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中华苍穹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徐桐走了,慈禧双手扶面轻轻的按着自己的太阳穴,重重的叹了口气:“本以为皇上经过一战终于能主理朝政,咱们姐妹俩也好做个伴颐养天年。可这些个书生,还是让人不得安生呀。”说话间,慈禧无意的瞟了慈惠一眼。
只见慈惠面露难色的说道:“妹妹到觉得这徐桐说的也并非全无道理。皇上年青,行事间有些操之过急也是难免。可这朝野上下、文武百官皆是一片反对之声,此时皇上还是不管不顾的一意孤行就实不应当了。”慈惠说到这,似有似无的望着慈禧:“姐姐久经国事,这张驰之道自然不在话下。要不还是请姐姐出面,为皇上指点一二国事。这其间要是能有姐姐从中指点,也不至于有大臣如此诋毁皇上。”
想试探我?慈禧心中暗笑,妹妹你还太嫩了。慈禧表面上依然一片焦虑之色:“年初才还政于皇上,这一年不到的时间哀家又出来说话,这叫什么事儿呀。更何况这所施之政总要有些时日方能见效,要是对江山社稷有利,又有何不可呢?”
“姐姐的话是这个理儿,可眼下朝臣们一片反对之声,若再无人出面。一但这君臣不和也非社稷之福呀。若是姐姐怕遭人闲话,不如咱们两宫太后一起出面,如此也好平息这朝野之非议。其实妹妹到也和皇上说起过,可妹妹却说不赢皇上。说到这国事,还是得请姐姐出马才成呀。”
君臣不和这就对了,要是你们君臣都和了,那哪里还有我慈禧什么事呀。
慈禧说是说已经还政于光绪,可心里什么时候真正的放下过。这文武百官哪个不是她一手提拔安排的,这国家大事哪桩哪件不是她费尽心思解决的。慈禧将若大的一个国家掌管了几十年。平息了大大小小的内忧外患。临了了,真要全部放下,随便换谁去做,哪里又真能全部放的下的。
这个道理光绪也明白,所以就挑了些国内事务或是关系到朝臣人事方面的事情,到也是常常带着折子问政于慈禧。一来这国家之大事务千头万绪,加上大部分可都是慈禧几十年安排下去的。若能有慈禧的意见,这里面的事就好办了。二来,光绪就是想安安慈禧的心,让她有事可想。有事可做,但对光绪而言又不是那么重要的事。就好比干了一辈子的工人突然退体在家,也得有段适应的时间不是。不得不说的是,慈禧有些意见确实对光绪非常有帮助。
不管慈禧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慈禧面上还是那幅焦虑之色:“理儿是这个理儿。但事儿却不是这个事儿。皇帝就是皇帝,就应该一言九鼎。如果皇上这边刚刚颁布旨意。咱们姐妹两就出面让皇上收回旨意。那皇上还有什么威信可言。维护皇帝的威严,这才是最重要的事呀。”
“那这朝臣们议论纷纷的,这如何是好呀?”
“让他们说去,有些事也得让皇上历练历练不是!”说完慈禧站了起来:“好了不说了。这徐桐闹的哀家头痛不矣,哀家先去歇着去了。”
既然慈禧都说了,那慈惠也只好离开。就在慈惠刚刚走出慈宁宫。慈头也不疼了,人也不累了,只是阴着脸看着门口。皇上好手段,把自个儿的娘接进宫来。不就为了牵制着我嘛。
要是旁人不知道,还真以为姐妹两感情有多好。一口一个姐姐那叫的是一个亲呀,还陪着看戏,陪着逛园子,陪着用膳。以往也不过是隔三差五的来一趟,近日里不知听到什么风声,自己这个妹妹可是每天都来。不就想知道我见大臣的时候都说些什么吗?
慈禧阴着脸看着门口,所有的太监宫女们也都安安静静的侍立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过了许久,慈禧才悠悠然的问道:“慈惠太后往哪个方向去了?”
