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中华苍穹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留名。跟着一位小肚鸡肠妇人之仁的皇帝,又会让大臣们敢到有力难施,使自己的才华泯灭于天地间。跟着李明这么一个皇帝,实在让大臣们操碎了心。皇上重情意是好事,这样大臣们在年老退下后不至于身死族灭,可皇上重情意偏偏又是国家前进路上的最大绊脚石。
所以李鸿章用一张地图把慈禧气的吐血。这张地位上标示的不是世铎那三千兵马的位置。李鸿章也相信慈禧不再乎这个,慈禧也没打算靠这三千兵马来挽救大清王朝,她只是想借着这三千兵马为自己真正的目的做掩护。让慈禧吐血的是,地图上还标示着她前些日着借着逛街的名义联络的所有满清义士。这些才是慈禧用于刺杀李明、复兴大清的终极力量。慈禧相信,只要李明一死,能重整国家只有自己。也许慈禧心里已经有了一套重接掌政权后稳定国家的办法。如今她最后的打算全部暴露在李明汉人集团的眼下。这就意味着她的谋划再也无法实施,也就意味着满清再无恢复的机会。这对慈禧来说才是最大的打击。看着失去最后手段,绝望才是慈禧吐血的真正原因。
绝望的慈禧吐血了。于是慈禧身体各项体征指标在持续下降。李鸿章叹了口气,有些皇上不好做的决定就需要臣子们来处理。
至于今后,李鸿章无所谓了。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自己这辈子都在为汉人崛起而努力,能在生命的最后时间内为汉人重掌江山做一翻贡献也知道足了。皇上是个重情意的皇上,至少李家会在皇上的照抚下平安百年。至于百年之后,李鸿章不认为那是自己的责任。
李鸿章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咳嗽声惊动了门外的侍从。侍从打开药瓶倒出一片药给李鸿章,然后递了一杯清水上去。李鸿章服完药后,很快平静了下来。在中医看来,咳嗽是人体对刺激的一种正常反应,人体通过咳嗽将不好的东西给排出体外。这种服药止咳其实破坏了人体正常反应,会导致外邪潴留人体从而引发更重的病症。虽然李鸿章也认为中医说的是对的,但这就是西医在急救上的优点。一个小药片或者一针管药水,就可以立刻将人从死神手里夺回来,然后再慢慢医治,这种本事中医可不多见。而且这些年李鸿章的身体也越来越差,畏寒怕湿的毛病越来越明显。中药吃了不少好像有点起色,可碰到天气突变时还是特别明显。这时来上一片西药或打上一针,症状立马减轻。虽然也就只是这一时有效而已。但李鸿章并不拒绝西医,因为咳嗽实在太难受了。
终于轻快下来的李鸿章示意侍从去请诸臣工过来。9月12日之事万不得出一点纰漏呀。
要想一点纰漏不出是不可能的,虽然朝局整体没有变化。国内外局势也不会明显的变化。但必竟在朝代交替之时还要同时对外战争,这就不得不让大家谨慎起来。
户部表示没有问题,新朝的建立只不过如同将大清银行更名为新朝名的银行而已,因为不涉及到现有经济制度的变更,所有只要国民重新熟悉新名字就好了。
兵部与参谋本部也表示没问题,对外战争不影响到国内现有的安排,无非是取消军中所有休假全军进入临战待命状态,多耗些钱粮罢了。
工部更没有问题,他们管的生产。只要国朝政策不变。他们就不变,自然没有问题。
有问题的是外交部,他们的问题是:北进计划到是用大清名义宣战,还是用新朝的名义宣战。这看似只是一个说法的问题,但却牵连了战争发起方也就是中国的名义问题。如果以大清的名义发起战争,那发起战争用的是废除清俄条约收复故土的名义,就意味着战后的中国只能收回清国割让出去的领土,俄国还是会压在中国的头上形成威胁。如果用新朝的名义发起战争,到是可以借口收回历朝历代故土的名义(清国不能用这个名义。因为要顾及到当前国际对领土的基本认知),只是这么一来,那各列强在中国的租界怎么处理?这个问题从第一次提出来,经过无数次辩论。大臣们依然没有达成共识。
如果说外交部的问题是意识层面的话,那吏部与礼部的问题就是具体操作上的。汉礼已经二百年没有用过了,天子仪仗需要重新定制。各勋贵也需要重新配备仪仗。汉服讲究柔美,这在衣裳的制做上就需要很多时间。全国有百万名文职官员。每个官员都需要配制不同仪制的官服、官靴、官帽及其相应的饰品。从查询古籍定制仪制,到试样修改。两部到现在还只是确认基本式样,要想在9月12日前完成全部仪制确认工作都有些困难,别说将这些官服生产出来并发放到每个官员手里。更何况军队就要出发作战了,总不能边作战边换装吧。更重要的是,这些礼仪已经二百余年没有用过了,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这重新教都需要极长的时间。
