陛下无需为此忧虑,儿臣必为陛下排忧解困。”
弘治望向太子那严肃认真的表情,无奈地回应:“照儿的心意是好的。”
朱厚照看出弘治的疑虑,便将一个大型木箱置于弘治面前,开启木箱后道:“陛下,请看!”
弘治凝视着开启的木箱,内里是一套晶莹剔透的琉璃茶具。
弘治惊讶地拿起一只琉璃杯,仔细端详,这杯子竟如水晶般清澈,即便是见多识广的帝王,也对此爱不释手。
“这就是照儿所说的琉璃制品?”
“是的,西山的琉璃工坊刚刚开工,这是首批样品。”
“你说的百万银两,就是靠出售这些琉璃杯?”
“大致如此!”
“这琉璃杯固然精美,但你确信每月能售出百万两?”
“并非每月都能,初期作为新鲜事物,利润会较高些。”
弘治依然不信,朝廷一年的税收才四百万两,太子说靠卖琉璃杯一个月就能赚百万两,岂非异想天开?
不过就算达不到百万,太子应该也能赚得不少,到时候或许能缓解一些困境。
“太子也算替朕分担了一些忧愁。”
弘治勉强给予太子赞赏。
朱厚照觉得弘治还是有所保留,感觉自己被低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