“回老佛爷话,东太后往御书房方向去了。”一旁的李莲英连忙答到。因为慈惠太后现在住的地方是原来慈安太后的寝宫,在慈禧太后寝宫的东边。为区分两宫太后所以就以东太后、西太后称呼,慈惠与慈禧均是皇上给的封号,那可不是他们奴才们能挂在嘴边的。
“妹妹还是担心她的儿子呀——”说了这句话,慈禧真的感觉累了。
就在徐桐见过太后的第三天,早朝上光绪从头到尾就只说了三句话六个字:“免礼”、“宣旨”、“退朝”。但旨意一宣却是真的掀翻了天。
光绪所颁上喻有二,其一:朝廷已经与英法美德意等五国签订条约,在原已开放的十多处通商口岸的基础上,圈定上海、苏州、杭州等长三角一带区域,以及广州、香港、澳门等珠三角一带区域为新增之商埠,允许五国在所有已开放的通商口岸自由输入设备投资设厂。同时由英法美德等国帮助清国进行财政体系改革,大清以一比十六点五的比率向各国第一批兑换三百吨黄金,做为纸币发行的基础黄金储备。同时由五国提供总计三千万英镑的平准基金,用于在清国财政改革过程中保持大清货币稳定。同时对于矿山、铁路、航运等实业,也允许五国商人与华商合股进行投资,但限定洋商所占股份不得超过49%。
为什么要加上意大利?这是买炮管要找人家帮忙嘛!不给点好处,人家怎么会先不给自己的军舰装上而是把炮管卖给你呢?
以往开埠只是限定数个城市,而如今皇上却直接划定了一个区域,这皇上是怕洋人没地方使是怎么的?而兑换黄金更是明白着送钱给洋人,还准许洋人与华人合股。难不能大清的银子多的没起方使了?上喻才一宣布,就引来满朝大臣们的强列反对。而徐桐更是要死谏,不是侍卫拉住了徐桐,那徐桐今天肯定要血溅东暖阁。
如果说这一条上喻只是让大家群情激愤、义愤填膺的话,那下一条上喻可真的让所有人的都闭上了嘴巴。不是大家心服口服无话可说,而是吓的不敢说话。
第二条上喻只有一句话:取消各地所有火耗。各地税银均不再融炼而一并律存入大清银行,其火耗由大清银行统一制定,产生之火耗由大清银行向朝廷交帐。
“火耗”起于明代万历年间,原指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清承明制,清初的官员沿用了这种做法。只是“火耗”不断加重:一般州县的火耗,每两达二三钱,甚至四五钱。偏僻的州县赋税少,火耗数倍于正赋。虽然顺治、康熙年间也发过禁令,但并不起作用,以后也就默认了。一般情况下。地方政府所收之火耗通常会比实际损耗多,也就是耗损银两造成损失外,所有地方养廉银及公费亦从此名目支出,久而久之变成合乎法规的附加税。称为火耗的附... -->>
徐桐走了,慈禧双手扶面轻轻的按着自己的太阳穴,重重的叹了口气:“本以为皇上经过一战终于能主理朝政,咱们姐妹俩也好做个伴颐养天年。可这些个书生,还是让人不得安生呀。”说话间,慈禧无意的瞟了慈惠一眼。
只见慈惠面露难色的说道:“妹妹到觉得这徐桐说的也并非全无道理。皇上年青,行事间有些操之过急也是难免。可这朝野上下、文武百官皆是一片反对之声,此时皇上还是不管不顾的一意孤行就实不应当了。”慈惠说到这,似有似无的望着慈禧:“姐姐久经国事,这张驰之道自然不在话下。要不还是请姐姐出面,为皇上指点一二国事。这其间要是能有姐姐从中指点,也不至于有大臣如此诋毁皇上。”
想试探我?慈禧心中暗笑,妹妹你还太嫩了。慈禧表面上依然一片焦虑之色:“年初才还政于皇上,这一年不到的时间哀家又出来说话,这叫什么事儿呀。更何况这所施之政总要有些时日方能见效,要是对江山社稷有利,又有何不可呢?”
“姐姐的话是这个理儿,可眼下朝臣们一片反对之声,若再无人出面。一但这君臣不和也非社稷之福呀。若是姐姐怕遭人闲话,不如咱们两宫太后一起出面,如此也好平息这朝野之非议。其实妹妹到也和皇上说起过,可妹妹却说不赢皇上。说到这国事,还是得请姐姐出马才成呀。”
君臣不和这就对了,要是你们君臣都和了,那哪里还有我慈禧什么事呀。
慈禧说是说已经还政于光绪,可心里什么时候真正的放下过。这文武百官哪个不是她一手提拔安排的,这国家大事哪桩哪件不是她费尽心思解决的。慈禧将若大的一个国家掌管了几十年。平息了大大小小的内忧外患。临了了,真要全部放下,随便换谁去做,哪里又真能全部放的下的。
这个道理光绪也明白,所以就挑了些国内事务或是关系到朝臣人事方面的事情,到也是常常带着折子问政于慈禧。一来这国家之大事务千头万绪,加上大部分可都是慈禧几十年安排下去的。若能有慈禧的意见,这里面的事就好办了。二来,光绪就是想安安慈禧的心,让她有事可想。有事可做,但对光绪而言又不是那么重要的事。就好比干了一辈子的工人突然退体在家,也得有段适应的时间不是。不得不说的是,慈禧有些意见确实对光绪非常有帮助。
不管慈禧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慈禧面上还是那幅焦虑之色:“理儿是这个理儿。但事儿却不是这个事儿。皇帝就是皇帝,就应该一言九鼎。如果皇上这边刚刚颁布旨意。咱们姐妹两就出面让皇上收回旨意。那皇上还有什么威信可言。维护皇帝的威严,这才是最重要的事呀。”
“那这朝臣们议论纷纷的,这如何是好呀?”