远在宁波的李明其实也很头痛这个问题。如今民间一片疾呼天不可一日无日,国不可一日无君的叩请皇上早日回京登基以定大统,报纸、电报,甚至宁波周边地方官员连同百姓也曾多次在杨府门前请愿,搞的李明烦不盛烦。但仪制一日无法完成,这基就一日无法登上去。这不是军阀混战期间,你可以借着统一国家的脚步慢慢的完成制仪变更。当今的中国已经是一个完整的统一国家,有一个完整的政府机构。就好像聂士成说的那样,穿着满清的军服来打新朝的仗,这实在是太滑稽了。
百般无奈之下在9月11日,李明在宁波向全国通电:重兴汉邦势在必行,朕将于明日北行,先行前往西安祭拜先祖黄帝,上表告之我汉邦再兴之后再行回京登基。其实就是想着一面为朝廷尽快制定仪制留出更多的时间,一面也为了不影响即将发起的北进计划。
李明是早上向全国通电,当天下午李鸿章代表留守朝廷向远在宁波的皇上表示忠心,留守朝廷全体官员将坚守自己的职责坚守到皇上回京登基。同时参谋本部与兵出发出调令,各边军、各野战军主力全部向京城方向移动,进驻指定地点。其实就是表明军队对国内的监控。与此同时,外交部向各国公使发出邀请函。邀请各国公使于明日早10点于紫禁城太和殿,介时留守朝廷总理李鸿章将向各国公使通报满清退位及新朝的基本国策。
京城这些日子的一举一动,各国公使都看在眼里。除了李明刚刚离京的那段时间里,这些公使真心紧张了一段时间,因为皇帝的变更必然会导致政策的改变。但自从知道清国朝廷还是以李明为尊之后,这些公使就放下心来。在他们看来,皇帝还是同一个人,大臣们也还是同一群大臣,那么政策是不会变的。尤其是前几日京城中突如其来的骚乱仅持续了一个下午,这也是李明集团获得最后胜利的表示。于是各国公使在收到留守朝廷的邀请函后,纷纷表示会准时到场。
这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一次政治变更,只因为中国是远东这片土地上的唯一大国,这个国家的一举一动势必影响到远东地区的政治格局。满清的没落和新王朝的崛起,会对这个国家、对整个远东或是整个世界带来怎么样的变化?所有人都拭目以待。(未完待续。。)
留名。跟着一位小肚鸡肠妇人之仁的皇帝,又会让大臣们敢到有力难施,使自己的才华泯灭于天地间。跟着李明这么一个皇帝,实在让大臣们操碎了心。皇上重情意是好事,这样大臣们在年老退下后不至于身死族灭,可皇上重情意偏偏又是国家前进路上的最大绊脚石。
所以李鸿章用一张地图把慈禧气的吐血。这张地位上标示的不是世铎那三千兵马的位置。李鸿章也相信慈禧不再乎这个,慈禧也没打算靠这三千兵马来挽救大清王朝,她只是想借着这三千兵马为自己真正的目的做掩护。让慈禧吐血的是,地图上还标示着她前些日着借着逛街的名义联络的所有满清义士。这些才是慈禧用于刺杀李明、复兴大清的终极力量。慈禧相信,只要李明一死,能重整国家只有自己。也许慈禧心里已经有了一套重接掌政权后稳定国家的办法。如今她最后的打算全部暴露在李明汉人集团的眼下。这就意味着她的谋划再也无法实施,也就意味着满清再无恢复的机会。这对慈禧来说才是最大的打击。看着失去最后手段,绝望才是慈禧吐血的真正原因。
绝望的慈禧吐血了。于是慈禧身体各项体征指标在持续下降。李鸿章叹了口气,有些皇上不好做的决定就需要臣子们来处理。
至于今后,李鸿章无所谓了。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自己这辈子都在为汉人崛起而努力,能在生命的最后时间内为汉人重掌江山做一翻贡献也知道足了。皇上是个重情意的皇上,至少李家会在皇上的照抚下平安百年。至于百年之后,李鸿章不认为那是自己的责任。
李鸿章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咳嗽声惊动了门外的侍从。侍从打开药瓶倒出一片药给李鸿章,然后递了一杯清水上去。李鸿章服完药后,很快平静了下来。在中医看来,咳嗽是人体对刺激的一种正常反应,人体通过咳嗽将不好的东西给排出体外。这种服药止咳其实破坏了人体正常反应,会导致外邪潴留人体从而引发更重的病症。虽然李鸿章也认为中医说的是对的,但这就是西医在急救上的优点。一个小药片或者一针管药水,就可以立刻将人从死神手里夺回来,然后再慢慢医治,这种本事中医可不多见。而且这些年李鸿章的身体也越来越差,畏寒怕湿的毛病越来越明显。中药吃了不少好像有点起色,可碰到天气突变时还是特别明显。这时来上一片西药或打上一针,症状立马减轻。虽然也就只是这一时有效而已。但李鸿章并不拒绝西医,因为咳嗽实在太难受了。
终于轻快下来的李鸿章示意侍从去请诸臣工过来。9月12日之事万不得出一点纰漏呀。
要想一点纰漏不出是不可能的,虽然朝局整体没有变化。国内外局势也不会明显的变化。但必竟在朝代交替之时还要同时对外战争,这就不得不让大家谨慎起来。
户部表示没有问题,新朝的建立只不过如同将大清银行更名为新朝名的银行而已,因为不涉及到现有经济制度的变更,所有只要国民重新熟悉新名字就好了。
兵部与参谋本部也表示没问题,对外战争不影响到国内现有的安排,无非是取消军中所有休假全军进入临战待命状态,多耗些钱粮罢了。
工部更没有问题,他们管的生产。只要国朝政策不变。他们就不变,自然没有问题。
有问题的是外交部,他们的问题是:北进计划到是用大清名义宣战,还是用新朝的名义宣战。这看似只是一个说法的问题,但却牵连了战争发起方也就是中国的名义问题。如果以大清的名义发起战争,那发起战争用的是废除清俄条约收复故土的名义,就意味着战后的中国只能收回清国割让出去的领土,俄国还是会压在中国的头上形成威胁。如果用新朝的名义发起战争,到是可以借口收回历朝历代故土的名义(清国不能用这个名义。因为要顾及到当前国际对领土的基本认知),只是这么一来,那各列强在中国的租界怎么处理?这个问题从第一次提出来,经过无数次辩论。大臣们依然没有达成共识。
如果说外交部的问题是意识层面的话,那吏部与礼部的问题就是具体操作上的。汉礼已经二百年没有用过了,天子仪仗需要重新定制。各勋贵也需要重新配备仪仗。汉服讲究柔美,这在衣裳的制做上就需要很多时间。全国有百万名文职官员。每个官员都需要配制不同仪制的官服、官靴、官帽及其相应的饰品。从查询古籍定制仪制,到试样修改。两部到现在还只是确认基本式样,要想在9月12日前完成全部仪制确认工作都有些困难,别说将这些官服生产出来并发放到每个官员手里。更何况军队就要出发作战了,总不能边作战边换装吧。更重要的是,这些礼仪已经二百余年没有用过了,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这重新教都需要极长的时间。
远在宁波的李明其实也很头痛这个问题。如今民间一片疾呼天不可一日无日,国不可一日无君的叩请皇上早日回京登基以定大统,报纸、电报,甚至宁波周边地方官员连同百姓也曾多次在杨府门前请愿,搞的李明烦不盛烦。但仪制一日无法完成,这基就一日无法登上去。这不是军阀混战期间,你可以借着统一国家的脚步慢慢的完成制仪变更。当今的中国已经是一个完整的统一国家,有一个完整的政府机构。就好像聂士成说的那样,穿着满清的军服来打新朝的仗,这实在是太滑稽了。
百般无奈之下在9月11日,李明在宁波向全国通电:重兴汉邦势在必行,朕将于明日北行,先行前往西安祭拜先祖黄帝,上表告之我汉邦再兴之后再行回京登基。其实就是想着一面为朝廷尽快制定仪制留出更多的时间,一面也为了不影响即将发起的北进计划。
李明是早上向全国通电,当天下午李鸿章代表留守朝廷向远在宁波的皇上表示忠心,留守朝廷全体官员将坚守自己的职责坚守到皇上回京登基。同时参谋本部与兵出发出调令,各边军、各野战军主力全部向京城方向移动,进驻指定地点。其实就是表明军队对国内的监控。与此同时,外交部向各国公使发出邀请函。邀请各国公使于明日早10点于紫禁城太和殿,介时留守朝廷总理李鸿章将向各国公使通报满清退位及新朝的基本国策。
京城这些日子的一举一动,各国公使都看在眼里。除了李明刚刚离京的那段时间里,这些公使真心紧张了一段时间,因为皇帝的变更必然会导致政策的改变。但自从知道清国朝廷还是以李明为尊之后,这些公使就放下心来。在他们看来,皇帝还是同一个人,大臣们也还是同一群大臣,那么政策是不会变的。尤其是前几日京城中突如其来的骚乱仅持续了一个下午,这也是李明集团获得最后胜利的表示。于是各国公使在收到留守朝廷的邀请函后,纷纷表示会准时到场。
这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一次政治变更,只因为中国是远东这片土地上的唯一大国,这个国家的一举一动势必影响到远东地区的政治格局。满清的没落和新王朝的崛起,会对这个国家、对整个远东或是整个世界带来怎么样的变化?所有人都拭目以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