“让他们说去,有些事也得让皇上历练历练不是!”说完慈禧站了起来:“好了不说了。这徐桐闹的哀家头痛不矣,哀家先去歇着去了。”
既然慈禧都说了,那慈惠也只好离开。就在慈惠刚刚走出慈宁宫。慈头也不疼了,人也不累了,只是阴着脸看着门口。皇上好手段,把自个儿的娘接进宫来。不就为了牵制着我嘛。
要是旁人不知道,还真以为姐妹两感情有多好。一口一个姐姐那叫的是一个亲呀,还陪着看戏,陪着逛园子,陪着用膳。以往也不过是隔三差五的来一趟,近日里不知听到什么风声,自己这个妹妹可是每天都来。不就想知道我见大臣的时候都说些什么吗?
慈禧阴着脸看着门口,所有的太监宫女们也都安安静静的侍立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过了许久,慈禧才悠悠然的问道:“慈惠太后往哪个方向去了?”
“回老佛爷话,东太后往御书房方向去了。”一旁的李莲英连忙答到。因为慈惠太后现在住的地方是原来慈安太后的寝宫,在慈禧太后寝宫的东边。为区分两宫太后所以就以东太后、西太后称呼,慈惠与慈禧均是皇上给的封号,那可不是他们奴才们能挂在嘴边的。
“妹妹还是担心她的儿子呀——”说了这句话,慈禧真的感觉累了。
就在徐桐见过太后的第三天,早朝上光绪从头到尾就只说了三句话六个字:“免礼”、“宣旨”、“退朝”。但旨意一宣却是真的掀翻了天。
光绪所颁上喻有二,其一:朝廷已经与英法美德意等五国签订条约,在原已开放的十多处通商口岸的基础上,圈定上海、苏州、杭州等长三角一带区域,以及广州、香港、澳门等珠三角一带区域为新增之商埠,允许五国在所有已开放的通商口岸自由输入设备投资设厂。同时由英法美德等国帮助清国进行财政体系改革,大清以一比十六点五的比率向各国第一批兑换三百吨黄金,做为纸币发行的基础黄金储备。同时由五国提供总计三千万英镑的平准基金,用于在清国财政改革过程中保持大清货币稳定。同时对于矿山、铁路、航运等实业,也允许五国商人与华商合股进行投资,但限定洋商所占股份不得超过49%。
为什么要加上意大利?这是买炮管要找人家帮忙嘛!不给点好处,人家怎么会先不给自己的军舰装上而是把炮管卖给你呢?
以往开埠只是限定数个城市,而如今皇上却直接划定了一个区域,这皇上是怕洋人没地方使是怎么的?而兑换黄金更是明白着送钱给洋人,还准许洋人与华人合股。难不能大清的银子多的没起方使了?上喻才一宣布,就引来满朝大臣们的强列反对。而徐桐更是要死谏,不是侍卫拉住了徐桐,那徐桐今天肯定要血溅东暖阁。
如果说这一条上喻只是让大家群情激愤、义愤填膺的话,那下一条上喻可真的让所有人的都闭上了嘴巴。不是大家心服口服无话可说,而是吓的不敢说话。
第二条上喻只有一句话:取消各地所有火耗。各地税银均不再融炼而一并律存入大清银行,其火耗由大清银行统一制定,产生之火耗由大清银行向朝廷交帐。
“火耗”起于明代万历年间,原指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清承明制,清初的官员沿用了这种做法。只是“火耗”不断加重:一般州县的火耗,每两达二三钱,甚至四五钱。偏僻的州县赋税少,火耗数倍于正赋。虽然顺治、康熙年间也发过禁令,但并不起作用,以后也就默认了。一般情况下。地方政府所收之火耗通常会比实际损耗多,也就是耗损银两造成损失外,所有地方养廉银及公费亦从此名目支出,久而久之变成合乎法规的附加税。称为火耗的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